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汽车产品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跃居世界第四,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扩大及受国外汽车企业实行零部件本土化策略的影响;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一些国内零部件生产龙头企业给予扶植,汽车车身附件行业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机会,并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
车身附件行业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中的部份企业进行了优势企业重组、主动导入民营资本和引进外资,形成了民营,国有、合资、独资四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在连续调查的部份典型企业中江苏旷达集团利润较去相比增长了122%,并已取得了连续两年利润翻翻的佳绩;这是由于民营企业具有高效的决策程序、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运作机制使它们成为本行业中发展最快的群体;合资企业因拥有合资方提供的先进技术,而且基本垄断了国内技术要求较高的配套市场,是国内各大汽车集团首选的配套企业,他们在将国内市场做大的同时,正逐步向独资过度,如麦格纳唐纳利(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而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则有扩大的趋势,其中最严重的企业较去年相比其利润额下降了326%。全行业销售收入较去年相比增加了40%,利润增加了38%。虽然行业内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总体形式仍好于去年。
2003年本行业经受了“非典”、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去年仍有新增100万辆整车增长量作为支撑,使得本行业内的企业销售利润率保持了去年同期的水平为6%,但同2001年相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象仍为国内大中型的整车厂,其中为整车厂配套占了销售收入的83%、社会维修及零售占的12%、出口占5%,而整车价格又持续下降,因此整车厂为保证自身的利润,要求供应商价格每年以8~10%的幅度下调;二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的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投入的增大,如改制后的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和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其产品研究开发费用分别占到了产品销售额的5%和6%;三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如钢材、油、煤、电对本行业利润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我们近三年对行业内部分典型企业的经营情况的连续调查显示,其利润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4%,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为12%,但企业的负债的增长速度过快,2002年与2001年相比企业的负债只增长了1%,而2003年同2002年相比负债则增加了17%,负债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47%,部分企业负债严重,个别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竞达7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本行业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主要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建设,其投资成本高、负担重,是导致企业负债增加的主要因素。
在2004年里,因整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车型更新速度的加快,增加了本行业内企业的配套机会,预计行业内企业的销售额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随着整车利润的下降,和整车销量的放缓,行业内的企业将会承受更大的降价压力,使行业内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缩小,其利润率可能会下降到3~5%;企业的负债增长如不及时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会更高,从而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随着本行业的大规模整合和德尔福、伟世通、江森、李尔、天合等国外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公司在国内合资并购步阀的加快,合资、独资、民营大规模零部件企业的优势地位将更为明显,行业内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产值将逐年增长,生产集中度则逐年提高。
虽然本行业保持着持续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汽车集团自制率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来许多汽车集团都是大而全的企业,大部分零部件都由集团内部自己生产,主机厂自制率高,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部分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差,体制转轨缓慢,制约了车身附件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二、企业不能实行精益生产方式,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底,企业品牌意识薄弱。虽然去年本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都增加了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但多数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都重生产、轻开发,导致企业开发基础薄弱、手断落后且产品单一,不能将引进的核心技术充分地消化吸收,而主要依赖外方开发新品,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开发人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车身附件行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四、市场竞争无序、交易方式落后。部分行业内的企业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汽车零配件市场环境不健全,各地区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较严重,假冒伪劣零部件冲击市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减了正规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五、企业基础信息建设相对落后,无法开辟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拓展新的销售机会。部份企业坚持采用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不能建立企业与大的供应商和整车厂之间的电子链路,因此使企业获知新的市场信息的渠道少,即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市场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又不能及时地扩大对新产品的宣传,同时还降低了企业间的合作机会。
中国自从加入WTO后,进口汽车配额会逐渐消除,在2004年里中国汽车工业面临更大规模的重组,要使本行业能保持持续发展趋势就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克服现有的困难,建立更好的市场竞争机制,重点扶植和培育一些产品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管理科学、效益优良、发展后劲足的企业成为本行业的核心和骨干企业,并使其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生产水平,不断扩大企业集团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产业环境,引导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组建真正意义上的车身附件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还应加强企业的信息建设,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商务,形成高效密切的联系渠道。利用本行业的优势,寻求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有利措施,尽快使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进入国际采购供应链,使本行业在新的一年里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中充满活力的产业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