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在我国起步较晚,如果将历史倒推几年,有人问你什么是MBA,或许你会以为对方说错了。“什么MBA?NBA吧!”类似的闹剧连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也曾上演过。但时至今日,再有人问起,不单职场人士能流利回答,就连小学生也能说出过子丑寅卯。
但随着MBA教育在社会的广泛铺开,MBA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发生,特别是部分学员完成MBA教育走上社会后,未能让人明显感觉到管理能力的提升、经营水平的提高、薪资幅度的上涨。于是有人怀疑MBA是不是换方不换药的普通培训?是不是打着金字招牌骗钱的陷阱?是不是贵族阶层玩的游戏?带着现实中的种种疑问,笔者采访了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长沙等地的MBA项目负责人或学员,调查之中让我深切感觉到当前MBA教育的种种悲伤。
悲伤一:市场太乱,想铸品牌不容易
笔者在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一家培训中心见到,不足50平方米的教室内摆了几十张桌子,一个体态肥胖的中年人正为从祖国各地赶来镀金的学员讲述《危机管理》,据说该课程是主管院校从国外重金引进的,他已为学员授过好几届,反响都不错。为探究竟,笔者以欲报MBA为由取得老师信任,获得试听机会。但在整节课中,只见老师眉飞色舞,却未能领会如何预防危机事故及处理危机问题,现场还有好些学员在打瞌睡。
据相关人士介绍,以该中心的实力与规模,完全没有MBA办班资格。可该中心与北京某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其对外招收MBA也“合法合理”了。笔者根据培训中心提供的资料找到了主管院校的项目负责人,当问及缘何不注重学校声誉,将MBA办到一家不具规模与实力的普通培训中心时,该项目负责人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你以为我愿意。其他学校都在疯狂的推行合作办学,转移项目风险,如果我们还一味的只注重所谓的品牌建设,早就喝西北风了!”一语破的,不知其他在各地非正规院校参加MBA教育的学员会是何感想?
离开北京时,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MBA的廖先生则这样告诫笔者:“如果想读MBA,一定选择诸如北大、清华这些知名高校的MBA本部。要不,花钱买来的只会是教训,我们这些打工者赔不起!”
悲伤二:生源不足,不降门槛难招生
说起来可能你认为是笑话,但这是真的。
有一读者来信,说其友,论学历与实力,均不及他。但前些日子,从上海打来电话,说对方在浦东开发区一高校接受MBA教育,属于那种速成班,半年即可拿证,也劝他前去镀金。
笔者却想,像这种初中尚未毕业的“文盲”怎能堂而皇之地读上MBA呢?曾负责过MBA招生工作的谢小姐这样解释,因MBA收费畴高,一般的工薪族读不起。但要办班,没有四五十个学员,无法支付高昂的讲师出场费、广告宣传费、场地使用费、人力成本费,又因当前市场混乱,五花八门的MBA班遍地开花,使得生源分散严重。在不赔本保守经营思想作用下,招收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而又素质不高的人读MBA并不奇怪。
怪不得社会上流传这么一句话:“考不上大学不要紧,读MBA呗!”此语无不刺伤那些真正想读MBA、有真才实料的学员之心。
悲伤三:滥发证书,管理无序好捞钱
因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缘故,笔者时常会出席一些诸如HR论坛之类的活动。有一次在深圳某人才市场举行的HR精英论坛上,笔者接到了与会代表的47张名片,头衔中标明为MBA(或EMBA)的代表有12人,所占比率为25.5%。而在其他场合,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
中国MBA教育方短短几年,果真有那么多货真价实的MBA吗?李先生妹夫的MBA之路或许能让我们管中窥豹。
他妹夫两年前因受MBA狂潮的影响,花三万元报读了由国外某大学主办的MBA研修班,可妹夫又在工厂上班,平时工作特忙,交费后,几乎未去上过一节课,也曾提出退学,但遭校方反对。无奈,两年过去,到论文答辩时,碰巧其在外出差无法亲自到场。抱着钱不能白花的想法,其妹夫要求主办单位找人捉刀,没想到还真同意了。“妹夫的MBA证书虽已到手,但含金量高吗?”李先生反问。而类似的MBA,全国岂只一个?
MBA证书缘何如此好拿? 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我国的MBA分两种,一种是学位被国家承认的,需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论文答辩并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才能拿到证书。以这条道路获得MBA资格证书者寥寥无几。另一种是纯市场性质的,国家不承认学位,招生、培训、发证等由主管学校自行负责。因操作弹性大,拿证容易,成为当前市场MBA泛滥的重灾区。
而国外的一些院校,深谙中国WTO入世承诺,也以合作交流为幌子,做起MBA的发财美梦。
某MBA项目负责人赖先生酒后吐真言:“反正国家不承认学位,也不违反哪条法规,多发就多捞钱啊!”证书是有了,但能力没有提升,靠一纸文凭能风行世界吗?相信现实会给这些投机取巧者沉痛的教训。
悲伤四:教学呆板,时间不足质难保
财富杂志(中文版)曾对中国MBA、EMBA或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问题进行过专项调查,保守估算,有超过16.6%的学员认为教学与实际脱节严重。笔者在采访一些MBA学员时,亦有近四成的学员反映,在学习中仍以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长沙MBA学员小周对笔者说:“一天超负荷的学习下来,自己倒像被喂食的鸭子,都快撑死了”。但主办单位却表示,因绝大多数学员是业余学习,教学时间无法保障,而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将数小时甚至一个月的课程在短短一小时或数日之内完成,有关案例分析、游戏互动、社会调查、模拟演练等精彩内容便被删除了。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的企业文化后发现,之所以相当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思想保守,执行力差,与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不无关系。而如今的MBA教育又走古人的老路,八股式教学,不知如何改变学员的思想?思想得不到彻底解放,又如何让这些MBA挑起企业发展的重担? 如何强化中国的管理队伍?时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MBA教育中应该是时候了。
悲伤五:没有特色,照搬照抄几时休
MBA是一种高水准、高品位的成人教育,得从学员性格、接受能力、职业特征、发展方向等入手研究,设计出学员真正需要的课程,在有的放矢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操作技巧、战略眼光。但笔者手头收到的数十份各地传来的MBA招生广告,设置项目基本相同,所授课程大抵一致,使用教材如出一辙。脱离了学员的实际需要,培养出的MBA能达到预期效果吗?怪不得有些人参加完MBA教育后,能力仍停留在原来水准,止步不前。
但在美国接受过正规MBA教育的梁女士告诉笔者,在那里读MBA远没国内这么简单。上课前,导师会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详尽了解学生的家庭出身、性格特征、工作背景、发展方向、爱好特长并进行系统的心理测试,完毕才进行课程设计。每家学校所开设的MBA课程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学校,每期所使用的教材与案例也不尽一致。“因材施教!”梁女士如此总结。
但国内的绝大多数MBA班,主办单位因不愿付出调查研究、案例开发的费用,而使用孔乙己的作风,“窃书不算偷”。盲目跟随其他学校开设MBA,剽窃他人成果,至于学员究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学到什么,考虑得比较少。
资深管理顾问熊先生面对当前五花八门的MBA教育痛述:“像他们那样去办班,简直是在犯罪!” 他的意见是,要真正提升学员能力,就得对MBA市场进行规范,没有一定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管理规则、考核程序,就不能拥有办学资格或合作办学资格。政府也应出台一套考评标准,对MBA学员进行测试,如果能力考核不达标,就应取缔他们的MBA证书。这样才能狠刹那些不学无术的伪MBA。他还提出一条建议,希望学员与主办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如未能履约,应对学员进行赔偿。如此下来,看我国的MBA教育市场还会不会零乱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