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心得之——《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读后感 为什么我们会做那么多娱人不娱己的事儿! 这就是《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这本书试图解析的东西。 吸引力 这本书前70%的内容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兴趣使然,因为喜欢这种基于跟踪、调查研究得出的对人的行为进行解读和判断的文字。感性太不确定,又无规律可循,而基于人类对安全的需要,我们总是想探寻出一些看似理性的规律来,以便认识、控制和预知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及其动因。 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书中所述的现象都很熟悉,背后却有那么多的玄机,让人不禁想探寻答案——为什么你总是离不开那个不怎么爱你,而且缺点一箩筐的家伙?为什么我明明不会买店里10元一只的镯子,而看到标价是40元的同样的货色时,却坚持认为这个用料一定较好而为之掏腰包?为什么你原本跟某人算不上有交情,然而在他帮过你一次之后,你会不自觉地为他说话?……我们是被莫名原理驱使的人,自然也可以掌握它们,用来影响别人! 原理 我们为什么说“是”?刨除几个小的方面不说,书中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容易被影响者利用的“弱点”——对 “便捷”的追求以及人的“责任感”。 无论是追求名牌、相信价高质优,还是迷信权威,盲目从众,期望获得社会认同,都是人们为解脱摇摆境遇、降低决策风险的选择——“我们日常生活的复杂程度对我们脑子的能量和容量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相信权威、买贵重的东西等等行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应付忙碌的现代生活的捷径,我们既不必从暴风雨般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中仔细筛选有关事实,也不必花费脑筋来权衡利弊,更不必担心所作的决定,……”好像一切钻进了保险箱一样! 书中的其他原理,可以用人的“责任感”解释,我们最难放下的就是“恩惠的包袱”;在别人提出一个要求被我们拒绝后,我们往往容易答应其第二个看似稍低的请求;在开口或写下对别人的承诺时,人们更容易付诸行动,更重要的是,似乎内心也跟着变化了——认为自己是个言行一致的人,并认为有必要保持这种形象。 功劳 这本书的功劳在于,一:提醒我们认清自己的需求,如果说书中的“对稀少资源的偏爱”是人的本性,那么至少你可以多问自己一句:那是我真的喜欢和值得我争取的东西吗?……二:它提醒我们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责任感,否则如果你被一个预谋用施恩的手段来让你达到顺从目的的人利用,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事,那不仅是娱人不娱己,还有可能是一步步的深陷;三:提醒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机制去影响别人。沃尔玛店员佩戴的“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让“创造非凡”的承诺成为一种大家都看得到的承诺,让每个看到胸牌的同事都不由自主地启动“承诺-兑现”系统……如果把这种影响力善加运用,就可以激发人的无限能量和潜力。 也有遗憾 可是,如果真的把现实中的自己放到这样的一个情景中,你会怎么做呢? ——你正坐在那个一手将自己提拔起来的校长的办公室里,他老人家先是对你最近的项目的预算超支表示提醒和理解云云,随后提出:把这个科研项目的调研部分外包给A公司做吧!你知道那是校长的朋友,可是水平实在堪忧。面露难色之际,校长又抛出了个低球“好吧,看你这么为难,要不只把数据收集部分让他做,分析部分你自己看着办!”你知道他让步了,所以不好一口回绝,本想以含糊结束会谈,谁知校长最后又说了句:“好,你先忙去吧,你会把这个项目的数据收集部分给A公司来作,对吗?”即使对对话中的一系列手法心知肚明,你会不会仍旧给出不情愿的许诺? 《影响力》点出了平时压在现象下面,而又时不时骚扰我们的东西,可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它并没有给出有力的答案。使得真正的当事人,就算读过《影响力》,也未必能真正妥当地处理问题,因为这需要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抵御这一切? 《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力慧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