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释迦牟尼: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我们该向佛教学习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0:43
标题: 释迦牟尼: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我们该向佛教学习什么?

   一、游定慧寺感悟
  
   五月一日上午,我和儿子一起去镇江焦山的定慧寺。焦山是位于长江中的一个岛,因焦公隐居而得名,是著名的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因为在镇江生活工作了十余年,自然到访的次数也不少。
   现在的焦山已经作为大的改造,渡口之上已添一舍,舍内有哼、哈二门将守山门。原有的正门已经成了偏门,但是“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依然还在,在去焦山之前我就关照儿子,到焦山一定要先找到这四个字。
   我问儿子:你知道“海不扬波”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吗?儿子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告诉他:这四个字只是代表一个字“静”,海上没有波澜了,自然就静了,这就是佛门的最高境界。我让儿子去看看这四个字,对着“海不扬波”四个字,好好感受一下。我知道十六岁的儿子未必能真正明白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权当是启蒙罢了。
   我一边细细品着每一幢庙舍上的对联,“戒定如山智慧如海,慈悲为室方便为门。”“百八钟声返闻自性,五千经藏直指人心。”等,寺庙里的对联往往都极富哲理,需要慢慢品味,方能得其一二。一边往上走,再往上走就是四大金刚,最后就是大雄宝殿了。
   在参观完大雄宝殿时,看儿子走马观花式地绕了一圈就出来了,就问儿子:“假如你是佛祖或者就在爬在佛祖的肩膀上往下看那一样善男信女,会作如何感受?”我停顿了一会接着说:“你看到的将是一副副嘴脸,一张张来祈求平安、财富、权势,充满饥渴的脸,这些人因为无才来求,所以他们永远都是穷人。相反如果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佛祖给了我平安、财富、权力等,则完全相反,谢意味着有。这就是拜佛的学问。”
   儿子若有所思地望着我。
   “所以儿子,我们永远只敬菩萨不求菩萨,求就意味着无,世界上的功名利禄是求不来的,只有你有能力为别人付出才会有所回报,简单地说是交换来的,人一生只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求人的”。况且佛祖本身就四大皆空,求他有何用?
   佛以平常心看我,我以平常心看佛。笔者平生只敬菩萨不求菩萨,我敬佩菩萨的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我敬佩菩萨的大智若无,我更敬佩菩萨的是佛门倡导为人处世至真、至善、至美境界,传播充满爱和智慧文化。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人,天下人公认的好人,但也仅仅是个好人而已。
   离开寺庙我们去周围的公园游玩,我又对儿子说:释迦牟尼是个世人一致公认的大好人,但是你看寺庙的布局,前有哼、哈放哨,后有四大金刚守护,周围还有十八罗汉护佑,这种布局是用来杀威的,是为了杀来拜谒菩萨的人心中的邪气或邪念,帮助在苦海中的人去邪扶正,一心向善。想想一个人要做一个好人是多难。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做不了好人的,必须要有一群人来扶佐你,才会成就好人名份,就是释迦牟尼也不能独树其好、独享其好。
   这就是佛教高明与巧妙之处,用不言自明的语言或形态告诉人们,人之所以为人的真谛。
  
   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吸收阶段,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这么七八百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基本上都是在吸收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绝大多数的佛教经典,就是在这一时期翻译过来的。第二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阶段。隋唐以来,天台、华严、特别是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了佛教在中国已具有特色,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是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唐代贞观年间,玄奘大师从印度留学归来后,使当时中国的佛教水平,已非印学所能范围。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表明中国向印度学习佛教文化的漫长历史过程已经结束,并在隋唐时期形成了两小宗、八大派。两小宗是属于小乘的成实宗和俱舍宗,这两小宗实际上在中国都是大乘宗派的附属。大乘八大派有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
   传说禅宗肇始于齐梁,由印度第28代祖师达摩把释迦“拈花正宗”传入中国,但真正的开山祖师应是六祖慧能。禅宗从分析名相、辩驳教理的百家争鸣盛况中站出来,独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大旗,提倡“单传直指”,把佛教的“四出四入”全都会归于心,摆脱了一切教条的束缚,并与生活打成一片,从生活中体验身心性命、人生宇宙的真谛。在师徒授受方面,更是在日用动静的起心动念、嬉笑怒骂、吹歌弹唱、激扬指点、杀活纵夺中实施。
   故使禅宗成为似宗教而非宗教,似哲学而非哲学,似艺术而非艺术。这不但对佛教具有革命性,对各个欲得解脱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举世全无的特殊思想体系。有的学者把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甚至认为禅宗的优点,在儒学内部本来就有,而儒学的思想,有的部分为禅宗所无。其实不然,禅宗许多特点都带有儒学或道家等中国文化的思想。但是,禅宗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彻证“无生法忍”。这是印度佛教思想的精华所在,为中国文化所无。而禅宗内浸透了这一点,所以毫无疑问是接受了佛教思想,才能开放出这样璀灿光明的花朵。
   佛教讲缘起,这些都是缘起法的重要内容。用这种方法来看,说禅宗乃至天台、华严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消化吸收印度文化后所绽放的花朵。如果不懂得禅宗(还包括天台、华严),那么从随唐至宋元以后中国文化你就深入不了。宋明理学表面上是儒学,而骨子里却是禅学,它的形成和发展,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禅宗绝大的影响。如果在宋明理学中抽取出禅宗的成分,宋明理学就会黯然失色。这样,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就讲不下去。另外,在唐末至五代之后,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和核心,那段时期的中国,禅宗就代表着佛教。所以说,禅宗在中国文化史中是一个专题,不了解禅宗,就没有资格说了解了中国文化。
   深入研究中国佛教史就可以看到,如果没有禅宗,中国佛教是难以承受唐武宗灭法运动打击的。在那次遍及全国的灭法运动中,佛教在中国,除禅宗外的所有宗派都全军覆没了。这些宗派,失去了寺庙、寺庙经济和经典文化的支撑,就难以有生存能力(印度后期佛教也是如此)。事实也是如此,唯识、三论、天台、华严、律宗和密宗在那次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有的便永远地消失了。只有六祖大师开创的禅宗,不仅安然度过了这一劫难,反而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在灭法运动后的几十年间遍布全国,取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所以,如果没有禅宗,佛教在中国的生命能否延续至今就成了问题。而历史本身也表明了,唐末灭法这一千多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主要就是禅宗的发展(不包括藏传佛教)。正是因为禅宗结合了中国文化的实际,所以才有如此绵长、如此辉煌的发展,也才有今天播及欧美世界的能力。
   诸宗消沉,禅宗独盛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知道,禅宗的旗帜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于禅宗在当时没有寺院,寺院经济及经典文献上的包袱,唐武宗灭佛几乎毁坏了全国的寺院和典章文献,但却没有伤到禅宗的一根毫毛;同时,禅宗的方法简捷可行,与传统的儒道思想方法不相矛盾,并能贯穿和深化儒道思想,易为士大夫们接受,有普及性;另外,禅宗本身含摄了佛教的全部精义,有蓬勃的生命力,一个禅者本身就是一粒种子,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禅宗的这些特点,较其它诸宗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遂使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主体。
   说到禅宗就不能不说《坛经》,六祖慧能大师是真正意义上禅宗的开山祖师,是禅宗的源头,而以上五代祖师还不具备这样的意义。对这点,以后将要谈到。第二,《坛经》内容丰富、生动、精深而质朴,对唐代的中观、天台、唯识、华严、净土都有涉及。这就便于结合各大宗派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其异同,便可以从中看到禅宗在佛教内的地位和特点。第三,《坛经》是语录体,文字简明易读,不像后来的公案晦涩艰深,局外人无从下手。
   《坛经》是由六祖大师宣讲,其弟子法海记录而成的。为什么取名《坛经》呢?这因为六祖是在广州光孝寺受的戒,受戒之处有个戒坛,此戒坛传说是南朝刘宋时期一个叫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的印度高僧所建。这位印度高僧对中国佛教贡献很大,翻译了许多佛经,他说光孝寺地方很好,并立碑预言说后世有肉身菩萨在此受戒。
   六祖在五祖那里得法后回到广东,隐居了15年才到光孝寺。印宗法师是该寺的方丈,他请六祖说法,但六祖当时还是行者而不是比丘,所以印宗法师就给六祖剃发、授戒。受了比丘戒后,六祖就在戒坛上开始说法。弟子把六祖的法语记录下来后,加了一个总题目,就是《坛经》。当然,《坛经》里讲的内容并不都是在这里讲的,但第一次是在这里讲的,所以特别把这个因缘点出来。


   《坛经》的主要内容:
  
   1、行由品第一
  
   第一品是行由品。行由,就是经历;品,就是章。这一品主要讲六祖大师的得法经过。“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四谛法和三世因果
  
   四谛法是全部佛教的总纲,佛学尽管博大精深,总的说来不出苦、集、灭、道这四谛。人生是苦,造成苦的原因是烦恼。对此,佛教有详尽的阐述,它不仅从现实的这一世来究其因果,而且还追溯到前世去寻找始因,这个因果锁链,一直贯穿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之中,佛教称这个超越常识的生命流为三世因果。这是佛教的特殊教义,其它宗教都没有提出或解答这个与人至关紧要的问题。
  
   3、十二因缘
  
   佛教是怎样解释三世因果的根据就是十二因缘,也叫十二缘起。十二因缘依次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项。人的感受是先于爱的,总得先有个感受的主体吧,一接触便产生感受,有了感受就有了喜舍。佛教对接受外部事物的官能称为“六入”,其感官称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对象分别是色、声、香、味、触、法。凡是抽象性、原理性、形而上的东西就叫法。法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进入思维而认识。六根对六尘,就产生了完整的认识。
   六入通俗地讲,身体叫名色,名是指精神作用,色是指物质作用。人的精神和头、躯干、四肢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佛教认为,笼统说个身体不明确,死人也有身体。凡对这些东西起名,必定要有个精神的作用才行,而精神则必须寄托在物质的身体上才能有所作用,所以合称为“名色”。感官因身体而产生,接触外界产生了感受,进而产生了“爱”。有所爱,则想得到、占有,这就是“取”。要想取得,就会“有”种种业行的产生,并付诸行动。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此生此世所表现出来的内容。
   十二因缘顺着开展,佛教称为十二因缘流转门,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死。这样周而复始地形成了六道的轮回。前两个环节指前世,中间八个环节说明了今世,后两个环节又落实在下一世。同时,在今世的八个环节中,前五个环节是你现在的果,后三个环节是你现在和未来的因。
  
   4、直了成佛
  
   禅宗之所以是禅宗,六祖之所以是六祖,在修行的方法上就与佛教其它宗派有很大的不同。禅宗有自己立宗的特色,这就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简而言之就是“直了成佛”。佛是人做的,开悟离不开这个“心”,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这个心,能把这个心认识了,你就开悟了,释迦佛可以开悟,我们也可以开悟,这个信心一定要建立起来,没有这个,就不是禅宗。
   世人娇生惯养,对自己的毛病下不了手,所以禅宗里有那么多的棒喝。祖师们因慈悲之故,可怜众生,心里着急,才给你来个行棒行喝,来打掉众生糊涂和妄见,剪除那些枝枝丫丫,直见本来。所以,这里““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极为重要,是禅宗的命脉所在,要学禅宗么,就只此一条路。
  
   三、佛教与《金刚经》
  
   六祖大师“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五祖大师在黄梅,用《金刚经》导化众生,常说:“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五祖六祖一呼一应,都在为后人开示无上妙谛。所以研究佛教不可不研究《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简称,叫做《金刚经》,《金刚经》是属于《般若部》的经典。《般若部》的经典:共计分为十类,共有七百五十一卷,内容包含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第五百七十七卷,《金刚经》共计有五千八百三十七个字,篇幅虽然不大,但其内容所含盖的道理,却足以代表全部[般若部]经典的思想要领。因此,有人说:《般若部经典》是全部佛法的灵魂,而《金刚经》则是全部《般若部经典》的灵魂。
   《金刚经》全部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和弟子须菩提之间的对话问答,从他们的问答中,揭开了 发菩提心、安住真心、 降伏妄心。
  
   金刚经内容义理的三种说法
  
   体悟 宗旨 用法
   1 了悟实相 无住生心 了断疑惑
   2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约实相之慧,行无相之檀 舍执除疑
   3 无住(不执着) 无相(见空性) 妙用(真空妙有)
  
   简单地说,金刚经指导我们要做到:
   1、三心不住,四相皆空。
   2、破除我执、法执,而又不着空执的境界。
   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三心为过去的心、现在心、未来心,四相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如生活繁忙,不能常诵经文,只要能多诵《四句偈》几遍,如能专心持诵,就能与诵全经者同功。
   四句偈曰:
   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附注:
   1、“相”是指整体现象界,所有一切的变化都属于相的范围,按佛教的说法,相从体来的,体就是佛性,是所有一切生命的源头。相是无常的,它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包括:家庭问题、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关系问题、地位成就等各种体验都随时在变化。
   2、有为法是指整个因缘果,相的变化过程,就是有为法,它就想梦幻,像泡影,像露水,像电一样,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无常都是正常的。
   3、体就是如见其来的佛性,谈到这个体,金刚经有这样一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从凡夫俗子一直修到进入体的阶段以后,由进入体的层次不同而决定是什么层次的圣人。
   4、什么是有为法和无为法?佛教中凡是抽象性、原理性、形而上的东西就叫法,法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进入思维而认识。
   有为法直指相,凡是一切改变别人或事物的想法或期望,希望外界的改变来满足自己欲望的就是有为法;无为法指的是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或他人,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识和体检来达到与外界的和谐相处。金刚经探讨的重要点是无为法,它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相或假想所迷惑。
   5、无所住是指人的意识到只要意识不停留在任何一个固定的人、事、时、地、物上,就做到不住了。
   6、诸相皆非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诸相非相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平常所看的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是由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夸克构成,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定律,一切物质都可以转化成能量,转化成光子。
   所以,一切外象皆假像。假像是“实”或“色”,真相是“空”,“空”既是“色”,“色”既是“空”。
  
   四、佛教与儒教
  
   佛教是心法,讲的无为法;儒教是礼法,讲的是有为法。佛教讲的是人一生成长本来的心路历程,是过程;而儒教讲的社会和国家稳定,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是结果。,导致两种文化经过历史检验后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佛教崇尚的人性,关心每个人成长过程;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哪怕削足适履也要每个人来适应宗法社会的纲常。佛教讲究缘分,与佛有缘方可成佛,菩萨也只度有缘之人;儒教讲的是捆绑,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服从,否则就要从精神和肉体上加以毁灭。这就是佛教与儒教的根本区别,也正因为此,随着历史的变迁,儒教已逐步沦为历史的古纸堆,而佛教依然在人世间溢显光彩。
   但是无论是佛教还是儒教,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都为外相所困,为假相所围。浩如烟海的经书子籍,让后来的人毕其一生也难以修读,正如桃子一样,真正的勃发出新生命的种子就是桃核中的一小仁,其余的都是包装或附添,而后人恰恰热衷于桃核、桃肉、桃花、桃枝、桃树、桃根,甚至是在与桃仁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上大做文章。如果陷于其中,必不能自拨,而且会心神错乱,正如《射雕英雄传》的西毒欧阳峰一样,把经念歪了,以至于走火入魔,害人害己。
   现在无论是针对外来的文化还是中国本土文化,在还没有找到核仁之前,就开始“开坛设教”,结果成了歪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拿着千年以前的枯枝败叶大做文章,殊不知那都已经是早已经没有了生机的枯树败枝。棺材油漆的再漂亮,终究是装死人;死人穿戴着再华丽,也逃脱不了腐烂的命运。无明了之心,读书越多越糊涂,读书越多害越深,陷于此苦者,不遭灾劫,无以轮回。
   回到佛教的话题上来,其实佛教所有的一切都是讲的一个人从普通人到圣人的修炼过程,告诉人们一个人从只知道让别人来满足自己需求,到成为一个对社会、国家、人类有贡献的人成长过程。这就是佛教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佛教是伟大的,释迦牟尼是伟大的,他最伟大的之处在于能教会一个普通人如何做好人,把一个立志成佛的人超度为一名对人类有贡献的圣人。释迦牟尼无为而治,创立佛教和遍布世界各地的佛庙,回到俗世中来,从经营管理角度来看,释迦牟尼应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其所传承的事业,在其身后二千五百多年,依然香火繁盛,佛教几乎没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产品,它卖给世人的仅仅是慈悲的爱和大彻大悟的智慧,相信现在世界上也没有一家企业的资产能超过庙产,也没有一个企业家(包括比尔.盖茨)的成就可以与释迦牟尼相媲美。
  
   附参考资料:
   1、当代著名佛学家贾题韬先生的《坛经讲座》。
   2、马来西亚国际讲师吴学文的《研读金刚经体悟》。
  
   邱旭瑜律师(天上的虫子)
  
   2006年5月7日14时于深圳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1:56

凡 事 感 激



  ●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 感激蔑视你的人,
    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 感激失败,
    因为它使我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 感激成功,
    因为它使我生命铺满精彩,写满美丽。

  ● 感激掌声和鼓励,
    因为它给我更大的能量和勇气。

  ● 同时,也感激批判和挑战,
    因为它警醒我自知、自治和自明,


  感激一切使我成长的人!

  感激一切造就了我的人!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1:58
  中华智慧古书《黄石公三略》有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意思是: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  

  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这难道不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吗?美国历史上有4位总统在贫困中死去,这难道不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吗?中国的毛泽东(毛泽东一家死了6人,得到了多大好处?他唯一的巨大财产稿费有1.3121亿元,而他的妻子与子女们又得到了多少呢?稿费几乎全部作为党费上缴国家!)和开国功臣们也大都是两袖清风,不讲政治待遇的,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人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依然尊敬毛主席、周总理和开国功臣们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

  周恩来总理逝世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海外存款,仅有5100元的国内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

  先哲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解释:能够承担全国的责任与屈辱,可以成为国家的仁德之主;能够解决全国的困难与危机,可以成为国家的权威之王)

  受国之垢,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责任与屈辱。可世上有几人愿意承担一个国家这样巨大责任与屈辱呢?我们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外国友人评价他:“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必将会化为灰烬!”没有周恩来的受国之垢,不知有多少为中国革命仁人志人,在文化大革命斗争中牺牲!这就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受国不详,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困难与危机。可世上能有几人有智慧和能力,愿意且能够解决一个国家这么巨大的困难与危机呢?我们中国人民敬爱的毛泽东,外国友人曾评价说:“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革命之火很难点燃。”在中国承受了百年屈辱历史的旧中国困难重重的危险格局之中,毛主席的英明远见、卓越才能、优秀品质破除了当时迷雾、困难重重的格局,成为全国人民的指路明灯,带领人民开辟出一条伟大的光明大道,使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在世界人民面前挺直了脊梁。


  正如外国人所评价的:“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革命之火很难点燃;但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必将会化为灰烬!”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先哲老子所言名副其实的天下王和社稷主。


  …………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有着人人称道的优秀品质、卓越才能和雄厚的势力,您愿意像中国的毛主席和周恩来一样,为下属为人民作出如此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吗?!或者说您能有像古之纣王或秦始皇一样的垫脚石建功立业吗?(唐朝李世民之所以能这样诚信爱民,是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巨大的付出有着巨大的回报)

  从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人类所不可磨灭、不可颠破的天性!所以,这里又形成了一个现实与人性的巨大矛盾,领导人利益与追随者利益的巨大矛盾。从而又演变出两者之间的另一个问题:沟通,沟通,再沟通……从而再一次演变、斗争、进化、升华……恰如天道:日月循环,周而复始。《易经》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对于优秀的国家领导人、企业领袖而言,正因为他们无比的优秀,正因为他的品质与能力大大超越了人们,巨大的财富对他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上的变化而已,带领人们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彼岸,则是他们人生事业的最崇高目标(毛泽东、周恩来、华盛顿、富兰克林、比尔·盖茨、巴菲特……一系列的代表人物)。这时,他们更多的追求是社会责任,从最卑微的起点出发,所求的却是人类最大福祉。他们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指路明灯与灵魂。


  …………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历代的统治者多如繁星,但对人民、对社稷有功有德者却少之又少,有几人是唐宗宋祖呢?展望当前,对人民少功无德而依靠权术势力者多如牛毛,这样的事例已经是俯首可拾、枚不胜举。

  也许,这个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所以,需要历史的演变、进化、升华,时间的积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12:40:20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2:29
摩  根
  美国最后的金融巨头摩根,是“华尔街的拿破仑”,他曾两度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但据说他经常因为压抑而感到“毫无价值”、“无所适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还控制着几十种行业,并创立了美国钢铁公司——该公司的原始资本是当时美国联邦政府一年开销的4倍。但是,对他来说,休闲与工作同样重要,他曾经多次嚷嚷要退休。
  为了深入地刻画这么一位复杂的大人物,琼·斯特劳斯完成了一部长达近800页的鸿篇巨传∶《摩根∶美国金融家》。琼·斯特劳斯曾因成功撰写了艾丽斯·詹姆斯(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的姐妹)的传记而荣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美国历史班克罗夫奖。此次,琼·斯特劳斯仔细地阅读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书信、文件和日记,最终在其令人钦佩、生动逼真的作品中向世人揭示了摩根及其圈内的朋友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是读者也会不时被细节的海洋所淹没,对这个金融帝国的缔造者及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始终持以神秘和敬畏之感。
  摩根并不是白手起家、自我成才的典型。他的父亲朱尼尔斯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富商,在l9世纪50年代,朱尼尔斯受雇于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美国银行家乔治·皮博迪。他们生意兴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国游资引入资金极度匮乏的美国。朱尼尔斯决心把他的发运传给他的子孙。他严厉地要求他的儿子皮尔庞特接管家族产业,帮他选定在瑞士、德国留学的课程,安排他在华尔街当学徒,而且大小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他教训摩根的事因。
  美国南北战争后,流入美国的投资迅速增长,尤其集中在铁路领域。在战后的30多年里,摩根信托公司不仅参与组织了铁路融资项目,还屡次尝试约束这一利率过高的行业。l9世纪70年代,朱尼尔斯出资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法国——这标志着摩根家族影响力己经渗透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顶层。
  琼·斯特劳斯对摩根的个性与私生活的着迷远胜于对其在商业界的辉煌业绩的关注。这使她的作品与罗恩.切尔诺在l990年出版的《摩根大厦》有显著的区别。《摩根∶美国的金融家》一书从朱尼尔斯于1890年去世讲起,描述了家财万贯的摩根更加自由、终日沉湎于他的个人爱好∶开游艇、追女人、做怪异而又随心所欲的慈善家、营造庞大的艺术收藏品王国。
  琼·斯特劳斯在书中写道∶“他操纵着20世纪初帝国的天秤,好象要占有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从古登堡圣经、弗美尔和庚斯博罗的绘画、中国的瓷器、中世纪的地毯到英国l9世纪初期样式的家具—作者发现,“摩根从不在乎为购买艺术品花费巨资”。他的藏品已充塞屋宇、难以尽览。截至到19l2年止,他已经花费了60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亿美元。
  尽管他有这些嗜好,摩根在上个世纪末还形成了一个观点∶不管是摩根金融机构,还是国际经济局势,离开了他都不行。在个人生涯的关键时刻,摩根在l895年提出“国库管理国际化”,后来主张民粹主义的农场主在发起反对金本位的政治运动中继承了他的观点。摩根组织了6200万美元的债券发行,堵住国库的漏洞,并入市干涉,抬升美元的汇价。l907年,在另一次戏剧性的插曲中,金融市场的恐慌导致了为期两周的疯狂行动,摩根再施援手,注入大量资金解救了多家金融机构和纽约市。
  在这两次事件中,摩根表现得犹如美国中央银行行长——当时这个职位并不存在。但是热心公益并不是他的原始动力。那两次危机过后,摩根和其他投资家的财富都大发横财。尽管罗列了这么多细节,琼·斯特劳斯最终还是没能掀起摩根有意戴上的粗暴而冷谈的面纱。比如,摩根为何一再冷落亲生儿子杰克,却选拔他人担任要职。似乎摩根在量才录用时,有意模仿没有子嗣的皮博迪,而不是他所崇拜的父亲。琼·斯特劳斯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她拒绝妄下定沦。
  摩根的晚年多灾多难。20世纪初期,他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跨大西洋航行财团,这后来被证明是一场“金融大灾难”(琼·斯特劳斯语)。l912年,该财团的旗舰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同年,国会开始调查某些指控:摩根财团涉嫌恶意控制美国的财政命运,75岁的摩根只好出庭接受国会委员会的审讯。在第二个月月底,他精神崩溃,并在两个月后去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人能对美国经济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在摩根去世的那一年,国会(不知是无意之中)建立了美国联邦储备局——指导美国经济的那只著名有形之手。这是献给摩根最好的颂词。 
  1935年以前的老一代摩根财团可能是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机构。它由美国银行家乔治·皮博迪于1838年创办于伦敦,后由摩根家族继承过来,迁至纽约后名声雀起。
  直到现在,坐落在宽街和华尔街相交的“街角” 处的老一代摩根的继承者JP·摩根公司依然主宰着美国的金融界,并且继承着老一代摩根的“文化传统”。
  2000年12月11日,美联储批准大通曼哈顿银行与J.P.摩根投资银行合并,目的在于“催生美国最大的一家银行企业”。合并后的公司将命名为“JP摩根大通集团”,其总资产将达到6680亿美元,直逼总资产有6790亿美元的美洲银行,成为美国第二大的以银行为核心的集团公司,与此同时,美国花旗银行仍以总资产7910亿美元名列首位。实际上,目前这三家银行已难分伯仲。

  我们还是看看,“摩根帝国”缔造时期的创始人皮博迪。
  1835年,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来到伦敦。那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经历“新经济泡沫”带来的危机,人们依靠贷款,疯狂地修建铁路、运河、公路,当时人们对这些新玩意也是不想“付费”使用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
  此时的皮博迪是为美国的马里兰州寻求英国银行的贷款。他很爱国。他为英国的十几个银行家摆上盛宴(估计类似同时期的中国银行家胡雪岩请人吃“花酒”),他劝说他们相信美国人不是骗子,他还和蔼地威胁说“你们只有继续为美国提供新的贷款,才能保证以前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于是,高傲的英国银行家又拨出800万美圆贷款给马里兰州。
  英国人说,“皮博迪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这笔钱。”并且,为减少英国人对美国人“见钱眼开”的偏见,依然放弃马里兰州应付给他的6万美元的佣金。总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博迪的不同寻常的才干和做派。
  皮博迪很健谈,但相貌平平,不怎么讨英国人喜欢。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是高贵的摩根财团的创始人。后来的摩根,其合伙人以出身名门望族、美貌和时髦而著称。
  皮博迪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只上过几年学,十几岁开始就与哥哥一起干活养活寡母和6个弟妹。早年的贫困影响了他的一生:聚集钱财,拼命地工作,孤芳自赏,对轻蔑极度敏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爱国;多半生小气、吝啬,晚年却不停地慷慨捐助。
  1837年皮博迪迁居伦敦。一年后开了一家商号,但只有一个柜台、一只保险箱和几张书桌。他却凭借自己的才具很快进入由卓越的银行家组成的商人圈子。这些人既做织物生意,也为做此生意的人提供融资。其实他们的商号已就变成了商人银行。并且创立了金融批发业务,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转帐的“平庸业务”。
  这时,“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与皮博迪打交道”,因为皮博迪们只为各国的政府、大公司和有钱的人服务,他们为世界贸易提供资金,发行债券和股票。
  皮博迪在伦敦设立商号,把美国的旗帜插在异国的土地。他炫耀自己国家的气派、高举这星条旗宣扬美国的产品。他宣称皮博迪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商号”,他不停地向美国输送资金,他用美国的精美杂志装点,制造美国气氛和成为美国的新闻中心。在他爱国主义的背后,是不想让英国人小看了自己,也显示了他自己出身的自卑心态。
  “在友好的外表下,皮博迪是个孤独的小气鬼”。他不停地工作,12年他从未连续休息过两天。整整20年没有回过美国大概是出于为了节约经费。
  皮博迪没有专用马车,总是坐着公共马车上下班。一次他病的厉害,朱尼厄斯(摩根财团的正式缔造者)劝说他回家休息,他拿上雨伞走出办公室。20分钟后,朱尼厄斯发现他还站在路边的雨里,对他说:“皮博迪先生,您该回家了。”他一看是朱尼厄斯,答到:“是呀,我在回家。可是只过了一辆2便士的马车,我想等一辆1便士的。”此时他的银行帐户已经有100万英镑。
  午餐时,皮博迪总是让他的勤务去给他买一个苹果,每次给勤务2个便士,一只苹果1个半便士,这样每次勤务都可以得到半个便士的小费,但皮博迪却总是等把这些半个半个的便士凑足到一定的数量再要回去。
  皮博迪是个光棍,但他总有女人陪伴。他不抽烟、不喝酒,他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动情妇。他一生只给他的布来顿情妇6000英镑,死后也没有留下任何遗嘱给他们所生的儿子。
  快60岁时,皮博迪身患严重的风湿病。他个人的储蓄高的惊人,他的年收入达30万美元,而他每年只花3000美元。他拥有巨额财富而罕见的吝啬。突然有一天,他灵魂开窍,他说“当病痛袭击我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于是皮博迪决定开始献身慈善事业。
  美国内战时期,皮博迪从铁公鸡变成了圣诞老人。“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贪婪一样无度”。
  早在1857年,皮博迪就开始资助巴尔迪摩的一所“皮博迪学院”;1862年,他开始把15万英镑转给一家信托基金,用于建造伦敦的贫民住宅工程,还立契转让了他在另一家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维持这个住宅区的运转。为此,他获得了“伦敦荣誉市民”的称号。
  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施舍到了惊人的程度:向耶鲁大学捐赠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向哈佛大学捐赠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设立一项教育基金……。
  雨果写道:“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这是对乔治皮博迪这位摩根财团最初的创始人最高的赞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12:43:15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2:36

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一、原文和出处


  
【古兵法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原文今译】 

  敌人遭到严重危机之时,就应乘机获取利益。因为刚强取决于柔弱。 

  【出处原文】 

  “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诃斥,则日: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徐珂《清稗类钞之盗贼类之趁火打劫》) 

  【出处今译】 

  所谓趁火打劫的人,其实是一些临时的盗贼。遇见别人家起火,就邀上一二十个伙伴,跑进别人家,看见财物就拿,有的人用手拿,有的人用背驮,有的人用肩扛。主人对此加以指责时,他们就说:“准备替你把东西寄存到我家。”这就是仓促间起的念头,乘人之危获得利益。 


二、现代经商典型案例及赏析


  【案例1】 华尔街大佬因机而发操纵美国白宫

  世界商战中,趁火打劫的谈判高手当首推美国华尔街大佬摩根。 
  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每小时都有宣布破产的消息。费城的著名投资银行杰伊库克公司也永远地关上了大门。库克因在南北战争中帮助政府出售国库券而名声大振,是投资银行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破产在当时商业界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后来事实证明,即便当时他能渡过危机,但因其力量早已衰微,也难以应付日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挑战。 
  摩根在国内外出售证券的能力举世无双。达布尼—摩根公司和在伦敦的摩根公司及巴林兄弟公司、费城的安东尼·德雷克塞尔、纽约的利瓦伊莫顿以及纽约其他几位大银行家与摩根的联合,所形成的势力与能力使他得以在1871年从库克手中夺过价值2亿美元的国库券,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1873年的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样理由赢得33亿国库券的一半,并且处理得可谓得心应手。而库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国库券时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库克破产的因素之一。在这场危机中,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成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控制了美国政府的债券市场,同时继续向欧洲抛出优惠证券。 
  1884年的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巩固了摩根的地位。从这时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国投资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自1884年11月以来,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场上掀起了抢购黄金的风潮。当时有个谣言很快传遍了华尔街,说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以黄金支付货币的做法。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担保这不是事实,但是用抛售美国证券换回黄金的做法仍在进行,致使国库告急,落到了几乎无力偿清债务的地步。 
  为了救济金库空虚带来的经济恐慌,就必须立即筹集到一笔巨额资金。政府财政当局的估计至少要1亿美元。摩根已知在这股抢购黄金的风潮中,政府已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于是他同贝尔蒙商定,由他们两家银行组成一个辛迪加,承办黄金公债,这样,他们即可解救财政部危机,又可获得高额利润。但因他们的苛刻条件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个建议,总统也难以接受。当时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计划发行5000万美元的公债,其余半数委托美国国内银行存款。由于正值恐慌之际,任何市银行都自顾不暇,这位财政部长的呼吁便被理所当然地束之高阁了,于是,他又使出苦肉计,以超出面额的117点公开募集5000万美元公债,这一招打破了投资金融界的惯例,也欺骗了投资很行,并重创和惹恼了摩根。由于摩根的操纵,当这位财政部长匆匆忙忙赶赴纽约召集银行家寻求帮助时却遭到了白眼,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么认购全部公债,要么完全拒绝认购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谈判条件。 
  出于无奈,摩根再次被总统召入白宫,互相摊牌。当摩根深知国库存金只剩下900万美元时,更是固执己见,并进而胸有成竹地说:“除了我和罗斯查尔组成辛迪加,使伦敦的黄金重新流入国内外,似乎没有第二种办法来解救陷于破产状况的国库了。现在,我手头就有一张1200万美元的支票没有兑现,若是今天将这张支票兑现了,一切就都完了,要不要我在这里拍电报,现在立刻汇到伦敦去呢?” 
  在这种威胁下,克利夫兰总统不得不以去洗手间为名,每隔5分钟就去与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商量对策。摩根很清楚,若不使出硬的一手来,白宫不会轻易就范。因此,在同总统面谈时,也就“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拘小节”,“单刀直入”,步步紧逼。并且吸起总统讨厌的雪茄烟,悠悠地等待着不能不做出的明智选择。 
  结果总统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应摩根提出的条件,白宫在华尔街面前甘拜下风。当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给财政部,帮助财政部渡过了难关。摩根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债价格与市场差价中就净赚了1200万美元,并且还安排了一项国际协议,在公债发行结束前,不用美元兑换英镑,也不购买美国的黄金,这大大冲击了《夏尔反托拉斯法案》。 
  企业经营者离不开谈判,而谈判的特征之一是对抗性,谈判双方都希望赢得胜利,千方百计争夺利益。谈判者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须真正了解对方的情况,否则打的就是糊涂仗。摩根与总统谈判,探知国库存款甚少,陷入危机,便趁火打劫,逼得总统不得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摩根获得谈判成功,并从中赚了大钱。 

  【案例2】 “XY”公司乘虚而入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柔道亦称“柔术”,是日本人吸收中国的摔跤技术结合日本武技而创造的一种运动。将柔道战略用于商战,是指用攻其不备、乘虚而入的手段抢占市场,最终击败对手。在所有志在占领市场或使自己在市场居领先地位的战略中,企业家的“柔道战略”可以说是风险最小而最容易成功的一种。美国花旗银行在德国开办家庭银行,不到几年时间,就在德国消费者金融业务中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运用的战略,就是“乘虚而入”的柔道战略。德国的银行家们虽然也知道普通的消费者有一定的购买力,能成为银行的客户,但他们认为,大银行向来是为工商界和富有的投资者服务的,为普通消费者服务不免有损大银行的尊严。花旗银行正是抓住德国金融市场的薄弱环节,创办家庭银行,专为个人消费者服务,经营消费者所需的业务,一切手续都使消费者感到便利。虽然德国银行有极强大的势力,有遍布在每个城市商业区的众多分支机构,但花旗银行所办的家庭银行只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就占有了全德国消费的银行业务。 
  一般来说,有4种极普遍的陈旧观念,使后来者能够运用柔道术击败阵地坚固、历史悠久的对手,而取得市场领先地位。一是不重视别人的新发明,不注重开发新产品。例如,早在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就发明了晶体管,尽管人们很快认识到晶体管必将代替电子管,但没有一家美国大型电气公司采取行动。当时国际上毫无名气的“XY”公司钻了空子,仅花2.5美元就从贝尔实验室购得技术转让权。两年之后,“XY”公司就推出首批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与市场上同功能的电子管收音机相比,重不到1/5,成本不到1/3。3年之后,“XY”占领了美国低档收音机市场。二是“从牛奶中提取奶油”,只想寻求利润最高的部分。美国施乐复印机成为日本模仿者轻易击中的目标,原因在于施乐的经营战略,集中在一次买许多台或者买昂贵的高效能复印机的大户,对其他零散用户虽不拒绝,但不愿花费力气,觉得划不来。由于得不到满意的售后服务,或根本没有服务,较小的用户最后都跑到施乐的竞争市场中去了。 

  【赏析】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趁火打劫”是经营高手惯用之计。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方都希望赢得胜利,千方百计地争夺利益,以达到预期目的。但此计必须要求自己真正了解对手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论证,认定对手有求于自己时,就可逼得他接受自己的苛刻条件,趁火打劫,获得谈判成功,从中赚大利润,发大财。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3:00

洛克菲勒和摩根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

  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村,家境贫寒。幼年时,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兰商业学校毕业后,曾任一运输公司会计,三年积蓄900美元。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中捞取了1.7万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金钱上。23岁时,他到了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经实地考察,决定从事风险不大、不会亏本的炼油业。第二年与他人合资7万美元在克利夫兰建立了一家大炼油厂,采用可提炼出优质油的新技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获利100%。1870年,他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指派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根据2003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为407亿美元。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甚至青霉素能够普及成为一种通用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渊源。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获得了商业性成功,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当时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炼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凭借毫不手软地挤压、吞并对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到他38岁时,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大幅度降低了石油产品的价格:在洛克菲勒时期,汽油价格从每加仑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然而尽管有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媒体此前早已将洛克菲勒定性为“邪恶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垄断资本家,投资者依然热衷地追捧这些“婴儿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后的众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来远远超过原来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从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龙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和法国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

  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老约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小约翰·D·洛克菲勒共有6个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从大到小分别是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劳伦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用钱。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事实的确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获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当花心思,并有一套祖传教育计划。父亲鼓励劳伦斯等孩子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

  劳伦斯的中学时代是在林肯中学度过的,这所中学以其“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而闻名,劳伦斯在摄影、旅游以及探险等方面的兴趣得到了鼓励及发展。劳伦斯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尽管出生在美国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着勤俭的美德,这得益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小约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亲那样,定期翻阅孩子的账本,检查他们的支出。作为浸礼会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们的家里看不见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厅和酒吧。虔诚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优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节约。

  老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从J·D·洛克菲勒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10亿富翁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他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J·S·摩根

  20世纪初,在咱们中国还在大清朝和民国军阀混战的时候,摩根家族曾经在华尔街做了几十年的“皇族”。这贵族和皇族,是很不一样的,当年的高盛、雷曼兄弟、科恩洛布可能都能称得上是“贵族”,但是,只有摩根家族,才敢说是“皇族”。摩根家族的祖孙三代:J·S·摩根(老老摩根)、J·P·摩根(老摩根)、杰克·摩根(小摩根)在华尔街说一不二,一言九鼎,放个屁股市就得抖三抖。

  可是,19世纪中期的时候,欧洲的金融皇族,不是摩根,摩根当时还排不上号,那时候的皇族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巴林家族。当时的摩根,可谓放屁都不响。老老摩根能够从中等角色混成大腕,靠的就是当年的一次孤注一掷——“Showhand,我赌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老老摩根多年来在金融圈里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隐忍待机,等的就是这种“赌赢一把,就赢得一切”的大赌局。

  这次大赌局就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打败了法国,活捉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兵临巴黎城下。中国人的历史,谈战争的时候向来只谈谋略、士气、民心,很少谈钱。可是,打仗是要钱的,哪怕打输了求和谈判、割地赔款也得要钱,说得夸张点,打仗就是打钱,谈判也是谈钱。比如清朝的灭亡,有一大半就是被几次巨额赔款给累垮的。

  被逼急了,法国政府到处去借钱,可是处处碰壁,求助无门。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放出话来,警告那些银行家,法国很可能到时候赖账不还。当时的几大金融家族里面,巴林家族是普鲁士的幕后财源,当然不可能再借钱给普鲁士的敌人;罗斯柴尔德家族呢,认为法国死定了,不敢借钱;而英国金融圈里的其他大银行家,很多正陷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债务拖欠里面,自顾不暇,有心无力。拉丁美洲的贷款循环:贷款——赖账——再贷更多的款,不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这个传统悠久着呢。

  这时候,老老摩根出手了,他决定帮法国融一笔大钱,金额为1000万英镑,相当于5000万美元。这5000万美元,和今天的5000万美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金额大到足以支付一场国际大战。罗斯柴尔德家族帮了老老摩根一把,派出了他们的“镇家之宝”——信鸽,帮老老摩根传递消息。千万别小看这个信鸽,那年头没有电话、没有MSN、没有卫星,就靠信鸽才能快人一步。想当年,罗斯柴尔德就是靠信鸽抢先知道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在债券市场上狠赚了一笔。罗斯柴尔德、老老摩根和中国武侠小说里飞鸽传书的江湖领袖一样,都知道信息就是生产力。

  老老摩根牵头,拉了一帮银行,大家一起出钱来帮法国出售这批债券。这批债券是以15个点的折扣卖的。就是说,面值100元的债券,以85元的价格卖给别人,到期的时候,法国政府还是以100元的价格还钱。这个折扣打得比较狠,法国政府很不满,但是没办法,即使按这个折扣,债券也不太好卖。

  这批债券更大的风险——事后看来是更大的“抢钱”机会——出现了。1871年巴黎陷落,很快又发生了巴黎公社起义。这次起义把法国债券的持有者吓坏了,债券的价格从85点,狂跌到55点——而它的票面价值是100点。换句话说,花55块钱买法国的债券,过几年能收回100块,可是很多人仍然不干——从当时的战况来看,很可能这55块钱的本钱都收不回来,血本无归这是一场奠定摩根的华尔街王位的赌局。老老摩根一改他平时的谨慎特点,不顾一切地、疯狂地买入债券,把自己的全副身家,和摩根家族在金融圈里的一切名誉、希望,全都押上了。一定要注意这个事实:老老摩根当时绝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赌棍,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摩根家族已经是有头有脸的贵族了,既使不冒这个险,也能够过“人上人”的日子。

  老老摩根不是神仙,他薹?00%地预测未来,而事实上,未来无法预测,因为预测者们自己——包括老老摩根、俾斯麦、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是棋局里面的棋手,而不是纯粹的旁观者。顺便提一下,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索罗斯,他津津乐道的所谓“测不准理论”、“反身性原理”,就是指这个“棋局和棋手”的现象。

  老老摩根赌赢了,赢得盆满钵满,赢得一塌糊涂。巴黎公社起义不幸地被迅速镇压,而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法国政府在1873年,就提前按照债券的面值——100,把债券的钱还上了。想想吧,仅仅两年前,在55点价格上,这些债券还是没人敢要的垃圾。这种“百年一遇”的大机会,是上帝的恩赐,也是上帝对勇气的考验。

  如果仅仅用无力的理智、苍白的“投资理论”,老老摩根一定不会作出这近乎“疯狂”的天才之赌。那一刻,“赌神”老老摩根在炮火连天、尸横遍野之中,把自己家族的全副身家,押上可能一夜间灰飞烟灭的赌局,冷静地微笑着说:“我赌命。”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当年的赌局重现,你有没有“赌命”的胆子?不要这么急着说“我有”,几百年才出一个摩根!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3:11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1837-1912)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 Sr.)(1837-1912),后人俗称其老摩根。作为美国近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头,老摩根一生做了太多影响巨大的事情。但最辉煌也最能体现其实力的是,在他半退休时,几乎以个人之力拯救了19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然而,在日后的金融史学家看来,老摩根个人魅力这一惊世骇俗的展现,却是银行寡头统治美国金融业的绝笔。此后不久,掌握美国金融管理决定权的,已不再是私人银行家行会,而逐渐由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来替代。

摩根财团是由老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通过继承乔治·皮博迪在伦敦创办的金融机构而逐步建立的。到19世纪80年代,J.P.摩根正式掌权并将摩根财团总部迁到纽约。老摩根不但精通金融业务,更是一个资产重组的高手。他主持建立了垄断全美的钢铁公司,使其成为美国确立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重组了当时美国过度发展的铁路系统,使之重新正常运作,而不再被指责为是一个浪费资金的行业;对海洋运输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组建了一个行业卡特尔。就连美国危难之中挽救金本位制度,也被赫然记在摩根的功劳簿上。

通过一系列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垄断结合,摩根财团建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19世纪后期,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融资活动都是由摩根财团牵头组织。利用股权信托方式,摩根获得了银行行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权力。银行家不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资金和建议,而是直接进入了公司的经营领导层。金融和工业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模糊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华尔街成了美国的经济领导,而摩根就是那里高高在上的皇帝。

1837年4月17日,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摩根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经商才能,尤其在投机方面具备超常的判断力,可以说他是靠投机本领发迹的。人到中年的摩很大肆收购铁路,贯彻他的摩根体制、并通过摩根体制控制了当年美国大批工矿企业,把全美企业资本的1/4集中到了他的麾下。摩根不但用金融资本控制了美国许多重要部门,还利用其庞大资本对外国放债,经济上依赖他的不仅有墨西哥、阿根廷这样的国家,甚至连英、法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关键时刻也不得不向摩根求援,摩根的力量总是超过人们的想象力。

从摩根的祖父约瑟夫到他的父亲J·S·摩根。摩根家族经商都很成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从年轻时就敢想敢干,很富有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有一次,摩根旅行来到新奥尔良,当他信步走过了充满巴黎浪漫气息的法国街,来到嘈杂的码头时,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间道:“先生,想买咖啡吗?”那人自我介绍说是往来于巴西和美国之间的咖啡货船船长,受委托到巴西运回了一船咖啡,谁知美国的买主破了产。只好自己推销。为尽快出手,他愿意半价出售。这位船长大概看出摩根穿戴考究,一副有钱人的派头,于是找他谈生意。摩根看了货,又仔细考虑了之后,决定买下咖啡。当他带者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所有与他父亲有联系的客户那儿推销时,人们都劝他要谨慎行事: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咖啡是否与样品一致则很难说。然而摩根觉得,这位船长是个可信的人,他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买下了咖啡-当然,付款是请父亲帮的忙,老摩根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儿子的行动。摩根赢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舱内全是好咖啡,不但如此,就在他买下这批货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减产,咖啡价格一下猛涨了2-3倍,摩根大赚了一笔!为此,老摩根对儿子也大加赞许。摩根在德国格廷根大学受完高等教育后,其父老摩根为他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挂起了一个新招牌--摩根商行。老父亲充分相信自己儿子的经商能力,认定他——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了全面进击。一天,克查姆一一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北军的伤亡惨重” 这消息马上触动了摩根那敏感的神经。“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摩根沉着他说道。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最后,商量出了这么一个计划,先秘密地买下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把往伦敦汇黄金的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许多人都应该知道北军新近战败的消息了,金价必涨无疑,这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抛售出去。两人说干就干,而事情也一如他们所料,黄金价格眼见得飞涨,不但纽约的金价上涨,连伦敦的主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摩相与克查姆可谓大获全胜,发足了财。《纽约时报》对此次金价上涨做了调查,得出结论说:“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来解释此次金价暴涨,这次涨价根本与军需品、粮食、棉花等的输出和输入无关。这一事件的实际操纵者,是纽约的一名青年投机家-J·P·摩根。” 摩根头脑灵活,干起投机生意来游刃有余,并且总能想到别人从役想到过的招儿。

第一次投机黄金买卖胜利后,摩根深深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先得到信息就意味着胜利。为此,摩根千方百计地弄到了一位原陆军部电报局的接线员——史密斯来摩根商行做电报工作。这位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通过这种关系,摩根就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抢先一步获得准确的前线最新军事情报。

不久,电报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1862年10月的一天,摩根收到了父亲J·S·摩根从伦敦发来的电报:“南军用来突破北军海上封锁线的炮舰,都是英国的造船厂承造的,合众国为此再三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然而英国方面充耳不闻,毫不理会。

为此,林肯总统和国务卿斯瓦特正通过美国驻英大使亚当斯,向英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为南军造船。你要特别注意华尔街的动向!”摩根马上通过史密斯向华盛顿查询,得知林肯总统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态度强硬,甚至不惜与英国断交。

不久,老摩根又来了电报:“英国政府己答应了美国政府的要求,停止承造南军的炮舰,但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5天之内美国政府必须准备价值近100万英镑的赔偿费,作为对各造船厂停工的补偿。”很快,新的电报又到了:“亚当斯大使穿梭于伦敦金融界,到处游说,希望能得到帮助,然而失败了,事已如此,美国的皮鲍狄公司被委托在24小时内准备好价值100万英仿的黄金,这一消息属于绝密,你可以见机行动。”摩根毫不犹豫,立刻大量购进黄金。

第二天,由于皮鲍狄公司大量吃进黄金,金价飞涨,摩根趁此机会卖出黄金,就此又大赚一笔。南北战争前,一般的中小企业仍是规模极小的家庭式工场,他们所需的周转资金,只要向本州的商业银行或猫银行(地下银行)借款就绰绰有余了,但这样的场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188O年,资本的需求剧增,企业所需的资本越来越多了,很快,以往为小商品生产者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就显得对新形势力不从心了,而投资银行则正好顺应了潮流,可以提供更大量、更灵活的资本,投资银行家们愈来愈受人们青睐。而这时的企业界,也开始产生各种联盟与托拉斯。

无论如何,想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同时又想增加利润,就必须组成更强有力的企业联合。当时美国产业界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就是铁路,铁路也未能逃脱企业联合的命运。在逐渐形成庞大企业联合的同时,也必须投下资本以延长铁路线或增加机器设备等等,因此,公司债券的发行量必须随之增加。而所需金额是如此庞大,以致铁路企业不得不依靠投资银行。正是由于看透了这一点并抓住了时机,摩根运用自己的投资银行系统对铁路进行渗透,终于成功了。所以“摩根化体制”实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

摩根并不满足于铁路业上的成就,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标-钢铁业,为此,他创办了联邦钢铁公司,几经拼搏之后,联邦钢铁在企业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这时,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仍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那个在五大湖周围一直到南方大肆购买铁矿山并插手制铁业的洛克菲勒。 摩根与卡内基两人一向交恶,这大约是由于“一山不容二虎”吧。当摩根急欲全面控制钢铁业时,更觉得横在路中的卡内基是个讨厌的庞然大物。但摩根知道此事不能性急,想要吃掉卡内基必须等待机会的出现。

1899年,机会来了,摩根得到了一条消息:卡内基似乎有将与钢铁及焦炭有关的全部制铁企业股票卖给莫尔帮的企图。 芝加哥投机家威廉·莫尔,生长在一个投机者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银行家。他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又专攻法律,更使其精于投机之道,在华尔街上,他是新一辈中的佼佼者,他与其弟和伙伴们在华尔街被称为莫尔帮。卡内基怎么又突然想隐退的呢?这也是事出有因。这段时期,他接二连三地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先是他亲密合作的弟弟汤姆和最敬爱的母亲相继拉手西去;时隔不久,在布拉德克的工厂里,由于发生熔炉爆炸事故,他失去了最可信赖的助手琼斯厂长。这些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使卡内基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自己从一个织布工的儿子,一个穷光蛋,发展到今天这个地位,拥有这么多财富,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我富有了,上帝却偏偏在这时让我承受亲人朋友离我而去的痛苦?难道是聚敛这些财富给我带来的罪孽?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富人如果不能运用他所聚敛的财富来为社会谋福利,那么就是死去时也是死不安稳的。”出于种种考虑,卡内基决定放弃事业。但莫尔并未成功地吃掉卡内基奠定的庞大第业。

以后又、有消息传到摩根耳朵里,莫尔与卡内基的谈判没有结果,卡内基认为,莫尔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接纳和吸收卡内基那庞大的钢铁帝国。之后,摩根又得知卡内基想把事业卖给洛克菲勒。虽然摩根心里暗自着急:为什么不卖给我?!但摩根知道,事情总会有瓜熟蒂落的时候,他坚信,只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和财力来接管卡内基的事业。果然,格克菲勒此时正忙得团团转呢,首先他正忙于控制世界的石油生产与买卖,其次又刚刚有一项投资俄亥俄新矿山的计划失败,最后还被骤然而起的反托拉斯的风潮首先选中,首当其冲地成了被责难的对象,可谓被搞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来考虑卡内基的那份事业?漫长而耐心的等待得到了回报,摩根的机会来了。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3:12
卡内基以前的总裁叫佛里克,这两人都对摩根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摩根做工作都无从做起,而刚好现在卡内基与佛星克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佛里克辞了职,许瓦布被任命为新总裁。事有凑巧,摩根的女儿路易丝的丈夫是许瓦布的知交。也有人说,卡内基任命许瓦布正是由于知道这层关系,因为他也觉得,除了摩根再无第二人有能力购买他的事业了。

总之,事情就朝着摩根希望的方向发展过去了。一次许瓦布应邀到纽约大学俱乐部演讲时,“凑巧”与摩根邻座。一番交谈,两人都觉得甚为投合。

大学俱乐部晚宴一结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将许瓦布邀请到座落在华尔街的办公室里,与许瓦布一直恳谈到深夜,几天之后,许瓦布再次被邀请进摩根的力公室中。卡内基从斯吉伯堡回来后,在纽约的圣安德鲁尔俱乐部与许瓦布打了一场球,两人走进卡内基别墅的书斋,卡内基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下了:“一元五角。” 他指示许瓦布,若摩根肯出时价的1.5倍,他就卖。根据摩根的资料,这次交易“以4亿美元以上达成协议。”令人咋舌的庞大数字!

1901年4月1 日,正好是愚人节那天,U·S·钢铁正式宣告成立,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公司的资金是8.5亿美元。摩根的愿望实现了。这么一个钢铁大联合,可以说是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不多的盛事,摩根就是这次盛享的主角。买下了卡内基的事业,成立了U·S·钢铁,这样一来,摩根就非得购买洛克菲勒的五大湖矿不可了,否则就会出现原料不足的危机。刚刚战胜钢铁大王,摩根又不得不转身再战,对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场拥有的铁矿山中,数检瑟比矿山最吸引人。它是全美最大的铁矿山,储藏量5000万吨,原来是当地叫检利特的五兄弟开发的,矿石品质优良,居全美之冠,所以摩根一下就相中了这个矿山,决心要从洛克菲勒那里买过来。一大早,摩根就来到西区54街拜访洛克菲勒。名震世界的两大巨头,互相之间以前只见过一面,但一句话也未曾说过。这次,摩根被请进客厅后,他甚至没有寒暄,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购买检瑟比矿山和五大湖的矿石输送船。”“哦?检瑟比矿山我已经交给我儿子管理了,一会儿我叫他去拜访您吧。”两大巨头的谈话到此为止。

小洛克菲勒按父亲指示来到摩根办公室后,从容地开出了7500万美元的高价,尽管摩根知道洛克菲勒当初只不过用他具有的重大战略价值。一阵思考后,他爽快地同意了这个出价,谁知小洛克菲勒末了又补上一句:“价款必须用U·S·钢铁股票支付。”“就连洛克菲勒,也想要我摩根U·s广钢铁公司的股票?”摩根很清楚,7500万的股票并不能对他摩根造成什么威胁,那么,洛克菲勒确实是非常看好摩根的事业了,自从合并卡内基的事业后,摩根在华尔街多了第二个绰号-“朱庇特”,在希腊神话里,朱庇特是天之主神,众神之主。这个绰号形象地道出了摩根在华尔街中的地位,现在摩根完全陶醉在了胜利之中,当然,这种感情丝毫也不会表露在他的脸上,他伸出右手、默默地却又是坚定地握住了年轻的小洛克菲勒的手。

1871年,经过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国政局一片混乱。成立于法国西部加伦河畔的波尔多临时政的首脑梯也尔给摩根的父亲J·s·摩很拍发了紧急电报,让他赶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S·摩根火速赶到了托文城,会见了梯也尔的密使。原来梯也尔想让J·S·摩很包销国债,金额为2.5亿法郎约合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字美国从法国手里买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万平方公里,不也才1500万美元吗?老摩根决定承购这笔法国国债,他指示在纽约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国债在美国消化掉;但鉴于一个人承担如此大的一笔数目可能负担过重,老摩根想到一个新点子--成立辛迪加(联合),也就是把华尔街上大规模的投资金融公司集合起来,成立一个国债承购组织,共同承购国债。摩根觉得父亲这个想法非常高妙,立刻着手去实行。这种了方式其实就是各机构分摊风险,来消化掉那5000万美元的国债,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刨意的想法。

然而,正当摩根拚命努力时,他的努力遭到了舆论界的抨击。《伦敦经济报》这样评论:“发迹的美国投资家J·P·摩根承购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承购者想出了所谓的‘联合募购’的方法来消化这些国债,并声称这种方式能将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逐级地分散给一般大众,而不再象以往那样集中于某个大投资者手中。乍一看来,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风险性,但其实假如经济恐慌一旦发生,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快速扩张,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资的危险性增加。”在纽约舆论界,也有类似的评论。不管评论是褒是眨,一个青年投资家引出这么大的话题,对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实证明,“联合募购”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o万美元约法国国债,这一来他名声大振,各种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到了后来,对国债实行“联合募购”几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而摩根在这一行中,则早就打响了名头,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战争之前,摩根由于在重大的关头决策正确,已经是财源遍地,其事业远非祖父、父亲可比了。这时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世界,美国的庙已经有些嫌小,装不了他这么一尊大菩萨了。他要向美洲扩张,向世界扩张,而扩张的最有力、同时也是摩根很早就已运用熟练的工具,便是购买外国政府的国债。

美西战争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于无力偿还西班牙政府的旧债,已到了破产的边缘。在一只脚已经踏向了深渊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当局不得不死马当作活马医,继续着手发行公债,计划金额将达到1.1亿美元,以利用新债偿旧债,度过眼下的难关。常人一般都不会去认购墨西哥政府在此情况下发行的公债,而摩根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想:正因此时墨西哥政府处境艰难,我伸出手去帮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较多的实惠,又为以后的继续接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别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丰厚的利润,况且墨西哥的政局还是稳定的。基于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国银行联合组织了辛迪加认购那些墨西哥公债,当然,有实惠的条件:取得墨西哥油矿及铁路权作为担保。事实证明,摩根的决策是对的,这次行动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来说,都为他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事后,不仅是华尔街、庞德街,就连法兰克福及巴黎的商人们都佩服摩根头脑敏捷,判断准确,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论是在眼光上还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老大那么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动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了。阿根廷经过1864到1870年与巴拉圭的战争后,元气大伤,到了19世纪90年代,即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伦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广大土地作为抵押,购买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债,获利不少,然而因其财力限制,无法全部承担阿根廷政府发行的公债。这就使摩根动开了脑筋:阿根廷的铁路非常有潜力,乳酪产品在世界驰名,虽然政府非常腐败,但对于外国资本却是恭敬有加,这样的政府倒台了,对以后住南美发展也没有好处,买阿根廷政府的公债,一则可以获利,二则可以维持现政权,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是合算的买卖。就这样,摩根毅然出资购买了7500万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债。

时光流逝,站在今大的角度,当年摩根对墨西哥与阿根廷放的债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还是更深地将其推人深渊,压迫了各国人民?众说纷坛,难以分辨,但摩根通过这样的手段,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与影响,捞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做各国的债主自然风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连大英帝国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 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开发的霍屯督族的国家布尔(即现在的南非),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成了大英帝国的一块殖民地,不久,该他的钻石与黄金被探险家们开发了出来,而大英帝国为了开发钻石与黄金,制定了残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与原先就住在那儿的布尔族人的矛盾。随着矛盾冲突的激烈,爆发了第一次布尔战争(1880-1881)。

英国人胜利地将布尔族人驱逐到了北方,将黄金与钻石的产地统统收归已有,加以管制。这样一来,英国人与布尔族人的对立进一步加深,终于又爆发了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 这一次,布尔族人吸取了上次战争失利的教训,采用灵活而顽强的游击战与英军周旋,使英帝国的远征军备受困扰,欲进不能,欲罢不甘,其势已成骑虎,而且第二次战争开始后,英国的战争费用出乎意料得庞大,远远超出人们开战初的估计。屋漏偏逢连夜雨,历来与英国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支大舰队,英帝国历来是海卜的老大,岂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与德国抗衡,于是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一边开战一边扩充军备,英国的财政顿时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单靠自身的力量已无力回天,必须求助他人了。

这时,英国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于是派出罗斯查尔公司纽约代表处的贝尔蒙来征询摩根的意见,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辞,一口答应了下来。摩根首先从第一次布尔战争的公债下手,负责购买了价值总计1500万美元的公债。后来又反复地追加认购。实际上,总共认购了价值达1.8亿美元的英国政府公债。做了这么多笔战债、公债生意,对摩根来说是利益无穷。

到了20世纪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摩根已经成了世界的债主。   

巨星陨落

摩根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摩根家族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总资产34亿美元。摩根同盟总资本约48亿美元强,由国家城市银行、契约国家银行组成。

摩根同盟与摩根家族被总称为摩根联盟。摩根联盟中,以摩根公司为轴进行董事部连锁领导,与大金融资本以下、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互相连结,这样就构成了结构庞大、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这一金融集团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33%,总值近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业的65%。生产事业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业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U·S·钢铁、GM、肯尼格特制铜公司、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大陆石油公司、GE等。摩根公司在铁路业上的渗人是尽人皆知的了。同时,通讯业方向它还拥有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全美电缆、邮政电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摩根同盟的手下有510亿美元的总资产,属下有亚那科达铜山、西屋电气、联合金属炭化物等主要托拉斯企业。上述所有相加,合计所有总资产,扣掉重复部分,大恐慌前的摩根体系拥有740亿美元的总资本,相当于全美所有企业资本的1/4。167名董事,从摩根公司走出来,控制着整个摩根体系,执行着由华尔街的摩根发出的指令,这是怎样的一个霸业!

然而,进入1913年,摩根的身体渐渐不行了,他经常感到异常疲倦、毫无食欲。

医生认为这是过度疲劳引起,建议他去度假。1913年1月7日,摩根乘船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悄立下了遗嘱:“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

旅行途中,摩根体力迅速衰减。在从开罗回航途中,摩根处于病危状态。“啊,我要爬上山了。”这是华尔街的朱庇特与世长辞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许,他已经返回了奥林匹斯山-那众神居住的地方。
作者: 独木不成林    时间: 2007-1-31 17:18
只记下一句“不立文字,教外不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22:53
QUOTE:
以下是引用独木不成林在2007-1-31 17:18:35的发言:
只记下一句“不立文字,教外不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在参观完大雄宝殿时,看儿子走马观花式地绕了一圈就出来了,就问儿子:“假如你是佛祖或者就在爬在佛祖的肩膀上往下看那一样善男信女,会作如何感受?”我停顿了一会接着说:“你看到的将是一副副嘴脸,一张张来祈求平安、财富、权势,充满饥渴的脸,这些人因为无才来求,所以他们永远都是穷人。相反如果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佛祖给了我平安、财富、权力等,则完全相反,谢意味着有。这就是拜佛的学问。”
   儿子若有所思地望着我。
   “所以儿子,我们永远只敬菩萨不求菩萨,求就意味着无,世界上的功名利禄是求不来的,只有你有能力为别人付出才会有所回报,简单地说是交换来的,人一生只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求人的”。况且佛祖本身就四大皆空,求他有何用?
   佛以平常心看我,我以平常心看佛。笔者平生只敬菩萨不求菩萨,我敬佩菩萨的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我敬佩菩萨的大智若无,我更敬佩菩萨的是佛门倡导为人处世至真、至善、至美境界,传播充满爱和智慧文化。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人,天下人公认的好人,但也仅仅是个好人而已。
   离开寺庙我们去周围的公园游玩,我又对儿子说:释迦牟尼是个世人一致公认的大好人,但是你看寺庙的布局,前有哼、哈放哨,后有四大金刚守护,周围还有十八罗汉护佑,这种布局是用来杀威的,是为了杀来拜谒菩萨的人心中的邪气或邪念,帮助在苦海中的人去邪扶正,一心向善。想想一个人要做一个好人是多难。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做不了好人的,必须要有一群人来扶佐你,才会成就好人名份,就是释迦牟尼也不能独树其好、独享其好。
   这就是佛教高明与巧妙之处,用不言自明的语言或形态告诉人们,人之所以为人的真谛。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7-2-1 10:14
呵呵,需要什么,就拿什么..........
作者: c18850336    时间: 2007-2-1 10:33

太长了,只看了前面的部分,不过楼主的见解还是挺好的,对佛教的了解也是很深的.


作者: walkyway    时间: 2007-2-23 22:28

会飞的鱼,境界果然高啊!用海不扬波来阐述佛家的修心--达到的心静的境界。用换位思考来引发儿子对佛的思考,并且引出自己对佛的态度--敬佛而不拜佛。平等的心态,富足的心态。想起了李嘉诚曾经说的一句话:做真正的贵人,是内心高贵的人!会飞的鱼,就是如此的啊!

另,会飞的鱼是否取自那个“flying fish"的小说?还是身负秘笈,如鱼得水,而又可海阔天空的任飞翔?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2-25 08:56

致walkyway:

  您对飞猫过奖了,实不敢当。

  我是从网上转贴的。


作者: mfb_514    时间: 2007-3-2 14:38

我们永远只敬菩萨不求菩萨!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圣经,也有相关佛学知识的一些书箱,我是看都教书而不信教,无论基督,佛教,还是道家,这些年都接触不少。

基督学会做人,佛教学会养性,道家学会治企。看这之类的书,一次不能有吸收太多呀,而且我喜欢在晚上,寂静的夜,品味如此奥妙也玄妙的知识,,这才是洗礼和净化


作者: redsun    时间: 2007-3-21 10:00

阿弥陀佛

善护念即可


作者: 月光舞者    时间: 2008-4-15 11:01
本人对佛也有兴趣!有机会多交流!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