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幽默与表达思维训练
1.结尾的添加
在幽默故事中,有很多是通过大量的铺垫,在结尾部分才道出事情的最精彩之处,给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享受,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在传统相声段子中,把这种情节称为“包袱”,“包袱”成为相声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把这种故事的结尾去掉,让学生构思出一个有幽默感的结尾来。
练习(7):阅读幽默《干坏事》的前半段,添加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一个警察问4个男孩在动物园到底干了什么坏事。
第一个男孩回答:“我叫乔治,我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去了。
第二个男孩回答:“我叫彼得,我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去了。
第三个男孩回答:“我叫迈克,我把花生扔进大象栏里去了。
加个什么样的结尾才有幽默感呢?可能学生会想出很多很多有意思有创见的答案来。原来的结尾是:
第四个男孩回答:“我叫花生……”
2.标题的选择
“谷好种一半,文好题一半。”好的幽默往往有一个巧妙的标题,欣赏幽默千万不可错过标题。
练习(8):读完下面两则故事后,给它们各添加一个有幽默效果的标题:
(一)
开学第一天,教授指定了有关讲述公民权利的五章课文,要同学们先预习。第二天,他请一位学生列举其中所说的十项公民权利。当这个学生好几分种未作出回答时,教授说:“那么,列出五项吧。”但这学生仍未作出回答。最后,教授生气地说:“那就举出一项你作为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吧!”
在一阵哄堂大笑之后,这个学生说:“我有权利保持沉默!”
(二)
一位女生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着口香糖,脚却伸到课桌旁的通道里,被老师发现了。
“玛丽!”老师严厉地大声叫她。
“老师,什么事?”这位女生问。
“把口香糖从嘴里拿出来,把你的脚放进去!”
第一则故事可以用“现身说法”来作为文章的标题,学生的行为紧扣“法”,把成语的真实意思撇在一边,让人忍俊不禁;第二则故事可能是则真实故事,气愤的老师在师道尊严受到挑战时,急不择言也是常有的事。原来的题目“难以从命”就是一个点铁成金的妙题,让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了十足的幽默感。
让学生做一些添加标题的训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以最精练、最巧妙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能力。
3.悬念的设置
文似看山不喜平。想要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得有味道,吸引人,就要在情节上加工,设置一些细节来增加悬念,文章的可读性就大大加强。我们可以用幽默来训练学生的“悬念意识”。
练习(9):你能说出幽默《将计就计》中有几个“意料之外”么?
一个小伙子被控告犯了入室行窃罪。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辩解道:“法官先生,我认为被告入室行窃的罪名不能成立。因为他并未入室,只是弄开窗户后,把右胳膊伸进去,拿了几件不值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个肢体犯罪就惩罚他的全身呀!”
聪明的法官想了想道:“这话不无道理。依据这个逻辑推理,本法官做出如下判决:判处被告右臂一年有期徒刑。至于他本人是否愿意同右臂一块坐牢,由他本人决定。
出乎法官意料的是,宣判后被告显得十分满意。他在辩护律师的帮助下,立即取下他的假臂,把它恭恭敬敬地放在被告席上,得意地离开了法庭。
辩护的理由荒诞不经,法官的判决让人佩服,被告居然服从这奇怪的判决!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正是这三个意外构成了一篇妙文,让人忍俊不禁而又连连称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