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郎咸平VS公司权力:顾雏军到底中了谁的埋伏?《公司权力》揭秘企业家落马真相

[复制链接] 18
回复
28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0-8 16: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郎咸平VS公司权力:顾雏军到底中了谁的埋伏?

——《公司权力》揭秘企业家落马真相

有组织的地方就有权力,权力的运作决定着组织的成败。一位知名企业的高级经理曾说:“很多企业家并不缺乏战略眼光,也并不是没有好的理念,而是因为内部的权力运作出问题,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如果企业内部不打仗,深圳肯定还能有更多的中兴、华为!事实上,哪家企业能做大,它的企业家就一定是驾驭权力的高手……”对于企业来说,谁拥有权力、他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他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以及企业内部其他人是否认同权力拥有者对于权力的运用等等问题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定有序的发展。

——摘自《公司权力》(中国档案出版社,李朝曙)

近日在中国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财经人物非顾雏军莫属。从5月份科龙电器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顾雏军处境尴尬,到730顾雏军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和“虚假披露信息”在北京闪电被拘,顾雏军和科龙的命运成为中国财经界关注的焦点。

尽管此前的“郎顾之争”已经让人们对顾雏军的某些做法心生愤恨,但当已经锒铛入狱的顾雏军怨气鲠喉地指责“如果没有郎咸平的炮轰和证监会的入驻调查,科龙今年本是高速成长的一年,郎咸平等于毁了科龙”时,担心科龙命运的人们又对他生出了同情之心。于是关于顾雏军究竟是江洋大盗还是无辜受害者的争论此起彼伏。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关键在于评论者站在哪个角度上去看待。站在保护标准的企业运作的角度上看待,自然是顾雏军违规严重,当“杀无赦”;但若从中国企业经营现状来看,顾雏军的做法似乎也是无奈之举。况且挪用现金去做连环并购也并不是顾雏军的发明,这是资本市场的潜规则,全世界的大股东都在毫不手软地玩这个游戏。

掀翻顾雏军棋盘的并不是郎咸平,正如顾雏军的危机并没有因为起诉郎咸平而出现转机一样,真正的原因是科龙的权力失衡,顾得落马只是偶然,科龙的衰落则是必然——一个权力失衡的企业是无法维持平稳发展的。

顾雏军只是权力的无辜受害者

当科龙公司顾问李肃拿出一套拯救顾雏军的方案并被顾否决是,李肃疑惑地问:“这么好的局你布完了,为什么你‘死’了?郎咸平与你战争了一场,怎么你就脆弱地倒下了?你到底是怎么死的?”

表面上看,顾雏军的败走麦城是郎咸平的“七问科龙”所致,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似乎被人们所忽略——顾雏军的“死”最本质的原因实际上源于其拙劣的权利游戏手段。所以说,顾雏军只是公司权力的无辜受害者。

管理实战专家李朝曙在《公司权力》(中国档案出版社)一书中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在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绝对的“独断”,终究难逃绝对失败的厄运。中国的企业家大多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于一身,董事会形同虚设,下级也只能俯首贴耳。这些条件与权力的结合,必然使企业家个人拥有了很高的经营失误和决策错误的机会。总结投资决策失败的企业家,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利润的追逐、对财富的渴望、对成功的期盼都是毫无节制、没有止境的,他们无一例外对发展规模有着特殊的偏好,他们无一例外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他们中的有些人“拍拍脑袋”就能作出重要决策。所谓的“超常规扩张”,最终结果是使他们经营的企业漏洞百出、危机四起,甚至走向灭亡。无止境的贪欲,以及没有任何制约的权力,又使另外一些企业家把“黑手”伸向了企业,就如从自己家里拿钱一般,把企业的钱、股民的钱塞进了自己的钱袋。“黑心”企业家纷纷落马,致使一个又一个企业面临危机,甚至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下。

清华紫光总裁张本正说得好:“国企董事会不是真正的资产所有者,许多人只是形式地代理董事职责,一个不‘懂事’的董事会不知道将什么权力授予企业的经营者总经理,因为出了事董事会要负责。因为不必负责任,总经理干事情,就会无所顾忌,尽管没有得到授权,但国企总经理比CEO权力还大,他能够将一个企业挥霍掉你还不知道。责任的不明会导致不负责任,权力的不明反而会导致权力失控。”

公司权力的失衡:格林柯尔无法摆脱“德隆第二”的宿命

当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隆集团轰然倒塌之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怀疑。对此,顾雏军回应说:“格林柯尔不是德隆,格林柯尔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复杂,都是简单清楚的,公司的战略也很清晰,我始终认为只有简单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然而事实证明,格林柯尔未能扭转自己的命运。

实际上,格林柯尔德最终结局早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一个权力失衡的企业是难以逃脱衰亡的宿命的。

按照《公司权力》揭示的理论,企业要想持续壮大,不断发展,企业老总们的权力必须有所制衡! 国企监督机制较为薄弱,企业内部制度安排方面,权责不明。权责不明,企业领导人员只要不贪污犯罪,仅由于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巨大损失,可以不承担责任,不受惩罚。企业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都是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企业内部人,很难发挥应有作用。等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大案要案时,管理者常常已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监督滞后情况十分严重。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16:29:35 | 只看该作者
没人理我,自己顶一下
板凳
发表于 2005-10-8 16:41:31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对极了,如此好帖,怎么没人顶,我先顶一下!!!
4
发表于 2005-10-8 16:54:25 | 只看该作者

又来了,仔细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精辟.

5
发表于 2005-10-8 17:06:31 | 只看该作者

老顾真是可怜

6
发表于 2005-10-8 17:12:54 | 只看该作者
权利和义务总是对等的。科龙被开刀那是必然的。
7
发表于 2005-10-9 08:49:29 | 只看该作者

制度问题,是个死节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26:21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让企业家承担制度的过错,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公司管理说白了就是权力的掌控和流动,没有权力什么也干不了。很多企业问题表现各异,但内核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不管联想也好,海尔也好,科龙也好,成功是因为老总善于运用权力,失败也是因为老总不善于运用权力。这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管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掌控权力,权力或分或集,本质上都没有错误,只要对企业经营有利,就是好的战略,尤其对于政治素质高的中国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学习西方的标准式管理,而是增强自己的权力运用能力。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34:19 | 只看该作者

有家人支持,我也更有激情说出我的一些拙见。

实际上,像郎咸平、张维迎等等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都是站在一个标准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但是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环境,中国人从骨子里是不尊重制度、规则和标准的,不但是企业老总不尊重,底下的员工也不尊重。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求中国企业老总们放权,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做到了,也不一定就能推动企业的发展,说不定还会对企业有害。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强权实际上是一种很有好的公司战略和领导方法,否则决策就有可能得不到有力的执行,组织的反应速度就会减慢,这对于企业来说无异于一种灾难。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36:19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呼吁要对经济学家多一点宽容,实际上,我们也应该对企业老总们多一点宽容。他们要做一些事,要把事情做好,就必须超越一些规则,就必须扮演黄世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