前些日子,到东莞出差。客户的公司门口有一家宠物店,中午休息时候,随便去转转,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是白色的博美。样子非常可爱,顿时想把它带回家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晚上给二姐打电话,告诉她我买了一条白色的博美,她非常高兴,马上询问我狗是什么颜色,多大了,可爱吗、公的还是母的。第二天一大早,就跑过来看我的小狗,姐姐从就喜欢小动物。晚上,大姐打电话来询问我们最近的情况怎么样。小狗不知道是因为饿了,还是别的原因。在我接电话的时候对着我叫起来。大姐在电话里一听到有狗在叫。就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养狗的,狗是否很脏,咬人吗、有没有打预防针……。
同样是对于一条狗的理解,然而不同的人反映确差别很大。二姐从小就喜欢狗,所以一听到狗,马上就会表现出关切。在她的脑海中肯定会描绘出一副一条可爱的小狗的影像。而大姐的反映确是关心狗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在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副“肮脏凶恶的狗”的影像。因为小时候,邻居养了一条狗,一放学,二姐就经常去他们家和小狗玩,而大姐从小就不喜欢小动物,而且被邻居养的狗咬过。
看来,同样的一个事务,不同的人对它的概念与理解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沟通当中也是同样。当你说出一句话来,你自己认为可能已经表达清楚了你的意思,但是,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映,对其的理解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相反的意思。这将大大的影响我们沟通的效率与效果。看来,在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体会对方的感受,做到用“心”去沟通。
但在实际中,情况确不是这样。在企业中的沟通,往往会忽视这一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在企业中频繁流动,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很多。往往是大家白天在一起工作,下班后就各回各家,各干个事。
林小姐是珠海某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年初,公司与电视台签订了合同,承办了电视台半个小时的汽车栏目。为了更好的办好这个栏目,公司引进了一个新的合伙人,新的合伙人非常有能力,进入公司后,电视栏目的业务发展的很不错。但优点明显的人,缺点往往也同样明显。林小姐与新合伙人在工作中产生一些摩擦,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争执。一天,因为林小姐修改了他的方案,两个人产生了争执。林小姐随口说出:“不行就散伙吧。”合伙人听了后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从那天起,两个人的矛盾逐渐加深。后来,在一次沟通中,合伙人对林小姐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林小姐说出“散伙”二字他听起来特别刺耳。后来林小姐才知道,这个合伙人几年前离了婚,所以对“散伙”特别铭感。其实林小姐也不是真的想“散伙”只是随口说出,他也没有想到对合伙人会有这样大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