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中国特色的星巴克--读《星巴克品牌的迷失》 [打印本页]

作者: Canid.ayeo    时间: 2009-5-5 10:19
标题: [原创]中国特色的星巴克--读《星巴克品牌的迷失》

家园4月30日转载了一篇好文《星巴克品牌的迷失》http://www.21manager.com/html/2009/4-30/155623554.html分析的很好,读来颇受启发,

但仍有些不同意见。 

作者在星巴克成功原因的最后一段写到:“星巴克现在已经不是很多人心中的星巴克,它在司空见惯中日渐淡化和平民化。它开始打破一些规则,通过进口采购变为国内采购,开展员工薪资方面的调整,这些举措都会成为品质下降的诱因。作为一家以出售气质、强调体验和文化的国际强势品牌来说,星巴克自降品味的做法会不会使得星巴克迷们很受伤?” 

此段针对的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情形,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我发现很多人在谈到“某某国际强势品牌在中国”时,都会习惯性界定一批“XX品牌迷”。我没看到过这些界定的确切定义,更没看到过对“XX迷”数量的统计,这些问题,我想做这些判定的人也未必清楚。那么这类人群对一个品牌的支撑作用有多大便难以界定,他们可能只是充当了先驱、新锐的角色,而品牌的长久流行,需要的是更为庞大、需求清晰的目标群体,而非少数追求时尚,朝秦暮楚之辈。而一个外来品牌能否适应水土,自然也不以“XX迷”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实物商品,无论哪一种,最最根本是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对品牌的精神需求则是伴生物,和围绕销售过程展开的服务一样,它可以提高忠诚度,却不能成为基础。我想这应当是一个基本规律。当然,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刻、电影这类纯粹满足人精神需要的东西要排除在外。作为咖啡厅,当然的基础是提供咖啡,对于星巴克来说,除了别致的咖啡概念,它又提供了优雅静怡舒适的环境及贴心服务,因而对中产阶级产生吸引并进而形成社区效应。而那些所谓的“中国星巴克迷”数量姑且不论,他们的中产阶级身份也应存疑,其对星巴克的物质需求有多强烈?他们去星巴克更多是为了聊天、学习、会友?还是只是对小资情调的追捧?
在美国,首先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咖啡饮用习惯,然后是绝对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最后才是星巴克的小资情调。这三个因素成就了今日的星巴克,缺一不可,甚至次序都不能颠倒。

这样的星巴克如果生在中国,能否活下去恐怕都会成为问题。

 插句闲话,这样的星巴克和旧时中国的茶馆、澡堂,甚至烟馆、妓院都很相像,它们都是在一定物质消费基础上,进而满足人们聊天、学习、会友及其他精神需求的。
作者还对星巴克在中国开始变得“日渐淡化和平民化”表示出担心,
可平民化不正是中国当前的主流么?象麦当劳这类在西方被认为是“廉价快餐”的东西到了中国都能贴上白领标签,更何况星巴克。

星巴克或者不进入中国市场,一旦进入,它便避免不了要降低身份和平民大众靠拢,作为营销决策,这一调整是否得当时间会来检验,但至少算不得迷失。 

诚然,星巴克放下高贵多少会令人惋惜,可不要忘了,星巴克今天所靠拢的平民,正是中国日渐崛起的中产阶级。如果星巴克能把握、贴紧中国发展的脉搏节奏,这样一种共同成长的经历,会不会带来中国准中产阶级更加稳固的忠诚度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5 10:22:36编辑过]

作者: 水木青春    时间: 2009-5-5 15:44

不知道星巴克能够在中国坚持多久。

我以前很喜欢星巴克,公司楼下就是一个敞开式的星巴克,以前来个客户什么的都在下面谈。可是近一年来已经更喜欢上岛之类的地方了,因为他们的沙发很舒服,比星巴克的小椅子舒服很多!所以后来把聚会都定在了上岛!

个人意见!


作者: danglei    时间: 2009-5-6 13:02
个人觉得星巴克的策略即扩大市场分额,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形势中,这样的策略也许是个好的开始。
作者: 刘泽顺    时间: 2009-5-8 09:59

星巴克品牌真的迷失了吗?

事情往往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等等再说吧.


作者: xukaiqiang    时间: 2009-5-8 10:36

很佩服楼主的学习思考能力,这样读书才更有效果.

 


作者: 蔚蓝智慧    时间: 2009-5-11 22:07

一个品牌的战略思维是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而变化的,如果不是这样,很难做到长久。

也许,星巴克就是在寻求这种转变。


作者: tonyteng    时间: 2009-5-12 11:03
在中国kfc肯定比麦当劳活的长
作者: wangsk    时间: 2009-5-12 13:49
星巴克,没什么感觉,可有可无的这种!真得无所谓!!
作者: 海天旷览    时间: 2009-5-14 22:15
存在即合理啊。呵呵[em01]
作者: 修得一生闲    时间: 2009-5-15 11:07
借鉴。
作者: Jamie_chan    时间: 2009-5-16 10:12
学习ING
作者: sandy.he    时间: 2009-5-16 13:35

价格决定市场份额,没有适合市场的价格,就没有好的市场!星巴克即使再高高再上,也要选择生存、赢利。在西方,咖啡是种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人家是天天喝,如果用西方的价格到中国来做,还有几个人能天天都喝得起。我认为星巴克要做的是稳定长期顾客,特别是那种,每月来一次的,降低层次,让他每天或每周都能来喝咖啡!


作者: flycxr    时间: 2009-5-22 21:39

一个企业若丢了或削弱了其特质,其发展是要受阻的

 


作者: liu0818    时间: 2009-5-23 17:21
星巴克绝对也不是什么神一样的存在,只是一种商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当然要采取不同策略
作者: 永远的皮皮    时间: 2009-5-24 19:13

星巴克内部环境实在不讨人喜欢,我还是喜欢上岛咖啡。倚在沙发里听听音乐,聊聊天,很舒心。

 


作者: deluke    时间: 2009-5-25 19:50

可能星巴克有自己的打算,看看再说吧,存在既有合理的一面


作者: wujinyuan2    时间: 2009-5-29 19:34

这个好像

 

海龟、土鳖一样的原理吧。。


作者: 超级懒洋洋    时间: 2009-6-5 10:49
拜读
作者: 金徒    时间: 2009-6-5 13:18

嗯,楼主说得有理,拿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来指导中国革命,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是,若广告大师霍普金斯之言不错,星巴克在中国改变服务内容时,应当在中国另立新品牌才好。

如此,既可利用星巴克之专业服务管理的内核,又无损于世人共知的星巴克品牌形象,就是前期投入会大一些。孰利孰弊,让我们继续观察下去。


作者: wudexin2    时间: 2009-6-9 11:49
平民中和咖啡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较之西方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星巴克要做的就是用物美价廉的方式吸引大众的到来,依其打开中国的市场。
作者: eyxw    时间: 2011-4-18 11:14
本土化,因地制宜才是生存之本
作者: wangyanlei    时间: 2011-4-21 14:36
谢谢LZ分享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