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启发故事

[复制链接] 1
回复
9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11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富人的别墅
  
  有个富人盖了一座别墅,别墅豪华,里面的古董也珠光宝气。
  然而别墅里的孩子却度日如年。
  因为由于他十分好动,特别容易损坏玩具,任何玩具玩不了几天都会被他摔坏。富人经常把玩具放到孩子够不着的高处,不让他玩。
  然而孩子的眼睛还是盯着高处发呆。
  寂寞中的孩子无事可干,又没有同伴,只好每天趴在窗口,对着窗外的一切发呆。
  有一天,一只蝴蝶飞来,孩子看得出神,于是打开窗户爬了出去,他想捉住那只蝴蝶,一不留神,他从十几米的高空掉了下去。
  悲伤中的富人向亲戚诉说,亲戚批评他说:“你的家虽然豪华,但是很不实用,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
  对于孩子,我们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我们对他们的期望,难道不像这座表面豪华却毫无实用性和安全感的别墅吗?以“望子成龙“的名义,我们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却又让他们从不切实际的理想高处摔了下来!
  
 

作弊
  
  在一次考试之后,班主任把几个作弊的学生留下来罚站。
  他还打电话把学生家长全都叫了过来。
  在得知孩子们的作弊行为后,家长们非常气愤。小时候就这样弄虚作假,长大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老师和家长准备了一肚子的道理,准备向孩子们喷射过去。
  偶然路过的校长看到这一情况,非常同情。
  他说:“你们哪一个小时候考试没有作过弊?哪一个长大工作后没有作过弊?你们也从作弊中走了过来,都能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为什么要这样轻而易举地断言作弊的孩子们长大后没出息呢?别人可以容忍你们作弊,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孩子们作弊呢?“
  作弊,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以低劣的试卷和表面的分数来检验和评判学生的素质,这本身就是一种弄虚作假。
  
  
  

老师的礼物
  
  老师得了癌症,经医院诊断,他的生命还可以延续两个月。
  临终前他什么事都不能做,他甚至无力过问孩子们的学习。
  但他还是硬撑起病弱的身子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写信。
  信写完的那天,他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追悼会上,孩子们都来了,校长把老师给他们的信一一发给他们。
  他们回去打开信一看,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从小到大,他们受到的不是大人的冷漠,就是大人的责骂,从来没有人这样高地评价过他们。
  孩子们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他们不愿意辜负任何人,更不愿意辜负一位死者的期望,假如辜负了死者,他们会永远不得安宁的。
  于是大家发愤努力,多年以后,他们都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大家重新聚在了一起,谈起当年那封信,他们感慨万端。
  老师给他们的信都以这样的句子结束:
  “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天地因你而广阔,宇宙因你而美丽!我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有你这样出类拔萃的学生!“

黄金树
  
  山里长出一棵与众不同的奇树,它比别的树都要高大,枝叶也粗壮得多。
  它一直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将来有一天在枝头挂满黄金。
  它暗暗向上天祈求。
  上天帮它实现了这个梦想。
  有一天早晨醒来,它的每一个枝子上都密密麻麻地挂上了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金碧辉煌,在十几里外都能看见。
  真是一棵神树!
  人们不由自主对它顶礼膜拜。
  有一天,一位天使从天上飞过,看到人间充满了苦难,他不禁落下了同情的泪水。
  天使的泪滴正好掉在那棵因黄金太多不堪重负的黄金树上。
  顿时之间,树干折了,神树咔喳一声倒在地上。
  天使摇头叹息:“你可以承受无数的黄金,为什么承受不了一滴眼泪呢?“

点亮原谅的灯笼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从家里偷了一笔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他。
  在外面鬼混了半年后,这个孩子把钱全花光了,又冷又饿,这才想起家的好处。
  犹豫了好久,他才给家里写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知道我错了,只有出门在外,才能想起家的温暖,这些日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由于对你们怀着深深的内疚,无颜见人,我准备在某一个黑暗的夜晚回家。假如你们还肯原谅我,那么就请在家门口为我挂起一盏灯笼吧。
  你们的儿子“
  
  信发出后,这个男孩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走到了村外的一道山梁后面,他躲在这里吃了些干粮。等到夜色降临,他才悄悄爬上那道山梁。当他登上山梁,含着眼泪往村里看的时候,不由惊得目瞪口呆,整个村庄都亮成了一片。
  所有人家的门口都挂着一个灯笼!
  犯了错误不要有太重的心理包袱,只要你真诚改正,所有的房子都是你的家,所有的人都会为你点亮一盏原谅的灯笼!

最幸福的父亲
  
  城市里的人们在举行一次“最幸福的父亲“评选活动。
  经过激烈角逐,有两位父亲入围了。因为他们的孩子都成了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大家要他们讲讲教育孩子的经验。
  “我的孩子从来没有恨过我。“第一位父亲说,他讲述了他和孩子之间一系列的感人故事。
  全体观众热烈鼓掌。
  “我的孩子原谅我了!“第二位父亲说,他说他是一个非常粗暴、不负责任的人,孩子从小就没有从他那里得到过温暖,他讲得热泪纵横。
  只有三分之一的观众鼓掌。
  显然,第一位父亲更幸福,第二位父亲则只是幸运而已,他沾了孩子的光,假如他的孩子心胸狭窄,他就不会有这样的运气了,而且一个失败的父亲往往是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的,一个不会爱孩子的父亲也不能培养出会爱的孩子。第二位父亲的孩子,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原谅父亲的,与父亲无关。
  这是评委们的结论。
  第二位父亲听得心服口服,他脸上露出了愧疚之色。
  不过因为他的愧疚,因为他对原谅的珍惜,他也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会愧疚的人是幸福的,被原谅的人是幸福的:会愧疚说明他的良知没有死亡,被原谅说明别人对他的信任没有死亡;会愧疚说明他还爱自己,被原谅说明人们还爱他!

英雄与懦夫
  
  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而感情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会表现得脆弱,人会落泪。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人是唯一会流泪的动物,但是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物不会流泪。可见流泪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性之一。凡是符合人性的行为和心理,都有其合理之处。
  然而自古以来,人们却崇尚“男儿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哲学,这样的哲学似乎培养出了一些大智大勇的英雄,然而细细想来,也觉得可疑。那些英雄就真的超出常人许多,把身上最脆弱的那一部分克服掉了吗?
  我看未必。不流泪的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人前不流泪,却在背后流泪。人是需要交流需要安慰的,可是这些英雄却习惯了在人前呈强。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强者,他们充其量只是一些演员罢了,自己不坚强却偏偏要给人一种坚强的感觉,这是一种虚伪。
  另一种情况表面看来似乎好一些,那些人无论人前还是人后都不流泪。他们的心灵像化石一样硬化了,不会感伤,不会同情,不会温柔,不会细致,他们把一切看得天经地义,无论是世界的冷酷还是他们自己的冷酷,他们都当成家常便饭。受到伤害,他们不落泪;伤害了别人,他们不内疚。他们崇尚着一种适者生存的法则,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影响下,这个世界日益变得残酷,没有温情。
  也许他们一切都满不在乎,是所向披靡的强者。
  但是他们只害怕一种东西,他们害怕爱,害怕温柔,在爱跟脆弱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划上了等号。
  他们是不怕海水的英雄,却也是害怕泪水的懦夫!
  假如连眼泪都让他们畏之如虎,那么还有什么,能让他们面对呢?

博士
  
  一个孩子从小喜欢读书,他八岁的时候眼睛就深度近视了,他读的书不仅比同年龄孩子多,甚至比起许多大人来,也有过之无不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大家都称他为“小博士“。
  后来,他顺理成章地考上了重点中学。
  后来,他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名牌大学。
  以后的道路仍然是顺理成章,他先考上了研究生,而后又考上了博士,他的考试成绩十分优异。
  然而进入社会以后,他却郁郁不得志。单位分配给他的工作他不是做不来,就是不屑做,人际关系也非常紧张,心情也非常败坏……到最后,他反而失业了。
  他到许多地方应聘,但是由于高不成低不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
  “我从小就听人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我知识多却反而丧失了力量?“
  一怒之下,他把所有的藏书都付之一炬。
  他决定跟知识划清界限,他借钱开了一个小饭馆,每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所干的事情与多年来读过的书根本没有关系。生活虽然并不是特别理想,却也比那段求职的日子开心和充实得多。
  知识是一颗西瓜,而书本只不过是西瓜皮,有的人啃了一肚子别人吃剩的瓜皮,以为那就是甜美爽口的西瓜,而有的人则被别人扔下的西瓜皮滑倒了。
  这位博士的误区就在这里。

奇迹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太平淡了,于是天天期望出现奇迹。为了让奇迹早些出现,他向上帝祈求。
  上帝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奇迹?“
  “奇迹就是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的事情。“
  上帝说:“我答应你,奇迹明天就会出现。“
  这个人开始焦急地等待。
  但是多少天过去了,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他又对着天空向上帝质问:“上帝啊,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奇迹?“
  “我早就给你奇迹了呀。“天上飘来上帝的声音。
  “我怎么没有看见?“
  “其实你天天都生活在奇迹中。你不是说奇迹就是你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乎你想象的事情吗?我给过你了,你以为上帝就能给你奇迹,然而上帝也没有给你奇迹,这是你做梦也想不到的,这本身难道不也算是一个奇迹吗?其实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称为’奇迹’。求上帝给你奇迹,不如求自己给自己奇迹。“

蹦极
  
  听说郊区某个旅游景点可以蹦极,一个姑娘约他的男友同去尝试,一方面她想体验一下蹦极所带来的那种新鲜与刺激,另一方面,她想借机考验一下他对她的爱有多深。
  “咱们一起跳吧!“在悬崖边,她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
  “万一……“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十分微弱,一点也不像来以前那样镇定自若。
  “你怎么这么胆小?“她有些恼怒。
  “我害怕……“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
  “我都不怕你怕什么?你到底爱不爱我?“她厉声质问道。
  “我当然爱你!“
  “既然爱我,咱们就一起跳吧!我都敢为你跳下去,你就不敢为我跳吗?你一个男子汉,怎么连个女人都不如!“
  说到这里,她失望已极:“跳下去不会摔死你的,既然你都不肯为我跳下去,你也不值得我为你跳下去!腰上系着绳子,你都不敢跳下去,你还敢为我去死吗?“
  她解下腰间的绳子,扬长而去。
  就这样,他们分道扬镳了。
  她一直无法释然。一个月后,她又去找他,要求和解,然而他一点重归旧好的意思都没有。
  考验别人的爱可以有许多方法,为什么不用生命来考验,却要用死亡来考验呢?用死亡做试卷,绝大多数人都考不及格。我们应该尊重别人贪生怕死的本能,尊重别人的软弱、怯懦和恐惧,软弱、怯懦和恐惧里面包含着对生命的无限温柔与留恋,它不是它本身,它是一种更博大、更深沉的爱。
  这个姑娘的误区就在这里,面对死亡的考验,你可以无所畏惧并且以此为美德,但是切不要把无所畏惧当成唯一的标准。你可以为了表面上的爱去做死亡的游戏并且乐此不疲,你可以当一个义无反顾的爱情英雄,然而如果以爱的名义强迫别人如法炮制,你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凶手了。因为是你而不是别人让他感觉到了死亡的恐惧、把他逼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检验他爱不爱你,有无数种方式,为什么非要选择死亡不可呢?

爱的空间
  
  所有的动物都爱自己的孩子。
  然而它们用的是一种比人类更高级的爱,因为它们知道给孩子一个空间。
  动物哺育幼仔时,不像人类那样为它包打天下,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会把孩子驱逐出境,让它自谋生路。
  人却不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父母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童年,照顾孩子的少年时代,还要照顾孩子的青年时代,甚至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了,父母还在为他们披星戴月,日夜操劳。不仅照顾他们,还要照顾他们的孩子,甚至他们的孙子。当了一辈子父母,却照顾了几代人。
  如果这样劳累能得到感激也好,然而现在的孩子却似乎越来越不知好歹、越来越忘恩负义。父母辛苦一生换不来报答,甚至连他们的一句感谢也换不来。他们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报怨:
  “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
  “你为什么要整理我的书桌?“
  “你为什么要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你为什么要偷听我的电话?“
  “都怪你当初替我填报志愿,让我进了这样一所学校、学了这样一个专业!“
  “都怪你包办我的婚事,让我一辈子都在悲剧中生活!“
  ……
  儿女报怨父母的时候,全然忘记了父母为他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父母与儿女就在这样一个怪圈中僵持。他们都爱对方,却同时觉得对方不像亲人,反而像敌人。
  我不责备儿女的忘恩负义,却要责怪父母的多操闲心。用这样让人透不过气的方式来爱孩子,无异于把他们锁进一间插满鲜花的囚室,并挡住孩子的阳光,剥夺孩子的空气。
  要多留些空间给别人,也多留些空间给自己。因为太多的了解等于偷窥,太多的关心等
  于干涉。
  为什么不向大自然学习呢?像鱼那样把孩子交给大海,像鸟那样把孩子交给天空,像蒲公英那样,把孩子交了自由的风。


 
沙发
发表于 2003-5-11 23:46:00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