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恋爱都是一种妄想──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复制链接] 1
回复
7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8-12 13:4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以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

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下的贫困学生占28.7%

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城市下岗失业人群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数字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她们都需要社会的关爱

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油多了不好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她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却只要了一份一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记者在场,她吃得好一些。如果是平时,她一般都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那些菜一般都看不到油。

她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她的父母很要强,在和村里的强大势力斗争不利下,他们发誓让自己的孩子成器。结果供养比孟娜大8岁的大大儿子上大专、找工作、结婚生子后,他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经济还几近崩溃。

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费5000元的学费,在学校住宿每年需要较1200元的住宿费。孟娜没有那么多钱,她身上只有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一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等待有钱了再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了一个勤工俭学机会。在那个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花费半个小时进行清理,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而从家里带来的钱,她基本不敢用,心里老想着欠下的学费。

她每吨只吃一两米饭,花费0.2元钱,再加上0.6元钱的白菜或者0.8元钱的豆腐,一般一顿饭花费1元钱就已经符合自己的标准了,如果超标了就意味着她别的活动受到限制。

孟娜的专业需要经常上机制图。进机房的费用为每个小时1元钱,每次一进去就要呆上两三个小时,这花去了他手中和吃饭一样多的钱。在记者采访她的前几天,她上机温习C语言花费了9.8元,学制图花了4元钱,她心疼不已。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但只有5个人的地。她的一个妹妹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好在家里人身体都健康,没有陷入到危机当中,但也的需要随时提防。

今年家里能否替他交完所有的费用,她不清楚,只知道去年家里还可以给一点生活费,今年一分钱也没有寄来;全家9个人依靠5个人的地生活,再想多刨点东西也不现实。只有自己努力。结果就是她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努力节约。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因为上街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太贵。化妆品从来都不敢买。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她花30元买了一双鞋。春天买了一件外套,花了19元。

不过,孟娜并不孤独。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其它农、林、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像他这样贫困的女大学生,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统计,就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被称为“特困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8%。

千名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

《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刚刚完成不久,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的霍庆川就找到媒体,希望能够尽快将这份调查报告发布出来,原因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这些特困女大学生作一些帮助。

新长城项目是一个以在校特困大学生为主要帮助对象的一个公益项目,2002年9月1日启动。到2003年底,该项目累计筹集到资金925万元,帮助了特困大学生3671人,项目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21所高校。该项目的特点是,不仅仅对特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还精神上支持这些大学生的成长。

一年多来,新长城发现了隐藏在大学校园深处的特困女大学生群体。人们很少注意到,也没有人专门关注过。这个群体的生存很难,至少在求学、勤工俭学和就业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上学仍然存在偏见,很多农村女孩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能继续读下去了,这些特困女大学生就在这种偏见中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这段经历,她们的家庭难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进大学本来就不容易。”霍庆川对记者说。

关于勤工俭学难。“社会留给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男生找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女孩子?同样在大街上,男孩子很容易就举起了勤工俭学的牌子,而女孩子则比较困难。如果女孩子找到勤工俭学机会以后,还受上班时间、路程远近等因素制约,而男孩子受这些条件限制比较少。”

“社会用工还存在性别方面的歧视,特困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很多用人单位一听说是女生,很容易就拒之门外。”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主任对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7月中旬,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写的是陕西榆林地区的考生景艳梅高考结束后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结果她的父亲不但不高兴,反而自杀了。景艳梅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上大学呢?如果我不上大学,我的父亲就不会死了。’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我拿着报纸整整哭了两个小时。从这个时候起,我就一直观察这个群体。”

“今年春天,壳牌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对我说,‘你们应当关注这个群体’,我们才正式决定做这个调查。”

今年春天开学之后的第二十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启动了特困女大学生调查活动。新长城发放面向学校的问卷20份,面向学生的问卷1000份。调查范围主要是在不同地域的农、林、医、师、综合等2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以及由这些学校推荐1000名。实际回收有效学校问卷14份,有效学生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0%和75.9%。

霍庆川介绍,根据新长城的标准,“特困生”的标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支出在120元以下,贫困生”的标准是月生活费支出在180元以下。但该标准在各地因地区差异而区别较大,“比如在北京,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的就算‘贫困’了”。本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是依据各地提供的标准选出来的。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她们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为100元以下的有38.1%; 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
沙发
发表于 2004-8-12 16:47:43 | 只看该作者
有谁会来关注和怜悯这些人呢,即使有很强的能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