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经济之声——出租车司机的经典生意经 [打印本页]

作者: 若飞    时间: 2006-8-22 10:38
标题: 经济之声——出租车司机的经典生意经

故事开始:(乘客)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浦东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地、径直地停在了我的面前。这一停,便有了后面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意愿,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的原话。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接美罗大厦的生意。在这里,我只接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和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让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得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对什么是“科学的方法”感兴趣。

  “要懂得统计。我作过精确的计算。我给你讲,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道。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给公司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公司),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 元了?”听了他的话,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数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作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拉一位只付起步价10元的客人,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说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接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接10元的客人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像出租车司机,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师

  “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着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他说。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说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认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像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载哪一个?”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载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到医院看看病,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医院里哪天不死人?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所以,能痊愈出院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有个拿脸盆的说:‘走,去青浦!’他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这位司机。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在人民广场,有三个人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外面穿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需要3秒钟,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他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他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认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就永远不能提高。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

  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

  还没有等我细想,司机又开始讲:“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他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择一条最短路径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司机很得意地说。他的这句话,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却是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元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非常聪明的人,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我问他怎么走。他说要那样走。我说:‘慢,上高架,如何?’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元,你按我的走法,等计价器到50元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元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元。乘客很高兴,节约了10元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元多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元,我多合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每月可以拿到3000~4000元,好点的大概5000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元。全大众2万名司机中,大概只有两三名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元以上。我就是这两三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有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你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计价器,100元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它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做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三五千元,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微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地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后来,这位司机真来为我的员工讲了一堂生动的“出租车司机的MBA课”。


作者: rocky1980    时间: 2006-8-22 13:43

 我也看过这篇文章,以前随手写了些感受,贴出来与大家共勉:

看完这篇文章后,很震撼。想到自己,想到以前打车时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们,想到报纸电视上讲述的出租车行业,想到这个出租车司机……

平日里,打车遇到的司机师傅们,聊起生计,无一例外的是抱怨,抱怨政策不好,抱怨工作太苦,抱怨生意不好做,抱怨油价太高。抱怨中也是包含了很多的无奈。

诚然,出租车的“车份子是行业统一价,以及出租车价格被严格框定,让出租车司机受到了双重束缚,等于是所有司机在吃大锅饭,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竞争手段干着同样的力气活,大家惟一能竞争的,就只有工作时间了,看谁熬的时间更长。尽管如此,出租车司机们的运营利润还是日益下滑。在封闭的出租车管制体制内,竞争的活力被压制。在体制外,其他交通营运方式倒是发展得如火如荼。体制外的竞争,造成出租车司机利润的进一步下降。 高昂的车份子,已使出租车司机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

但,撇开这点大家都要承担的部分,单从个人角度来分析,也不难看出一些差距。

什么样才是有效的工作?管理学中对目标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每一个组织都应有自己的目标。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标,但有一点共同的,那就是追求效率。理论上来说高效率,高效果的组织是目标选择正确,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逐一来分析这篇文章中的出租车司机的对话,可见睨端:

他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最少成本,最大利润。最高效率就是把成本降到最低,而把利润放大到最大化。

首先,他的计算成本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是简单的把成本按照公里数来计算,因为按照公里数来计算成本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如塞车,空载,等红灯等等。而把这些不可控因素变成成本的一部分,用时间来计算综合成本就可以很清晰的把不可控因素最小化,将控制权尽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风险也降到了最低。这也是成本优化的一部分。在管理学的智能中可以称为是计划中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他很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把客户进行排序,力求绩效最优。他并不是守株待兔式的固定在某一点上等待客户,只是在相同情况下,选择最优地点,在同一地点选择最优客户。不是遇到什么人就是什么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

同时把自己放在客户的角度,揣度客户的心理,确定目标人群。他的目标是选择正确的,并且他也很合理的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另外,出现问题后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他人。毕竟别人是不可能给你提供所有有利条件的,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提供便利条件。以换而言之:别人的因素是不可控的,而自己的因素是可控的。可控因素最大化。

“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很好。一个好的态度,决定你是否能正确面对问题,面对困难,面对诱惑。

这个出租车司机还有个好的心态,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他很积极的面对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快乐的车夫”是他的目标。并非因为赚的钱多而快乐,相反是因为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把常人看来是烦恼的事情看做快乐的事情,用心体会这个社会的美。我们常说的:你给予别人什么,别人才会反赠你什么。

虽然他只是个出租车司机,但是他把能够用上的方法综合起来,想出最优的办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待生活和工作。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黑体字,知识学的好,不仅仅表现在考卷上的那个呆板的分数,只有把知识灵活的用起来,用在适当的地方才是真的有用。

而且,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全面的看待成本合算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如去火车站给客户最合理的建议的例子。表面上是少收了10块钱,其实加上成本,还是他在赚钱。

另外,他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商机就浅藏于小的细节中。

常听有人抱怨,说别人的机会比自己的好,其实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看你是否抓住了。

这位出租车司机或许他不是个名义上的管理者,可他把许多管理学中的方法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他的很多习惯,技巧是他成功的必备条件。

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是好的心态。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太累,压力太大,总是要出差,总是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抱怨着工作都是那么重要都是那么紧张。其实现在想想,有些问题如果自己利用时间,把工作分成轻重缓急,把时间合理的分配好,做好计划,其实也没有那么急促。总是出差是很累,可路上的风景也很美,放松心情,当是短时间的旅游也很不错。

高效率的工作并非一定是紧张的如发条般的工作,只是没有合理的分配时间,没有做好计划,没有找到自己工作的重心罢了。

其实管理不光是对管理者有用,对每个人都有影响。有人会说,我将来不准备当管理人员,学了管理又有何用?但只要你在一个组织中工作,你不是一个管理人员,就是一个受他人管理的人。那么研究管理也是有助于你洞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部运作的情况。即使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作为一个顾问或一个合伙人,而非一名雇员。在自我发展上更需采取主动,进行终生学习,并管理好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学习管理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解力,这对未来同样是有价值。


作者: l_feifei    时间: 2006-8-22 14:18

一样很震撼,我喜欢积极的心态,但觉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想那么清楚的:)


作者: ghzhou88    时间: 2006-8-22 16:14

这是微软中国区一职业经理人刘润的博客文章(博客——靠近我),是他的亲身经历,故事的主人翁是上海大众出租的臧勤师傅,后来到微软上海公司讲过课,也应邀到上海的《财富人生》电视节目录制过一期节目。

臧勤的故事确实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多的讨论,也使得刘润的博客在短时间内达到大概九万多人次,是个现实版的“事件营销”案例,大家可以上网搜索看看。


作者: hello2008    时间: 2006-8-22 18:44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83354,2,0,7,0,0,0我画的一幅思维导图.
作者: rainbowee    时间: 2006-8-22 20:17
生活中的太多细小事情,我们都没能真正地思考过,从上面,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震惊啊!
作者: ruixutao    时间: 2006-8-23 09:51

车能开成这样,做什么事不能成功??

手头的事都做不好,做什么事能成功??

生活为有心人而准备,停止抱怨,用心去做!!!


作者: 笑着战斗    时间: 2006-8-23 11:10
相当经典!学习中..........
作者: fenyue    时间: 2006-8-23 13:27
 呵呵,看过两次,真的很不错,我只记得姐姐 的一句话,做什么都得找到方法,佩服中
作者: sliverwolf    时间: 2006-8-23 20:24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在一件小事情上也做到最好。


作者: 木玉成约    时间: 2006-8-24 16:28

心态很重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那么再难的事,都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6-11-22 17:27

这个人是上海强生出租车有限公司的臧勤。

上海第一财经财富人生采访过他。

“出租车司机给微软上MBA课”内情
 
“出租车司机”、“MBA课程”,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却因为一篇名为《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的网络文章而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时下最受瞩目的热点之一。文中那位的哥也一夜成名,成为全国最有知名度的出租车司机之一。
他的真实姓名叫臧勤,今年42岁,已经开了17年出租车,只有高职的学历。

被微软高管捧红的的哥
发现臧勤的是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的部门经理刘润。

他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2006年3月14日,上海,他正要从徐家汇赶到虹桥机场。当他刚刚走出大厦,一辆大众出租车就开到了他面前。上车后,刘润还没开口,的哥就猜到他要去的路线不近,这让刘润有些惊讶。令他感到更惊叹的是在去机场的路上,的哥向他讲述了一系列开出租车的“赚钱宝典”,对开出租车的成本核算居然“量化”到了分钟计算,而对乘客的细分也精确到了从外表就能判断是否是最有价值的客户……

“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面对司机的提问,刘润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的哥这样告诉他。因为,“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人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的哥还告诉他:“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有人说的哥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当刘润从的哥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时,他感慨道:“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的哥这么说。”的哥还聊到了其他载客窍门、成本核算和工作心态等很多话题,无一不让刘润佩服。

刘润登机后,就迫不及待地记下两人间的谈话内容,并以《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为题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神奇的哥”现身微软

刘润的这篇帖子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关于出租车司机的神秘身份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记者问臧勤:“刘润写的这篇博客已在网上流传了好多天,但是您一直都没有站出来,不想出名吗?”他回答:“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不想出名,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司机。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做全上海最有文化、最有理念、最快乐的车夫。人一旦出名了,或者做管理了,烦恼、压力也都会加倍袭来。”

“刚找到他的时候,根本就不承认。”臧勤所在的大众新亚出租汽车公司运营分公司经理孟国毅告诉记者,最后他和臧师傅交谈了两个小时,臧师傅才承认这个人就是他。

据孟国毅介绍,他在20日下午接到总公司的指示,要求调查此事,“由于最开始我是根据在强生公司做过8年总教练的经历来进行排查,结果根本没有找到”。21日上午,一位业务主管突然想到,前两天接到一位刘先生的电话,位于徐家汇,希望公司能够提供某车牌号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并称有点私事想和这位师傅联系。

“我当时就觉得说不定这个刘先生要找的人就是他。”于是,他立即去查臧勤的营收额,平均每月1.6万元左右,扣除各项支出,月收入差不多8000元。随即,孟国毅致电臧勤求证,没想到臧师傅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

没过几天,臧勤接受了以刘润个人名义发出的邀请,前往微软公司为刘润所在部门的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这是我唯一接受的一次上课邀请,主要因为和刘润谈得很投机,并被他的诚意所感动。”臧勤表示,他也很欣赏刘润,“我们现在已经成为朋友。”

臧勤说,他被邀请讲课并不是第一次,之前也有电脑公司、集装箱公司等邀请过他,还有人叫他跳槽,但是都被他拒绝了,“我只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快乐最重要。”

臧勤强调说:“我是以个人名义接受刘润的个人邀请去微软的,并不想让公司知道,身边的同事也都不知道。那天经理找到我,本来不想承认,但后来就只能承认。后来公司又把我叫过来接受采访,不得不露面了。”

“神奇的哥”的生意经

从1989年就开始跑出租,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17年的运营经历,臧勤培养了自己的“回头客”,即拥有了自己的长期客户,其中包括外籍人士,他们经常包租臧勤的车,给臧勤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驾驶员挑选乘客,乘客也在挑选你。你服务年数长,服务水平高,自然就有回头客。”大众公司某负责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了臧勤的出色业绩。

“信息就是效益。”臧勤称自己平时十分注意收听电台广播,吸纳各种新闻信息,特别留心市内举办的商业交易会或旅游、文化活动,有用的新闻资讯引领了自己生意方向,获益势在必得。

一位上海强生公司的的哥说,他不认为这个行业中有什么秘诀,基本的判断大家都会,“早上我在邯郸路‘别’掉一辆差头(出租车),抢到一个手提拉杆箱的乘客,心想总算拉到一差好生活,没想到对方说:‘去五角场那个到浦东机场的机场四线’——你说好生活坏生活容易判断吗?”

可是臧勤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用方向和位置控制自己的客源,每天开了多少里程、拉了多少IC卡、加了多少液化气,他一一记在本子上,“每到月底自己算一算账,做多少就清楚了,每个月基本都在16000元左右”。

按刘润的说法,他不像是在开车,更像是在经营一项事业,主业是“快乐司机”,同时担任成本核算师、统计员、会计师、风险评估师,身兼数角而游刃有余。

臧勤:我不拒载

和刘润的高调赞美相比,一些网友却唱起了反调。虽然不少网民对这位精明司机的理论表示赞同,纷纷对的哥“用头脑赚钱”的做法表示赞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在网上掀起一场讨论职业“经济价值”的“公案”。

网友小六认为:“这个出租车司机的MBA课上得非常精彩,可他忽视了其中一点,那就是人心。”

在臧勤的众多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小插曲:“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完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网友小六据此认为,从商业诚信的角度分析这个故事无可挑剔,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还是有一些遗憾。“三个人在前面招手”,我究竟应该拉谁走?没有规则对此作过限制,这是由司机选择的。臧勤选择动机是从商业利益出发,而不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思考,这就是故事中的一点遗憾。

“从道德层面说,他应该选择最需要乘车的乘客,尽管这位去宝山的客人也许就是急需要乘车的乘客,但臧勤的分析角度和理念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如果另外两位比这位客人更需要首先乘车,那么从道德层面分析臧勤的做法就并不可取了。”

当记者带着网友的质疑采访时,臧勤的同事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件事:3月20日上午,臧勤在长寿路西康路见一名30岁左右的女青年披头散发地在路边招手,便停下让她上了车。“请师傅帮忙带我到派出所报案。”当得知这位女青年被人奸污,臧勤立即驱车一路寻找派出所。车行至长寿路武宁路口时,臧勤发现正好有两名警察在路边执勤,便马上让女青年下车去求助。当心存感激的女青年要掏钱付车费时,臧勤连连摆手:“不必了,我有义务帮助你。”

去年中秋节,一名女青年将一个背包遗忘在一辆公交车上。当她发觉后拦下了臧勤的车,要他以最快速度追上那辆公交车。臧勤一路追赶到南浦大桥公交枢纽站,让女青年赶快寻找失物,车费分文未取便开车离去。事后女青年根据记忆中的车牌号,辗转将15元车费寄到公司,同事们这才知道臧勤做了一件好事。

面对“挑客说”的质疑,臧勤说,对乘客的短、长途去向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力,经常能够在生意低谷时段接到“长途客”。不过臧勤从来也没有拒绝过小生意。他向记者表示:“我做生意的原则是大生意要做,10元起步的小生意也不放过。”

炒作还是抄袭?

记者就此事件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徐光翔教授时,徐教授说:“我十分钦佩臧师傅的专业素养,然而,不排除这是微软做的一次事件营销。”


他说:“事件营销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可信程度高、低成本的传播手段,‘超级女声’就是蒙牛和中国乳业的一个事件营销的成功范例,出租车司机到微软讲课这件事从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与超女事件如出一辙。”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