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分享]评 乌合之众 [打印本页]

作者: gmming    时间: 2007-11-29 08:23
标题: [分享]评 乌合之众

这次拿到勒庞的《乌合之众》是我看到的第二中文版本了,两个译本好像相隔的并不久远,如此频繁地出版此书,背后肯定也有一种集体意识在推动。看到译 者冯克利先生介绍此书有了17国的译文,而且再版次数多得惊人,直到今日网络图书馆还提供免费下载的渠道,更加感觉这个集体意识分布的时空的纵深与辽阔。 勒庞让我们面对“集体行为”,他在“作者前言”中一句“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是目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个“目前”转眼就 直瞪瞪地盯着人类走了一百多年。

这次出版的《乌合之众》中收入的罗伯特·默顿在1960年所写的“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是相当好的导读文字,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及这本书在集 体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耐人寻味地说,“在‘孤独的人群’和‘千人一面’已经成为民众形容自己的处境和感受的恰当用语的时代,我 们也无法怀疑此书的适时性。”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默顿所言的真理,“一本赶时髦的书,但是,一种时髦若是持续了大半个世纪之久,想比它一定有些独到之 处。”另一方面,对于我个人而言只是感叹文明的前进其实何其艰巨?一百多年前面对社会时局所变的感喟,至今还可以引发心有同感的想法,不也告诫我们面对此 时此刻的时候,依然要以“不变而求变”的耐心,丈量历史的尺子,一百年还是太短促。

另外,读到本书同样附录的译者冯克利先生作为“代译后记”的长文“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则更加感到当下中国在地状况下,这本书可以读出的浩劫 后的沉痛。“群众”这个词,在我们的语境中拥着神圣的光环,如何能善意地消除这个“光环”后面的悲哀,正如经历德国纳粹时代的汉娜·阿伦特在同样是浩劫后 的反思所指明的,“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可能产生极权主义运动。”这里面中国知识人的某种集体意识自然就相当清晰了,举个小小的例子更能说明,李零先生在 他那本热销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中豁然宣称,“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在当下中国,知识圈内部既忌惮虚假的知识精英立场,又厌倦打着为大众服务的媚俗倾向,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在此境遇中,肃清集体行为中的非理性就显得更 加复杂和艰难。

勒庞的这本小书的“魔咒”纠缠着一代又一代思考者,无奈从1895此书的初次面世,到面对这个后911世界大势,那句关于“群众的无意识行为”的提 示,让我们面对将自己投放进入“千人一面”的人流中,更深切的孤独感。这种孤独的人群不正好说明了,在这个将“个性”最为个人化妆术的时代中,每一种化妆 术却本质上在销蚀着真正自我的诞生的可能。我读此书的时候,并不遗憾勒庞没有深入到弗洛伊德所开掘的将无意识与个人压抑关联领域,也没有学养可以深入梳理 勒庞所依赖的西方政治学的脉络,我只是好奇这种“集体行为的无意识”如同“梦”一样,后者打开了一条深入个人无意识深渊的路径,而前者正指向不断上演的集 体白日梦的幕后状况,由此道路巡察审断,我们必然和我们自己相遇,孤独的人群看见了自己,于是孤独或可消散一空,去掉“梦境”,只剩下清朗朗的白日,这样 可用安然度过一代一代生命。好了,这也是梦,该醒醒,前面说过,一百年不够,只是朝夕而行而已!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11-29 20:25

每个人都是:他们只是乌合之众。

他人即地狱,又如何?

[em05]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