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关于咨询和战略的请教,胡乱写

[复制链接] 6
回复
9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4-9 22: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咨询和战略的请教

 

我不懂咨询,更不懂战略。

当然这只是针对咨询专业的人来说。

我知道有些案例可以证明咨询是有效的。还有一些案例证明咨询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救活了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品牌。我私下里认为咨询的伟大之处就是能解决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帮助政府解决政府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咨询业的兴起和中国的广告业、策划业一样是市场的结果(在这里之所以把策划单独分离开来,主要是想突出广告和策划的独立性。其实,在我个人眼里,他们是密不可分的)。

咨询业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当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因为如果你咨询得不好,你的品牌就砸了。所以大多数的咨询从业者基本不做无把握的咨询。看菜下饭是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弱者。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从业者就是做一锤子买卖的,这样的人页不少,至少这一次的买卖相当于其半年或者一年的薪水。咨询业从业者众大抵是抵挡不住薪水的诱惑。

咨询业从业人员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简单的执行层,也就是搞搞调查,做做数据分析然后上报给其主管领导。这类人相当来说比较辛苦 ,但实际收效不大。大家都知道执行层所能接触的面或者理解的面相对是窄一点。第二种就是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对社会对人生对企业的运作有一定的了解,对行业知识比较专业,能有的放矢地说中问题的所在。这种人一般在行业里至少浸淫5年以上,而且一直关注这个行业。否则,他是无法做咨询的。所以这种人的年纪相对较大,至少在30岁以上。从目前的行业从业坚持来看,估计年纪还要相对放宽。因为从事一个职业的人从事一个行业5年以上的人越来越少,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应的人越来越多。第三种人就是从事行业至少8年以上,且在这个行业内从事过多种工种,熟悉这个行业内的流程或者工艺,了解其根本的运作模式。

以上三种人的说法肯定很多人不同意。至少有一点可以反驳,网络的发展和发达,很多的经验很多的知识可以从网上获取,一样可以取得行业的经验。但我可以说,那多是假。试问,你没有真正的体验,你能分辨网上知识的真假吗?就算是,你页只能是纸上谈兵。

为什么企业或者政府部门需要情咨询。第一是要化解内部矛盾。请来的专家,自然可以避免内部不必要的争执,加快工作 进程。第二其本身的精力和时间不允许其在内部矛盾中不断地敲打,把自己的时间放在重点工作上去。这一点可能有人要反驳说难道这不算是重点工作吗?我只能说不是。为什么?战略的发展需要。咨询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只是一个细节的工作,对于企业和政府本身来说只想找一个软化剂。当然,我承认这种说法相当偏颇。因为很多企业主和政府不能确实对某些问题本来就看不透,只是凭感觉来拍脑袋。很多咨询的不成功我们也可以归功于企业主和政府本身,是他们不理解吗?可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他们请我们干什么?我们说服他们请我们,难道我们就不能说服他们接受方案或者给一个正确的方案。

咨询从业者往往比较自傲。常常觉得自己是救世主。好像没有了他们,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就不作业了似的。其实我们可以看最后的结果,企业主和政府部门为什么能接受你的方案,是因为你们把他们要做的写出来了,给他们省去一些时间。当然那些昏庸的企业主和政府部门属于例外,纯粹是给你钱拖自己的后腿。

没有时间展开,请见谅。说得不对,请赐教。

沙发
发表于 2007-4-10 01:59:28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失眠,看到这个帖子。就多罗嗦两句。

关于咨询和咨询的价值,我们放进现实经济环境中来大致分析,我们着重分析中国本土咨询。为什么要分析中国本土咨询哪?因为无论波士顿、罗兰贝格还是科尔尼,都是洋品牌的咨询公司,它们在发达市场环境中服务过很多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了自身的咨询品牌。而中国的本土咨询公司,无论品牌还是服务规模、内部作业模式、咨询服务模式等,都与这些洋品牌的咨询公司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现阶段还无法跨越这样的差距。其原因固然有目前的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而导致的国内产业界相对于国际性公司的差距,还有中国长久以来独特的东方文明产生的深刻的文化差距。

国内大多数咨询公司的作业模式沿袭了西方咨询公司的作业流程。若干中型及大型(相对于国内那些小型草台班子而言)一般的会具备研究人员、顾问培训人员和战略规划设计人员这样的大致分工。从其内部的研究规划能力和从业经验来说,这样自然形成了一定的等级。因为国内的咨询界,尤其从事战略咨询的公司,其遵循的战略理论基本上是沿用了战略设计学派的理论,固而形成了这样的咨询体系内分工和协作。比较著名的有新华信公司,从研究、规划设计到战略整合,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格。而那些小型的咨询公司,则往往不会因循这样的比较正规的套路,而是完全以利润驱动,运作也相当的不规范。加以国内企业在咨询招标过程中的种种黑箱操作,其结果,咨询到最后都变了样,成为企业管理层的形象工程。

咨询界的顾问师(大多数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的职位名称)一般的稍有一些实业企业的管理经验。当然,现在没有实业企业从业经验的也越来越多。在企业中,职业经理的视界以企业自身为限,而顾问师则以行业为限。但是咨询界人士大多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细节洞察不深,往往使咨询成为隔靴挠痒,或者效果昙花一现,这里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企业的深厚历史积淀掌握不深。

2001年9月,科尔尼公司接受了德隆集团的邀请,就天山水泥(000877)与新疆屯河(600737)的业务重整进行战略咨询。科尔尼公司派出了强大的咨询顾问团队前往新疆,历时数月,先后六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德隆集团的业务战略。被采纳并贯彻到德隆集团的其他下属公司。2004年3月,德隆集团发生财务危机并迅速形成系统性、全局性危机,并最终导致全集团整体崩溃。这中间的战略模式的全局性失误是其重要原因。

但是咨询仍旧使国内企业对自身的长远发展引起了重视。由于企业越来越追求远期效益,对企业自身的判断、周边环境的判断、产业和宏观政策的把握、竞争对手和市场等的分析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些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自身却无法完全解决,尽管这些是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参照。因此,企业界的管理者们越来越依赖外部研究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这样的一个总体环境和方向,使咨询公司能够形成自身的市场需求。

咨询和策划有着深刻的区别。咨询往往是全局性的研究分析和判断,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而策划则是在一定环境下,就某个孤立的项目、产品、或者事项进行运筹,并形成一定的效应。两者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0 2:02:30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07-4-10 09:02:46 | 只看该作者

做了六年咨询行业,在这个行业做得越久感觉压力越大-----无知者无畏.

4
发表于 2007-4-21 11:32: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能不能谈谈感受啊?
5
发表于 2007-4-23 15:17:40 | 只看该作者
栖谷道人,请问你的压力来自于哪里,能谈谈咨询对企业的作用吗.
6
发表于 2007-4-23 19:12:14 | 只看该作者
栖谷道人,可否具体说说呢?
7
发表于 2007-4-23 19:49:34 | 只看该作者
做了很多年,感觉很好,和客户几乎都成了好朋友,还未发现什么太大的不愉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