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肢解中国式管理: “树状有机系统”的孤独

[复制链接] 7
回复
23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6-29 22: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永为

引言:

管理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指导原则,并利用具体工具使之与实践紧密结合。拜读《中国式管理》整本书后,我希望用“西方管理”的实践具体工具方法,与“中国式管理”进行对比。 其一,揭示《中国式管理》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实践的歪曲; 其二,看看到底“中国式管理”是真正的创新,还是“空对空”的“东拼西凑”。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研究应用 “西方管理”的一个“小卒子”。 如果“中国式管理”连我这儿都说不过去的话,对话“西方管理”更是一句空话。

正文:

《中国式管理》在第四章中,第一节谈到“树状有机系统”。  希望以此来树立“中国式管理”的独特性。 但是,“树状有机系统”有两个问题, 首先,它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不能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其次,不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以有效方式整合内部资源。  或者说,在“物种多样化”的时代,这个“树状有机系统”太“孤独”了,根本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有机系统”本身并不能成为“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价值,因为国外对“有机系统”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现在正在汇集成为硕果累累的“复杂战略”、“动态战略”。 而且“复杂战略”不仅仅考虑到“有机生态”,更是考虑“知行合一”,并在指导着管理实践。  如果以“树状有机系统”作为创新基础,那么“中国式管理”根本立不住脚。

我在学习复杂战略,研究企业文化过程中,根据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互动不同的情况,将组织及文化初步总结为六种形态。 希望同“中国式管理”的“树状有机系统”做个对比,请各位读者自己分辨一下,到底哪个更有效地帮助中国企业的发展:

1.  金字塔型组织与层级文化;

2.  鱼骨(箭)型组织与目标文化;

3.  蛛网型组织与“粘性”文化;

4.  鹰型组织与“锐利”文化;

5.   蚂蚁型组织与团队文化;

6.  蒲公英型组织与“蔓延”文化。

这六大类组织与文化在划分上虽然具有很多缺陷,但是能够与企业管理实践能够有效结合起来。  而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竞争环境特点、行业特征及组织内部状况,进行分析与选择,保证相应的组织与文化能够与企业现实操作紧密结合:

一、 金字塔型组织与层级文化:

金字塔型组织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现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但是因为它具有很多局限性,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抛弃这种组织形态。 

1.     环境特征:

外部环境相对简单、稳定,但是内部关系较为复杂。 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界限分明的系统来保证内部的有序运作。

2.     组织特征:

组织呈现金字塔结构,上层负责战略层面内容,下层负责执行内容,中层负责上传下达。

3.     组织文化:

绝大多数属于“向上看”型企业文化。  员工被视作“螺丝钉”。 部门内部有一定的或者很强的“团队精神”,但是跨部门之间的团队精神、沟通及协调往往比较弱,或者很弱。

4.     典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加工厂、装配厂等。

5.     核心理念举例:

员工是“螺丝钉”,领导说了算。

 fficeffice" />

二、 鱼骨(箭)型组织与目标文化:

具有明确、稳定的目标导向,整个组织都在为目标而努力。 

1.     环境特征:

外部环境相对简单、稳定,内部关系也较为简单。 因此,能够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资源整合,快速、高效完成任务。

2.     组织特征:

组织鱼骨(箭)状,领导像“鱼头(或箭头)”,起到引导整个组织前进的作用,其他人为领导提供配合,以高效、迅速地达到目标。

3.     组织文化:

属于“向前看”型企业文化。  领导是“先锋”,员工做支持,内部有较强或者很强的团队、沟通及协调意识及能力。 

4.     典型组织:

研发机构、深度专业制造机构等。  早期GE,一些新兴的生物制药公司、新型能源发展公司等;

5.     核心理念举例:

爱迪生在早期曾说过,“我再也不完善那些对服务他人没有帮助的发明了。”

 

三、 蛛网型组织与“粘性”文化:

像蜘蛛一样,在“食物众多”的地方结网,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客户“向网上撞”,然后让他们来了第一次就尽可能成为忠实客户。 

1.           环境特征:

企业覆盖的地域范围广,但客户目标较为明确,环境状况相对简单、稳定。 内部关系较为复杂,需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功能的不同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完成任务。

2.           组织特征:

组织像蜘蛛网,以企业总部为核心,进行“织网”与“补网”,并向不同地区辐射。通过“蛛网”获得区域内的相应客户,并形成“粘性”,稳固客户。

3.           组织文化:

属于“向外看”型企业文化。  领导可以被视作“蜘蛛”,是组织“中枢”、策划者,并在必要的时候出击,获得大客户。 不同的分部构成“蛛网”的“节点”。 而员工可以说是获得收入,稳固客户的关键“粘性”。

4.           典型组织:

连锁快餐、连锁超市、连锁酒店等。

5.           核心理念举例:

沃尔玛以“低价”为核心,将“低价”贯彻到包括营销推广、组织运作、及战略发展的整体企业经营。

希尔顿则以“微笑”领导整个企业的管理。

 

四、 鹰型组织与“锐利”文化:

鹰的特点就是能在高空盘旋时,看到3公里以外的野兔。 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韩语录)”的速度,获取食物。  

1.           环境特征:

总的发展趋势较为明确,但是市场竞争环境瞬息万变。  不仅市场需求本身是“移动标靶”,同时也面临大量竞争者。 要获得成功,必须比别人看得准, 而且动的快。 同时,还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2.           组织特征:

组织像鹰一样,没有一点“赘肉”。 “眼、脑、翅、爪、嘴”等各个部位都由最精英的人物带领,而且相互之间密切配合,高效沟通,完美合作,共同捕获食物。 

3.           组织文化:

眼光“准”、组织“精”、速度“快” “百折不挠”。 

4.           典型组织:

一些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 例如 微软、IBM(老、小沃森时代)等

5.           核心理念举例:

微软: 在提出“每个家庭的桌子上的每台电脑都有微软软件”后,一次次出击,获得PC操作系统、Office系列、IE的垄断地位,并持续在游戏机、 软件中间件、搜索系统方面与领导者展开强悍竞争。

 

五、 蚂蚁型组织与“团队”文化:

蚂蚁的个体能力超强,具有高效的沟通系统与协作系统。 其中白蚁能够建筑高达几层楼的“蚁穴”。  

1.           环境特征:

能够感觉到外部环境中,具有能够支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食物”(市场)。 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们到底在哪里,因此以持续的探索精神寻求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   

2.           组织特征:

每个个体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整个组织由这些能力超强、高度互补、相互信任、沟通顺畅及高效协调的个体组成。 这些个体之间具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并通过沟通、协作形成整合(synergy)效果,达到个体无法达到的成就。  

3.           组织文化:

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持续提升; 平等的氛围; 相互信任;积极探索;坦诚、高效的沟通; 完美协作; 以及 大家能够通过共同努力,达到自己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4.           典型组织:

一些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多元化企业。  例如 google3M

5.           核心理念举例:

Google:“将世界的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到处可以接触到而且有用”。 现在Google自己都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因此,Google以吸引人才为要务,然后只要员工有好的主意,就可以申报开发费用,并自组项目小组,如果业务发展成功,个人的收入与地位也会逐渐上升。  因此,可以说已经打破传统企业的级别观念,做到了“多贡献多得”的目标。 

 

六、蒲公英型组织与“蔓延”文化:

蒲公英的特点是复制本身,然后将复制品传播出去,当遇到合适的土壤与空气时,生根发芽,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  

1.           环境特征:

“飘到风能够达到的地方”。 只要有可生存的空间,就要生存与生长。   

2.           组织特征:

每个个体都具备组织文化的完整基因。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生存空间,这些个体就会生根、发芽、结果,并形成新的发展基础,为新一代的“蔓延”提供基地。   

3.           组织文化:

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持续提升; 价值观的共鸣与统一; 平等的氛围; 相互信任;积极探索;坦诚、高效的沟通; 完美协作; 以及 大家能够通过共同努力,达到自己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4.           典型组织:

直销组织,互联网及网站。  例如  Avon Mary Kay

5.           核心理念举例:

Mary Kay “通过无与伦比的商业机会,丰富女性生活”。 通过美化女性的理念,女性之间的相互鼓励、及物质奖励形成文化共识,并实现发展。

 

结论:

不论美国,还是日本,做管理研究都需要实际案例来支持管理理论。  而唯独“中国式管理”,看不到案例内容,看不到案例成功或者失败背后的逻辑。  不研究外部环境形态,不研究组织结构,不做现实案例的分析,“中国式管理”就试图将自己立起来。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做学问、做管理就太容易了吧?

沙发
发表于 2006-6-30 00:01:55 | 只看该作者

很欣赏永为的研究精神和方式,当师之,我一直讲一个歪理,“有缺陷的组织比完美组织更健康”,这个观点源于我对人的观察,民间有句话是小病不走,活够99,意思是常常闹一些头痛脑热小病的人长寿比总是健康的人长寿。生活确是如此,医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将之映射到企业,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可能一些组织方式有缺陷,但企业可以依其稳定存续。

板凳
发表于 2006-6-30 11:25:02 | 只看该作者
同间二楼的观点,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残缺的美丽>>,就是讲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企业管理中也如此,所以我们要在冲突中寻找和谐.
4
发表于 2006-6-30 11:50:04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赞同作者的观点,所谓“中国式管理”之流的都是骗吃骗喝的江湖走卒,到处乱蒙
5
发表于 2006-6-30 14:58:4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谈这么多,已经给予了<中国式管理>过多的重视吧?

BTW,我是支持楼主结论的。

6
发表于 2006-7-3 10:07:05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树状"并非就真的是生物系统里的一棵树,楼主有些教条了哦!

所谓西方管理更多的是解析,将复杂的系统做简单微观分类,对我们认识事物有指导作用,这也是中国管理研究缺乏的,但对我们面对复杂情景进

行管理,并不能直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中国古代对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是哲学或者思维层面的,洞察世事规律,高瞻远瞩,千古不朽,只是叙事宏大缺失微观分析,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毛病.

所以中西合壁才会让我们更多了解管理本质.

而具体日常管理原则中不可以完全脱离人性,在这方面曾士强的中国式管理是有着很强借鉴意义的,他的功用是在日常管理行为上.

虽然他的说法说到底有些油,但是个人精,洞察中国人性之深,少有出其右者,用心了解学习肯定对日常管理操作会有帮助.

现在论坛上很多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批判,可惜完全偏离了方向,他本身就是在中国管理哲学下面为日常管理提供原则,你非要批判他不懂得微观分

析,就象人家的刀是为雕花而制,你非批评它不能砍柴,整这许多批判文章出来,真是太可笑.

7
发表于 2006-7-4 10:53: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对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是哲学或者思维层面的,洞察世事规律,高瞻远瞩,千古不朽,只是叙事宏大缺失微观分析,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毛病.
所以中西合壁才会让我们更多了解管理本质.

一语道破天机,让我阔然开朗,确实如此

西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出现弊端了,就想相应的办法解决,新的弊端又出现了,又找相应办法解决,其优势是见效快.

中国古代的思想方式是:出现弊端了,虽然能一时解决掉,可新的弊端又会出现,疲于应付无有穷尽的问题,于是中国古人就洞察世事规律,终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只有人性的问题得到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比如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都是解决人性问题的绝好方法!

其实从西医和中医的区别,也能看出西方人和中国人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同:

西医:根据病情的现象来治疗,短期见效快,可是碰到慢性疾病,大部分是无可奈可,不能治根!

中医:根据产生病情的根本原因来治疗,所以其对慢性病的治疗有绝对的优势,而中医其理论可以说是宏伟博大,却没有细微的科学观念,在打破盲目相信科学的今天,中医的崛起也是必然之趋势!

所以,目前的趋势也是中西管理相结合,中医合壁,方是整个人类和谐发展的方向.(我也染上古人的毛病了,呵呵)

QUOTE:

现在论坛上很多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批判,可惜完全偏离了方向,他本身就是在中国管理哲学下面为日常管理提供原则,你非要批判他不懂得微观分

析,就象人家的刀是为雕花而制,你非批评它不能砍柴,整这许多批判文章出来,真是太可笑.

呵呵,描述的很形象,微观分,交流才能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而产生正确的观念,您老就别光顾着笑了,家园需要您这样的声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4 10:59:59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6-7-14 02:03:4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xq8001在2006-7-3 10:07:05的发言:

所谓"树状"并非就真的是生物系统里的一棵树,楼主有些教条了哦!

所谓西方管理更多的是解析,将复杂的系统做简单微观分类,对我们认识事物有指导作用,这也是中国管理研究缺乏的,但对我们面对复杂情景进

行管理,并不能直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中国古代对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是哲学或者思维层面的,洞察世事规律,高瞻远瞩,千古不朽,只是叙事宏大缺失微观分析,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毛病.

所以中西合壁才会让我们更多了解管理本质.

而具体日常管理原则中不可以完全脱离人性,在这方面曾士强的中国式管理是有着很强借鉴意义的,他的功用是在日常管理行为上.

虽然他的说法说到底有些油,但是个人精,洞察中国人性之深,少有出其右者,用心了解学习肯定对日常管理操作会有帮助.

现在论坛上很多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批判,可惜完全偏离了方向,他本身就是在中国管理哲学下面为日常管理提供原则,你非要批判他不懂得微观分

析,就象人家的刀是为雕花而制,你非批评它不能砍柴,整这许多批判文章出来,真是太可笑.

    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