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职业经理人的行走及其背后

[复制链接] 0
回复
8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5-16 09: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职业经理人的行走及其背后

11月8日,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庞克宣布,聘任原奔驰中国高管史登科为大中华区总裁。

11月26日,大众中国透露,刚刚去职的北京现代原常务副总经理郭谦将出任大众中国投资公司副总裁。

11月24日,北京华联综合超市公司发布公告,补选法国家乐福集团原中国总裁陈耀东为公司董事,陈于3个月前辞去家乐福的一切职务,跳槽北京华联超市出任副总。

12月1日,原忧派亚太区总裁林中庸跳槽爱普生中国公司出任副总经理。

12月13日,西安东盛集团宣布,哈药集团前掌门人刘存周加盟该集团,出任CEO兼董事。......

这只是发生在2004年11月、12月的部分职业经理人来来往往的事例。但这些职业经理人升迁离合的故事却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背后深刻的制度背景。

这些诸多的事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是,职业经理人的来来往往大多发生在外企、跨国公司,小比例地存在于国企。

那为什么?而且,三个不同性质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各自有什么独特的表征?

前程无忧猎头总监张东扬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图画,这可能是三个群体的一个简单素描。

外企:高级经理人的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下,本科以上文凭、注重外表大多有国外经验,对西方文化有较深刻理解,中英文较好,有创新思维,谈吐有层次,职业素养高,职责界限清楚。大多数的跳槽都发生在这个群体,但大多数是内部消化即从外企跳到外企,他们的来源主要是海归,或者是从外企成长起来的大学本科以上人才。

国企:频繁跳槽的指数不高,职业经理人工作时间相对较长,职责相对有些模糊。年龄高于外企职业经理人,在形象、谈吐和西方背景上不如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带有国企的烙印,较少有个人行为,精通平衡之道,沟通能力相对差些。注重级别。他们的来源主要是从其他企业近来的,一部分是自己培养特别是从分配近来的大学生培养起来的,小部分是招聘进来的。

私企:虽然与外企的职业经理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这个层次的职业经理人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其多样化取决于当家人即管理层的文化。民营私企的当家人按照产业的不同分为两个清晰的类别:一是IT、软件类开发企业,这些新兴产业因为比较前沿,因此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认同,喜欢选择有西方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者和在外企有经验的经理人;而那些传统产业的当家人喜欢选择的可能就是有国企或者政府背景的经理人。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职业经理人为了利的来往中,我们却遗憾地发现,这个熙熙攘攘人群中通往民营私企的道路非常的冷清。张的总结是,外企、国企、民营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使用呈现一个逐渐降低的比例。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目前民营企业中业主兼任企业厂长或经理的占民营企业数的95%左右。

为什么?

在中国的民营私企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三足鼎立一足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显然有他重要的意义,因为市场经济下先进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已经成为打造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怎么办?

我们希望这两个问题能够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并有所建言。

这便是本次策划的立意所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