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实没有想到厦门的问题会这么麻烦。看来老板真是“姜还是老的辣”啊!他告诉我厦门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厦门原经销商林老板是个死爱面子的人,退货与终止合同的相关事宜必须慎重,必须我亲自出马。
厦门原先这个经销商是从去年10月分开始操作我们产品,我承认经销商实力很强,但作为一个新品牌,找强势的经销商其实是一个误区,而我们陷入了这个误区。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配合的不错,网点也呼呼叫地进场,然而由于经销商要求利润太高,加上双方沟通不畅,理念走不到一起,不能一起打拼市场,面向市场,最终销售几乎停滞不前。我想,如果一定要追究问题到底出在哪方,谁的责任,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从我们这边来说,虽然是新品牌,但是市场的支持力度是很多一线品牌都不会达到的,我们的产品在福建省的很多市场都做的风生水起。就象一对仓促结婚的夫妻,很多时候最终的分开,是不能说谁对谁错的,而只能是“志不同,道不合”而已。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个经验与教训,我们必须从这个市场的结果中分析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在双方提出终止合作之前,我们已经初步接洽了几个新的经销商,我想,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厂家都会走的一步,我们并不想去欺骗任何一个人,但是,我们必须对企业负责,必须对企业的市场负责!
对方的林老板由于比较忙,处理最终的退货、费用结算等问题,都是陈助理在负责。我们当初双方约定的退货流程是:经销商将要退的货装上我们的货车,并将超市的转档证明开给我们,然后我们把剩下的市场费用以及该找给他们的货款结算给他们,最后我们再把货物运走。然而,在我们货车到位,准备装车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对方的工作人员表示:林老板交代我们厂家必须先把费用和货款结算给他们,然后才能装车。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事情,因为我们至今还不知道对方提供给我们的退货电脑清单是否与实际库存相符,况且,这种时候,不是谁对谁不信任的问题,既然终止合作了,这种没原则的信任是害人的。
和林老板电话沟通,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我只好重新到他们公司找他理论了。我告诉他:你如果实在害怕我们把货物装车之后会跑掉,那么就把我押在你们公司当人质咯,等仓库那边事情解决好了,钱付给你了,我再走也没有问题,我作为一个企业的营销总监,总不至于不值一两万块钱吧?林老板说:这样不行,也不能这么做。他问我:为什么你们就是不相信我呢?我这公司也是几百上千万的资产,如果今天吃了你们这几万的货款,你们这一传出去,我以后还怎么接新品牌,还怎么接大单子?。。。。。。我知道,从个人的角度考虑,我是应该相信,然而,我代表的是公司,我必须对所有这些负责,如果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回去交代?
然后他又对我的厦门区域主管发了一通火,我知道他对这个主管确实是有怨气的,因为这个主管刚上任才一个月,就来终止合作了;我也知道,他批评的内容也是有一部分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主管的言行举止方面有一些欠缺,个人素养不是很好,比较散漫。这是我在未来的人员管理中应该加强的方面,虽然营销人员外在的表现不是业绩和人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营销人员却是企业品牌形象的窗口。
最后我答应他把货车的钥匙给他们,等到费用款项结算清楚后再还给我们。而超市的转档证明却坚决必须等到所有问题解决清楚后才给开。我想,如果货与款没有问题,双方能按原先财务部门核对的数据结算,说明他是可以信任的,那么转档证明肯定也不是问题;而如果他们报给我们的库存数据是虚的,是不可信任的,那么双方都不能结算了,都必须“法庭上见”了,那转了档又有什么用?我有信心办妥这些事情,就不和他纠缠了,赶快先去解决第一个问题了。
第二天上午,我让厦门的区域主管找他们盖章转档,然而他们一再推脱。下午,我只能再去一趟他们公司了。没办法,任务没有完成,我这张老脸还是得再去展示一番了。
陈助理没空,林老板更没空。我在会客区一等就是半个小时,当然期间我到他们书架上拿了一本《闽商》杂志翻看起来。
大概等了快一个小时,当然我也催了几次,陈助理终于把盖好章的转档证明给我,我总算松了口气。我本来可以拿着转档证明快速离开这个压抑的地方,走的远远的。但这时候我想到一句话:生意不成,还可以做朋友!!!不管过去我们之间有多少磕磕碰碰,但从这两天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们虽然苛刻却是很值得信任的。
所以我想了想,问陈助理:林总在吗?我想跟他说声再见。
我见到了林总,我没想到他跟我谈了很多,他还准备拿一个商务的单子给我们做,并且交代我一定要多联系,他们商务的单子很多,虽然家用的产品没有合作了,商务的还是可以考虑的。
我也没有想到,他腰椎劳损,看他怪难受的,却坚持大老远地送我到电梯口。
在走出他的公司之前,我顺便做了两件小事,一个是把我坐的椅子归位,另一个是把刚才没有看完放在茶几上的《闽商》放回书架,这只是我的习惯性动作。
我相信,我将来还会有与他们合作的机会。
生意不成,我们还可以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