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你们对顺驰有什么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fanxiaoxin    时间: 2004-2-25 16:27
标题: 你们对顺驰有什么看法?
1、顺驰在天津房地产的地位无人能及,最近抛出要做“全国大哥”的炸弹


2、天津顺驰以9.05亿元竞得大兴区的一块住宅项目用地


3、顺驰在天津房地产的地位无人能及,最近抛出要做“全国大哥”的炸弹
作者: zjyhn    时间: 2004-2-25 22:24
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让见钱眼开的商人们杀红了眼!


不过,目前的行情还是看涨
作者: yu_chen    时间: 2004-2-25 22:35
竞争性的战略需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企业的扩展,外部环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调整。有机会应该去顺驰学习下额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2-26 10:19
说实话,成都以外,只知道万科、中海、华远、红石等,顺驰听都没听过,一看还以为是迅驰
作者: kkkkkk    时间: 2004-2-26 11:43
房地产界的另类的方式扩张的典范,当然延续其一贯的风格,前景看好!!!
作者: fanxiaoxin    时间: 2004-2-26 15:24
标题: 顺驰----快速与激进的全国化战略
Ø
激进的销售目标:02年15亿;03年40亿;04年100亿;08年500亿
Ø 02年占天津市场销售额的15%:
• 28个项目,1-10月销售62万平米、销售额超过22亿
Ø 快速推进全国化:
• 03年新增土地储备267.13万平米,总地价59.11亿,当年支付51.08亿
•连续高价买地,快速战略进入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石家庄和蓟县
Ø 快速开发、充分授权

作者: juejiao    时间: 2004-2-26 18:49
顺驰必将一统房地产江山~~05年必过百亿销售额~让我们试目以待!!!
作者: hover    时间: 2004-2-26 21:42
呵呵,感觉一般般,是不是炒作的成分多啊,毕竟太年轻了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2-27 09:32
7楼的同学是顺驰的员工?

"激进的销售目标:
02年15亿;03年40亿;04年100亿;08年500亿
Ø 02年占天津市场销售额的15%:
• 28个项目,1-10月销售62万平米、销售额超过22亿
Ø 快速推进全国化:
• 03年新增土地储备267.13万平米,总地价59.11亿,当年支付51.08亿
•连续高价买地,快速战略进入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石家庄和蓟县
快速开发、充分授权“
我虽然算房地产半个新扎从业人员,对房地产一知半解。但这种计划好像太激进,要出问题的哦
顺驰在成都好像只是做代理

作者: phqs    时间: 2004-2-27 17:15
觉得不太懂,但既然有这么大的手笔,应该有后续的手笔。静观之。
作者: paulsun    时间: 2004-2-29 19:10
顺驰在也进入武汉房地产市场了,
作者: jiaohoo14    时间: 2004-3-1 14:18
西祠胡同的一个帖子,大家可以谈谈看法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金融 > 市场营销 > 顺驰空间  当顺驰的打法遭遇万科的主义(ZT)
天津顺驰,象一团谜,令媒介很是困惑。


而顺驰对自己如何成功,说得又吞吞吐吐,不拿“干货”,不象万科,从产品到做产品的人,透明玻璃一块似的,王石什么都说,从武汉的万科城市广场的推倒重来,到沈阳万科业主的集体诉讼,以及深圳中海的集体倒戈,王石什么都说,甚至在其“总部搬家话家常”的系列短文中,连深圳媒介迄今不敢碰的前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王钜,王石也敢说上一大段灰色的故事!

这使得大家对万科很放心,记者放心,读者也随之放心。

不自觉的,记者们在记录万科的时候,行文之间,往往也饱含着善意,即便是批评,也多属于“小骂帮大忙”性的。应该说,正是因为有王石这样的行业表率,中国房地产业,才会有如此高度的趣味性,才会有那么多的地产明星,才会有那么多奇谈怪论,卖房子一直卖到了政治概念上,北京的潘石屹开始大谈“民主时代要有民主的建筑”,他要打倒“集权建筑”,居然也无人去“堵他的嘴”——整个中国,对房地产,都表现了惊人的宽容,而这,都要感谢,感谢王石。

万科能把第二名甩到老后头去,万科的房子,总是可比产品中的翘楚,这些都归功于王石在前台的出色表演,人类历史上,有哪个上市公司的老总。爬到珠峰顶上呢?只有王石,只有万科。

正是在万科这个透明的巨人的光芒之中,对从天津突然杀出的顺驰,媒介的警惕,媒介的怀疑,一下子都调动起来了,而12月9日北京翠宫饭店6层的“顺驰媒介见面会”上,全场都被笼罩在这个疑团中,会开了1个多小时,谜团仍旧谜作一团,顺驰是和媒介见了面了,但只是混了个脸熟,秘密照样存心头。

保密是中国房地产共同的谋财之道

其实,藏着太多的秘密,也正是全世界房地产开发商们的共同的谋财之道,共同的职业特征,否则,在市场垄断度远低于家电、手机、软件等行业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业何以拥有如此高的利润率?为什么雅戈尔等,要以“工业园”的名义,纷纷到西部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厚利所在,趋之若骛。

也许,不是顺驰太保守,而是万科太张扬,张扬,不该是房地产公司的性格。当然,在中国目前法制松弛、房地产纠纷太多的情况下,老板亲自登台献艺,也不失为打破怀疑、制造信任的一个成本最低收效最快的办法,

不该说的就不能说。而能说的,一定不是秘诀中的秘诀,王石的open也是止于当止,一方面,他总是抱怨万科拿不到好地,万科欢迎土地拍卖,而另一方面,在许多地方,万科也同样积极地与政府协商,指望通过协议的方式拿下好地。

参与拍卖,正如国庆阅兵,或是俄罗斯的军事演习,醉翁之意,在于展示开发商的资金实力:咱有钱,咱气粗,跟俺走吧。同是近郊的土地,同是翻番的价格,今年的7月4日,万科可是以9.7亿博得起价只有4.5亿的深圳关外坂雪岗的一宗占地约4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土地吗?为什么大家都说万科亏了——保守估计,也多掏了0.7-.1.2亿左右,但很少有人会对万科的资金产生怀疑?

实际上,无论是从资产还是净资产上来说,万科都不是中国最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为什么我们对万科从不担心,但对外来者,都要反复盘问一番?撇开这种审问对当事企业对业主的正面意义不说,我们的审问,是否有些歧视的色彩?而这种歧视,部分上是否也源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无知,对万科模式的迷信呢?

万科也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模式

我们是否曾经想过,万科也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模式?王石,这个一年4个月在国外游荡的万科董事长,是否有些贪玩?历十余年之发展,中国房地产业仍然是混战一团,在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市场壁垒的情况下,作为行业领袖的万科,市场占有率不过1%,在资金募集能力强大、品牌号召力过剩的情况下,万科的全国化步骤缓慢,集团40%的利润,仍然要靠深圳实现,万科的步子是否太慢了?

当王石告戒孙宏斌注意风险的时候,王石的不前进就是万科最好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吗?武汉万科,选点事务;天津万科,陷于诉讼,而北京万科,业主又在“运动”,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问题,这些都是因为扩张所必然出现的问题吗?

似乎与扩张无关,不扩张的深圳万科金色家园,不也因为规划变更的纠纷,令三期不敢高调促销?而一直强调规避风险的王石,却为登峰,差点送了性命,这些矛盾,万科如何解释?而在王石爬世界众山现在又要出发航海的时候,孙宏斌,这个被联想送去坐牢46个月的企业家,却在天津实现了近20%的市场占有率;上海的许荣茂,也取得了全球同步销售的经验,并借滨江花园大大夯实了基础;北京的张宝全,则整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苹果社区”,虽然还在图纸上,方案就已经被石家庄某项目全盘抄袭了去,他们都在努力,踏踏实实。

而万科呢?在登山,在开会,在出名,在说,在跳槽,那么,谁来做呢?

也许,该是对54岁的王石同志吆喝一声的时候了,王石,做功课去!

又想起12月9日的媒介会上,北京顺驰的总经理王全存嘴巴很紧,就是不愿说土地的付款方式,不愿说这个项目怎么做,他把答案留给了时间,“我们争取明年6月就要开盘,到时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让我们等待时间。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3-1 14:54
中国房地产,昙花一现的太多


如果是两支股票,给我十次选择机会,我只会选:万科
作者: qiyuzzzz    时间: 2004-3-5 16:39
顺驰的激进型思路值得参考,没有条件,想尽办法创造条件也要达到目标,但可能不够系统性,反而,偶然以及投机性增加!人才储备以及素质的提高不是短期能做到的,所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责任心有待考察。


真心的祝福顺驰能一路走好,毕竟,神话如果变成现实,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依然挺神的!!!
作者: rabing    时间: 2004-3-5 22:58
房地产的行业特性决定他的路不易走太宽、太快。
作者: liuhuil    时间: 2004-3-9 20:28
回望中国房地产业10多年的市场化历程,顺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就在一片瞠目和疑惑的目光中,顺驰集团控股的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月19日与汇丰银行签订上市保荐人协议,正式启动香港上市之旅。

  当超常成为常态
很显然,外界的疑惑没有让顺驰停下半步。自去年9月至今年3月的半年时间里,顺驰已进入天津以外的北京、石家庄、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成都、长春、榆次、荆州、保定、武汉等城市并开始作业,获取的土地项目超过10个,面积超过5000亩,购地金额逾70亿元。顺驰已初步完成它的第一轮全国化布局。
  业内前段时间对顺驰资金和销售目标的怀疑,已转为对其同时操作近10个(除天津外)项目的质疑,因为,倘若顺驰的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做砸几个项目,顺驰的整个产品链和资金链就将产生很大波动甚至动摇。
  当顺驰去年12月以9.05亿元夺得北京大兴黄村30公顷地块后,北京很快就有传闻说,顺驰将不得不扔下2000万元保证金铩羽而归。如果要“硬”做,成本至少将近5000元,大大超过该地块周边同类项目的最高售价,“看它怎么做?”
  顺驰大兴项目总经理陶琴3月1日晚对本报记者说,“我们要把这个项目做成全国最好的楼盘”。顿了一下,她补充说,“至少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楼盘”。陶琴说,该项目的国际规划设计方案已经过三轮评审,4月份项目示范区、示范环境亮相,6月份项目开盘。开盘价会是每平方米5000多元,“明年肯定超过6000元”。目前,已有60多家连锁店的北京顺驰置业体系正在合推大兴项目。顺驰北京公司董事长荆宏说,北京“南城不是没有购买力,而是没有好产品,我们的产品当然要盈利”,“北京顺驰的资金没有问题,林溪别墅每个月有五六千万的销售额”。
  在顺驰南京公司,本报记者看到了几条倒计时牌,分别写明取得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和开盘的时间。一年半以前才从大学毕业的南京公司总经理助理樊雷说,办一个证件正常时间是30天,但顺驰将它改为15天,后来又改为7天,“必要的程序我们一个也不少,但办件时间可以节约”。滨江奥城虽然5月22日才会开盘,但规划设计早已通过审批,并提前3个月向购房者展示。
  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告诉本报记者,顺驰在竞买任何一块土地前,与顺驰有战略合作关系的规划设计单位都会同步介入,“这比那些等土地中标后才去找规划设计的企业,至少要快几个月”。
  2月29日,顺驰苏州公司总经理刘猛携带三家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苏州凤凰城规划设计方案飞赴上海,来自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的专家分别对日本的高松伸、荷兰的阿雷兹、英国的HTA方案再次进行评审,“我们要把它做成苏州最耀眼的楼盘。这一天距1月6日土地摘牌仅50多天”。
  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说,从来没有看到也没有听说苏州顺驰的老总上歌舞厅、唱卡拉OK,这样的开发商少见。顺驰上海公司租的是两栋旧别墅办公,房东是位老华侨,见公司员工总是夤夜加班,居然主动提出要以别墅作抵押为顺驰贷款,说“这样的企业我放心”。
  顺驰“频闪”的扩张速度,让许多同行去年11月张开的嘴巴至今也没合上。而顺驰人工作节奏之紧张,以至于有人说顺驰“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信仰”。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说,“顺驰现在这种发展和工作节奏可能连三年都绷不了”。但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说,顺驰要将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和工作节奏变成“常态”。

  觊觎长三角半年
时间,长三角悄然成为顺驰战略重地。长三角从2003年9月拿到的6个项目,将次第开盘,人员也从最早筹备的十几个人,迅速扩张到了200多人的规模。
  “好像许多人觉得我们昨天才开始做房地产业,拿地都是头脑发热、不计成本,但顺驰已在房地产业干了10年、开发了300万平方米,去年开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销售130万平方米,”顺驰(上海)集团董事长闵锋对本报记者说,“顺驰进入每一个城市之前,不仅对意向地块,而且要对当地的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居民消费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她比划了一下,“每个报告都有这么高”,几十厘米高的样子。按照闵锋的说法,顺驰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对外界来说瞠目结舌,而对顺驰内部却是平常之举,是因为顺驰的“功课”做得足。顺驰目前已派出20个组在长三角进行调研。长三角之所以能够在半年时间获取6个项目、总开发规模达33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也正是基于这些功课。
  闵锋介绍说,顺驰选择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总量大、城市运作规范透明的城市进入。去年上海GDP达到6250亿元,无锡GDP达到1900多亿元,南京1500多亿,苏州2900多亿,“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长三角公路大动脉沪宁高速这一交通走廊上,有着支撑顺驰将长三角作为发展重点的旺盛的住房消费基础”。早在参与苏州凤凰城项目之前,顺驰已用数个月时间研究了整个苏州和工业园区,因为功课做得好,土地挂牌之前规划设计已经提前介入。
  南京公司总经理侯延良说,除了在南京竞标新的土地外,公司还有21个小组对南京周边一小时都市圈进行市场调查,“一旦发现有合适的项目,我们可以快速进入,快速运作,快速销售”。
  苏州公司总经理刘猛说,苏州市下辖5个县级市,都位列全国百强县级市前10名,而百强镇占全国的56%,“这些城市都在我们的视线里”。
  顺驰长三角是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的管理团队,顺驰(上海)集团董事长闵锋常以此为自豪。这帮年轻人做出的产品能被市场认可吗?目前这些项目设计方案已经全部通过专家评审会,接下来就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无锡公司总经理田强说,苏锡宁消费能力强大,人们应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好房子,“今年10月你再来看吧,我们会让你惊叹的”。南京公司副总经理张鹏说,南京滨江奥城一期共280套房子,已有300多人表示了强烈的购买意向。
  而与开发联动的顺驰置业连锁经营也已大规模进入了长三角,半年时间已在顺驰开发进入的四个城市布局了近100家连锁店。

  资金,资金,资金
  “如你所知,顺驰有很强的获取土地的能力”,顺驰集团财务总监汪浩2月28日对本报记者说,“同时,顺驰又有很强的项目运作和产品销售能力”。”顺驰赴港上市,重要的是要改善现金流、完善财务结构,“融资10多亿港元在100亿的销售回款中占不了多大比例”。他说,“钱不是顺驰考虑的核心问题,但我们追求快速回款,用现金流整合所有的行动”,包括企业文化、全国化战略、管理架构和商业模式。
  汪浩介绍说,顺驰产品系列涵盖了住宅的所有类型、所有价位,因此看准的城市都能进入。而顺驰的商业模式是快速获取土地的能力、快速的项目操作能力和快速的现金回款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但没有几个企业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如果顺驰确定要进入某个城市就会坚决进入,这就是为什么顺驰很快就会举牌拿地,而别的企业研究了近两年还举棋不定,“大家对宏观形势、对行业、对自身的判断不同,因为这种判断的差异,才使我们有机会超过别人。而且,有了判断就要行动,就要坚决执行”,孙宏斌对本报记者说,“有了战略没有执行力等于没有战略,而坚决的执行力来自良好的管理构架和充分的信任授权”。
  汪浩说,顺驰实行全国化战略还有一个最稳定的现金流保证:顺驰在作为其根据地和大本营的天津占有20%的市场份额,今年将达到30%。2003年底以来,不仅天津商品房供销两旺,二手房价格也普遍上扬。据天津顺驰地产公司总经理张伟介绍,顺驰在天津现在同时销售20多个项目(包括市区及郊县),今年前两个月销售可以用“全面火爆”来形容。一二月份是传统的房地产销售淡季,但顺驰的项目销售非常好,大大超出了预想。有个叫做“柠檬Home”的项目,共有600套住宅,还没有开始销售,已有900多购房者前来登记;天津第一大盘太阳城,现在每天的成交套数都在二三十套,最高达到了48套,回款达到1500万。3月1日、2日两天,天津顺驰的回款达到了9600万元。
  汪浩称,以天津未来5年1.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大手笔的危旧房改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顺驰在天津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保障,而这个“后方基地”可为顺驰的全国化战略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所以,顺驰上市保荐人汇丰银行总裁邵铭高2月25日在与天津市副市长陈质枫会见时表示对天津市场对顺驰上市都“很有信心”。汇丰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总裁宦国苍2月19日对本报记者说,投资者对房地产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土地储备、财务安排和现金流。这位对顺驰的资金和财务进行了近两年考察和研究的资深投行专家认为,顺驰的土地储备(战略)是合适的,财务安排是稳健的,现金回款速度较快。3月3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与孙宏斌长谈三个小时后则表示,顺驰的发展促使万科也要修改自己的战略。

作者: hantt    时间: 2004-3-13 21:01
想起了巨人集团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3-14 11:34
“而顺驰的商业模式是快速获取土地的能力、快速的项目操作能力和快速的现金回款能力” 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是怎么获得的?从去年到今年全国和各地趋势来看,以后所有经营性项目的土地协议出让,会逐渐规范,全部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在土地市场公开交易。顺驰的快速是指它有良好的政府关系还是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和其他房产大鳄一较高下?
快速的项目操作能力?要有效率就要多花钱(但常常是花了钱也没效率,还要后面那个条件),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一般来讲,快速发展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也许你要问,有钱还怕请不到高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在一起不等于高素质的团队和高效率。摊子铺得大,资金控制、管理非常重要。
快速回款的能力?销售好,回款就好,回款好资金就充裕,可以投入更多的项目。 从上面看出,好的销售——》保证好的回款——》更多的钱-》多拿地、多开项目。如果出点什么茬子,销售一旦无法保证、、、,所以一定要有好的抗打击能力。 当然,这个逻辑适用于大多数开发商。我对讯驰具体运作的模式不清楚,绝无贬低的意思,自己也是KFS,只是就事论事讨论一下。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3-15 09:38
万科周刊论坛上 王石 的原话 “顺驰的今天有点类似10年前全国扩张的万科。但就目前的房地产的形势则天壤之别,10年前的地产正处宏观调控的第二年,全国地产泡沫破裂,一片萧杀,现在需求旺盛,房地产同汽车、钢材成为三大国民经济增长点;公司的状态也不同,10年前万科是个多元化的公司,资源并不集中,而现在的顺驰专攻房地产行业的住宅。顺驰的速度在创造奇迹。
但是,即使市场很好,如果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把握不好节奏的话,可能会欲速不达。约3年前,万达发起全国的地产扩张,媒体曾报导万达三年时间超过万科,三年过去了,媒体不再提了。祝愿顺驰能把握好节奏。
万科恰好走了20年的路程。用10年为时段的话,现在正处在第二个10年结束,第三个10年开始。第一个10年万科走了多元化的路,第二个10年完成了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化,第三个10年的目标是专业化向精细化的转化。换句话说,中国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包括万科在内,还处在粗放经营的阶段,谁能完成精细化,谁才在这个10年过程处于不败之地。各领风骚三、五年不是万科追求的。” http://www.vankeweekly.com/asp/bbs2/ShowAnnounce.asp?ID=772367
作者: fanxiaoxin    时间: 2004-3-24 11:42
标题: 顺驰付不起地价? 北京城"第一拍"虎头蛇尾?
顺驰于去年底以9.05亿元拿下大兴1号地后突然谨言慎行,直至近日市场上更是猜测频生——“顺驰是不是交不出钱?”“顺驰是否存在资金问题?”对此,顺驰的态度出人意料。

地好拍钱难赚? 市场的任何猜测都在努力寻找论据。但有关“顺驰要退出大兴”一说,最根本的支撑就是被称为“天价”的9.05亿元土地款。“任何开发商都是逐利的,这个地段这个价位,顺驰怎么赚钱?”这种说法在拍卖会后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一开始还是在高声探讨顺驰怎么赚钱,后来,由于顺驰的低调,上述观点就进行了进一步延伸,“顺驰一直没有交钱,看来要退出了。”更有人大赞顺驰的聪明。“2000万进场参加拍卖,如果顺驰能再要回一半,花1000万做个大广告,这个创意绝了。这可是北京市第一次拍卖大宗国有土地,关注度多高啊!” 当然这一说法没有任何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和大兴区政府的证实,顺驰自己的态度是“对于市场的传言我们不想过多评论,顺驰一贯的风格就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顺驰明确表示,6月18日大兴项目开盘的计划不会变,“现在售楼处已经开工,整个项目也将在四五月间动工,并同时推出整体形象。”

关注“标王”资金链 不仅仅是在北京,去年下半年,顺驰以“标王”身份一路攻城略地。仅去年9月4日到12月8日三个月,顺驰以5.97亿元的高价将石家庄一块竞拍起始价为2.04亿元的地块收入囊中;在天津以17.5亿元的价格拿下奥城项目;再加上北京大兴、苏州等地块,顺驰已在各地拿下8块地,每块数额都在上亿元。 由此,市场担心顺驰的资金链也在情理之中。 顺驰领军人物孙宏斌公开表示,“如果今天才想到现在的资金问题,顺驰早就‘做死’了。”顺驰内部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不重视现金流零容忍”,而集团更是将管理现金流作为2004年工作的重点。 顺驰集团财务总监汪浩在一篇名为《现金流整合我们的行动战略决定我们的速度》的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顺驰的商业模式,“保证快速地获取土地、做出好的产品、快速销售变现。再有,企业要持续取得好的现金流,还要知道你未来的客户在哪,要选择进入哪些不同城市,完成布局,这个布局既要支持完成今年的目标,还要支持未来三年发展。” 正是在这种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支撑下,顺驰得以坚持地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在全国扩张。

顺驰北京公司一位高层,在这个层面上向记者解释了外界的各种猜疑,“不理解可能缘于不同的公司运作理念。顺驰不仅仅是在做某个具体的项目,而是在做企业。”迅速完成战略布局往往比某个项目具体的利润率更为令顺驰人关注。 具体到北京的大兴项目,“虽然目前北京顺驰还没有很好的造血能力,但是其后盾是整个顺驰集团。”而顺驰集团惯常的做法是,“出于对发展和土地储备工作的重视,在公司的预算中会安排出专门的战略预算资金,用来保证未来的土地储备。” 6月18日大兴项目开盘 去年12月8日,大兴1号地拍卖会结束后不久,顺驰就传出消息,大兴项目将在2004年6月18日开盘。

昨天,专门负责大兴项目的北京顺驰置地达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陶琴女士再次向记者明确表示,“开盘的计划不会改变,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尽管如此,顺驰的大兴项目是个什么样子却还是个秘密。此前,顺驰提供了两种备选方案:一种是按照拍卖的规划要求,设计中有高层、多层,在不超过规定容积率的前提下,将其用足;另一种就是把容积率降低,提高舒适性,建造一个中高档项目。“但具体选择哪一种,以及项目名现在还不便透露。我们能肯定的是,呈现在市场上的一定是高价值价格比的产品。”至于大兴项目的价位,市场的猜测是在6000元以上,对此,顺驰不置可否。 如果大兴项目不出意外,它将成为顺驰今年在北京推出的第一个项目,而按照顺驰的规划,顺驰今年将在北京开发5到10个项目,可以想见,今年下半年顺驰在北京将是怎样的一番红火景象。 如果上述所有也不出意外,顺驰在北京的战略也将迈出重要一步——实现20亿的销售额,完成自身的造血功能。


作者: mk339    时间: 2004-3-26 10:59

[em01][em02][em03][em04][em05][em06][em07][em08]

我不太了解顺驰,不过沈阳媒体以《地产大鳄登陆辽沈》做了报道。

日前还在市府附近见到一个顺驰地产中介,不知到是否是一家。


作者: davee    时间: 2004-3-30 22:15
天说,北京大兴的地价钱还不曾到位,更不要说开发了,看来,顺驰要做全国老大有些做秀之嫌了。
作者: ansam    时间: 2004-3-31 22:15

我总觉的顺弛会出问题!!!


作者: bjgyb    时间: 2004-4-13 15:19

七楼的朋友应该是顺驰的人,销售过百亿,怎么销?

敢问林溪卖了几套,大兴的房子即使建了,如此高的价位要是有人买了,那简直就是脑积水。

大家就看北京顺驰是怎么做死的吧。

是的,一定会成为典范,榜样,不过应该是负面的。

上面的一些朋友,也不要人云亦云,深入地了解过吗?

顺驰,尤其是北京顺驰,我不看好!!!!!!!!!

[em01]
作者: zzbo    时间: 2004-4-16 16:53

一夜之间消失的主~~


作者: jeshon    时间: 2004-5-4 00:58

顺驰的发展是很快的 是一般的人想像不到的 我也不知道她能走多久

大家看看吧 她是很有气势的


作者: marthala    时间: 2004-5-4 23:55
这个公司的内部管理,表面上看好象不错,可当你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尽是一帮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只会做业务不会做管理的年轻人在管理层上乱指挥,激进但却不踏实!每天晚上都要开会,员工们一个个都是"熊猫眼"来上班,漂亮的小女生进公司出来就变成了"麻花"一样的"黄脸婆",每天8:15上班,晚上要干到9点左右,如果开会就要到凌晨过后才能回家.我的一个同学进去了一个月,天天如此,没有星期六也没有星期天,在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上,顺驰比"黄世仁"还要"黄世仁",是典型的现代"周剥皮".希望准备进去的学弟学妹们,可要做好"英勇献身"的思想准备哟!!!
作者: sangyu    时间: 2004-5-8 15:32
[em02]
作者: liqi0314    时间: 2004-5-9 10:25
激进的目标如果能够实现,两年内必在管理和服务上摔跤
作者: qq7606    时间: 2004-5-11 17:24

看到顺驰,不禁让我想起了秦池。

16个月内,顺驰必将万劫不复。


作者: doknowing    时间: 2004-6-1 09:01
顺驰资金链是有些紧,孙到处向银行叫卖他的高扩张概念,要是以往肯定有不少人吃这套,现在,无论是行业自身还是外围,风都不一样了,顺驰危也。
作者: yangyue_77    时间: 2004-6-1 13:58
但愿“顺弛”走好,注意“平衡”,现在评价为时尚早。
作者: 俊子    时间: 2004-6-1 19:32
今天这一次听说顺驰这个名,应该出道不久吧?如果这样,那也只能像yangyue_77说的一样,但愿它一路走好!在还没有学会爬之前就往跑的方向发展,有点危险哦![em07]
作者: 北丐    时间: 2004-6-2 15:42

顺驰的问题事实上就2个。

一,产品现金流的问题。二,品牌现金流的问题。

顺驰的产品没有领先优势,我说的是产品的创新度,产品普通,只靠圈地。

顺驰的品牌目前还处在炒作阶段,下一步的品牌运营是关键。

所以,顺驰的品牌建设是该企业做“第一”的最难关。

[em05]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6-2 21:40

中国房地产有那些品牌?万科?中海?

房地产应该如何建立品牌?

房地产能像品牌电脑一样OEM吗?能像生产火腿肠一样实现流水化作业吗?


作者: 北丐    时间: 2004-6-3 12:18
标题: 品牌应该是一种生活感觉。

房地产的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地域性。

但开发商的品牌是可以全球化的,像万通讲的“香港模式”与“美国模式”。

个人以为顺驰应该先行为天津的国际大都市发展进程做出伟大的贡献,

天津现在还很慢,很弱,很烂。如果顺驰能改变天津人的生活格调,节奏,文明,

让人敬佩,那顺驰的企业品牌自然铸成了。


作者: newera    时间: 2004-6-3 17:00

我来自天津,对顺驰这几年的发展耳闻目睹。我的看法是:顺驰发展很激进,风险很大。虽然以天津为基地,但天津这两年房地产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政府的拆迁改造工程。老百姓没房住,造成房价飙升。而顺驰全国四处圈地,最关键的是其资金链不能断裂。我认为很多是价格背离价值的,泡沫很大,就和全国房地产泡沫是一样的。至于这个泡沫是一年两年,还是5年破裂。。。。。。谁知道呢。


作者: jason007    时间: 2004-6-3 20:18
观望中,[em03]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6-3 20:42
什么是香港模式?什么是美国模式?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6-3 21:13
标题: [转帖]地产出现"模式之争" 万通集团冯仑揭幕定制时代
在中国地产界,有两家被称为“黄埔军校”的公司:前者万科因培养了诸多知名度和年薪都很高的职业经理人而著称;后者万通则造就了在中国地产界颇具影响力的几位老板。王石和冯仑,分别是这两所“学校”的“校长”。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有着地产思想家的别名。十年来,冯不仅把高端产品“万通新新”系列搞得风风火火,还挤出时间空中穿梭,四海传道。不久前刚刚在美国主持了“中美房地产高峰论坛”的冯仑月底将亮相第五届住交会,发布万通地产历时两年研究的核心成果。冯说,“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这种地产界的香港模式已被认为不符合中国今日之国情,万通、万科等一批房地产商准备或已经着手转型,我们的方向是:美国模式。我们将在本届住交会毫无保留地对万通新战略进行展示,希望能够为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来”。此外,万通地产携旗下万通筑屋公司还将于11月24日在住交会举办“地产定制在中国论坛”,届时国内“地产定制势力”将悉数登场,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定制化地产时代”的到来?

香港模式与美国模式,哪一种更符合中国地产发展的实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百姓更有益?带着对美国模式的探询和对地产定制的疑问,日前,本报记者就“中国地产模式之争”和“地产定制”采访了冯仑。

扬弃香港模式规避风险周期

记者: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市场化仅仅10数年,就在规划、建筑设计、景观、住宅科技应用等方面与国际环境接轨,并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一定实力的地产企业。这是否证明在现阶段,所谓的“香港模式”还是行之有效的?另外,中国的国情、政策、市场发育水平与美国也有很大差异,房地产行业不得不采取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的模式。据我所知,万通是为了规避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周期而尝试的这种模式变革。万通的实践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值得推而广之?

冯仑:实际上,经营模式向何处去的话题,已经在万通地产内部讨论了3年多。万通已经经历过两次生死大劫了。第一次是在海南的房地产淘金热中,万通就预感到形势将会不妙,于是跑到北京发展,幸好跑得快,算是躲过了一劫。1993年底,北京万通开发的第一个地产项目———万通新世界广场,在北京第一个采用销售代理商的方式销售,以每平方米3000美元的价格一举销售成功,万通地产自此在北京一举成名。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房地产业在全国迅速发展,国家为了控制房地产过热现象,发布政策抑制房地产业发展,国内房地产业顿显萧条景象,万通同样遭遇困境。

虽然每次都因为市场策略操作成功,万通逃过生死大劫,但是为什么万通总要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经受炼狱呢?

我们发现,全国近3万家房地产商几乎都在用一种方式在做生意,那就是香港模式。所谓香港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通常房子建好后,地产公司不持有物业,直接出售,只有当房子出售情况不理想时,才改为出租物业。

据估算,由于全部流程由一家开发商完成,如果在北京做一个30万平方米的项目从最初筹划到最后全部完成,时间往往拖延数年之久,占用资金量极大,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恰逢经济周期的低谷,都会造成资金运转不灵,房地产公司很容易遭受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很多烂尾楼就是如此形成的。

因此,万通的经验和教训是具有普遍性的。香港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阶段的房地产开发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这是房地产行业规避风险周期的需要。

美国模式:专业细化+金融工具

记者:美国模式是美国房地产发展两百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规范、格局,但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市场化道路仅仅10几年。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美国模式的要义在哪里?中国的房地产基金正在积极尝试中,首创等企业已先行一步。本届住交会专门举办了房地产投融资和金融高层论坛,以期探询房地产金融服务的更好方式。在专业化分工和融资方面,美国模式有何可取之处?万通如何从组织架构和运营上实现由全能开发商到专业地产投资公司的转变?

冯仑:高度专业化和产品单一化作业、在细分市场上逞强的美国模式,在中国是可以生根的。

美国房地产业是一种专业化细分,加上发达的不动产金融服务的模式。美国模式强调房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应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来共同完成,比如房地产投资公司只负责融资投资项目,项目开发则由专业开发公司建造,其他销售和物业等环节也由不同公司完成。生产的产品在确定开发时,就已经确定是用于出售或是出租等不同的目的,产品范围也相应有所限制,不同公司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生产住宅、写字楼、公寓等不同的产品。专业化细分是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美国,融资方式除银行提供贷款外,还依靠退休基金不动产信贷多种金融工具等综合运用,全国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房地产的投资。由于全民参与化解了资金高度集中带来的危险,也容易抵御由经济周期带来风险。

万通未来蓝图是只专注于投资房地产领域。原先是拿土地———开发———销售———服务的串联方式,现在我们改为房屋———土地———商用物业———土地的并联方式,分为住宅建设、土地开发、商业物业、定制服务等四个事业部开展这四个领域的经营。

现在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平均在70%以上,而香港前五大上市公司基本在30%-40%.房地产开发的一个完整流程被分解成很多小的流程以后,每个小流程完成的时间大为缩短,万通不同的事业部分别只用在短时间内经营不同的业务,大大缩短了资金周转的时间,促进资金变现的速度和降低各环节的风险。如果万通的收入有50%以上来自租金与服务收入,那么经济波动只会减少利润,但是不会有致命问题,这样万通会把财务综合的负债率降到30%左右。我们在3年以内会把长期收租和土地服务的收入提高到50%以上。

“地产定制”初现端倪

记者:“地产定制”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商业模式的一场变革,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分工将更加科学,更加专业。但是,独立住宅定制服务从一开始就受到很多人的嘲笑,当万通筑巢网开通,第一次推出独立住宅定制与服务时,越是在开发上成功的人和机构就越是对此不屑一顾。当网络经济很热的时候,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定制服务,但是后来其他公司都停止了尝试,只有万通坚持了下来。今天,“地产定制”看到市场的曙光了吗?

冯仑:“个性化定制”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的从寻找土地到设计、施工、财务安排直至交付使用等一系列量身定制式服务。定制的物业形式可以是独立住宅,也可以是办公、商业、学校、酒店等各种独立物业形式。万通下属的“万通筑屋”公司按照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的独立住宅,预算和房子的风格要求由客户提供,万通只负责按照施工建造,建好后收取总造价15%的服务费,此外还有开发、管理、服务的输出,也就是为不具备开发能力的企业提供这种输出服务,收取服务费。

以首家专业地产服务商形象出现的万通筑屋为中国的地产服务提供了崭新的商业模式:其一,独立住宅个性化定制与服务,例如根据开发商的要求寻找客户、按客户需求寻找土地、对客户进行房屋个性化设计、投资测算及理财服务、独立住宅建造、不动产经营服务等。其二,个性化物业定制与服务,包括企事业单位办公住所的定制、低密度高舒适度的独立或集合功能的建筑群定制等。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6-3 21:16

冯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样一个隆重而富有意义的活动,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合作的初衷,以及我们未来的一些展望。大家知道我们去年发布了关于在房地产行业竞争的一个新战略,我们这个新战略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由香港模式转为美国模式,就是由一个全能的房地产开发商转化为一个以投资能力见长的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那么我们的业务将集中于四个关键领域,就是高端的住宅土地开发经营商用物业以及定制服务,随着战略的制定实际上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执行这样一个战略当中,我们有什么资源的保证?大家知道制定一战略非常容易,也非常难,容易就是把它贴在墙上,难是在执行中怎么执行下去,所以我们希望战略不在墙上供起来,就需要所有的资源。  如果说我们现在发现房地产行业一个可选择的战略的方向,应该说还是很简单。 那么要变成一个深入的实际行动,变成商业上的成果是非常难的。那么我们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就考虑我们最需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合适的资本规模和必要的一个合作伙伴;第二就是我们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体制优势。大家可以想到民营企业更多的是在第一件事情上不会糊涂,但是说用什么样的体制结构来接受这些资源,其实更重要。

所以对我来说,我们要想的问题其实就是同时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本的问题,所以我说叫合适的资本和有价值的战略伙伴。第二事情就是把这样一个东西放在一个合理有效的体制框架内,这两件事情最后同时解决,新战略才有价值。否则只是拿钱只解决第一个问题,甚至解决这一个问题一部分,第二个问题没有解决,有的企业第二个问题解决了,或者是解决不错,但是第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我们首先确定了我们发展需要扩充资本。那么我们万通地产从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十个年头,我们的资本在资本层面上没有扩张,这样就限制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适度扩张我们的资本。

  选定投资人我们经过反复的评估以后,我们希望这样的投资人,不仅能有资源的优势,也就是不仅有货币资源的优势,还应该有跟我们行业相关的土地优势。同时不仅有资源的优势,还应该有体制的优势,所以我们这样的反复筛选的结果,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接触,最后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泰达,泰达同样也经过广泛论证、筛选和基于泰达资源经营的安排,最后把兴趣点也越来越跟我们吻合。这样我就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合作伙伴。

  泰达本身是一个国企,但是它又不完全是国企,因为泰达的成长历史是随着天津开发区的成长而成长,泰达现在它所有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一个合普通传统国企非常不同的国有控股的一个市场导向的一个企业,因为泰达有诸多的第一,也有诸多的经营优势。所以泰达的体制,是克服了国营企业传统的有一些毛病。比如说传统的国企是有约束无动力,而传统的民营企业是有动力无约束,就是国营企业在经营的动力上是不足的,但是自我的约束甚至主要外部的约束是足够的,而民营企业赚钱的动力是无限大的,但是自我的约束是非常不够的,而且有时候还可以逃避外部的监督。

  那么这样就造成长期民营企业的诚心问题不断被质疑,而国营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不断被质疑,我们观察到泰达在不同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跟外面合作,或者是跟国外公司合作,所以有长期开放和合资,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优势。对于万通来说,接下来就是最大的挑战,能不能接受严格的外部的监督机制,以及内部对自己提升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力,这对万通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万通选择了泰达,就意味着既要选择放弃民营的一股独大,同时要接受强有力的股东监督和外部监督。这对万通来说实际上是解决民营企业有动力的问题,还要解决万通长期的制度的问题。所以我们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我们下决心走出这样一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和企业界的朋友,包括王总、任总同行当中也讨论过这些问题,他们都给我很大的信心来支持我们走出这一步。

  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我们今天能够达成这样的合作,应该说泰达本身新国企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的这种锤炼下的品牌和资源,加上万通十余年在这个行业专注经营的体会和目前已有的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格局,对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证。那么这样我们思考就能够保证我们在资源和体制两个方面保证我们的新战略实施,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在下一个十年进入主流的市场竞争当中,取得一个有利地位。大家知道,民营企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那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总量上已经不能小视,但是就个体来说,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还不行。比如说现在上市公司,地产上市公司前十强,只有一家民营企业资本规模不到5个亿左右,就是复地,其余都是国有主导和混合所有制。

  那么万通经过这一次增资扩股我们跟前十位相比,我们的股本规模是第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看,民营企业就是一个问题,全国有30万房地产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但是规模比较小。在未来市场发生变化,普遍不适合市场的要求,而且面临非常大的财务压力。那么我们做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实际上使我们在竞争的资本层面上取得了一个有利的位置,这是第一。

  第二,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会误导,认为能赚钱企业就能生存,很多企业认为自己能赚钱就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在机会导向,项目博弈,多元化扩张这样一个基本路线上走了十年之后应该反省,万通经过连续多少年的反省之后,我们现在主张战略导向,以理财为核心,全面提升经营绩效这样的模式万通希望和泰达的合作,不仅解决合作当中的资源需要,同时更主要解决民营企业自身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接受严格的制度制约,同时提醒我们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从而把我们商业模式的创新变成一种资源上的重新的组织和体制上的一个创新,最终给股东一完美的答卷。

  我相信,这样一个合作,未来能够做到对股东有很好的回报,同时也给客户以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也给政府和社会以应尽的一个报答,最后对于我们员工的发展也给出一个广阔的前景,我希望最后我们这样的一个合作,能够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们今天在这里做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承诺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对股东都是值得的,谢谢大家!


作者: 北丐    时间: 2004-6-4 13:48

哈哈哈,清风老大好厉害啊。。。

我还是坚持品牌生成资本的观点。


作者: 阿华    时间: 2004-6-7 23:33
顺驰的魄力确实值得称道。但是,现在房地产业的这种环境,不能与万科起步的时候相提并论呀,现在又是政策紧缩。而且,顺驰这种经营模式,从长远来考虑存在问题,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经营模式,而不仅仅是靠年轻人的冲劲,靠非常理的工作模式来实现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努力没有效果,多考虑如何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作者: ricky_yang    时间: 2004-6-10 20:51

孙宏斌绝对堪称一个谋略家,顺驰的所有表现都在其掌控之中,当然现在顺驰的表现有点走钢丝的感觉,但并非走钢丝的人都会摔死的。如果顺驰在香港上市成功,与摩根斯坦利地产基金合作实现,顺驰是可以渡过危机的。当然前提条件是顺驰上市后改变战略,从这种冒险激进转为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体系来。而这对张宏斌来讲,已经在安排之中啦。不信,看看顺驰香港上市的企业架构吧!

挑战传统习俗,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尊敬!中国的地产业届沉寂太久啦,那些大腕们已经不习惯跑步,慢吞吞的走惯啦!并试图将这种散步的模式定义为“规律”,可叹啊!

[em05][em01]
作者: 我不是狗    时间: 2004-6-16 09:14
知道顺驰还是从“顺驰林溪”开始,印象比较深的是她的案名
作者: 剃刀    时间: 2004-6-18 13:47
听说顺驰在郑州与浙江的老大--绿城集团交过锋,不知谁赢了?
作者: hobson    时间: 2004-7-25 13:00

看看苏州的湖畔天城,问问顺驰卖了几套?

祝愿顺驰早日退出苏州市场。


作者: davidsun61    时间: 2004-7-26 10:12

1、顺驰有点像传销组织、邪教,每个人都满口战略,都充满了狂热的情绪。确实令人感动,但这种纯粹的热情能维持多久令人怀疑。顺驰的会多、会晚,基本上都是务虚会,统一思想是主要目的,很少解决实际问题。

2、顺驰很能发动关系,适应当地环境,桌子下面的东西顺驰敢做,并且胆量很大。

3、顺驰没有管理,尤其是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这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上海公司尤其如此。

4、顺驰的地产操作诀窍是:拖+快。需要己方付出的款项能拖则拖,想尽一切办法拖;项目开工、销售尽量加快。这从很多媒体的报道上可以看到。另外,顺驰的地方项目的设计、策划由总部控制,这在地方上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领先性。

5、顺驰的资金管理理念比较领先。顺驰目前至少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四次集合信托计划。国内地产商无出其右。但顺驰今年实现海外上市的可能性较小。顺驰本来也有国内上市的机会,但是他们只同意以项目公司的名义上市,不愿整体上市。

6、顺驰目前贡献较大、业绩较好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天津和一些二、三线城市。上海、北京、苏州等地工作开展不力,风险很大。据说目前天津二手房市场出现调整迹象,这可能会对顺驰的代理、开发业务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7、曾经看过北京顺驰的领海项目以及周边的翡翠城、原生墅项目。领海在价格策略上存在严重问题,销售远远达不到预期,他们的销售人员看来信心也不足。听说总部对北京的资金回流状况非常不满,近期将会有大的人事调整,高层除了荆宏会被连窝端。但这几天顺驰的信托产品将会成功发行,可能会对这一局面有所缓解。顺驰本次信托预计筹资1亿以上,利率5%以上,农总行提供担保。

8、顺驰最近有一些项目因为质量问题与业主产生纠纷,我国地产商基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以此判断顺驰将会垮调论据不足。

9、我认为顺驰目前的出路在于:一定要确保上市,上市的意义不只在于本次上市融资,还在于顺驰拿到了一个长期饭票,在于顺驰可以利用债务杠杆以放大的方式扩大信贷规模;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实施维持策略,不再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干快上”的方式拿新的项目;重点发展二、三线城市市场;文化转型,变务虚的文化为务虚与务实并重;加强规范化管理,对中层一定要加以制约。

10、顺驰垮调后果将会如何?绝对是可以媲美德隆的大事件。从利益各方来看,银行将会形成大量的呆坏帐,将会对我国国有银行改制重组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顺驰的子公司中可能有一些会存活下来并成为中国地产市场的中坚;苏宏斌已经不担任管理职务,并且常驻美国,顺驰快点对他损害不大,他既有可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作者: 飞翔的蜘蛛    时间: 2004-7-27 12:22

楼上的 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16个月 ?这个时间的依据?请指教!


作者: zjpdbob    时间: 2004-7-28 17:42

我不喜欢顺弛的用人模式,太势力!不是正规大学就不录用,不论你的综合素质有多好!

有一种一棍子把人打死的感觉!和他们在网站上人力资源的宣言有冲突,难道正规大学的人都很厉害吗?看看老孙能支持多久!


作者: ^)漫天飞雪    时间: 2004-7-29 11:02
顺驰的发展模式,我并不看好,激进中充满风险。就像一架高速旋转的机器,只要有一环出问题,必定整体报废。
作者: 飞翔的蜘蛛    时间: 2004-7-29 12:49

美国模式不错,各阶段求专求精,化解了各个阶段带来的风险并成功转嫁专业化的公司,融资上多渠道,多层次 。。。但不能照搬,只能借鉴,最终道路只能是自己走出来。

改善国内的地产公司内部高层次管理的机制和人员素质是不是应列为首要问题?炮砖引玉中。。。


作者: 剑走偏锋    时间: 2004-7-29 13:17
顺弛在北京的项目并不理想,在全国的战略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今年回款100亿的目标很可能实现不了。
作者: 飞翔的蜘蛛    时间: 2004-7-30 11:03
dfgdfg
作者: 飞飞停停    时间: 2004-7-30 15:36

顺驰大兴的领海做的还不错,我前些日子看过一次,广场和样板楼虽然有些粗糙,但地中海味道很足的,比较出乎我的意料。比林溪感觉有特色,跟他在天津的项目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 眩    时间: 2004-8-9 16:54

作者: April_hyq    时间: 2004-8-12 13:28

夜总会——夜里总是要开会!

内部环境气氛太紧张,(我不是顺驰人)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8-12 19:05
标题: 地产界两个男人一台戏(转贴)
孙宏斌:我们100亿的目标不是幻想

  王石:睁着眼睛说瞎话。黑马必死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两个男人玩对抗

  唇枪舌剑

  孙宏斌显然已经听说了什么。

  时间是8月7日下午3:30,地点是博鳌索菲亚大酒店。匆匆赶来参加第四届“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的孙,似乎等不及出席晚上的专场对话,而是单独邀请与会的20多名记者见面、座谈,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 “顺驰今年肯定能实现100亿的目标!”“我们6月份就已经化解了资金链的风险!”——话题还是老话题,但是在地产大佬云集的博鳌会场,被称做“地产黑客”的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显然无法再保持低调,他语气急促迫切,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中充满了无辜。

  而就在当天的上午演讲中,另一位跟孙一样在地产界特立独行的人物——万科董事长王石,谈到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地产企业的影响时,再次口无遮掩:“那所谓的‘黑马’,现在只能是熬着!”

  与会的500人绝大多数来自地产业界,“黑马”的所指不言自明。会场内爆发出哄笑。于是,下午3:30左右,就在本报记者在会场外专访王石时,匆匆路过的孙宏斌用力与王石握手、寒暄,旋即转身走向自己召集的记者见面会。

  王和孙的对台戏并没有就此结束。8月7日晚的一场对话再次将两人的个性展露无遗——主持嘉宾、首创总经理刘晓光问:“孙总,你先说,宏观调控中你最难受的是什么?”

  “其实要是最难受的还是钱。”孙宏斌答,“对策没什么。没办法,还是以前的办法,合作开发、快点发展。去年的目标实现了,今年的目标努力实现。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达到100个亿,其实,根据我们最后一轮的保守估算,今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20个亿。”

  “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吹牛!”孙的话音未落,王石话音响起。

  掌声和笑声再次弥漫会场。

  不同的“偏执”

  “当今的地产界,大腕们各有各的个性,譬如刘晓光的温文尔雅,冯仑的思想气质,潘石屹的艺术格调,任志强的豪放不羁,但是真正能用‘偏激’和‘执着’两个词来形容的,只有老的王石和新的孙宏斌。”博鳌会议现场,一位地产界的知名人士对记者说。

  但是,同是偏执,王石和孙宏斌的个性内涵显然不同。

  似乎与安徽籍“老乡”李鸿章、段祺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胡雪岩等名人一脉相承,祖籍安徽的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断;他说话热情洋溢又充满机智,语感极佳,经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做事集权专断,不容辩驳,以致于有“万科就等于王石”的评价;而在兴趣爱好上,王石喜欢登山、摄影、打高尔夫,注重仪表,相对于其53岁的年龄,显得年轻而时尚。

  而出生于山西的孙宏斌则显然不同,他似乎更接近于雷履泰、阎锡山、傅作义等同乡名人,个性低调、内敛;他语速急促,快得不愿意按语法讲话,经常只蹦出一连串词组,需要听者自己去整理其中的逻辑,不了解他的人还会误以为他缺乏逻辑;他做事坚定,不达目的决不妥协,所以当年他宁愿与柳传志翻脸也不认错、不要老柳也要保护手下的“青瓜蛋子”;而在兴趣爱好上,除了读英文原版的小说和管理学书籍外,他不打高球,不爱看电视,几乎没有其他兴趣爱好,40多岁的孙宏宾斌显得质朴。

  而企业的性格往往就是企业家的性格。

  有20年历史的万科,不仅抛弃了历史上的电器贸易、服装制造、饮料生产等业务,还卖掉了获利甚丰的零售资产,同时在资本运作领域退出了参与投资的1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在房地产领域,王石和他的万科也只做住宅地产,对于目前获利甚丰的商业地产敬而远之;万科也不盲目追求规模,将业务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不追求高利润率和营业额,精耕细作而不是贸然突进。

  专业化、减法、不要多元化、集中攻击范围,万科的这一切,可以用“集中”来概括。

  孙宏斌的成长历史上有4年的牢狱之苦,后来白手起家,在天津经过10年的发展之后,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了一股独大的20%,2004年销售回款达到40亿元,并且储备了4000人的经营队伍。而今,苦修之后的顺驰突然提速,走向全国12个城市跑马圈地,“地产黑客”令业界风云跌宕。

  经历坎坷、面壁苦修、突然扩张,顺驰的风格可以用“爆发”来描述。

  如果说王石是一位收放自如的侠客,孙宏斌就是一位含辱负重的忍者。而恰恰是侠客的果断灵动,以及忍者寂寞之后的爆发力,造就了万科与顺驰在企业文化、战略战术上的鲜明分野。

  而“专注”和“爆发”恰恰是企业性格的两个极端,外向而果断的王石与内向而自负的孙宏斌“道不同不相与谋”。

  或许正是因此,2003年8月孙宏斌在重庆提出要2004年做100亿时,王石马上就反驳:“你不可能三年之内超过万科,超常发展违背了规律,九死一生。”而他相信,万科要从优秀到卓越,而优秀和卓越都不一定要大。

  而在此后的半年中,孙宏斌跑马圈地5000亩,屡屡得手:“有人说顺驰是一时冲动拍脑袋想出来的,实际上我都准备了三年。”他宣称:“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

  偏执者生存?

  赴博鳌参加“21世纪房地产论坛”,对于孙宏斌来说,就像是单刀赴会,因为行业内充满了对他的质疑,乃至愤慨。

  这是因为,2003年7月1日起全国实行土地拍卖制度以来,顺驰的强势出击已经令其他开发商们怨声载道。

  譬如,在2004年初的苏州工业园区一平方公里地块挂牌时,顺驰以27.3亿摘走这块土地开发权(2004年1月6日),而准备了一年多、志在必得的万科铩羽而归。据顺驰中国副总裁闵锋说,“听说万科有人哭了。” 

  而早在2003年9月,在竞拍石家庄(2003)009号地(300亩)时,顺驰以最终5.97亿的出价成为“标王”,河北卓达集团忿然出局。卓达总裁杨卓舒随后以一份“致业界的倡议书”的形式表达了他的不满:顺驰的竞买扰乱了石家庄的土地秩序,不但有可能将危机转嫁给消费者,而且给周边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影响石家庄土地的持续开发。

  2004年5月份后宏观调控政策到来,业界质疑顺驰的声音愈演愈烈,顺驰的资金链还能撑到何时?

  在主题演讲和接受记者专访时,孙反复介绍,其实,在宏观调控政策下达前的4月27日,顺驰就已经开始调整,先是停止了买地,后是引进摩根士丹利等合作伙伴,还加紧了已开盘项目的回款力度。

  “今年的目标实现靠的是2003年已经开盘和2004年继续在买的项目,也包括更早以前的项目。今年我们在天津可以做70亿,而所有项目全部是在三、五年前就买的地。”孙说。

  演讲中,他把顺驰比做“一棵在狂风暴雨中长成的参天大树”:“做第一是我们的理想,今年100亿目标是有坚强支撑的,没有支撑的目标就是幻想。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会坚决、坚定、执着地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行。”

  有靠近主席台的观众说,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善表达的孙的眼中出现了泪光。一场常规的商业演讲秀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以致以前的哄笑被十几次的掌声替代。

  而依然在行业中稳居“大哥”地位的王石则轻松得多。

  除了演讲之外,他几乎被各路记者所包围,王石也在不停地说话,坚持的观点还是一条:万科坚决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且会坚持只做住宅地产。原因是,按照国际惯例计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升的趋势要持续到2013年,而宏观调控并没有降低人们的购房需求,因此,即使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万科达到几百亿的销售规模完全没有问题。

  “有的人选择先做大、再做强,这是将过程和目标弄错了。”接受专访时,记者提及“黑马”现象,王石语气坚定,“什么都逃不过时间!”

  孙宏斌也相信时间,他说,100亿能不能实现,到年底就清楚了。“其实我们只是在按做企业的基本规律做地产,他们不按规律做,就要把我们视为另类吗?”孙宏斌说,“我不是偏激的人,我只是说实话不糊弄人。”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4-8-12 19:14

转贴的他人观点

我不同意王石的观点! 让我们先看看孙宏斌,何许人也!这样可以更好的判断顺驰如今行为的性质。 在顺驰出现前,孙宏斌其实已是非等闲之辈的人才了。在联想工作期间,孙的价值已超过了当今已如日中升的扬元庆和郭为。孙是柳传志三种人才划分中那种“能一眼看穿,一做到底”的第三种最顶极的人才。其离开联想乃至当啷入狱的原因,不管多么复杂,能力过强是其核心点。而发端于天津的顺驰,在今天驰骋全国之前,在天津的市场份额已达20%,2003年产值已达40个亿。而在天津盘踞的10年间,孙最大的特征就是远离“圈子”,远离媒体。显然,说“大话”的顺驰及孙本人并非轻薄之徒,也不似心血来潮!看得出,今天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顺驰敢于比别人更高的价格拿地的精髓就在于对土地价格走势的判断,即“对大局判断的不同”,而绝非声称的在单块地块的市场研究上与同行有了多大的区别。此时顺驰对土地研究的把握,是不“出偏”即行,而非所谓的“火眼金睛”,看地入木三分的功夫;对土地取得否的标准,也转变为关注土地的价值,而非价格。好比面对全面上扬的股市一样,此时对土地资源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快速的“入市”,买准“优质股”,而不在于价格。何况顺驰参与竞标的都是“标王”性的土地,而“地王”似的土地本身就有“价格决定价值”的特点,其唯一性越强,成交价的高低对成交合理性的影响就越小。而而顺驰拿地的价格,也仅仅是比“理性”的竞争对手高了最后的“一锤”,也就谈不上“疯狂”。顺驰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竞争对手在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拿地之前,迅速完成其圈地的过程。这,就是顺驰不顾一切“疯狂”迅速拿地的理由。

至于孙本人是如何解决资金链问题的,待我吃饭先,下回见分晓。


作者: davidsun61    时间: 2004-8-13 11:15

就着清风徐来说的泰达控股万通发表点自己的意见。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

1、万通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完美。万通的问题在于能说不能做,公司名气和业绩相差悬殊。万通的股权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估计存在出资不实、转移利润实现管理层持股等现象。

2、泰达也不想想像中那么强大。我认为好的投资性国有企业集团的成功在于:(1)善于向政府要资源;(2)善于通过要到的资源说事,实现证券市场上的融资。当然企业老板能做到这两点要很有思想,很有关系,很有个人魅力,知道要什么资源,直到怎么整合资源。泰达是可以做到这两点的。但泰达的问题在于:(1)受政府影响太深,内部关系复杂;(2)除刘惠文外,高层有思想的人不多,中层能做事的人不多;(3)有些国有银行对泰达已经心存疑虑。

3、总的看来,这件事情还有实现了多赢:(1)万通获得了土地资源,还是在地价飞速上涨的天津;(2)万通管理层的权益得以套现;(3)泰达可以拿万通向银行、政府、公众说事;(4)泰达终于获得了一家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房地产企业;(5)泰达又可以多控制一家上市公司。但是这件事情对机制改造、对人力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意义不大。那些只是说出来蒙媒体的。


作者: davidsun61    时间: 2004-8-13 11:28

前两天参加郁亮主持的投资者见面会。郁谈起顺驰来很不屑。说顺驰的地款很多都没有交,政府也没有办法,因为政府领导都是很要面子的。

有朋友在顺驰中担任地方高层,也很佩服顺驰的勇气和胆略,希望顺驰能一路走好。但理智上认为顺驰成功属于小概率事件,或者说奇迹。


作者: rabing    时间: 2004-9-15 11:12
顺驰可怕的,不是孙,而是柳。从IT 行业得到的资金需要新的形式去转化成为资本。
作者: 年寿寿    时间: 2004-10-5 00:30

据我目前知道的就是,顺弛已经引起了别的地产商的反感

但是它很多项目的楼盘广告确实是做的不错,只是不知道房子是不是也很好!


作者: miao5036    时间: 2004-10-5 12:16
被攻击的对象
作者: 香咖啡    时间: 2004-11-7 15:34

全国随处可见啊!很恐怖!


作者: 一个凡人呀    时间: 2004-12-1 17:08

我有朋友在顺弛,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累”。是心累!

我感觉如资金链断裂那他就是另一个巨人!


作者: 香咖啡    时间: 2005-2-25 13:12
现在南京置业公司的一月份工资还没有发,公司帐上没有钱,连员工那一点点可怜的工资,也要占压用做资金流,可见是没有钱了,郁闷中!!!!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