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建议讨论次题目:困惑和迷茫:海尔员工自曝管理内幕

[复制链接] 23
回复
419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7-8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个帖子,题目是“困惑和迷茫:海尔员工自曝管理内幕”。 见下列连结: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2&id=1205&replyID=5740&star=1&skin=

我把讨论这个帖子的发言拿到同学中去看,同学们的意见和这里的意见差不多, 否定海尔那种做法的为多。最后还请老师发表意见。老师的意见大大出乎同学们的意外。

老师说,这篇文章说明海尔的管理很优秀。  海尔的管理者(包括张瑞敏)肯定知道文章中所说的情况:  实际上这种情况正是海尔设计出来的!

要完全讲清楚这方面管理的道理,需要了解一些管理基础知识,就是打造价值链的知识。  那老师曾经用另外一个案例讨论过此主题, 那是国外的案例。
老师最后幽默地说:尽管关于海尔的这篇文章还不够成为一个好的案例,但是如果加上这么多人的讨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好案例。

其实他的意思是,案例里面隐含的原理,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外,(   比如,  在帖子讨论中,大多数人觉得海尔的做法问题比较大), 这样最后可以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收获。
--------------------------------------------------------------------------------------------------------
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去看,如何评价海尔的这种做法呢?大家讨论。
沙发
发表于 2003-7-8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同意老师的观点

海-尔如果不是这样严格控制成本的话,它在大宗消费品市场就很难占有优势地位。

我建议不妨把文章中的每个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列出点来,大家一个一个讨论海尔为什么这样做:)
板凳
发表于 2003-7-10 13:13: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在网上到处被张贴的帖子。我几乎没有回过贴的。因为我实在是感觉非常的奇怪,那就是:大家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怨气?

有两个问题,是要问回贴者的:一是对于管理究竟了解多少?二是对于海儿究竟了解多少?假如了解都不是很多,哪里来的批评海尔的勇气?

我是不了解海尔的,所以也不敢随便的乱说。我只是觉得,海尔离我们大多数人很远!我们大多数人是看不懂、也很难理解海尔的!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在全球有近1000家供方。

我是个具体企业的经营者,我知道海尔的这么庞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我自己的实际管理能力,我几乎连这个数字的零头的企业,可能都管理不好!海尔的日清日高、精益准时制生产、现在流程再造、内部市场化等等方法,怎么能说是炒作哪?不使用这些现代的管理思想和工具,怎么可能管理这么庞大的企业哪?

海尔现在每月有90多万个来自海内外的销售订单,需要采购26万余种物料,制成1万多种产品品种~~~~凡在制造业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么巨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而海尔的管理能力,反而是加快而不是减缓,对订单的处理时间从7天降低到1天!谁要有这分能力,我相信大企业会出高薪来请你的。

很多人对海尔的文化颇有微词!我也是感觉很不理解。我认为,制造业和科技类的企业文化,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在制造业里,我觉得不该以“以人为本”为企业文化,而是以“精益敬业”为文化,更适合些。而这,也恰是很多人抱怨海尔的地方。我觉得,制造业更多的是“制度、约束和限制”,而科技类企业更多是“鼓励、创新和尊重”。
4
发表于 2003-7-10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树大招风
5
发表于 2003-7-15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制造业和科技类的企业文化,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在制造业里,我觉得不该以“以人为本”为企业文化,而是以“精益敬业”为文化,更适合些。而这,也恰是很多人抱怨海尔的地方。我觉得,制造业更多的是“制度、约束和限制”,而科技类企业更多是“鼓励、创新和尊重”。
说的很现实,支持!!!!!!!!!!!!!!!!!!!!!!
6
发表于 2003-7-16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无论如何,让那些大学生下车间我很不赞同
这和当年的上山下乡有什么分别?
关键是人尽其才
对于车间的工作,不是大学生能够完成的,也不用大学生去作
如果招来的人才不能适应工作,那就是海尔人力资源部门的失职
如果招来的人能适应工作而不安排工作,那是谁的失职呢?
一个企业被神化了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7
发表于 2003-7-16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古董说得好,其实海尔存在的问题是无数国内企业员工管理的缩影。海尔600多亿的销售规模打个五折也有300亿,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的确是张瑞敏是难能可贵的。
这文章据说是一被开除的Haier员工好几年前就写的。今年的电子企业百强第一仍然还是海尔,现在的内部情况早就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大家还是去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来讨论吧。5年前海尔的产值比长虹要少许多,如今,产值大了长虹5倍不止,为什么没有人写点长虹内幕呢?呵呵
正因为中国是一个国家主导型经济的模式,所以媒体往往把一个海尔这样的奇迹企业树立起来了,造神运动一向是内地媒体的专长,海尔的“造神运动”甚至把张瑞敏的传奇将被搬上银幕。除了自身的努力,海尔至今取得的成功有赖官方的刻意扶持和宣传。当神话破灭的时候当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从人性的角度去看中国的员工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受儒家传统意识的影响,集体的作用得到更为重要的体现,而个人的作用往往无形中受到贬抑;更多的时候,在两者之间,体现为个人对集体利益的服从。因而个性化人性化的要求往往并不为企业所重视。比较其他国家的管理而言,我觉得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欧美企业做得是最好的,鼓励个人创新充分给予了个人发挥的机会。韩国、日本、新加坡虽然也是崇尚儒家思想,但它们更注重的的是对工作团队的责任,因而他们的人员队伍往往显得整齐有序。而中国的儒家思想更重于推崇孔孟之说,相比之下更多的可能是在于对好boss的渴求以及自我的“修身”。因而我国的企业团队更多的是对上级的盲从,对“关系”的看重更胜于制度的建设,以及息事宁人的“修身”。
在这种的管理氛围下,必然是导致在企业规划发展之中,所有的个体都是渺小的,人本主义更多的是被压制在了各种整体关系意识底下。对团队合作的推崇,形式上是有利于企业。但是如何实现对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和谐,从而使单纯的团队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系统效率的增强,这里面涉及到我们如何去对待具体的人员管理,如何去处理公司与职员个人的关系,涉及到管理科学的艺术,或者说整体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精神,应该既是团队的,也应该是人本的。
至于说大学生毕业分配到车间对不对,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一定的磨砺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招聘本来就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你情我愿的。不过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采取保密措施,所以导致应聘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有能力的其实都应该去外资锻炼和成长,然后在谋求个人今后的更长远发展。
8
发表于 2003-7-24 08:21:00 | 只看该作者
海尔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盲目的否定和肯定都是不对的。
第一、海尔作为一个成功的民族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现在我们也不能说美国的ce就没有问题,我们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发现其中的弊病。
第二、海尔的问题其实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要不怎么会有矫枉过正的说法呢。
第三、企业管理本身好多都是一个两难选择,看那种做法更有利于大局。这样才能更正确的认识管理。
9
发表于 2003-7-25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家人中有好的大公司的管理内幕,请贴上,一般来说成功的大的企业不管世人怎么评,他成功了发、展了,就证明他的管理是科学的。是可发让我们学习的。
10
发表于 2003-8-1 13:50:00 | 只看该作者
海尔的管理的确很成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