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建筑市场总体规模受冲击不大,但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在新形势下拓展市场、寻求生存发展之路、调整完善发展战略的艰巨任务。
区域经济规划密集出台,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使中国迈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奥运后、世博后建筑市场的热点也逐步形成。
建筑施工企业究竟应该向哪些区域进军?笔者参与了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对该企业市场布局进行了研究。以下就是笔者做的一个市场布局模型,希望能就建筑施工企业外地市场选择给出一点思考和借鉴。
一、 确定备选城市
应该选择哪些城市?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们都有自己一定的思考,无论是根据企业以往的项目经验、积攒的人脉关系,还是根据对区域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经济发展较快和国家重点投资发展区域市场机会较多,建筑企业要主动出击,抢占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市场,并积极向周边地区辐射,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整合成几个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市场板块。这样,可以先选定一些城市,做到在区域覆盖面上不重合、不遗漏。
二、 各备选城市资料收集
就初步确定的备选城市,进行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以及竞争状况的分析,为企业市场布局决策提供依据。
P:主要为该城市发展规划,选取与企业涉及领域相关的规划内容;还可以看看该城市所在区域是否在国务院发布的区域经济规划范围内,也可选取该区域规划中与企业涉及领域相关的内容。
E:主要是该城市最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与该企业涉及领域相关的数据信息为重点关注对象。
S:该项内容包含内容较多,如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状况、城市化水平等。其中,有些内容与企业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例如,对于专注于市政工程行业的施工企业,城市化水平就相当重要。
T:如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等,这也需要根据该企业业务所在细分行业有的放矢。例如,对于某些受地质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会选择与其优势对应的地质区域。
竞争状况:对于建筑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筑施工企业全国60强或者100强在该区域内的存在情况,进一步地,可以收集这些主要竞争对手的资质状况、精品工程等信息;对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考虑有多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以初步判断该区域的竞争状况。
三、 备选城市评分
1、 选取指标
从上述收集的城市资料中,筛选出企业最关注的信息,列出这些指标。例如,锁定生产总值(GDP)、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基础建设投资额、基础建设投资占GDP的比例、城镇化率这七项指标。对于每项指标,每个备选城市均有可量化的数值。
2、 指标评分
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评分方法为:该指标最高值城市评分为5,最低值城市评分为1,其他城市按照线性插值法进行评分。
3、 确定权重
根据各项指标对企业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七项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
4、 计算各城市分数
以各指标评分乘以权重,得出各城市总分。
备选城市评分举例参见附件《**集团市场布局——各城市主要数据汇总评分表》。
四、 考虑其他因素
当然,上述数据模型仅考虑了区域经济状况对市场布局的影响。
我们认为,企业在进行市场布局时,还应综合考虑:
• 该区域的进入壁垒;
有些地方对当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差别对待,通过差别政策将建筑工程优先发包给当地企业,或者变相制定本地设备材料和咨询机构等,提高外地企业的准入门槛,保护本地市场。
• 企业已经拥有的市场基础、人脉关系;
虽然现在建筑市场趋于规范化,工程招标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受旧体制和“潜规则”的影响,招标中钻规则空子,暗箱操作,串标、围标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如果企业在某市场具有一定的基础,被“潜规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当然,对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外地市场布局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单靠一个模型就能决定的。模型能为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留在企业领导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