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9-10-26 08:08
标题: [原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记

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题解

1.效能:

效能即产能与产出的平衡。能力与成果的平衡。通俗来讲就是成功。

效能分两种,一种是个人领域的效能(1、2、3、三个习惯的目的),一种是社会领域的效能(4、5、6三个习惯的目的),和第七个习惯,是涵盖两个领域。

 

2.人士,

原文叫People,意即此习惯不仅适用个人,也适用学校、家庭、企业、部门、政府、军队、婚姻、恋爱、交友等等团队、组织和人际关系之中。

 

3.习惯,

这里并非一般而言的习惯,而是特指"基于原则的习惯"。

作者推崇人格魅力论而反对性格魅力论。人格魅力论认为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而普遍原则需要内化为习惯,方能被我们遵循并融入到我们的人格和日常活动中。

 

上面的题解,每个题目背后其实都有它更深层次的原理,只是平时看书太直奔七个习惯本身的内容而去,忽略了这些。深刻认识到这些,了解它的理论基础,在逻辑上对它进行检测,可以让我们更能从内心深处认同7 habits,实践中少一些犹豫和妥协。

 

该贴来自群组:时间管理实践(FTF和GT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6 8:12:15编辑过]

作者: blueleft    时间: 2009-10-26 09:47

板凳


作者: 蓝橙香茗    时间: 2009-10-27 08:08

高效人士的学习样本~~


作者: 游牧游侠    时间: 2009-10-27 08:45

阿懒这个题解确实是很好。

 

点出了整本书的重点,只有了解效能了这个词语的含义。才能够明白整本书的真正用意在哪里。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9-10-27 10:00

二、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与亮剑精神
一直对电视剧《亮剑》情有独钟。
什么是亮剑精神?它为什么让我欣赏?最近终于想明白了:所谓亮剑精神,就是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的充分表现。
最主要的问题永远都只有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做什么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呢?
亮剑精神,它是一种胆略,它是一种勇气,它是一种积极主动、面对困难的精神。
对比一下国民党军,你就知道什么是亮剑精神了。
国民党军在面对不利时,总是找理由、找借口:老头子又来瞎指挥,战略设定就有问题,在这个狭小山沟我的大兵团无法展开,友军怎么总是不过来靠拢,我被围困了援军何时到啊,不是我无能是手下不听指挥,敌人装备先进,游击队骚扰让我不能快速行军,等等等等。
在战略制定中,当然要打有准备有把握之战,不是让你蛮干;
在战术执行中,当然也是要有方法,最大化消灭敌人取得成绩的同时减少我方损失。
但,当你已经处于不利时,你怎么办?逃跑?畏缩?投降?
都不是,这个时候你只能亮剑,去拼命,而不是做别的事情。

"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所谓积极主动,就是亮剑精神。
最主要的问题永远都只有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做什么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呢?
这,就是亮剑精神。


作者: 游牧游侠    时间: 2009-10-27 16:48

今天看老子看到了一句话,是七个习惯的第二个习惯:

 

老子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作者: sofire    时间: 2009-12-11 13:47
老子的话,和第二个习惯,有啥关系吗?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9-12-11 14:52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牧游侠在2009-10-27 16:48:47的发言:

今天看老子看到了一句话,是七个习惯的第二个习惯:

 

老子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

老子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仅开始时要慎始,而且在要成功时也要战战兢兢,和开始时一样慎重,这样才能成功。

我觉得有点类似易经中讲的卦象。


作者: minyue    时间: 2009-12-28 12:58
标题: 赞同楼上的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不仅仅说在成功之时也应该如同开始一样谨慎,我这边看到的侧重点是,我们一般人做事情,总结失败经验的时候,发现失败点常常不在于开始的的时候,或做到一半的时候,而是往往在快要成功的时候,揭开答案一看,哦,输了!

 

   因为开始很难发现失败是那样的,如果开始就决定是败局,按照一般规律,许多人可能就放弃了。也比较少见的是中途的时候发现不行了,这个时候,觉得跃一跃能成功的人,会选择坚持下来,此时事件成功的几率被看到,估量值比开始的时候小了,但不代表事件不能成功。努力一下,也是事件成功的典型例子,大有可为。

 

   而往往在接近终点之时,前面那么久时间的慎重判断,努力行事,总当能赢。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1-21 23:55
三、习惯的层次和修炼水平的高低
七个习惯体现了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高水平的习惯一和低水平的习惯一有天壤之别。
初始阶段的积极主动也许只意味着注意到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
在更高级的第二阶段,它会涉及到选择,比如不要力图报复或扯平;
在更高级的第三阶段上,要做出回应;
在第四阶段上,要请求原谅;
在第五阶段上,要原谅对方;
在第六阶段上,要原谅;
在第七阶段上,要原谅已故的父母;
在第八阶段上,根本就不要动气。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3-31 09:33

晨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发现Covey是不是根据《论语》英译版写的?
《论语》第一篇学而,专门讨论学习的目的、宗旨、人格培养。
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专门讨论要 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

两者都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作者: chenxb    时间: 2010-4-6 15:31

可以啊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5-7 16:13
最近越来越发现《论语》和7 habits的共通之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彼解己。
中庸之道——统合综效
孔子说"述而不作",柯维说:7个习惯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把这些已经存在的原则整理出来而已。
作者: jinxuejun00    时间: 2010-5-9 21:35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它给了我一个读书的习惯

教会了我坚持的习惯!!


作者: 烧不死的鸟    时间: 2010-5-11 17:34

呵,个人认为:不是某书与某书相似,而是这个世间的基本真理是相通,一致的。所以悟到真理当然有类似性。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5-12 11:59
QUOTE:
以下是引用烧不死的鸟在2010-5-11 17:34:33的发言:

呵,个人认为:不是某书与某书相似,而是这个世间的基本真理是相通,一致的。所以悟到真理当然有类似性。

 

同意,

大道相通,呵呵。


作者: 瓶盖儿。。。    时间: 2010-5-14 22:29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10-1-21 23:55:13的发言:
三、习惯的层次和修炼水平的高低
七个习惯体现了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高水平的习惯一和低水平的习惯一有天壤之别。
初始阶段的积极主动也许只意味着注意到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
在更高级的第二阶段,它会涉及到选择,比如不要力图报复或扯平;
在更高级的第三阶段上,要做出回应;
在第四阶段上,要请求原谅;
在第五阶段上,要原谅对方;
在第六阶段上,要原谅;
在第七阶段上,要原谅已故的父母;
在第八阶段上,根本就不要动气。

[em50]偶最近在读《基督山伯爵》,为人之智慧,与宽宏,在读的过程总用着最精妙的语言文字展现给读者。

这八个阶段,和最近在读的《智慧书》里的智慧无不在基督山伯爵身上体现,感叹大仲马的智慧和文字控制力,假如不读此书,绝对体会不到马克·吐温在评论《杀鹿者》时所说的:“这是艺术品吗?没有新意,没有统一性,理由、脉络、结论一概全无。没有真实感,没有张力,毫不感人,更没有现实意义。出场人物的描写前后不一致,言行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相矛盾,令人啼笑皆非。……”

才发现,一本好书可以囊括以前读的那许多书,而假如以前不读那“没有真实感,没有张力,毫不感人,更没有现实意义”的书,恐怕也领会不到“经典”的经典之所在。

失败是成功之母,那实践呢?实践是成功之妻吧?哈哈~在曲折与尝试中不断前进才风景无限,百滋百味啊!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5-15 10:53

我们不能发明原则,只能发现原则
在自然科学领域,此言似乎没有异议:
我们只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不是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只是发现了相对论,而不是发明了相对论;
我们只是发现了动物进化的规律,而不是发明了动物进化的规律;
我们只是发现了化学物质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发明了化学物质变化的规律。

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此言有异议:
有人觉得自己可以重新发明成功的原则,而不是去发现成功的原则;
有人觉得自己可以重新发明幸福的原则,而不是去发现幸福的原则;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有人觉得自己可以发明社会发展的原则,而不是去发现社会发展的原则。

关于原则,我们只能发现,无法发明。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5-15 11:14
QUOTE:
以下是引用瓶盖儿。。。在2010-5-14 22:29:50的发言:

[em50]偶最近在读《基督山伯爵》,为人之智慧,与宽宏,在读的过程总用着最精妙的语言文字展现给读者。

这八个阶段,和最近在读的《智慧书》里的智慧无不在基督山伯爵身上体现,感叹大仲马的智慧和文字控制力,假如不读此书,绝对体会不到马克·吐温在评论《杀鹿者》时所说的:“这是艺术品吗?没有新意,没有统一性,理由、脉络、结论一概全无。没有真实感,没有张力,毫不感人,更没有现实意义。出场人物的描写前后不一致,言行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相矛盾,令人啼笑皆非。……”

才发现,一本好书可以囊括以前读的那许多书,而假如以前不读那“没有真实感,没有张力,毫不感人,更没有现实意义”的书,恐怕也领会不到“经典”的经典之所在。

失败是成功之母,那实践呢?实践是成功之妻吧?哈哈~在曲折与尝试中不断前进才风景无限,百滋百味啊!

 

呵呵,确实。不经历沧海桑田,难以明白细水长流。

 

《基督山伯爵》和《智慧书》都找来看下,谢谢推荐。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5-16 16:1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翻译成论语的语言,就是君子之道;

"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翻译成论语的语言,就是小人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非讲做事的方法,而是讲了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7-25 19:38
习惯4、5、6之间的关系:
建立双赢思维的态度,运用知彼解己的方法,最终达成统合综效的效果而实现双赢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7-27 11:40
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是聚焦于现在能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去做,扩大影响圈。
关注圈是聚焦于现在不能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去抱怨、埋怨、找借口不行动,最终导致影响圈不断缩小。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7-27 11:50

关于不断更新中的社会/情感方面:

看了Covey 1998年的讲座,不断更新讲了四个方面,其中社会/情感方面是Relationship(Social/Emotional)。
其中Social(社会)说的是与他人的Relationship(关系),Emotional(情感)是与自己的Relationship(关系)。


作者: 倾心    时间: 2010-8-17 13:46

那么多人说这本书好,我却看不下去,一直搁在书架上,落了一层灰。。。。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8-18 12:57
QUOTE:
以下是引用倾心在2010-8-17 13:46:05的发言:

那么多人说这本书好,我却看不下去,一直搁在书架上,落了一层灰。。。。

 

这本有着恶俗封面的书确实让人难以拿起来看,

但看了、思考了就放不下了,呵呵。


作者: jinxuejun00    时间: 2010-8-19 07:59

哈哈!!!

确实七个习惯是我最爱的书,不过道理我是懂了,因为阅历有限到现在还是不能实现啊~~~!!

我确定目标努力过,不过很难坚持到底。不过那里面时间管理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科维介绍的是第4代时间管理,不知道有没有第5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9 8:02:28编辑过]

作者: 苏平    时间: 2010-8-22 10:29

 

今天发现了 阿懒这个好帖,很受用!

 

08年我读7个习惯时,也写了四篇读书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反求诸己 -- 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一)

 

今天,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于 反求诸己 有了更深的感触。

“反求诸己”意指“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该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文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是说,追求仁德的人好比射箭,如果射出的箭没有中靶,不会去责怪那些射中了目标而比自己强的人,而只会反躬自省自己的不足。

同样的观点,也出自《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一是修己。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责任,也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要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一切事情的发展,内因起决定因素。我们有时候遇到做事情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这,却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二)

 

 

在做《领导艺术》课程的“激励”章节时,每次我特别推荐 参与激励。因为我的实践告诉我:

参与激励,虽然成本最低,但效果却总是出人意料地好。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参与是顺应了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都渴望表现自己。

     这样的投其所好,让人们乐于融入到团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人与人沟通、交往的前提是尊重。而尊重不仅仅是口号,更想实实在在的行动。如:给

他人表现和表达的机会、给他人面子等。参与,就是表现自己的一个机会,让对方觉得自己

得到了尊重。

      例如:当一个班组长征询 一个普通员工对某工序的改进意见时,这位员工不但觉得

自己被尊重了,且认为上司很看重自己,无形中增加了干劲和责任心。

3、  参与,会让我们的决策更有效。

      虽然书中是在讲述使命宣言时,提到“唯有参与,才有认同”。以自己十几年的企业

管理经验,却想得更多。

      参与,在我们各种制度、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业的制度形同虚设,问及高层,回答说:“员工素质太差,执行不下去”。深入

了解下来,发现:制度本身就是闭门造车而成,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者,凭着自己

的想象,去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完全不考虑执行者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制度公布下来之后,一般有三种命运:

一、没有人执行,但碍于“罚不责众”的观念,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使制度成为虚设。

二、遭到大家的抵制,只好收回,修改后重新发布。但这样的情况一再发生,会造成制度的

    朝令夕改,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三、虽然大家反映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但企业用高压和惩罚手段,强行推动制度的执行。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现状,使得执行者在“口服心不服”的状态下敷衍了事。

    本来可以做到90分的事情,只是带着情绪做到60分,及格万岁! 这也是前几年流行执行

    力的原因之一。

    对于一项决策,也需从以终为始的角度出发。

    决策在确定前,就明确了: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需要哪些步骤?每个阶段需要哪些

    资源?……

    对于一个稍微复杂的决策,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估,需要参考专业人士的意的建议。

    尤其是决策执行人的意见。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工作,知道哪里难度比较大?哪里有隐患和风险? 每个

    细节都在他的头脑中。

    如果我们充分征求了他的意见,除了表现出对他的尊重,还可使我们的决策更实际、

    更有效。

4、参与,让执行变得顺畅。

    如果执行人参与了制度或决策的策划阶段,不管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

    他就已经跟制度的制定者,变成了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根据 承诺和一致性原理,

    一旦我们做出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个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

    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

    参与制度或决策制定的人,在执行时,不但会自己认真落实,还会主动为执行排除

    障碍,让执行变得更顺畅。 调皮 

 

 

因要准备下午的公益培训,另外两篇我就直接发链接了。欢迎指点:)

 

 

积极主动-- 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三)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94078894.html

品德才是沟通的利器—读《七个习惯》有感(四)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94333438.html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8-26 21:13
推荐大家看看苏平老师的心得。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