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鲁迅古居游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25 16:0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ficeffice"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月20日,周日,吃完中饭,打的赶到杭州东站,在艮山立交桥下堵了一会车,然后下车走到东站,买上到绍兴的快车票,上车,一个小时后来到绍兴,打的到鲁迅故居,今天抽空来看看鲁迅老先生的老家。

 

在鲁迅故居前的有一面墙,上面有沙孟海老先生书写的“民族脊梁”4个大字。鲁迅故居在绍兴市都昌坊口,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

 

先是跟随导游到三味书屋参观,三味书屋之名可谓如雷贯耳,所谓“三味”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肴馔,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 三味书屋就在鲁迅纪念馆对面。它坐东朝西,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书房正中上方悬挂匾额,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书屋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都坐在窗前壁下。东北角的一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鲁迅用过的,桌面右上角那个一寸见方的撛鐢字,是鲁迅先生当年亲手刻下的。书屋后面的小园里有砖砌的小花坛,种着腊梅、天竹、桂花。三味书屋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 

 

记忆最深的是鲁迅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看来读书的方法恒古不变,那就是调动你的一切潜能,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发挥想象,记忆就深刻了。

 

   跟随导游一路走去,自己一个人徜徉在百草园里,看看真正意义上剩下的残墙和我觉得不光滑石井栏,心中在想象当年鲁迅小时候这块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原貌,时间会改变一切。一切都会变成记忆。看看碧绿的菜畦边,不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我们只能想象当年的情景,而这种情景和我们少年时候的记忆是否有某些相似之处?只是人生方方面面的压力,大家韶华易逝,记忆也就逐步模糊了。百草园里的桑椹树长的比房顶还高,不知道上面的桑椹是否和新疆的桑椹一样甜?站在这块已经改造过的曾经带给鲁迅无限快乐的百草园,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在那里拍着照片,心中总是无限的感慨,历史在不断的展开,就像一幕幕的电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展开。

 

参观完鲁迅故居,一个人特地买了一杯鲁迅家的臭豆腐,在鲁迅家门口的小河(张马河)边看着河里的乌篷船,一个人晃晃悠悠在鲁迅家门口的青石板路和小河边走来走去,寻找一点当年的遗风,不知道当年的少年鲁迅是不是和我一样?

 

下午5点,坐上快车,继续开往下一个驿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