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扬及其所在A公司的案例 (转)

[复制链接] 8
回复
12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9-23 08: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扬是一个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财会人员,并曾在一个颇具规模的公司做过一定级别的管理工作。他应聘在A公司担任财务部经理助理代经理一职。
   A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改制后同美国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由外方控股,但中方对外方所派遣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免有否决权。A公司赢利状况良好,对投资双方而言,均是重要的利润来源。所以,双方都非常重视A的赢利情况,也比较重视对财务经理这一职位的控制。
   在扬以前,A公司的中方人员为避免外方控制财务经理的职位,曾仓促招聘了一位人员大徐担任财务经理,但大徐尽管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却从未从事过会计工作,且思维的逻辑性及沟通能力均不强,财务部内部人员对其意见极大,公司中高层人员也有类似的反映。但公司出于合同的限制,没有解聘他。而重新让退休回聘的人员老徐来主持日常业务。老徐在退休前即以财务部经理助理身份代理经理职务主持日常工作,但由于外方认为其管理理念不足以胜任该职,故一直不同意将她扶正,并由于双方的坚持直接导致了徐的招聘。
   前任财务经理大徐已经超过40岁,没有正式做过会计实务,由于担心出去后难以找到较高收入的工作,自愿降级继续留在A公司。可以肯定,大徐没有任何可以影响A公司作出决定的背景,A公司的人事部出于情面,并考虑到他的性格不会对扬的工作造成影响,在通报了扬以后,答应了他的要求。
   扬加盟A公司时,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在公司内部,由于该司为前国有企业转制而来,部门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责任推诿现象,又因为历任财务部经理能力不强,财务部在公司中地位很低。而在财务部内部,员工大多为留用的原国有企业职工,沿袭国有企业传统,缺乏管理概念,并只会进行简单的电脑操作。员工中除了两个新招的学生外,年纪都比扬大。同时也许来源于外部的压力,财务部尽管普遍士气不高,但除了大徐较受排斥外,其余人都很团结。而老徐由于在实质上长期掌管财务部,且处理事务较为公平,她具有组织领袖与精神领袖的双重特征。
   扬面临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是提高财务部的工作质量及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二是推动公司生产资源计划系统(MRPII)的实施。
   扬在上任之前,对其所面临的情况及任务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同时由于扬接受过较正规的西方管理思想及经验,他对自己还存在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即通过1-2年的时间把财务部由目前的状况改变成公司真正的核心部门。
   扬是按照下列思路规划自己的工作的:
   首先他认为应当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地位,因为权威地位不能仅靠公司给予的职位,其年龄小于部门内部的大多数成员,可能招致轻视。而老徐的存在更使其有被架空的可能。
   其次,在财务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注意协调好本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使其它部门能够逐步接受财务部的意见。
   第三,在上述基础上,逐步提高财务部的核心度,并通过预算及成本管理,加强对其它部门的控制,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核心部门。
   他的实际工作正是按照他的想法展开的:
   按照常规财务经理上任,先要做的是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他要求老徐把所有的报表都给他,但老徐提供给他的只是一些常规的报表,远远达不到全面了解的要求。他不动声色,在对报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后,召集全部门成员开会。在会上扬告诉员工,他已经听说了财务部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不高,但地位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引起,随即他指出了许多报表上的缺陷,并告诉员工他对员工工作一个月才出这几张报表感到失望,然后他拿出了一张有20多个项目的报表清单,告诉员工要树立财务部自己的地位就要使别的部门跟着我们走,而不是反过来。如何让别的部门跟着财务部走,取决于我们手中的数据是不是足以监督各部门的行为,所以要求员工们在结帐后的一星期内必须把完成其增加的二十余份报表,以完成财务部的数据积累。无缘无故地增加了这么多工作量,当然引起了员工激烈的反响,他们在看过清单后告诉扬,其实其中的大多数报表他们都有做。扬对员工说“我向你们要全部的报表,你们只给了我手中的这些,那我只能认为你们没有其它报表了,现在请你们把所有的报表都给我,让我重新看一下还需要补充哪些数据,增加报表的事下次开会再定。但我想告诉你们,我毕竟是财务部经理,我希望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出去的每一个文件都让我知道。”扬通过这次会议,排除了被架空的危险,并在专业领域上树立起了一定的权威。接着他带着部分员工下车间熟悉产品。在下车间过程中,扬告诉员工“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特别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人员,必须要对产品熟悉。另外,还需要经常下车间,下车间一来可以增加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废料堆,从废料堆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比方说如果里面的边角料很宽,那就说明我们的成本还有余地可挖,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成本分析,去发现问题,并以此协调设计、生产、采购等各部门的关系,这样才可以提高财务部的地位,你们也不希望财务部被人随便指责是不是?”扬通过这种方式向其员工传递了他的管理理念,为他自己的第三步计划埋下了伏笔,并在无形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权威。从事后看,当他下完车间后,他已经在财务部内部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
   扬接下来就开始进行了对各部门经理的走访工作,在走访过程中扬向各部门经理表述了如下意思,一是他对财务部工作的认识,即他认为财务部除了记帐以外,还有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从目前情况来看,财务部这两方面做的工作都还不够,所以目前先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做好服务这一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财务部还会注意数据的收集,一旦当数据收集到一定的程度后,财务部会在监督方面有所加强,但这种加强的总目标是提高公司的效益,而不是故意为难某个部门,希望能得到各部门的理解。二是希望各部门对财务部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以帮助财务部履行好这几项职能。三是想请诸如技术部等部门对财务部的员工进行培训,使成员们能对公司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服务好各部门,并起好监督作用。扬的走访受到了各部门普遍好评,其在刚开始工作的顺利程度出乎他的意料。
   扬的下面一个工作重点是如何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来为他三步走的目标奠定基础。扬当时面临的情况是,财务部受国企传统影响,每月出好报表就算完成任务,没有书面的财务分析,更不用说书面的成本分析了。所有的岗位均按完成报表为目的进行设置,没有多余的人员可以分出来进行其它工作(原财务经理大徐已被委派专门进行MRPII财务模块的推进)。同时,员工电脑利用水平有限,许多事务还停留在手工处理上。而依照扬的想法,他希望财务部至少分离出两个人,一人从事成本分析,另一人从事预算跟踪。但目前财务部尽管有10人,但真正可用的才6人(其余4人为:老徐的回聘日期到年底终止,而且毕竟扬还刚进公司,需要她的帮助,另一员工陆即将退休,大徐的工作能力及经验均欠佳,另一个则是扬本人)。从6人中分出两人意味着要增加员工三分之一的工作量,而人事部坚持财务部的人员编制为7人,即除非炒掉大徐,否则不可能有新员工进来。
扬对其所面临的情况进行了如下的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首先,扬认为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无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的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所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接受计算机,并享受到计算机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乐于接受增加的工作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样可以带来财务部地位提高的乐趣)。
   其次,按照扬以往的经验,当一个部门如果存在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差,成为众矢之的的人,往往有利于部门中其它成员的团结,一旦此人不在了,部门中反而会引出这样那样的矛盾,不利于部门成员的士气(这完全是扬的经验,其至今未在任何文献中读到过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但他工作过的公司,情况均大致如此。)。所以从扬的经验出发,大徐是一个鸡肋似的人物,他的存在将有利于财务部内部的团结,但他的能力实在难以进行独挡一面的工作。而从扬本人的性格出发,他自己又不愿意做炒人鱿鱼的“恶人”,所以扬决定给他最大程度且不计后果的工作压力。如果他能经受得住,可以既完成工作又促进团结;如果他经受不住,那他就只有自己辞职了。而大徐的辞职与否不会对扬本身的工作计划造成大影响。这样无论如何扬不用自己操刀裁人。
   第三,扬认为老徐对其工作的支持与否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工作顺利时,这种重要性可能不会显现;但如果遭遇挫折,部门成员很可能转而寻求老徐的支持来阻止计划的实施。老徐毕竟在该司财务部工作了一辈子,其能量是不可低估的。
   第四,扬认为要让财务部成员能按照其计划去实施还需要一个关键的基础,就是让财务部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做了以后给财务部乃至他们个人所带来的益处。
   于是,扬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了如下行动来具体实施他制定的策略,需要指出的是扬的行动并不完全按照所列的次序进行,有许多时候是见机行事的,因为扬认为一个适合的情境比刻意的灌输更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
   扬首先找老徐恳谈,告诉她,扬个人认为财务部目前在公司的地位与其应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而之所以地位太低,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徐在的时候基础工作没做好,许多数据我们没有及时地归集并利用,而扬不希望在他的任内让这种情况在持续下去。这些话引发了老徐的很多感触,因为对她这样一个在财务部工作了一辈子人来说,她也不希望看到目前的局面。扬以此为契机向她介绍了全盘计划,并征询她的意见。老徐对扬的计划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中的细节如人员调配等问题共同做了反复的推敲。扬这次恳谈的效果出乎他自己的意料,这次恳谈把原来扬一个人的计划变成了扬与老徐共同的计划,后来扬在工作中多次遭到来自于部门内外的压力,但老徐每次都对扬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并在相互探讨中确定对应方案。
   扬的第二项工作是利用其自身的电脑操作优势,为其下属解决了许多以前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手工操作的问题,并告诉他们,从当今形势来看,谁也保证不了某家公司的高效益可以持续保持,也不能保证谁可以在某家公司做一辈子,但如果要跳槽,没有一定程度的电脑操作技能是绝对不行的。这样扬把学习电脑操作变成了他们自发性的意愿。
   扬的第三项工作是召集部门成员开会,宣布将财务部内部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将经与老徐商量后确定的成本分析与预算管理的人选任命为其中两个组的组长。并在会上告诉员工“我目前为经理助理,我同公司的合同期是一年,一年以后不是我变成经理就是我走人,所以一年以后经理助理的位置一定是空着的,我很希望从你们这些组长中选出一个来接替这一职位。”以后扬在日常工作中刻意注重对组长能力与权威的培养,比如,扬要求将某些文件经组长看过后再给扬过目,扬在文件中发现的问题会先找组长,告诉她们缺陷在哪里,让她们去跟组员说。扬这样做的本意是想培养选定目标的能力,但同时收到了另外两个效果,一是财务部内部士气大振,效果比电脑操作带来的还要好,二是,发现工作中的差错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扬自身的工作量。
   扬的第四项工作是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个别交谈的形式,阐述其的财务部地位论,及提高财务部地位的方法—预算及成本控制,以进一步鼓舞士气,为其最终实施该方案创造良好的氛围。而扬之所以采用个别交谈而非开会的形式是因为扬注意到扬在以前会议中的某些言论已经传到财务部以外,乃至公司高层。如果扬以开会的方式发布他的财务部中心论,在这种背景下已无异与向相关部门宣战了,所以此时其不得不谨慎行事。
   扬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上述事项,然后便着手进行提高基础管理的工作,由于需要加大工作量,开始时在财务部内部还是小有阻力,但在老徐旗帜鲜明的支持,及越来越多成就感的刺激下,进展颇为顺利。

问题:
   1.本案例叙述了一个外聘的财务经理开展工作的过程,这中间扬采用了许多方法来提高工作的总产出,如激发员工的内驱力、数据处理电脑化、以及不计后果地给予大徐工作压力等等,你对他的工作思路、方法及效果如何评价?新上任的管理人员究竟应该如何来开展工作?

   2.你如何看待扬所提到的,“众矢之的与员工团结的问题”?

   3.在本案例的结尾处提到了扬在会议中用以鼓舞士气的言论被传到了财务部外乃至公司高层,这可能是由于扬及其员工有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缘故,也可能是由于扬锋芒太露的缘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对扬的工作及其自身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你是否可以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给予扬一定的建议?
沙发
发表于 2003-9-23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认为杨非常成功。因我以前也有类似的经验。刚看到杨的计划时,以为杨会失败,却没想到结局这么好!值得学习。
板凳
发表于 2003-10-6 16:42:00 | 只看该作者
1、思路清晰,但是没有提到股东双方对财务经理的要求,
实际上合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很难有这样的宽松的环境,可以全身心按自己的想法工作,
双方的要求几乎应付不过来;
2、国营企业的员工转换观念不会这么简单,这个案例似乎理想化了一点,
3、对大徐,一方面要给予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强力支持,显示在重用他,也能发挥他的作用;
4、“众矢之的与员工团结的问题”,好像是真的,但是适当搞搞平衡工作。
5、国营企业忌讳本部门工作远远超出其他部门,这样招来别人共同抵制,所以在取得成就时,
适当低调,有好处。
4
发表于 2003-10-23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为扬鼓掌啊,真正难得的人才啊!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所以我怀疑其真实性。作为一个非国有企业人员居然能玩过国有企业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难以令人想象啊。
对于本案例提出的问题,前两个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扬做的很好,最后一个建议倒是可以提提自己的。我建议扬能做好董事会高层中方人员的公关工作,实现某种合作关系以期得到其支持,再有通过老徐应用国有企业关系网络复杂的特性疏通关系争取一年后扶正,对于其财务中心论才有实施的可能否则前边的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没有扶正前最好低调和其他各部门应用现有的关系争取得到管理层的力荐,呵呵以后的事他绝对会做的很漂亮的。
5
发表于 2003-10-24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扬的所有际遇是否太过理想化?
即从未遇到非业务因素带来的干扰,因此整个案例好像是在人人自觉为公司利益,人人纯善的前提下。
6
发表于 2003-10-24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的思路正确,作为领导一定要在工作态度上是强硬派,工作手段上要突出合作,突出共同进步,共同利益,而且人一定要谦虚。

不过我觉得整个公司缺乏核心的战略,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比较容易树立自己核心地位,如果是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里面,核心部门应该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是一定的,而且核心部门的位置作用应是最符合整个公司的长远的战略,我觉得研发,销售,人事,财务,都有可能在一定阶段成为核心部门
7
发表于 2004-1-27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搂主,这个案例出自何处?不错啊!能不能再具体些,比如建立权威那部分,好像没那么容易啊
8
发表于 2004-7-13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杨很强,但是员工的却很赏脸阿,,
9
发表于 2004-7-14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