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找到一些关于朱总理的文字,与家人分享~

[复制链接] 13
回复
104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15 2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总理在清华的告别演说
   今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
过。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 毕竟是后生可畏啊。
今天王校长叫我到这里来个大家做个报告,我本来也想做个很好的报告,国务
院研究中心的人给我起草了这么厚的一个东西,可是昨天又送来了这么厚一摞
文件,我只能先改文件了,只能先公后私啊。
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做报告的,是来告别的,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
院院长的告别会。我从1984年开始受刘达同志的邀请来做院长。我本来没有学
过经济,但是对管理特别感兴趣,所以不知高低,一口应承。但是这些年来,
我给经管学院没有做什么事,甚至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难,难道我真的政务繁
忙到见同学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么,扪心自问,心中有愧。我带过四个博士生,
他们的论文我也读过,但的确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来。所以我就把世界上的最
优秀的管理者邀请来,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希望能对经济管理研究院的成长有
帮助。第二次顾问委员会时,美林银行私下给我递给一封信,说愿意捐给经济
管理研究院50万美元。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不能收,因为我是请他们来提建
议,而不是乱收费的。我不能让外国人说:中国到处乱收费,现在连清华大学
也乱收费阿。因此,我告诉王校长、贺书记,我当这个院长其实没好处,有钱
也不能收。

我自从作总理以来,事情很多,因此好几次提出要辞去院长一职。但他们每次
都做工作,说起了作用,但是我也不知道起了什么作用。我今天来是正式辞去
院长一职,也请在座的其他院系的同学作个见证人,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是见证
人了。大约校长书记也考虑我前边提出的情况,同意我辞去院长一职。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都是经验之谈,希望对同学们有好处,大家不要传出去,也
不要录音,这样错了我可以改。王校长给我提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国内外经济
形势,第二个是中美关系,第三个希望我能给在校同学和经管学院提几点建
议。每个问题都能讲一天,所以我只能择要讲一下。一旦择要,就可能走火。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

总的来说,国际经济发展走势趋缓。有人预言今年美国年初经济增长率会是负
增长,后来是1.3%,但是走势趋缓的情况没有改变。欧洲经济增长明显趋缓,
欧元疲软,现在一个欧元只能兑换0.85个美元了。日本经济看不到希望,已经
十年的停滞了。他们跟我们的问题差不多,银行体系混乱,坏帐、呆帐太多。
他们的大企业有点像我们的国有企业,问题众多,反正近期内是不会有什么转
机。东南亚还没有完全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度过来,他们的政治很不
稳定。尼泊尔的国王夫妇被枪打死,前几天我去那边还见到他们的国王,对中
国感情很好,很真挚。我难以想象,几天之后,就发生这样的惨剧。他们国家
很穷,人均收入两百个美元,加德满都跟我们的县级市差不多,污染非常严
重。

总的来说,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比去年下降2-3个百分点。谈到国内经济发
展,我们认为总的形势是好的。这个连国外都不得不承认,前几天《纽约时
报》的社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是一支独秀
的。

去年,我们实现了国有企业的三年脱困。所谓"脱困",就是实现大多数收益较
差的企业能够开始赢利。我们农村,粮食储量继续增加,但是农民收入减少。
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应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
构。

有人问:今年世界经济形势走势趋缓,我们还能保证去年百分之七八的增长率
么。我认为,没有问题。我们在去年做预算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考虑,即使
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可以完成这一点的。根据现有的统计看,前1-4月执
行情况良好。虽然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问题。我最重视的
三农问题、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问题还没有解决。

今年前四个月里,我们的GDP增长率达到了8.3%,财政收入增长率为28.8%,
国企收入增长了35.5%。我们主要是靠内需,但是外贸也很重要。我们的GDP是
1万1千亿美元,去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700亿美元,不可谓不少,其中出口
2550亿美元,进口2250 亿美元。但是今年出口增长率下降很大,去年比前年前
四个月增长率为30%多,今年比去年增长率只为10%多,广东更是只有0.9%。
而且今年一季度的订单主要还是去年的,因此整个经济形势有可能出现前高后
低的情况。但是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
展,外贸对我们有影响,但不是根本的影响。我们希望外贸的增长超过我们的
GDP增长率就可以了。毕竟世界需要我们的产品。现在看来,我们完全有信心在
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取得成功。

我们的通货膨胀问题解决了,后来又产生了通货紧缩,于是我们在97、98两年
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也完全取得了成功,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一个创
举。我们的基础设施投入很大,内需的量是非常大的,现在已经投入了两万五
千亿元,其中一万五已经建成。将来西部大开发,投入还要大。我们的水利设
施投入也很大,现在我可以放心地说,嗯,也不是很放心了,如果遇上万年一
遇的洪水就不好说了,如果只是98 年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我敢说,长江、黄
河,都是没问题的。不但基础设施,我们的教育也投入了很多,这几年的投入
是空前的,陈至立部长在这里,她可以作证。

我们现在到处大兴土木,到处在修铁路、公路,什么七纵八横,项目太多了,
我都记不住了。前几天我跟铁道部部长去看青藏铁路建设,我对他说:你要在
这里修一条主要用来客用的道路,跟亚欧大陆桥连接起来。你要有一列豪华列
车,在拉萨修建五星级宾馆,专门把那些经常有"高原反应"的人拉到西藏去,
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西藏,看看解放前的西藏,让他们住在五星级宾馆里没有"高
原反应"。作为一个总理,我是失职的,我还没有去过西藏,医生不允许我去。
我等着铁路修好了,就去西藏。西部大开发,将来的效益不用说了,至少目前
就带动了工厂开工,机器都运转起来了。

这样做有没有风险?当然没有风险,不要听那些经济学家胡说八道。美国国债
那么多,都没风险。我发这么多有什么风险。25000亿很快就有收益的,去年财
政收入增长2000亿。

现在除了基础设施推动内需外,还有消费。今年"五一"七八千万人出游,历史
上有过这么多人出游么?农村出游的不多,我们三四亿城市人口,平均四分之
一出游了。去年"五一"第一次放长假,结果由于没有做好准备,全国挤成一
团,今年他们作了许多工作,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去年长了公务员的工资30%,今年还要长,不长他们怎么有钱出去旅游
呢?你们不要鼓掌,跟你们没有什么关系。噢,教授可以鼓掌,因为部长说教
授涨得还要快。去年我拿了六百亿来给公务员涨工资,今年不能像去年有那么
多钱,地方不支出一部分,光中央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但是我们还是要
涨。提高工资,除了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外,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提高公
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涨得比我们还快,但是这是赢利的企业。那些没法涨
工资的怎么办?我们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维持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我上任
以来,对社会保障体系下了很大功夫。一个国家,没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不可能进行其他诸如国企问题的彻底解决。

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能够保持在七个百分点以上。当然我们还是要稳妥,
对一些重大的改革根据现有的形势要稍微放缓。比如农村"费改税"的问题,去
年在安徽全省试点,本来准备今年推开的,中央准备了200亿元支持,但是现在
看来还有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无法保障,现在基层财政很大一
部分支出在义务教育方面,其中县级财政的50%,乡镇一级达到了80-90%。
如果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农村的"费改税" 就不能很好
的实行。我们现在准备让农村只收学杂费、书本费,不能收那么高,动辄几百
元,要严格控制教育收费。

另外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办
法解决。有话说,国有企业,一个人干,一个人看,一个人来捣乱,现在要改
革,就要把2/3的人请走,你让他们哪里去?现在辽宁正在进行社会保障体系的
建立试点,原来准备大试点,每个省都找几个城市,现在是每个省找一个城市
来试点。第三个是加退案母。目前问题是油价太高,28-30美元/桶,去年还是
25美元/桶。因此原定下半年实行,但现在看来要推迟。因为你改了,汽油收那
么高价钱,但是到时候人家还是设关卡,要收费,怎么办?明年的经济形势没
有很大问题。但是我们的思想束缚还是很厉害,比如农村,我们一直说"民以食
为天",但是我们不能强调过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粮食太多,我拿了好几百个
亿建仓库,可是即使放在仓库里边还是发霉阿。但是有人还是要让农民种粮,
我们应该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多种树,种经济作物。有人听说要让农民改正
种植结构,于是就让农民拔掉麦子,种上土豆,明天又种上别的作物,这叫什
么调整种植结构阿!!!我们种树多了,农民就可以致富啊。我们把仓库里的
粮食拿出来给他们吃,就是要改耕还林啊,这样还可以改善环境。同学们,这
两年北京的沙尘暴越来越厉害,我们的水很紧缺啊。密云水库现在在吃老本,
官厅水库污染太厉害。但是我们还修了这么多草坪,我们能养得起么?清华这
几年来,什么方面都进步了,但是就是种树没有长进,远没有我1947年来到清
华那种草木繁盛的感觉了。世界一流大学,没有树木怎么行呢?将来自来水是
要收费的,要收到跟矿泉水差不多。
我们要多种树!!!

二、中美关系
随着布什上台,中美关系确实在发生调整和变化,特别是中美撞机事件以后,
布什几次发表强硬讲话,目前中美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我们的观点是沉
着应对,冷静观察。总的来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
去。

有人说,中国要靠美国,因为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对美国顺差五
百亿,对欧洲顺差二三百亿,对东南亚逆差二百亿,对台湾逆差二百亿,对韩
国逆差一百二十个亿美元(以上也是)。

我认为,如果美国停止与中国贸易,他们的通货膨胀率马上就要上升两个百分
点。他们需要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有劳动力密集的优势,这是哪个国家也比
不上的。一双名牌运动鞋,在中国成本12个美元,其中两个美元给了工资,他
们拿到美国去马上120美元。如果没有中国,他们能以这样的价钱买到货物么?
有人说,你现在在美国购买那么多的国债,如果他们一冻结,怎么办?我说,
买美国国债利率最高,年初利率为6.5%,现在降到4%,但还是最高的,我每
年可以拿回七八十亿美元的利息,有什么不好?美国敢冻结么,除非发生中美
大战,世界大战。那时候我们在国外的外汇是三千个亿,但是外国在我国的投
资是五千个亿。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广交朋友。有人说我们政府表现太软,但我认为,每件事
的处理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决定。你硬不硬是跟你的实力有关系的,你没有
实力,在那里说几句强硬话,别人也知道你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有什么
用???

我们现在在经济实力,特别是外汇实力上有很大提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进入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现在不是我们利用外资,而是外国人在利用我
们的外汇阿。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不是引进外资,当然不是说不要外资了,而
是引进人才、管理、知识。当然我希望引进人才只是一个过渡,我希望在座的
各位赶快成长起来,肩负起建设我们国家的重任!!!

三、感谢和忠告

王校长要我跟大家谈谈感想,我昨天晚上想了一个晚上,还是想谈谈"为人和为
学"的问题。电机系的老主任章名韬(恐名字有误)曾告诫我们说:为人要比为
学更重要,为人,就是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清华不仅是一个为学的地方,还是教人为人的地方。清华有很好的传统,民
主、科学、革命。我非常敬佩朱自清先生的为人,很喜欢听他讲话,虽然他写
很好的文章,但是不会讲话。我敬佩他为人的那种廉洁和谦虚。我还清楚记得
朱自清先生在同方部的一次讲话,音容宛然。我们也很喜欢去张奚若先生家
里,坐在地上,听张先生纵论天下,大骂国民党。我后来做班长,学生会主
席,读了很多很多书,我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谈到为学,坦率地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喜欢工程,因为英文好,喜欢
文科,老想着转系,不过没转成。有人说没转成是对的,因为国家后来还是重
视工科的。我那时候在班里不是最好的,我还非常清楚记得在大操场上同班同
学张丰容(音)跟我说的那几句话。我说我在中学时是班里的第一名,现在跟
班上那些认真学习的人相比也没有怎么不用功啊?张告诉我说:在来清华之
前,哪个不是第一名?清华竞争的确非常激烈,人才出了不少,我们班里(指
电机)就出了三个院士。清华有自己的精神,至于这精神是什么,需要在座的
诸位回答。我的理解是:追求完美!!!

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
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我曾有过20年(1958-1978)没有党龄的日子,但是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
放弃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

我对儿女很严格,虽然他们没有上清华,但是身上有清华的精神。二儿子十几
岁的时候,很喜欢楼上的阳台,有一天拿了一张破毡布,上面铺了一层土,准
备种菜。我问他是从哪里拿来的,还打了他一个耳光:我们再穷也不能拿别人
的东西。儿子委屈告诉我,不是别人家的,是从计委(那是总理工作的单位)
门口垃圾堆里捡来的。我当时很后悔,但是碍于坚持父亲的尊严,还是要他把
油毡布送回去:即使垃圾堆里的,也不能捡。我打你不对,陪你去把油毡布送
回去。于是我们从三里庄(总理的住处,可能有误,但当时的口气是走到计委
要好久的样子)一直走到计委门口,规规矩矩放到垃圾堆里。他们也很争气,
后来我做上海市市长、副总理的时候,他们出去留学,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
父亲位居要职。他们依靠刷盘子,打工度过了他们的留学生活。现在都已经回
到国内。

作了十七年的经管学院院长(1984-2001),我没有做什么。校长要我对未来
的学院提点建议,我认为要把经济管理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一定要
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没有,要花大力气去请,就是讲学也可以。其次,我希望
管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英文教。我不是崇洋媚外,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
同世界交流!!!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只有《普通物理》(萨本栋)是中
文,其他都是用英文。《热力学》庄前鼎教授是无锡人,他说反正我的无锡话
你们听不懂,干脆用英语好了。

王校长说如果院长不做,做个荣誉院长也好。我说不行,最后只做顾问管理委
员会的荣誉主席。所谓荣誉,就是来也可以,不来也行。我绝不耽误顾问委员
会的运行。

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说实话,永远也不来了。但是,请大家
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
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

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17 13:59:55编辑过]
14
发表于 2003-6-20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凡人与伟人的区别就在与他的出发点、他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13
发表于 2003-6-19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偶像
12
发表于 2003-6-18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好的总理,一定会载入史册的!朱总理在我心中的地位,将不会再动摇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3:58:00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董嘉耀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

何先生,先来谈一下内地的消息,朱鎔基总理昨天在人大会议上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今天海内外舆论对于朱鎔基总理以及他的报告有很多评论。

何亮亮:昨天我们做了非常初步的分析,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只能举出很小一部分例子。

海内外舆论对朱鎔基政府五年的政绩,还有对朱总理本人的评价,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话,有代表性的版面和评语,我想还是以香港来说,因为香港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了,现在香港舆论对过去中国的事务关注的程度可以说是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香港的媒体是有各种政治倾向的,一般习惯的说法就是左中右都有。昨天朱鎔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香港的电视媒体都做了实况转播,但是文字媒体优势就是把它留下来,人们可以反复的看。昨天香港的《明报》就做了整整一版,它是提前做的,而且也提前得到了朱鎔基报告的主要内容,用的标题就是“朱总告别词总结八大成就”,整整一版,同时也介绍了朱鎔基个人的一些情况。

香港还有一家相当有名的报纸,发行量很大,影响也相当大,就是《苹果日报》。《苹果日报》今天在中国版做了一个大字标题,叫做“别了,我们的总理”,相当的感性。《苹果日报》对中国内地的报道应该说不是很充分的,他们的长处是香港的社会新闻,或者是人们所说的八卦新闻,对中国的新闻的报道它不是很突出,但是今天这条标题我觉得倒也反映了香港一般老百姓的心声,特别是把他作为我们的总理来看待。

香港还有两家中资的大报,一家《文汇报》,一家《大公报》,今天对朱鎔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做了相当有创意的处理,《文汇报》的通栏标题是“五年朱内阁 青史留辉煌”,相当的对称;《大公报》通栏标题叫“朱鎔基任期内赢尽人心”。

我想,这四个标题可以看出香港不同政治倾向的报纸对朱鎔基政府工作的评价,对朱鎔基总理本人的评价。

董嘉耀:我们就来看看香港报纸今天的一些标题和内文中的一些重要字眼,就像您所提到的,不管是左中右的报纸,基本上对朱鎔基称赞比较多。我们边看边说。

何亮亮:是的,对他的评价是相当的高,而且比较客观。香港的媒体,标题都做的相当醒目,所谓“反常之举”,是指朱总理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用的不太多,但是今年用的比较多,因为是五年的总结,这个是《大公报》说的。这一届的政府快要结束了,所以部长留念合影“朱老板”改革成效佳。“朱老板”是香港的一部分媒体借用了大陆一些企业家的说法,把朱总理称为“朱老板”。成功的领导者,这是外国使节对他的一个评价。

董嘉耀:而且这次在报道中,因为香港自己派出很多记者,所以照片也好,或者记者现场的观察也好,注意到很多细节,像掌声,像出来之后代表们的评价,都用了一些细节的报道。

何亮亮:是这样。这个也是《大公报》的一个标题,标题是显现了以民为本。当然海外的报纸相关的评论和报道也很多了,我们也不可能一一的列举。

我也注意到中国内地的媒体对朱鎔基的报告,还有对朱鎔基本人的评价,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包括网民。应该说中国的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放,也都务实。今天的《中国青年报》有一个长篇报道,题目叫做“人民心中有杆秤”,意思就是公道自在人心,总理到底做了什么,他有什么成绩,或者他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人民都看的很清楚。

有一个广西壮族的人大代表,是一个女代表,她的话相当朴素,她说,我们常常说周恩来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但是我们根据朱总理这五年的表现,我们也说朱鎔基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大代表的相当朴素的说法。

另外,在人民网上收集很多网民的反映。有一个青年,他在外企工作,他说,朱鎔基表面上看是冷峻铁面,香港也有这个说法,叫做铁面总理,但是在冷峻铁面的后面是忧国忧民。我觉得这位小青年看的很清楚。朱鎔基马上就要结束五年总理的生涯,而且从此就要告别政坛了。朱鎔基的历史定位不是由我们来做的,但是,朱鎔基对自己的历史定位有一个说法,就是2000年,3年以前人代会的记者会上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鎔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我觉得从两会的会场,从国内外的舆论来看,我觉得人民和舆论对朱鎔基的评价都高于他自己所说的,一个是清官,一个是办了一点实事。这个评价应该是更高的。

董嘉耀:这次的人大是换届年,所以朱鎔基做完这一届总理之后马上要换新的总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重要的议程。朱鎔基在退出总理这个职位之后,这可能也是大家关注的,总理退下来之后会做些什么事情?

何亮亮:不久前,在北京的一个场合,香港的记者问朱鎔基,说,总理你退休之后怎么办?朱鎔基就说,闭门谢客。记者又问,闭门谢客你做什么呢?他就说,读书。所以人们就把朱鎔基的退休之后的生活归结为四个字“闭门读书”。另外还有不同的报道,因为香港的媒体相当开放,而且记者也是各显神通,消息很灵通,但是有时候也不一定很准确。比方有报纸说朱鎔基退休以后准备回到长沙,长沙是朱鎔基的故乡。在海外有很多关于朱鎔基的传记,我觉得这也是内地的一个不足,在内地的书店是看不到对于在位的领导人的详细的传记,海外倒是很多,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我想很多作者还是花了很多心血来收集这个资料,未必都是不准确的。

董嘉耀:起码满足了民众对在任的领导人的知情权。

何亮亮:对。比方说朱鎔基总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朱元璋的儿子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有一个是在长沙,朱鎔基就是长沙朱元璋儿子的后代。这个没有什么稀奇的,朱元璋有很多的后代,但是把这个资料放在传记里就增加了一些谈资。所以,朱鎔基有可能在长沙,他对湖南也是很有感情的。

湖南是中国近代名人辈出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名人数量之多,大概湖南是第一位的,哪一个省都比不上湖南。湖南读书的风气很盛,虽然是一个内陆的省份,开放的风气也很盛。所以朱鎔基退休之后如果定居在长沙,这个可能当然是有的。

香港也有一个报纸说朱总理退休之后会在北京的西山度晚年。西山是北京风景比较好,也是比较安静的地方。

香港的《明报》又说,因为朱鎔基总理在上海工作过,对上海有感情,上海人民对朱鎔基也有感情,上海方面也给朱总理准备了退休以后的住宅,所以朱鎔基也可能住在上海。

我想,他住在哪里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大概确实会闭门读书,安静的度过他的晚年。虽然我想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如果有一些什么问题要请教他,我想他们也可以交谈。我注意到温家宝昨天说的,他说,朱总理总结出来几个方面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是有非常的意义。我想这个不是客套话。

董嘉耀:朱鎔基总理任期届,应该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历任总理中正常退休,而且是退休之后不再从事任何政治职务,应该算是第一位总理。

何亮亮:中国制度化的权力交接,大概从现在开始就会成为一个制度了,就会非常正常了。以后根据法律的规定,比方说总理如果可以任两届,任完以后确实可以退休了,可以过正常的平民的生活了,否则做高官也确实太辛苦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3:58:00 | 只看该作者
朱镕基的历史地位


     在朱镕基担任第一副总理之初,邓小平就曾公开说过,在中央政府所有领导人当中,只有朱镕基一人懂得经济。无独有偶,朱镕基在五年前接下总理的职位之后,西方舆论便一直把他称为中国的“经济沙皇”,甚至认为他在中国经济领域的领导角色不可替代。

如今,五年任期倏然而过。可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朱镕基不仅用行动回报了世人对他的期待,而且还用举世公认的成就,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最卓越的经济管理者的地位。


绝对的发言权

在昨天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朱镕基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乎全部篇幅,都用于总结过去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且详细阐述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张。整个报告持续80分钟,不谈政治,只讲经济,给人的最大感觉是,他全然是一位呕心沥血的超级财政部长。


与往年一样,这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再现了朱镕基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而且还再次凸显了他对经济问题的绝对发言权。


对朱镕基内阁来说,最令人骄傲的成就,显然就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的形势下,朱镕基内阁不仅使中国经济迅速走出瓶颈状态,而且还使之以7.7%的速度大幅扩张。


然而,就个人而言,朱镕基本人可能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在调整经济结构、稳定汇率、整顿金融、扩大财政来源以及大规模扩建基础设施方面,朱镕基的前瞻视野和驾驭能力都是有口皆碑。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突出的历史性事件,那就是中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宏观来说,中国成功入世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具体决策和操作过程中,朱镕基的作用和功劳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历史性的贡献

在中国国内,人们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毁誉参半,这可能是朱镕基在施政五年里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领域之一。在昨天的会议上,朱镕基强调了国企改革政策的正确性,强调了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及其成果,但与会代表的反应却显得比较冷淡。由此可见,至今为止,国企改革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即使是最苛刻的批评者,大概都不会否定朱镕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


确切地说,朱镕基的贡献远远不止于过去的五年。自从1991年奉调中央担任常务副总理之后,他就开始行使掌管经济事务的权力,其卓越的才能逐渐为世界所瞩目。因此,在对朱镕基的历史功过进行评价时,人们还要追溯到当时那个极为艰难的历史背景。如果说江泽民在“六四事件”之后上调中央是临危受命,那么,朱镕基在改革开放局面陷入一片死寂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同样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时刻。

自古前人之事,总要后人评说。所谓中共第三代,毕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执政团体。江泽民务虚,朱镕基务实,两者相辅相成,平分秋色。如果说江泽民是政治上的核心,那么,朱镕基就能称得上是经济上的核心。如果说十六大确定了江泽民在中共历史上的地位,那么,人们也许就可以说,十届人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把朱镕基的重要地位载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册。 

然而,作为一个政治领导者,朱镕基远远不只是一个“经济沙皇”。他对中国政治进步的积极影响是如此的悄然无声,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察觉。


政治说服力

朱镕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具体的廉正和反腐措施,而在于使国家的最高执政者提高了政治说服力。

在国内,朱镕基的执政能力和政治诚信,不仅获得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既得利益者的支持,而且更获得了弱势群体的理解和拥护,其中包括因其改革措施而下岗的“受害者”。

在国际上,朱镕基的形象改变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他不仅让外部世界领略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能力,而且更使他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和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西方世界由于乐于接受朱镕基,而自然而然地对中国产生好感、甚至认同。在他上任之后的前几年里,西方舆论还一直在“六四事件”和人权问题穷追猛打,但只要朱镕基开口解释,哪怕是重复过去的陈词滥调,西方人都会给予完全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朱镕基的人格就是政治说服力。


以学院派的观点看,朱镕基在外交上并非内行。可是,事实上,他的个人风格、政治形象和外交手法,反而更容易被外部世界所接受。可以说,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公关上,他与发达社会的接轨最为成功。


在昨天的人大会议上,朱镕基对自己任内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其中包括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的收入下降、严重的腐败现象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等。然而,对无数普通的中国人而言,朱镕基的即将引退,同样是一件憾事。

(联合早报/杜平)
9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朱镕基淡出 青史留名赢掌声
文/李春


    北京风景最美的西山,新辟了一条小径,就在中共人大会议召开前的一个周末,中共总理朱镕基在这里一圈圈走着,他的警卫远远跟随着,不敢惊扰。


山脚下,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管理处的院中异常清静,一个月前,这个院子里曾十分热闹,因为秀才班子为了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争得热火朝天。往西望去,是著名的双清别墅,据说毛泽东进北京前,曾在那里小住,如今别墅已成文物。


中共16大后的多数周末,朱镕基都在这条小径中漫步。也许他在心理上,为这次人大会上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作最后准备;也许是他在即将抽身全退之际,思索自己主掌中国大陆经济大权的功过得失。


今天的人大会议上,朱镕基告别政治舞台后,将从红墙下冠盖云集的北池子大街,搬到郊外的西山,那条朱镕基漫步小径的起点处,就是当局为他盖的退休静养之所。


朱镕基退休前提的愿望不多,其中一项就是在郊外盖栋房子,退休后悄悄搬出北京城,静静读书,想点事。而他最喜欢的,正是香山植物园旁的这块地方,过去五年来,他多次到这里的国务院招待所小住,主持各种内部会议,以及一年一度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西山山脚下的香山路,已成为他在北京最喜欢的地方。


早些时侯曾经有人建议,在中央成立一个财经委员会,请朱镕基自总理职位上退下来后,担任委员会主任,以「发挥余热」。朱镕基在报告上批示说,「委员会成立我赞同,这个主任我就不当了。」


朱镕基早就想好,退休下来要闭门读书。甚至连他比较喜欢回清华大学教书,带几个学生的安排,他也早在2001年的6月6日,发誓不再回清华,还最后提点清华学生,说「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步出小径,回到繁嚣的市中心,朱镕基还得面对热闹,他还是喜欢掌声,这次不是用他特殊的幽默,而是用他给自己总结的「埋头苦干」。朱镕基主掌中国大陆经济十年,出任国务院总理五年,他的功过是非,早有人为他作出一条条的总结。有人说朱镕基是敢作敢为,赢得民心;有人说他政绩突出,赢得历史;然而朱镕基在最后一刻全身而退,赢得的是掌声。


说到掌声,朱镕基这些年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背景下,赢得过无数次掌声,其中,在人大会议这种场合值得提起的有三次,一次是在1998年3月17日,朱镕基以最高票当选国务院总理时,人大会场连续三次响起掌声,那次朱镕基有点腼腆地向台下深深鞠躬。


一次是2000年,他在人大记者会上说,「我只希望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据说,街头上看电视的民工,也在鼓掌;第三次是在一个多月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镕基结束讲话时,全场省部级高官自动起立,持续鼓掌两分钟,这次朱镕基眼眶有点湿润,他双手合十致谢。


今天在北京开幕的人大会议上,朱镕基最后一次提出政府工作报告,面对台下响起的掌声,朱镕基将有什么表情呢?


2003/03/05 经济日报(台湾)
8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让人民怀念的好总理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宣读他任内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然后他就闭门谢客,读书怡情。朱镕基5年任期内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并且为权力和平正常交替树立良好典范。


朱镕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998年他在上任记者会上的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年亚洲金融风暴正威胁很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南韩、香港都不能幸免,港币更一度受到冲击,朱镕基果断地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然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结果不但使中国安然渡过金融风暴,还稳定了亚洲地区的金融局势,赢得国际称颂。然而,中国利用不断扩大内需来维持高增长率不无代价,一是赤字一年比一年多,二是发行国债金额一年比一年高。这些债务是要后世承担的。


朱镕基上任时作出承诺,要做到国企、政府机构和金融改革「三个到位」。这些改革都大致成功,主要归功于他个人锲而不舍的精神。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大步迈进,上述三方面是非改不可的,亏损国企出售后,变成民企甚至外企,生产力提高,企业由国库支付亏损变成向政府缴税,国家、企业老板和工人都受益。然而,卖国企的部署不算非常周全,导致不少国家资产贱卖,肥了个人,还有不少下岗工人得不到照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至于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是巨大的。过去政府什么都要管,市场经济则要求政府只管环境不管运作,自然不需要庞大的政府架构。中央机构减员一半,今年再提出大幅删减机构数目,进一步裁员,这些都是朱镕基大刀阔斧处事风格的成绩。


金融改革的力度算是最温和的。市场经济根本不需要金融机构做国家的出纳员,银行回复原来商业机构地位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朱镕基恐怕会出乱子,采取了比较保守的做法,致使银行、股票市场等改革的速度不如别的行业。


朱镕基任内最让中国长远得益的,是他成功将中国推入国际贸易的大家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改革的一项最重要里程碑。加入世贸,不但将国际竞争引入国内市场,迫使国企以及政府不得不按国际规律办事,连改革的步伐也须按国际规律所规限。


朱镕基上任5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外汇储备和进出口总额均比上任时翻了一番,分别达到2864亿美元和6208亿美元,为继任人以至香港特首示范,只要搞好经济,人民丰衣足食,其它改革措施自自然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朱镕基给人的印象是耿直但容易得罪人,这样的评价或许人言人殊,但他主动自愿交出全部权力,为国家的高级职位更替形成制度,则会毫无疑问传诵后世。


中国实行开放改革已经20多年,步伐时快时慢,朱镕基承先启后,历史评价,肯定是让人怀念景仰的好总理。


2003/03/05 明报 社评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朱镕基是否存在什么缺点﹕耿直急躁


    朱镕基曾多次南巡广东,长期担任广州市领导的陈开枝,与朱镕基有过「零距离」接触。他说﹕「朱总理对广东经济发展评价很中肯,对成绩充分肯定,对存在问题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真是一位难得的领导人啊﹗」


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又认为,朱镕基上任伊始对外承诺的本届政府任务,「较圆满地完成了」。


对于朱镕基是否存在什么缺点问题,陈开枝略为沉吟一会后只说了4个字﹕耿直急躁。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朱文晖博士则对朱镕基5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则有保留。他对本报称,过去5年,中国政府在追求增长率、为国企解困等目标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指令性计划」惯性。为了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强化了对外贸顺差的追求,令外汇储备急增,从而导致银行储蓄存差激增,令利率走低,货币政策失灵。


他指出,在货币政策效果甚微下,只能靠财政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必然,令财赤大增,2000年的赤字达2491亿元(人民币),使本届政府成了赤字政府。


2003/03/05 明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朱镕基:本届总理任期的最后100天





这位共和国历史上的第5位总理以及他领导的本届政府的业绩在中国将留下怎样的历史地位,时间终将做出回答。5年前,他的就任和亮相曾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感动,赢得了掌声和喝采;5年后,他的“谢幕”是否也能重演这一幕呢?


2002年11月18日下午16时38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乘坐的专机抵达香港。他将出席翌日在这里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


尽管朱此前10年内三次访港,但以国家总理身份这还是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因为在此前三天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朱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一员,同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一样没有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党内领导职务,完成了中共历史上的一次新老交替。


而根据中共执政惯例,不担任党内领导职务后,他们在2003年3月的政府换届中也不再出任新的职务。对朱镕基而言,他5年总理的任期将进入最后阶段。西方政治观察家评价,本届政府在这段约100天的时间将行使“看守内阁”的职能,直到新一届政府选举产生。


香江三日余音绕梁


“若香港搞不好,不单你们有责任,我们也有责任,香港回归祖国,在我们手里搞坏,我们岂不成了民族罪人?不会的!”


选择香港


朱镕基此次香港之行不足三天,但直到今日,香港传媒仍念念不忘朱镕基的言行对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港人所起的鼓舞作用,称之为“雪中送炭”。


朱镕基第一次访港是1990年6月以上海市市长身份出席沪港经济合作研讨会;第二次是1992年2月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取道香港回国;第三次是1997年9月香港回归不久后,再次以副总理身份赴港出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并发表演说。他的幽默、亲和给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朱镕基自上次访港后有5年多未再访港,但香港传媒普遍认为,朱镕基对香港回归后的情况了如指掌,特别是对香港遭遇金融风暴、经济衰退十分关切,多次公开表示支持特区政府的施政,并寄语特区政府在施政方面不要“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2002年11月19日晚,朱镕基出席香港特区政府在香港礼宾府举行的欢迎晚宴,席间他针对当前的香港局势发表了近半个小时的演讲。


他指出,过去两天,香港特首董建华多次向他提及香港所面临的财政赤字问题,董更多次向他表示为此“忧心如焚”。


朱镕基一边拍打讲台一边说:“有什么好怕?”“我也告诉董特首,你去年不是有600多亿、700亿财赤,今年大概也是这个数目吧。你不是还有2700亿储备吗?你这个‘赤字特首’,跟我这个‘赤字总理’比起来还差得多呢!”“你三年以后花光财政储备,你怕什么?你到中国发50年长期债券,我第一个带头买,我相信中国人民也会和我一起买。”


提醒意味深长


至于如何解决香港的经济困难,朱坦言,自己对香港的知识主要来自报章:“我主要看一两份报纸,有时看三份,如果能提意见解决香港经济问题,那不过是‘江湖医生’的意见。克服香港当前困难的力量和办法就存在于香港的本身之中。香港具有十分开放的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效率比较高的政府公务员队伍,特别是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跟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香港的优势并没有丧失,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没有降低,在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克服当前的困难。”


不过他提醒港人,香港面对的困难尚未到底,经济复苏要靠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对香港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不能掉以轻心,广大香港市民要有心理准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行第二次创业。要寄希望于香港600多万人民,寄希望于香港的年轻一代。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香港都充满信心,作为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香港是大有希望的,大有前途的。“我就不相信香港会搞不好,若香港搞不好,不单你们有责任,我们也有责任,香港回归祖国,在我们手里搞坏,我们岂不成了民族罪人?不会的!”


此时会场上早已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在走下讲台之际,朱镕基突然高呼“我爱香港”,会场气氛再度沸腾,掌声经久不息。当晚,香港所有电视台不断反复播放朱总理此段演讲。而第二天香港所有主流媒体,也均以“头版头条”报道朱总理“挺港”、“挺董”言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香港的繁荣和稳定”、“3000亿美元外汇是香港的后盾”、“香港发债我第一个买”,“我爱香港”和“引用《狮子山下》勉港人”等都成为全港各报的大标题。


此次访港后不到一个月,2002年12月9日,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朱镕基会见他时再次谈到在香港的那番演讲。他笑着对随行的香港记者说,他的那番话就是给香港人打气;至于“三年后即使香港用尽储备发行债券,他会第一个买”,那是“开玩笑”,“是幽默”。


他说,对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我操心”。


真情作别语重心长


“我预料(GDP)全年会超过8%——我不希望超过8%,这个形势太好了,我有恐高症,我就是怕太高了,太高将来怎么办?”


痛恨“作假”


对香港人来说,朱镕基卸任前的香港之行及其演讲负有临别赠言的历史意义;而对朱镕基来说,香江之行也只不过是其总理任内“谢幕演出”的序幕。此后百日,多个场合,他对中国经济和相关职能部门均留有令人感慨的肺腑之言。


在香港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朱镕基以16字寄语中国会计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近年来中国建立了北京、上海、厦门三个国家会计学院。“我亲自为这三个国家会计学院制定了校训。我很少题词,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我为三个国家会计学院亲自写下四个大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四个大字!”


而在此前半个月,他与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一同考察国家统计局,要求统计部门“不出假数”。此后,2003年1月,他还和温家宝一起考察了审计署,希望审计署成为“廉政署”、“法治署”、“正气署”;审计工作“一定要有浩然正气,坚持原则,无私无畏。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退却”。


也是在香港,朱镕基会见了中央驻港机构和部分中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当时,中国电信因在香港加价以及中银国际发表批评香港联汇制的文章而引起香港电讯和金融市场动荡。对此,他要求中央驻港机构和部分中资企业认真学习,严格自律,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添砖加瓦,“不要帮倒忙”。


重提“恐高症”


他说,香港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环境,大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在香港这个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学会游泳。他还特别提到了国内经济形势,强调在大好形势下一定要看到问题,不要被冲昏头脑。“我预料(GDP)全年会超过8%——我不希望超过8%,这个形势太好了,我有恐高症,我就是怕太高了,太高将来怎么办,你能维持8%吗?或甚至于更高。”


他认为,楼市经济是靠不住的,“现在投资的增长60%靠房地产,房地产的推动能力很大,建筑材料工业、钢铁工业都上去了,但将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拉动力怎么办?难以为继啊!”他又说,“我也不是说问题很大,我就是说,某些城市——我没说全部城市,它的房地产有一点热,不是‘过热’,是有一点热,现在就应引起注意”;“我们要更加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特别是农民的购买力,才能拉动这个生产,而不是单纯靠投资”;“这个房地产,特别是高级房地产,尤其是在大城市的高档房地产能不能保证卖掉呢?你不能把这个风险都加在银行身上,我只是提出一个预测,也不是警告,要小心一点。”


2002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也是中共十六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已退出党内领导职位的朱镕基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就2003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有海外媒体统计,自朱镕基1992年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以来,由他主持并发表讲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少10次。


评价“8%”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朱在讲话中着重分析了经济运行存在的10个问题,告诫与会高官在看到8%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不要盲目乐观,要防止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特别是对房地产过热、钢产量继续扩大等这些不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苗头性现象进行密切观察,保持警觉。


他还提醒与会者,2003年经济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多讲求些策略。他还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多深入基层群众,体恤困难群众,关心民间疾苦。


讲话结束,他对过去十年来人们给予他工作上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以双手合十的特有姿势向台下致意作别。与会者纷纷起立,掌声长达约两分钟之久。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的这段日子里,朱镕基参观了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为全国计划会议和中央企业工委工作会议做出重要批示;接见了出席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代表和受到表彰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以及出席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的代表;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出席上海磁浮列车通车典礼;考察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宗教事务局;主持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和总理办公会议。批示和讲话内容涉及中国的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宗教事务、科教兴国战略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诸多领域。


五年总结立辨誉谤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繁忙的春节


自2002年11月香港之行后,从公开报道看,朱镕基除了在去年12月两赴上海,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处理内政外交事务。在京期间,他主持有第65、66、68共三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港口法(草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草案)》、《退耕还林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草案)》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草案)》;他还委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主持了第6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草案)》。


2003年春节前后,朱镕基会见了长期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老专家和他们的亲属,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春祝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03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首都各族群众和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共贺羊年新春;出席了由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中南海举办的“网络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科技知识讲座;考察了国家经贸委,就做好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与国家经贸委司局长以上干部,中央金融工委负责人及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中央企业工委负责人及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以及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进行座谈。


此外,在京期间,他还会见了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德国总理施罗德、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土耳其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主席埃尔多安、泰国总理他信等一大批外国政要。


最后一个报告


朱镕基此间的两次上海之行也与外事活动相关。一次是去年12月17日,在上海会见了当时正在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的几内亚比绍总统昆巴·雅拉和东帝汶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若泽·拉莫斯·奥尔塔一行;此后,又在去年12月31日陪同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通车典礼。


随着2003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日益临近,朱镕基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点。海外舆论认为,这将是朱镕基领导的本届政府各项工作的一份全面总结。


北京流传的一条消息说,朱镕基对这份报告极为重视,有关起草班子最后在北京西山闭门润饰两个月,春节前夕才被放下山。而新华社的正式消息称,今年1月27日,朱镕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布置讨论即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到各省、区、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在这次会上,朱镕基发表讲话说,本届政府的5年任期即将结束。这是很不平凡的5年,各方面的成就来之不易。他认为,本届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2月9日、11日和12日,朱镕基还分别主持座谈会,征求企业界代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交接之际


与此同时,海内外有关朱镕基本届政府施政的评价和评论也渐渐增多。有观点认为,过去5年,朱镕基领导的本届政府在推动经济改革及中国加入世贸、带领中国融入国际等方面成就卓著。特别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因恐怖袭击事件加速衰退的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维持7%-8%的高速增长,无不与本届政府奉行的成功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关。


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朱镕基在1998年代表本届政府提出的“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期目标基本实现,但也留有“未竟之志”,而相关的工作无疑将留给下一任政府继续推进和完善。可以预见,朱镕基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农村、企业、金融及政府机构改革,这四个方面既是他过去5年施政的浓墨重彩之处,也给下届政府预留出更大的发挥空间。


海外谈论更多的还有朱镕基个人的历史地位问题。有评价认为,他是受到国际欢迎的中国经济改革家。更有人指出,朱镕基主政中国经济10年,成功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齐名,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此同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朱镕基是中国的“经济沙皇”,又因为总理任内大量发债,是一位“赤字总理”。


“办实事”总理


对这些赞誉或是毁谤,朱镕基并非置之不理。在每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每当有海外记者提到类似的问题时,他总是坦诚以对,对赞扬谦逊待之,对诋毁也没有冷语相向,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对一位有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勇气和抱负的政治家来说,个人的生死荣辱此时此刻早已置之度外,心里有的只是国家和人民。


2000年的“两会”记者会上,丹麦的一位记者曾向朱镕基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有关他个人的历史评价的问题——他希望中国人民在他离任之后最记得他的哪个方面?


朱镕基答道:“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位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五位总理以及他领导的本届政府的业绩在中国人民心中将留下怎样的历史地位,时间终将做出回答。5年前,他的就任和亮相曾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感动,赢得了掌声和喝采;5年后,他的“谢幕”是否也能重演这一幕呢?


2003年3月5日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民代表们的反应将首先表达一切。这一天,朱镕基将在人民大会堂宣读他本届总理任内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为各项工作划上最后的句号。


财经时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