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杂志“中文版”口子未开 (2003-10-09)
针对近日有关“洋杂志”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外合作交流司官员向记者表示: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不允许外国杂志在内地出版、发行中文版;外刊进入中国内地的主要途径——中外期刊版权合作的方式也将进一步规范。
曾被媒体竞相报道的美国三家著名期刊——《新闻周刊》、《福布斯》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今年上半年登陆中国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据媒体报道,《新闻周刊》于去年12月与香港慧峰集团达成发行中文版的协议,《福布斯》也于去年11月与香港Morningside商业出版公司结成了类似的合作关系,大约在同时,该公司发行了第一期内地版的《哈佛商业评论》。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他明确表示,除了1986年批准的特例《商业周刊》,其他外刊中文版均不允许在内地出版、发行。
据悉,“中文版”和“版权合作”是外刊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外刊中文版的杂志名称和约80%以上的杂志内容是国外刊物的直接翻译,完全沿用外刊的品牌和风格;而中外期刊版权合作则指有自己品牌的中文杂志购买外刊图文资料翻译后发表。新闻出版署在这些杂志引用外刊资料比重方面,有硬性规定,如时尚类杂志控制在50%以内,而科技类杂志由于其对现代化建设的进步意义则规定在60%至70%甚或更高。
“我本人也收到过邮寄赠送的外刊中文版,但那是在香港、台湾出版发行的。”这位官员说。据了解,中国大陆正式批准的外刊中文版只有1986年创刊的《商业周刊》一家,其余的外刊中文版出版、发行地均在香港、台湾。这些杂志流入内地的方式除了赠送以外,也可以通过出版物进出口公司、邮局订购获取,或在销售数量有一定限制的涉外宾馆饭店中购买。当记者问到“今后是否有可能批准中文版在内地发行”时,他表示:“这是政策上能否进一步放开的问题,虽然很多外刊都对内地市场很感兴趣,也在和我们谈这件事,但现在它们要想进入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与内地出版社进行版权方面的合作。”据了解,迄今为止国家新闻出版署已批准了几十家期刊的中外版权合作。
“一些读者误将与外方有版权合作的中国杂志当成‘洋杂志’中文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封面名称的模糊性,这样的‘擦边球’将被规范。”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进行中外版权合作的期刊封面中突出国外合作方的品牌名称,淡化自己品牌,这尤其在时尚、消费、生活类杂志中屡见不鲜。其原因显而易见:对外方来说,不通过中文版就能使自己的期刊品牌为内地民众所知晓,何乐而不为?对中方来说,国际知名的杂志品牌将吸引更多国际广告客户,带来更多收益。
“将来国外期刊结合国内政策逐步进入中国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将是中国加入WTO后出版业要迎接的最大的挑战。”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曾志副教授说,“如果说政策上将有什么积极应对的话,外刊的涌入仅仅是提供了土壤,我国期刊业自身的竞争和经济转型才是根本之策。”她表示,现在我国已经有一些财经、时政类期刊办刊者汲取国外知名期刊办刊理念,加大高品质、深度报道的力度,同时业界的经营模式和运作规则也日趋专业化和系统化,这表明在外刊大规模进入之前,我国期刊界人士在市场竞争和转型过程中,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改进自身,迎接挑战。(经济参考报/文婧 方烨)
出版总署称未批准国外杂志出中文版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日前会见香港传媒高层人士时说,内地报纸基本没有与海外公司进行合作;图书和杂志与海外公司也主要都是版权方面的合作;而国外杂志在中国出中文版的,迄今为止没有一家获得批准,对于一些消息指有外国杂志在内地出中文版,部分只是炒作,还有的是违规做法,一经发现就要查处。
(来源:《经济参考报》《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