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我读《蓝海战略》 [打印本页]

作者: 柳弹淑月    时间: 2006-4-15 22:58
标题: 我读《蓝海战略》

这个概念近来被抄的热乎乎的,热总有它热的道理,于是想看看它何以热。据作者讲,该书基于其15年的研究,所以,对于仅阅读了6个小时的我,所言所述不一定领会了其精髓的深刻,但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所感所悟吧。

我想大家最想知道的是何为蓝海战略吧?其实如果把它翻译为:另辟蹊径,可能就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有理解困难了,但也许那样它就抄不热了吧——这个市场好象很奇怪,一个创新且有智慧的概念不一定会被抄热(如陈祥星博士的著作《股东、经理、人力资本——有限公司治理的永恒主题》中提出的“管理利润”概念,我个人认为是相当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但一个古老的概念翻个新花样,进行一下名词创新,可以很快被抄的很热很热(如蓝海战略,六顶思维帽,现在又进行了名词创新了,叫“水平思考”)。

言归正传,继续读后交流:书中引入的蓝海概念是与红海对应的,所谓红海就是现今存在的市场空间,在这个市场上,企业进行着血腥竞争,企业流的血把海染红了,所以叫红海;而蓝海是现今还不存在的产业,是未知的市场空间,等待人们去另辟,因为还没有人开辟过这片海洋,所以它是原色:蓝色。

你可能会想,哪里还有蹊径等我另辟啊?作者指了个方向:从和对手竞争现有客户,转向开垦“非客户”这块处女地——别总盯着现有市场争的你死我活,要满足现有客户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付更少的钱,取得更大的效用,这种客户把许多企业的血都快放干了,海都染红了。

谁都想开发非客户啊,怎么做呢?该书教你四步动作:1、找出现有产业供需要双方都认为理所应当的元素,看看需要剔除些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弃现有市场或降低成本);2、看看哪些元素可以降低标准;3、看看哪些元素需要增加标准(另辟蹊径,吸引非客户);4、看看要增加哪些新元素。——说起来好象挺容易——然后把这四步动作画在一张称为战略布局图的二维坐标图上。图画起来挺费劲的,就请同志们翻一下书吧,我不画给大家看了。但在这里,我有一个特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人家善于包装概念和形成工具,这个图,其实就是拉成直线的雷达图。洋咨询使用了一下雷达书,把许多企业整的一愣一愣,连写年终总结和同事对比优劣都用雷达图呢;而该书把雷达圈拉成一条直线(直线有利于增、减相关点,就是前面说的增加、或剔除元素),就又把咱全国人民搞的一愣一愣,真牛啊!——这种牛咱们真要学——纵使百年陈酒香,怎敌十米曲巷深,多冤啊!

以上是读第一章的感想,第一章是介绍蓝海战略;第二、三章分别是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看来看去,就是一些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成功的案例,和一些企业没辟成功的案例。其中成功者另辟蹊径的奇思妙想的确让人赞叹,让人称奇,但是我想,他们没有一个是遵照蓝海战略想出这些好主意的,而是蓝海战略作者研究了他们的案例,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另辟蹊径,放弃别人做烂了的,做别人没做的——如此而已。这是一个前后顺序的问题,如果这些成功者是遵照蓝海步骤想出好主意,另辟蹊径成功的,那这一战略工具应很有说服力了;但如果该工具只是总结了一些前人成功的经验,那就需要在心里多嘀咕两句了。我嘀咕一阵后得出的想法是:不知道当下的企业家们遵照蓝海战略教的四步动作是不是真的能开辟蓝海,只知道想另辟蹊径者千千万,成功者鲜,而把成功者的经验归功于另辟蹊径,似乎逻辑上似乎不那么成立。

点滴愚见,恐多有不妥,欢迎切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23:01:08编辑过]

作者: mwang001    时间: 2006-4-15 23:38

也觉得这本书 其实不用那么厚的 一个PPT就能把事情说的比较清楚了

1.看市场上的竞争者都在做什么,推什么产品,瞄准什么客户群,用什么手段

2.做市场研究,看还有没有没有被有效满足的消费者需求

3.公司自身资源和策略分析,是和别人争市场还是自己新开市场.

BTW,新开市场的话,要目是NICH MARKET,比较小,要么是自己有了新的概念和技术,重新定义了需求和市场,比如SKYPE,但是做新技术毕竟比较难.

胡乱说几句,L上和L下的还有什么高见?


作者: 我心依然    时间: 2006-4-15 23:56

是啊!本人也颇有同感,此书说的道理是没有错,但用此书的四种方法未必就能开创蓝海。市场上的每家企业有哪个不想开辟新的僵域、寻找非客户、他择市场。然而现有市场又有哪个行业没有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嘛!本人愚昧,请大家多多指教!


作者: lxtx    时间: 2006-4-16 12:50
  道理总是简单,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作者: huangtu    时间: 2006-4-16 18:24
QUOTE:
以下是引用柳弹淑月在2006-4-15 22:58:55的发言:

这个概念近来被抄的热乎乎的,热总有它热的道理,于是想看看它何以热。据作者讲,该书基于其15年的研究,所以,对于仅阅读了6个小时的我,所言所述不一定领会了其精髓的深刻,但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所感所悟吧。

我想大家最想知道的是何为蓝海战略吧?其实如果把它翻译为:另辟蹊径,可能就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有理解困难了,但也许那样它就抄不热了吧——这个市场好象很奇怪,一个创新且有智慧的概念不一定会被抄热(如陈祥星博士的著作《股东、经理、人力资本——有限公司治理的永恒主题》中提出的“管理利润”概念,我个人认为是相当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但一个古老的概念翻个新花样,进行一下名词创新,可以很快被抄的很热很热(如蓝海战略,六顶思维帽,现在又进行了名词创新了,叫“水平思考”)。

言归正传,继续读后交流:书中引入的蓝海概念是与红海对应的,所谓红海就是现今存在的市场空间,在这个市场上,企业进行着血腥竞争,企业流的血把海染红了,所以叫红海;而蓝海是现今还不存在的产业,是未知的市场空间,等待人们去另辟,因为还没有人开辟过这片海洋,所以它是原色:蓝色。

你可能会想,哪里还有蹊径等我另辟啊?作者指了个方向:从和对手竞争现有客户,转向开垦“非客户”这块处女地——别总盯着现有市场争的你死我活,要满足现有客户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付更少的钱,取得更大的效用,这种客户把许多企业的血都快放干了,海都染红了。

谁都想开发非客户啊,怎么做呢?该书教你四步动作:1、找出现有产业供需要双方都认为理所应当的元素,看看需要剔除些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弃现有市场或降低成本);2、看看哪些元素可以降低标准;3、看看哪些元素需要增加标准(另辟蹊径,吸引非客户);4、看看要增加哪些新元素。——说起来好象挺容易——然后把这四步动作画在一张称为战略布局图的二维坐标图上。图画起来挺费劲的,就请同志们翻一下书吧,我不画给大家看了。但在这里,我有一个特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人家善于包装概念和形成工具,这个图,其实就是拉成直线的雷达图。洋咨询使用了一下雷达书,把许多企业整的一愣一愣,连写年终总结和同事对比优劣都用雷达图呢;而该书把雷达圈拉成一条直线(直线有利于增、减相关点,就是前面说的增加、或剔除元素),就又把咱全国人民搞的一愣一愣,真牛啊!——这种牛咱们真要学——纵使百年陈酒香,怎敌十米曲巷深,多冤啊!

以上是读第一章的感想,第一章是介绍蓝海战略;第二、三章分别是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看来看去,就是一些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成功的案例,和一些企业没辟成功的案例。其中成功者另辟蹊径的奇思妙想的确让人赞叹,让人称奇,但是我想,他们没有一个是遵照蓝海战略想出这些好主意的,而是蓝海战略作者研究了他们的案例,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另辟蹊径,放弃别人做烂了的,做别人没做的——如此而已。这是一个前后顺序的问题,如果这些成功者是遵照蓝海步骤想出好主意,另辟蹊径成功的,那这一战略工具应很有说服力了;但如果该工具只是总结了一些前人成功的经验,那就需要在心里多嘀咕两句了。我嘀咕一阵后得出的想法是:不知道当下的企业家们遵照蓝海战略教的四步动作是不是真的能开辟蓝海,只知道想另辟蹊径者千千万,成功者鲜,而把成功者的经验归功于另辟蹊径,似乎逻辑上似乎不那么成立。

点滴愚见,恐多有不妥,欢迎切磋。

 


楼主的加红线的部分我感觉说的很有主见,但我不认为是正确的,的确有一部分企业是没有在学习《蓝海战略》的情况下无意中成为了蓝海战略用来说服人的案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楼主自己也承认,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而蓝海战略做的就是把这一小部分的案例总结出规律,进而指导更多的企业利用蓝海战略来突围,我们这里先不说蓝海战略是否对所有的企业都有效,但是很明显,对某些企业是有启发的,其实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施行蓝海战略的风险很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就难免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了。期待进一步的交流!


作者: 清风笑一笑    时间: 2006-4-16 19:42

昨天回交大听到台湾十大EMBA名师朱博涌教授的讲座《创新与蓝海战略》,觉得听起来蓝海战略很有道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迈克波特讲到的差异化。朱教授讲了几个案例如:台积电、建华银行、神达电脑,包括三星电子都是应用蓝海战略获得成功。最后总结就是三个关键词:顾客、价值、创新


作者: 柳弹淑月    时间: 2006-4-16 21:47
标题: 回答

回复huangtu

是啊,中国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不能修得蓝海之福,关键在个人。大道无形,“蓝海”或许是对千古无形之道的一个有形体现吧。我并不否认蓝海思维(也就是另辟蹊径思维)的正确性,只是质疑其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性,质疑概念翻版,混淆视听的作法。疑惑当今世界怎么了,为什么一个翻版概念就可以搞得人热血沸腾。

另外,做为咨询顾问,我的确不太赞同使用标杆企业的操作方式为客户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也不很赞同总结成功经验的咨询方式,我宁可看总结失败教训的案例研究。或许我是从咨询顾问的角度过多的苛则了蓝海一书吧,刷新(尽管不是创新)一下思维方式,总是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6 21:57:22编辑过]

作者: zwznj    时间: 2006-4-16 22:37

蓝海战略是美国加州管理评论05年3期上由W. chan kim教授提出的观点,国人不过是拿过来炒作而已。


作者: 林栖者    时间: 2006-4-17 15:28
用一本书讲一个并不太复杂的理念,老外是始作俑者,现在国人奉行拿来主义,逐渐的也学得象模象样了。
作者: wjd365    时间: 2006-4-17 17:07

没看过这方面的介绍,不过看帖子知道蓝海战略是怎么回事了.

本人觉得创新太难了,不如把现在做的事情做好,狠抓执行,收效更大,也更现实些!


作者: wsh053    时间: 2006-4-17 21:46

其实这本书说的还是创新,谁有眼光,谁就能赚钱,谁就能在商海中获利


作者: hanxingguo    时间: 2006-4-17 22:22

盲从啊!能出来讲课的人都是没事赶的,也是干不好事的人,没什么讲的了,就随便拿来一个炒作一下赚点钱呗,什么蓝海战略,连战略本身都不可信,战略是静止的,市场是动态的!怎么做?——张瑞敏语!


作者: xmsoft    时间: 2006-4-17 22:45
标题: 帖子被拷贝了~
今天刚看了,在HR沙龙上被拷贝了~


作者: badandy    时间: 2006-4-17 23:30

老外写的东西就是罗嗦,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过还是有点借鉴意义的。


作者: 柳弹淑月    时间: 2006-4-18 02:29

谢谢 xmsoft

有人喜欢,有人转贴,是对我的鼓励:),如果是拷贝也没关系,传播一种思路。


作者: laobanzhy    时间: 2006-4-18 10:58

我还没读过 回下您的帖子呵呵


作者: yuboshan    时间: 2006-4-22 18:47
顾客、价值、创新
作者: maxshao    时间: 2006-4-22 21:27

我倒觉得蓝海战略里强调的创新并非我们理解的“创新”,如果让我再用一个词语解析的话,我会喜欢用另一个名词--“边界处适应战略”。这是贝特曼的管理学里提出来的(也可能说是改变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一个企业适应环境,有两种,一是“核心处”--技术创新;二是“边界处”--细分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蓝海战略说得应该是后者多于前者吧。


作者: solofly    时间: 2006-4-22 22:24
同意楼上的意见,创新太难了,也没有必要无病呻吟,做好应该做的,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作者: beitaegg    时间: 2006-4-22 22:38

本人初看蓝海战略的时候也有和大家一样的感觉,觉得怎么一个连街边小贩都懂的道理换了个说法便身价大增呢?

但看了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好的,并非是完全的炒作。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理论的创新,而在于方法论上的创新。蓝海战略指给我们一个如何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单单是发现蓝海,也可以用来分析红海,在红海中求生。


作者: idlecloud    时间: 2006-4-22 23:20

”如蓝海战略,六顶思维帽,现在又进行了名词创新了,叫“水平思考”)。“

楼主的思路有点乱还是没有仔细研究先放炮啊?六顶思维帽是水平思考中一个部分而已。任何理论总要起个简单扼要的名字,这不能被作为被批评的理由。

还有我们不能指望一本书解决所有的问题。营销之父-科特勒也会经常面对这种尴尬。蓝海是本包装有点过的书,但我想对于我们大多数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取其精华,而不是骂其糟粕。

从这本书上,我觉得还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上面讲的4步骤,看上去太简单,所以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我用这个原则到我的工作中,就极大提高了我团队的工作效率。

关于看这本书的心得,我还在整理中,晚些再与大家交流。


作者: gm0592    时间: 2006-4-23 11:03
大概是那么回事,很多概念都是知易行难。其实一本书要是能给自己一点启示也就够了:)
作者: yuflower    时间: 2006-4-23 12:40

把一个浅显的道理讲的那么悬呼,太糊弄人了

[em01]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6-4-23 13:14
QUOTE:
以下是引用林栖者在2006-4-17 15:28:19的发言:
用一本书讲一个并不太复杂的理念,老外是始作俑者,现在国人奉行拿来主义,逐渐的也学得象模象样了。

用一本书来讲一个并不太复杂的理念,这话很有意思。实际上很多经典著作也正是这样作的。例子?太多了吧。

此所谓,简单,才是力量:)

回到本源看看,哦,原来道理都讲过了,就这么些...

 

[em01]
作者: 广播电视    时间: 2006-4-23 16:37
蓝海战略,只是交给你一种思维方式,能不能成功,还要看投入的心力有多少.
作者: 柳弹淑月    时间: 2006-4-23 22:18

1、我并不反对简单的思想,一些本源性的思想、经典的思想基本上是简单的,我不会因简单而鄙视思想。

2、我并不认为蓝海战略一无是处,不认为它的思想毫无价值,不认为它的操作方法有何大错误(但我的确怀疑它的有效性),但我认为它是现有思想的“名词创新”或曰“翻版”。

3、我所疑惑或称质疑的只是理论界(准确的说并非真正的理论界,而是理论与实践接合之处,一般咨询和培训处在这个地段)的一种浮华——一种思想,今天拿这样的名词说一遍,明天拿那样的名词说一遍,还搞那么大动静,可能会闹腾的企业界晕头转向。

4、但是,由于其思想本身没有问题,所以名词再变,也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有读者均有足够的时间和识别能力,大不了是浪费些纸张,不会产生什么大危害;但如果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识别能力,可能会被搅晕的吧。

5、写此文章,我的目标读者是我们咨询公司的同事(因为我们公司有个帮大家读书这样的活动——流行书每人选读一些,介绍给大家,如果是有思想的,推荐每位同事必读,如果只是“流行歌曲”,则省却了大家的时间)。因此写此文章时,我所希望的是做为咨询顾问或培训师,我们一要多研究些本源性的思想,二要多研究些企业的现实问题,然后将自己做为连接两者坚实的桥梁,万不可人云亦云,看不清泡沫,成为一个满脑子流行名词,解决起问题却云里雾里的“顾问”。由于这里也是咨询顾问们常来的地方,于是就将贴在公司内部的贴拿来共享了。

6、但我并不反对这本书的思想本身,有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帮助工作,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22:27:09编辑过]

作者: zhangshj    时间: 2006-4-24 10:26

道可道非常道;

蓝海战略主旨是围魏救赵、暗渡陈仓之类翻新


作者: ukeye    时间: 2006-4-24 13:36

我觉得作为管理者都有可能会想到去开辟新的市场,但是开辟新市场所消耗资源并不是所有企业所能承担的,况且客户的市场态度并不确定,新市场风险性太大,这样更乐意于现有市场的突围。而且只要紧紧关注市场潮流,迅速跟进,也可做到后来居上!


作者: lthbj    时间: 2006-4-24 15:25
同感,关键在创新。
作者: lvsl168    时间: 2006-4-24 17:00

创新还是需要的 !


作者: 好动的水银    时间: 2006-4-24 17:11

“市”上的所谓“管理理论”不都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吗?MBA理论不也是由管理实践包装出来的?其实经验总结者们总是用心良苦,就象你我一样,总是想用既通俗易懂又令人信服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悟分享给大家。

我看了蓝海战略,联想到最近看的“横向思维”,其实,时下大环境中的企业在红海中拼搏,当无计可施时,多多少少会考虑找一片蓝海,就象在“纵向思维”遇到障碍时不得不用“横向思维”一样。著书者,却会总结出一套理论,告诉我们如何有意识地使用横向思维,去有效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蓝海。


作者: zhulongxue    时间: 2006-4-24 18:14

本人觉得用心去体会生活,感悟人们的需求,你就会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新!


作者: gs525    时间: 2006-4-24 19:26
我准备成立一个新公司,叫蓝海科技,找新项目。
作者: 东邪    时间: 2006-4-25 10:26

回五楼

楼主的加红线的部分我感觉说的很有主见,但我不认为是正确的,的确有一部分企业是没有在学习《蓝海战略》的情况下无意中成为了蓝海战略用来说服人的案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楼主自己也承认,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而蓝海战略做的就是把这一小部分的案例总结出规律,进而指导更多的企业利用蓝海战略来突围,我们这里先不说蓝海战略是否对所有的企业都有效,但是很明显,对某些企业是有启发的,其实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施行蓝海战略的风险很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就难免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了。期待进一步的交流!

阁下这种论调是没有漏洞但也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和价值的,你道行很浅但语言能力很高,见过不少咨询顾问都这样,很反感!


作者: oodesign    时间: 2006-4-25 10:38

其实每个企业都在盘点自己,只中许多时候盘点的结果并没有用来指导行动。

并不是每个理念都要去做,重要的是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法。

我不太喜欢一个道理用厚厚的一本来说明,这个行业中的人都有一种悟性。

理念非常简单,一句话+三个案例足够了。

企业中没有共性的。


作者: 东邪    时间: 2006-4-25 10:56
QUOTE:
以下是引用yuflower在2006-4-23 12:40:11的发言:

把一个浅显的道理讲的那么悬呼,太糊弄人了

[em01]

呵呵,窃以为这就是智力行业的真谛,无论是投资银行、管理咨询、管理培训、写书、职业咨询、算命、风水等等,就是要把原本简单明了的道理说的神乎其神、悬悬呼呼,越是朦胧客户越觉得神秘,越肯出大价钱购买服务,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忽悠”,作为服务提供者你可以靠“忽悠”赚大钱,但作为服务接受者你若信了那就是真被忽悠了,损失的不仅是不菲的咨询费。发挥作用的都是简介明了的道理,而不是几十上百业的ppt


作者: 东邪    时间: 2006-4-25 11:01
QUOTE:
以下是引用zhulongxue在2006-4-24 18:14:15的发言:

本人觉得用心去体会生活,感悟人们的需求,你就会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新!

说的好,让我们一起去用心感悟吧,共勉!


作者: ejoker    时间: 2006-4-25 11:21
QUOTE:
以下是引用柳弹淑月在2006-4-16 21:47:45的发言:

回复huangtu

是啊,中国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不能修得蓝海之福,关键在个人。大道无形,“蓝海”或许是对千古无形之道的一个有形体现吧。我并不否认蓝海思维(也就是另辟蹊径思维)的正确性,只是质疑其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性,质疑概念翻版,混淆视听的作法。疑惑当今世界怎么了,为什么一个翻版概念就可以搞得人热血沸腾。

另外,做为咨询顾问,我的确不太赞同使用标杆企业的操作方式为客户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也不很赞同总结成功经验的咨询方式,我宁可看总结失败教训的案例研究。或许我是从咨询顾问的角度过多的苛则了蓝海一书吧,刷新(尽管不是创新)一下思维方式,总是好的。

sp,我觉得失败的经验更有益于实施,并且,有过失败经历并卷土重来的人值得钦佩,更需要竞争对手关注


作者: wsh053    时间: 2006-4-25 20:49

创新!!有时就是困难中的奇思妙想


作者: nakatawa    时间: 2006-4-26 13:57

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99.8%,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活着”对于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才是当务,蓝色的海洋,只有冲出血海的企业才可以看到;即便是蓝海战略所提及的“另辟蹊径”,个人觉得波特的差异化已经解释的非常详尽了。


作者: tianchx    时间: 2006-4-26 22:30
书市上不乏类似《蓝海战略》之类的超作,比如前几年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以及随后狗尾续貂的一些“奶酪”书,着实让人腻味,本来几千字可以阐明的观点结果愣给整出一本书,出版商们赚了,况且以上书中的观点并不新颖,君不见,职场上混的大大小小MANAGER们那位开口不是一串湿毛的新名词,你要是不知道这些名词没准就被人认为是浅薄,因为如此我也不得不经常看些时髦书籍,但一般只看十多页,多看电子版的,不想花冤枉钱!!。这些书真的不如我们气息谷的一些老师(如“木人”、“古董”的等等)的文章更有味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2 17:31:50编辑过]

作者: Leanway    时间: 2006-4-28 19:39
楼主很有见道,态度也很中肯,赞一个!
作者: mymy10    时间: 2006-4-28 22:40
无聊
作者: aron    时间: 2006-4-29 14:24
这本书被很多公司的领导视为圣经,我们公司竟然组织所有中层干部以上的人学习该书,不过也没见什么动作。[em11]
作者: 往事随之风    时间: 2006-4-29 23:28
道理总是简单,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作者: icesnowboy    时间: 2006-4-30 09:33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作者: 1freesun    时间: 2006-4-30 10:34
同感,我也感觉用处不大,观念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作者: xsyjg    时间: 2006-4-30 10:47
其他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国人把我们祖宗的文化包装一下,反销中国,跟有形产品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叹的是国人还乐得屁颠屁颠的,其实这些玩意全出自<孙子兵法>,可笑的是该书作者对此还是一知半解的.
作者: alexyeat    时间: 2006-4-30 14:11

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不过我们老总看了点,很是称道!他有感于另辟蹊径的方式,再结合我们公司现在的战略,在他看来是我们刚好不谋而合,我们的思路刚好符合了蓝海思想,这样等于是某种程度上给与了我们公司战略思路上的佐证!

本人以为,对于看到蓝海,然后想跳入蓝海的企业来说,可能具有相当的风险!然而身在蓝海者,却可以为之安慰,“大师的思想为我们指路!”


作者: ztfox    时间: 2006-4-30 14:40
 前一段时间公司还开了个<蓝海战略>的讨论会,总体感觉有些华而不实,还是围绕波特的竞争策略嘛,只不过换了一个提法,由差异化变成了蓝海了,包装呀...
作者: lj3016    时间: 2006-4-30 16:19

读此书有所收获。主要是从思考问题的角度,再次感觉到打破思维定势,回到问题本源,以系统、变化观点考虑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时常退后一步,自我反省。但所有理论都只是指出一个方向而已,它不是有所成的充分条件,恐怕随后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实践才是更重要的。拿此书为例,它所提到的步骤,每一步的实现都不是容易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恐怕会长期在陷在寻找捷径的死循环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看到某一理论,容易过分情绪化的兴奋或鄙视的部分原因吧!


作者: lghua    时间: 2006-4-30 16:30

红海让我心沸腾,蓝海让我心扩大


作者: zhaoxw1    时间: 2006-4-30 17:15

看来企业界确实将这本书视为圣经了,我们的CEO觉得这本书就像及时雨,可怜我们在红海里苦苦挣扎了这么久,终于发现还有那一片蓝海无人去抢。所以今后五年公司的战略都将围绕创新来展开了!


作者: 紫色流星    时间: 2006-5-1 17:13
根本就是市场触觉问题。。
作者: rollkey    时间: 2006-5-2 10:57
看不懂 www.oisee.cn
作者: jane9876    时间: 2006-5-2 18:16

我还没有看这本书,不过看楼主的介绍,和张瑞敏所说的"与其与大家共同争夺一块蛋糕,不如自己再去做一块"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 jane9876    时间: 2006-5-2 18:21
其实,这种书,还有<六顶思考帽>等书,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延伸和变异.我们都知道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性,也知道应该发散思维,尤其是学会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但是关键是养成习惯.<比知识还多>可以看看.

作者: breeze    时间: 2006-5-2 23:12
QUOTE:
以下是引用mwang001在2006-4-15 23:38:13的发言:

也觉得这本书 其实不用那么厚的 一个PPT就能把事情说的比较清楚了

1.看市场上的竞争者都在做什么,推什么产品,瞄准什么客户群,用什么手段

2.做市场研究,看还有没有没有被有效满足的消费者需求

3.公司自身资源和策略分析,是和别人争市场还是自己新开市场.

BTW,新开市场的话,要目是NICH MARKET,比较小,要么是自己有了新的概念和技术,重新定义了需求和市场,比如SKYPE,但是做新技术毕竟比较难.

胡乱说几句,L上和L下的还有什么高见?

非常同意,可是兄弟啊,如果不把读者绕晕了,人家怎么吃饭呢?

很多时候,我感觉学术就是把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再复杂化


作者: wl_pingfan    时间: 2006-5-2 23:49
标题: 重温经典

重温经典

其实讲到低就是企业创新吗,关于这个,我个人绝对经典并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是德鲁克先生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里面详细介绍了创新的各种情况和模式,并叙述了发现的运用的方式,是一个可以执行的实践指南。

家园有下载,那些改头换面出来的东西,虽然说多少有点启发价值,但是时间如此宝贵,何必浪费在一个次级的赝品身上。

在大师的著作中,有一个观念:对人口统计的反复研究,会让你把握消费终端的情况。有时候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能改变商业世界。

欢迎交流。

 

[em05]
作者: 寒风踏雪    时间: 2006-5-4 00:44

今天去新华书店把他买下了,权当一种思想的沟通与交流吧,看过后再分享一些想法吧。没想到大家讨论的还是很激烈的!


作者: cynical    时间: 2006-5-6 17:11
先模仿,再创新.我们真的把本行业竞争对手的精髓学到手了吗?
作者: nuo0206    时间: 2006-5-7 19:50

书上说的东西也不能全都笃信。中国人就有这种习惯,一个新的理论,一个新的观点已出来,就有一大批始作俑者开始煽风点火。就像之前的西方的管理理论一样。现在国人也逐渐认识到有些东西不能随便的拿来就用,要符合它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要符合它的时机和条件。蓝海战略所讲述的发展的战略观念与美国学者迈克尔伯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到的差异化战略是一样的。个人觉得蓝海战略也只是在现有的市场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开发。他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也都是围绕着一个市场的增减和补充,如果这个市场本身就没有什么生命力和价值的话,再多的战略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它只是在正确的做事情,而不是作正确的事情。蓝海战略在阐述他的内容的时侯个人认为她丢失了一个与之相关的环节,就是开辟一个与现在所有的市场都无关系的一个新兴的市场,比如说INTERNET市场的启动和发展。建立在一个对时代气息把握的一个前提下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市场。


作者: maria5971    时间: 2006-5-8 14:27

本书就是把人人都知道的的另辟蹊径的道理用文字复杂化了


作者: shanlin    时间: 2006-5-8 17:10
中国的古人早就对这样的道理进行过诠释,只不过加进了商业操作的外衣而已。
作者: binghan    时间: 2006-5-8 22:04

书中的方法还是可以用来实践的吧。有些东西还是实践起来为好,光讨论理论的东西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作者: 厚土    时间: 2006-5-9 02:04

这个网站的人真的很有思想深度,今天第一次来这里就看到这篇好文,我非常赞同楼主对问题的分析方式,不会看都不看就乱批一通,也不会盲目附和。


作者: fengyehong    时间: 2006-5-9 13:44

蓝海战略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应该是做企业的人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书中所说的蓝海战略是对市场细分战略和成本战略的一个综合,寻找新的市场空白点。

我本人也感觉书中很多案例的分析是强行和“蓝海”——这个作者自己独立的新概念联合到了一起,比较牵强。不过作者通过很多的案例和一定的分析工具,把我们传统的三大战略思维进行一定的扩充,用“蓝海”这个形象的词语来启发大家对竞争态势的分析和认识,还是很有创造意义的。大家对蓝海的讨论本身就是对竞争环境一种新的分析和认识,这个过程是重要的,书的分量和价值大概也就在于此~~

[em03][em03][em03][em03]
作者: fzgr    时间: 2006-5-10 00:38

个人感觉,所谓蓝海就是与众不同,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产品,关键就在于不同。

现在所有行业之中的各个企业,相同的东西太多,关键就在于不同,在于别人不能取代的不同,即使是低价也无法取代。。。。


作者: phoenixs    时间: 2006-5-10 23:27
前一段时间也听人提到了这本书,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看,今天看了以上大家热烈的讨论,还是非常有收获的.
作者: feifei13    时间: 2006-5-11 15:24

有一句话说的好啊,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现在的书太厚了,可大多注水。


作者: kingdeety    时间: 2006-5-21 15:54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有一个暗含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在红海的基础上.只有你对自己的产业很了解了.经历过红海的拼杀后.才能找到蓝海.

  小弟不才.愿意与大家分享.


作者: boyou_g    时间: 2006-5-22 20:16

什么时候看看这本书


作者: leeww    时间: 2006-5-31 08:19

我也有同感。当我读完此书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开发新的业务,不要只盯现有的业务,争抢现有的用户。我是与我的一个同事同时看这本书的,当我说出这个观点时,她给予了否定,当时我认为她没有看懂这本书,或者是新概念的追捧者。


作者: butianshi    时间: 2007-2-14 15:37
说的好
作者: net2    时间: 2007-2-14 19:50

我不赞同楼主的观点。

另辟蹊径是简单的,可关键是你应该赋予另辟蹊径什么样的位置?

蓝海战略是一种新的定位观,是指你要用竞争去定位自身,不问我能做什么,而问别人做不了什么,你敢说这个观点不是新的?


作者: hoopy    时间: 2007-2-18 11:04
感觉复杂的理论归根都是简单的,将一些看似简单的道理理论化,复杂化,然后再结合我们的企业和业务,再去实践,简单化之,这样才有意义。
不过,理念上的东西至少有一点好处,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这个我个人觉得收获是颇丰的!

作者: 远望    时间: 2007-5-30 04:07

书呢 ?没电子版吗


作者: q400jialin    时间: 2007-5-31 17:42
听过很多次课都讲到蓝海战略,但是我没有完整的看过,哪位家人有给我传一个吗?谢谢![em07]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7-5-31 19:38

明白楼主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蓝》书的精华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内省”简单的思维工具。如何将供需方的元素抽象出来,如何量化,如何找到大众,如何找到自己...企业不同,决策着的决定不同,模仿不一定有用(标竿理论),但成功者是如何思维的,思维过程决定思维质量。这是可以学习-简单的而有效思维工具。只有你的行业,你能不能找到蓝海,那是另外一回事。

不知道对不对!


作者: xuruiyan    时间: 2007-6-7 20:45

很赞成楼主的意见,其实蓝海也就是创新,开辟和竞争者不同的道路,这样的想法和作为很早就有了,可创新谈何容易,哪个企业和公司不是在找出路,有多少客观条件和环境在限制,谈谈理论还可以但真的到了拿出来用的时候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吗.

    其实有条件和实力的公司他们早就走在前面了,蓝海他们已经走进去了,这些理论他们早就实践了对他们来说已经没必要再专门拿出来讨论了.而那些在竞争中打的头破血流的多数企业却很想一种能带他们走出困境的理论,但蓝海战略真的能带他们出来吗?   未必,先机已失又要撇开自己最拿手的方式或环境能成功吗,只是出了这个红海进入另个红海罢了.

    当然,也不是说蓝海就错了,那种思想是在还没发生红海争夺之前就要去做的,这样才有一直的蓝海,等到自己在竞争中以是弱势的时候才想去做谈何容易,创新和研发要大量的投资的,还不知道自己的资源够不够目前的生存又怎么去投资呢,怎么抗风险呢.

     所以,本人认为蓝海的炒做成分超过实际能操作的成分.


作者: 海上扬帆    时间: 2007-6-8 11:46
很多概念和理论都被新鲜的词语翻新
作者: gzwxiang    时间: 2007-6-21 13:36
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一开始就将波特的竞争理论贬低了。实际上蓝海战略就是差异化战略的衍生和具体。
作者: 木伊冉    时间: 2007-7-9 09:28
 还没看过呐
作者: wuhee01    时间: 2007-7-9 23:49

大致翻了一下,没看完。

我看书有时候就是为了找灵感,具体操作还得根据实际来。


作者: shgliu    时间: 2008-7-11 14:15

看了一看,蓝海战略很不错,当然要具体操作,那还有很多实际的东西啊。


作者: jenliu    时间: 2010-3-28 00:14

我倒觉得有些用处,创新企业各有不同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是从客户/产品/价值等什么方面去发现,创造蓝海,当然书只是个引子,正如楼上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企业的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蓝海之路。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