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冠任 易扬
一、“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中产阶层,在国内也有人称“中产阶级”。如今有关这一阶层或“阶级”在中国成为大众时 尚话题和新闻传媒的聚焦点。但是,“阶级”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极敏感的词语。
自从18世纪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出现后,“阶级”一词强烈的政治 性就一直牵动着政
治人和非政治人的神经。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的民族自强求解放、迈向 希 望和富裕道路的伟大征程就是以阶级斗争推翻旧统治、旧观念的剧烈变革拉开序幕,并逐 渐迈开步伐的,“阶级”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术语,一个严肃的话题。
而21世纪之初,声势浩大 的“中产阶级”话题涌现,“阶级”一词似乎突然之间完全失去了其原来的严肃、正统,并 且,在人们心中与时尚、富裕、文明、小康等理念相连……“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1“中产阶级”是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 ,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 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书中,赖特?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 的中级行政官员, 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 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 ”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 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对于这一意义,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其中,赖特?米尔斯道出了“中产阶级”内涵公认的 几个要素:决定“中产阶级”的关键性 物质并不仅在于收入,还有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进入“橄榄型”社会,被称为“中产阶层” 、“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的群体人数,约占社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在日本, 到1975年,“新中间层”已占到劳动人口 的34%。在美国,城市中间阶层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在1950年占16. 9%,到1970年占18.2%。英国中间阶层1951年占15.3%,到1971年占19.1%。当时的联邦德国1 950年 占16%,到1970年占16.1%。法国1954年占18%,到1972年占18.7%。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 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 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一些新型 的社会职业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高收入的群体。
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 “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从有关 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
(1)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大腕儿”。
然而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中产阶级”的定义,它所指大约可称为中产者阶层。
那么,在我国什么样的人是属于中产阶层呢?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指出,现阶段我国中产阶层的含义可从“小 康”的角度理解。
他说:“因为我国已开始全面进入和建设小康 社会。因此,可以从小康的角度来确定‘中间人群’或‘中间阶层’。因为一个人的收入水 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消费水平,居民的消费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所谓小康,就是 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人 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率先达到‘富裕’程度的毕竟是少数,还没有解决‘温 饱’问题的也是少数,大部分人达到了‘小康’,成为‘小康之家’。”这一席话诠释了为什么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提出后,“中产阶级”成为时尚和 大众话题之一的原因,又指出了我国中产阶层的群体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