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4-5-21 16:35 编辑
应同学们的一再要求,飞鸿组织大家利用五一小长假去看望在外地的班主任老师。 因为涉及人多,有的人还想在当地周边旅游。所以召集人、安排线路、与老师沟通等事情繁多。为此,飞鸿拉了几个同学一起组成组委会,大家分头开展相关工作。 谁知,事情一开始就不顺利。组委会中有的人因请不了假而请求退出,有的人因为所做的计划一再发生变更而十分恼火,更有的人因为不赞同飞鸿的做法拒绝参与组委会的相关工作并提出激烈的批评指责。 这些人中,有的人常年在国有单位工作,有的人在国企民企都做过,还有的人自办企业当了几十年老板。他们与飞鸿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但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做事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总结起来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事前周密计划” 与“事到临头再说”。飞鸿依照在高科技IT公司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在组织同学活动这件事上,一直强调必须要事先做好计划。为此,让人做详细的日程安排;频繁地与同学们沟通互动,确认其是否前往和参与哪些活动;与老师沟通有关事项并一起协商她能参与的活动;把与各方磨合沟通的情况不断地向组委会成员透明。但有的人却认为飞鸿这样做是多此一举。他们的意见是谁愿意去就去,去了后想干什么听大家的意见再定;没有必要事先与老师沟通,去了后看老师的身体状况和心情再决定组织什么活动;否定飞鸿提出的组委会成员把活动中有关事项进行分工的建议。 二是“频繁沟通互动”与“说什么就是什么”。此次组织活动时间较紧,来回也就是四五天时间。有的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参加一两天的活动。为此,要想达到让各方都满意的目的,就必须要多方征求意见同时进行大范围的透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拿出一个最终方案进行公告。所以飞鸿不厌其烦地通过短信、电话、QQ甚至微信等方式与大家频繁地沟通互动。此做法引起了其他人的不适,觉得太过啰嗦和烦琐,是自找麻烦。表示定下一个基本的方案通知大家,谁认可了就参加,不认可就算,没有必要勉强。 三是“客观看待方案变化”与“为什么总要变来变去”。根据大家诉求点的不同,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大家都参与的看望老师;二是部分同学周边旅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在时间上如何平衡和合理安排就存在多种可能性。为此,飞鸿先安排抛出一个方案,让大家评议。之后综合大家意见再拿出一个方案,再提交评审。经过几轮沟通,最终拿出一个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方案不免出现多次被否定需要调整的情况,飞鸿认为这是正常的。但组委会中有的人却显得十分烦燥,不仅对大家的不同意见表示不可理解,尤其是对那些不参加但还对方案提意见的人较反感,甚至对飞鸿的太过“迁就”也提出了批评质疑。 在活动过程中,飞鸿成为了焦点。不少人会问他参加的人什么时候到、下一步的安排是什么、当下的活动时间长短等问题。幸亏有事先的安排,飞鸿能够对答如流。否则一定会出现混乱、时间浪费、想做的事因临时动议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实现等情况。 最终虽然也有一些小的微调和变化,但大的方面基本都是按照事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依序进行,能够感觉得到老师和同学都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