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金庸谈三国(很精彩)

[复制链接] 7
回复
10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9 22: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易中天的《品三国》才出了一半,就带动了市间的三国热,说三国品三国的出来了不知有多少。

    好多的名人都谈过三国,前几天翻看北大出版社出的《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这是金庸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其中他们也谈到了三国,金庸先生还曾动过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的念头,主角为周瑜和陆逊。可见他对三国的研究并不比易教授的工夫少。

    这本对话录现在市上很难看到,这里把金庸谈三国的文字抄录些下来,供大家欣赏。

   金庸说——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它的布局和气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极,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把本书的主角诸葛亮从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步地,扣得很紧。这一类手法,在外国小说名著中极少见到。外国小说的主角往往一下子就出了场,或者是闪闪缩缩,面目模糊。《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绝顶,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

 

    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全面站在刘备的蜀汉一方,决不承认蜀汉居然会比东吴、魏国先亡。为此,我和大哥激烈辩论了几个小时。大哥没有办法,只好搬出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来,指着书上清清楚楚的几行字,证明蜀汉为邓艾、钟会所灭我才悻悻然服输,生气大半天,流了不少的眼泪。

    其实邓艾、钟会灭蜀和姜维被杀等情节,《三国演义》中已写得很详细,但自诸葛亮在五丈原归天,以后的故事我就没有心思看下去了。

 

    “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的人品很高尚,精细而有智谋。

    其次喜欢的是马超和吕布。当时我年纪小,只重视战斗力高强的战将,对于马超的急躁,吕布的愚蠢和负义这些重大的缺点没有多加重视。这两人在戏台上扮相英俊漂亮,在我心中也加了分。

    形象一经固定就很难改变,“三国”故事的说书人,以及贯串史事与民间传说而写成小说的罗贯中对蜀汉的偏袒实在是过了分。

 

    罗贯中以前一般认为是我的同乡杭州人,但北大教授周兆新先生近来令人信服的考证,罗贯中是太原人。罗贯中因为是山西太原人,所以特别偏袒他的同乡山西关公。他痛贬曹操那也罢了,连东吴的人物也一并贬低。我年纪大了之后,常常感到不服。孙坚、孙策、孙权那些人是我的浙江同乡富阳人,富阳汉时为富春县,郁达夫的故乡。

我甚至想过要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主角自然是周瑜与陆逊、陆抗,次主角是孙策、孙权、顾雍,此人是大政治家。以及美人大乔、小乔。然而这是要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意图。

 

    在史实上,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完全是周瑜的杰作,诸葛亮并无贡献。我有时自己空想一番,“小乔初嫁了”之时的周公瑾是如何的“雄姿英发”,如何“曲有误、周郎顾”,如何“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东吴大将程普说,与周公瑾做朋友,就像是喝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觉地就在他人个性魅力中醉倒了。再描写些江南人物与江南风光,也就怡然自得了。

    陆逊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人物,我对他钦佩之极。在自己的脑子里玩玩东吴主体的“三国演义”的文字游戏,自逞想象,已是够过隐的了,真是笔之于文,未免辛苦,亦无必要。

 

    《三国演义》写人物不直接叙述其内心,单凭言语动作,人物精神自出,这是戏剧手法。戏剧和电影只表现角色的言语及动作,但内心生活自然地显露出来。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度技巧。有些近代中国小说努力去学西洋小说,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思想,不但读起来沉闷,人物的性格反而也并不明确,这是不用心中国古典小说技法之故。

 

    三国故事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民接受其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做人应当像刘备、关羽那样重视对朋友的义气,要受护人民,决不要像曹操那样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奸诈毒辣。

刘备与关羽的道德模范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的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稣、不拜如来佛。小说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象,这是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古希腊人崇拜众神,并非是因为史诗《伊里亚特》而起,《伊里亚特》只不过记载了希腊人崇拜众神的事实而已。

 

    中国各地到处都有关帝庙,洛阳附近的关帝庙规模很大,当年我见到之后印象很深。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个人勇力不过与张飞、赵云、马超差不多,曹操部下的勇将张辽、徐晃、许褚等大概和关羽都可以打成平手。吕布当然是强过他,说到用兵打仗关羽肯定是不及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羊祜、陆抗、赵云、张辽。关羽受后人崇拜,全靠《三国演义》夸张了他的重义。

    中国人民间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是义。一部小说把一名武将捧成了神,不仅是小说的魅力,也是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性格。

 

   《三国演义》事实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程度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去阅读《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带领军队行军打仗,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清代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清军不可能这么容易地打进北京。

    中国有句古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的是《三国演义》中计谋特别多,人人都工于心计,主角诸葛亮与刘备、曹操尤其突出。老年人本来就善于老谋深算,多读《三国》恐怕不免更加诡计多端,善于陷害旁人。这是中国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人防止别人反抗的说法,《三国》对忠奸是非之辨十分清楚。

    《三国演义》的文字中,文言成分较多,我在小学生时代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虽然有许多文句不懂,但故事和人物的吸引力太大,终于跳过不懂的部分,一路读完。

8
发表于 2007-8-15 13:09:38 | 只看该作者
从东吴角度写三国,这个想法想想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英雄辈出的三国,其实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7
发表于 2007-8-15 00:25:3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赵云

你们说他不好,我也不跟你们急

因为见仁见智嘛

6
发表于 2007-8-14 22:19:1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绝顶,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

这一点并不高明。建国以来很多革命影片不都是这样么?坏人一看就是坏人。纯粹样板戏。

5
发表于 2007-7-11 11:22:48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赵云,你们谁说他不好,我就跟谁急,呵呵!
4
发表于 2007-7-10 08:18:51 | 只看该作者
三国该煮熟了吧?
板凳
发表于 2007-7-10 06:05:48 | 只看该作者
 

问一下   赵云有用过兵打过仗么?

作为三国迷你应该很清楚才对,赵云当然带兵打过战,

沙发
发表于 2007-7-9 23:20:04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三国迷  顶一个 

问一下   赵云有用过兵打过仗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