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奖金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回复
8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12-31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奖金的故事


作者:zailin 提交日期:2003-8-14 10:04:00  

朋友阿安刚刚领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据说是为了表彰他在一本全国性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儿童性早熟问题的科普小论文,为他所在的学校挣了光;表侄子狗子在三亚打工,前天突然穿着雅戈尔的西装和一双鲜红色的耐克球鞋回到了村里,村长秘书小马在自家院子里设宴为他接风,规模搞得挺大的,全村的人都请了,狗子说他再也不回三亚打工了,打算盖楼娶媳妇了,大家都觉得挺突然的,宴后向小马打听,他说狗子在三亚买彩票中了三百万,害得村长丈母娘一下子晕倒了,天哪,三百万哪!
  
  大概一个月后偶尔,在一次BBQ上问起阿安,那笔奖金一共有多少,后来怎么花了,他回答奖金呢一共拿了8000元,大半买了一部新款的NOKIA手机,剩下的买件打了对折的ESPRIT风衣给女友。听后暗暗心惊,还好这次没叫上她女友,要不然,嘿嘿……其间有朋友大呼其奢侈,就这么花光了这笔奖金,亏他平时手头这么拮据,唉!
  
  表侄狗子就不一样了,听说是把奖金转到了镇上的信用社里,准备盖间小楼,娶个媳妇,然后整天唠嗑吃利息,悠哉悠哉地过。
  
  我觉得他们俩都挺有意思的,前者潇洒,后者悠闲,反正都是俺们羡慕的那拨人(因为他们都有奖金拿)。之所以拿出这样一个题目来作文章,我自有我的道理。记得大概是两年前系里开了门商务经济学,也是从那时正式开始接触经济学,虽然晚了点,不过幸好因为所用教材是来自澳洲的影印本,所以自然在毫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下直接上马较为正宗的“西经”,还是不枉一学。那时经济学界最热的是张五常,《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版上有他《经济解释》的连载,书店的架子上也搁着火烫火烫的随笔集,经任课老师的推荐,买了一套(共三本,《凭阑集》、《学术上的老人与海》、《随意集》社科文献出版社)。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是张五常太“臭美”,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因为他把芝大的那帮经济学界骨灰大师说成是自己的亲戚一样(这点是让我羡慕不已的),而是因为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经济学理论理论舍我其谁的判断,比如: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倾斜!!!先不去探究这句话的对错,引号和后面嫌多的感叹号完全是为了表达前面提到的“臭美”。这个臭美也是我之所以仰慕他的原因,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提到张五常和他的“必定向下”是为了提到因此而“哗众取宠”的汪丁丁,因为他公开发表文章认为这句话加上这个“必定”就错了,也正因如此我开始不是太喜欢汪丁丁这个连起的名字都想让人记住他的人,后来薛兆丰也为这个“必定”和汪丁丁在媒体上吵了一架。当时觉得张和薛的观点占了点上风,后来则持相反的意见,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汪的文章,同样咯,这也是题外之话,目的只是为了澄清对汪丁丁现在我是非常欣赏的,他的文章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读他的文章可以长见识。关于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和“有时向上”的争论,后来还是因为在一本介绍经济学悖论的书里解决了这一问题 。①
  
  文章是这样的,有种蛋糕必须用四个鸡蛋才能烤成,对于食客来说,做这个蛋糕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鸡蛋的边际效用远没有第四个鸡蛋来得大,因为没有第四个鸡蛋的加盟这个蛋糕就不是食客所要求的“四蛋蛋糕”!很显然,如果以鸡蛋为单位,至少在前四个鸡蛋的消费中所得到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大的(即越来越接近顾客想要的“四蛋蛋糕”)。但如果把以蛋糕为单位,那么需求曲线就可能是向下倾斜的了。也就是说从理论角度上来讲,对的是汪丁丁,但对于以经济解释社会现象为己任的张五常来说,那么也没错,毕竟在这个案例中,对于顾客来说他们的消费对象(的单位)是蛋糕而非鸡蛋。
  
  现在回过头来看奖金问题,在此文中,我并不涉及奖金的由来以及数额等等,想谈的是如何花费一笔奖金。为什么拣奖金谈而非更为广义的收入,又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写上面的两段“废话”,往下我一点点地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奖金是某一时间点因某段时间所做出的超额贡献或承受大大风险之后,一次性得到的一笔一定数目的薪水等固定收入之外的奖励性的财富,由于以下性质,才成了这里讨论的对象:第一、较之薪水等固定收入,有其不稳定性,所以对未独立生活(指经济附属于一个家庭之内的)人来说,奖金有更大的可自主支配权。譬如,可以不上报给父母或老婆,成为私房钱;二、还是因为其非固定性,数额有时比较大,比如它不象固定收入,总在固定周期内得到,因此一旦得到,数目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的累积额度;三、继续是因为它的非固定性,因此它有可能是由于承受风险所带来的奖励(如赌博赢来的钱),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得到,花法可能跟以固定手段得到的收入不大一样。鉴于以上原因朋友阿安因此奢侈地买了部新电话而非用其奖金来改善一段时间的拮据生活,likewise,表侄子狗子也没有继续留在三亚打工,而是提前“告老还乡”。道理是相同的,但他们选择的花销方式却大相径庭:前者选择了潇洒买一回;后者则用这笔额外的收入改善平日的生活。
  
  他们的行为差异,根源有二。首先是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同,这是内在的,或说是心理上的因素,换句话说,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两个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同的。这可能源于他们的性格,也可能来源于后天养成的偏好不同。当然要分析两人的无差异曲线之所以不同我们还得说说第二个根源,那就是他们获得的奖金数目与他们的固定收入比率不一样,这是个今天分析的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经济学原理前常需加的假设(assumption)。我们要对他们花销奖金的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的话,必须得加一个这么一个假设,即在一个单位时间段内,他们得到的奖金数目除以平日他们相对固定的收入数目的值要相等。也就是说单位人A的薪水是1000元,而拿到了10000元的薪水,如果单位人B的薪水是5000元,那么他拿到的奖金得是50000元,只有这样才可以简化他们花销奖金的行为以达到比较的目的。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以2002年10月份一个月为一个单位时间段,在这个月里,拿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因超额完成销售任务的奖金,数目为20000元,再假设10月份的薪水收入为2500元,那么这个比值就是20000/2500=8,我们并不把这20000元平摊给上个季度的那三个月,原因很简单,我是10月份才拿到这笔奖金,我不可能把它还给上个季度的我了,并且在心理上,我也已经把这20000元看成了这个月拿到的外快,只要我愿意,我可以不告诉看帐的老婆,因为我在该拿的时候既然没有拿,现在已经事发后一个月了,现在拿到了,用一句谚语来形容,就是“神不知鬼不觉”。
  
  面对上一段分析的两个根源,俺朋友和俺大侄子对奖金的消费行为显然是大不相同的了,因为狗子的奖/薪比肯定要远远地大于阿安的了。差异的根源找到了,这个根源的根源一般来说是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包括能力,知识,生理素质或运气等),按照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的说法,作为一次经济分析,“当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两种现象之间的明确的因果关系时,如果起‘原因’作用的的现象是非经济现象,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② 可惜的是这个差异也是在上一段里被俺的假设给抹平了,换句话说,当我们忽视了这个源于此的差异,更准确地说,当我们的假设成立,即两者的奖/薪比相等时,我们集中精力要对付的则是第一个原因——他们拥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的根源。
  
  所谓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教科书上的解释是:An indifference curve represents all combinations of market baskets that provide a person with the same level of satisfaction. ③(注意斜体词组,即它表示的是相同的满足水平,这里强调的是不同数量的商品带给某人的“满足水平”,而非强调商品的数量)它的形状是一条凸向原点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和纵轴各代表某人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它体现了各人消费行为的不同。现在结合上面说到的需求曲线,它的形状跟无差异曲线是类似的(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纵轴上的商品换成了货币,我们可以把货币看成是一种商品),按照张五常的说法它必定向下倾斜,那么汪丁丁的需求曲线向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回忆一下上面那个“四蛋蛋糕”的案例,就知道了。现在让我们建立一个坐标系,横轴上标上“四蛋蛋糕”,纵轴上表明是每个蛋糕的价格(因为在拥有劳动分工的市场经济里,人们常用价格来表示他们的喜好),那么随着蛋糕的增多(横轴越往右),人们肯为这种蛋糕付的钱就越少(纵轴越往下),所以需求曲线就往坐标系右下方倾斜。这是极简单的市场供求原理,也是薛兆丰口口声声要尊重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但如果我们把整个坐标系只用来表示对消费者来说一个“四蛋蛋糕”中的鸡蛋,也就是说,在横轴上标的不是蛋糕而是蛋糕中的鸡蛋,那么在没有第四个鸡蛋前三个鸡蛋对蛋糕来说,或者更重要的是对认准只吃“四蛋蛋糕”的人来说,没有第四个鸡蛋,前三个鸡蛋的价值可能完全没有,这是个极端的情况,如果我们假设他最爱的是“四蛋蛋糕”,但在无法找齐四个鸡蛋来做这个蛋糕时,他可能会向只有三个或更少鸡蛋的蛋糕妥协,但之所以是“妥协”,就意味着他做出了牺牲,如果有“四蛋蛋糕”,他会选择四蛋的而非少蛋的,少蛋蛋糕带给他的满意程度要少于四蛋蛋糕,他愿意为少蛋蛋糕付的价格肯定少于“四蛋蛋糕”,从这个角度来讲,需求曲线显然要往坐标系的右上方倾斜。我在上面已经说了,两种说法都对,说好听些就是“见仁见智”,客观点讲就是两者着重点不同,前者更贴近现实,后者更适用于理论分析。对于奖金的问题,我得把两者结合起来。
  
  我们同样建立一个坐标轴,把生活日常开销(房租、菜场购买的小菜、上下班的公车或打的费、给老婆的零花钱等等),横轴上该标什么呢?我建议标些奢侈品(对应前一个括号,商品房、大饭店的饭局、Bora轿车、给老婆一个有几万元的帐户等等),如果你只是个中下收入阶级,那么你的预算线(Budget Line)的斜率应该比较小,结合这个无差异曲线图里(indifference maps)曲线,你的最佳消费要么落在某条无差异曲线斜率较小的一点上——这是因为预算线的斜率应该等于该点上的斜率,即在最佳消费点所在的这条无差异曲线上的那一点的MRS(边际替换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即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 ——但也很有可能是纵轴上的一个角点解(corner solution)④ ,我们在这里讨论角点解的情况,因为相对于假设条件而言,更切合实际些。注意这里的预算线是按照固定收入(薪水,存款的利息,大概能得到的业务提成,以及其他可预见收入)来定的,并没有把不确定性比较大的那类奖金计算在内。一旦当我们获得一笔事先不曾预料的额外奖金时,预算线就往外平移。
  
  改变的原因,我得用需求曲线向上的原理来解释,如果我是名厨师,我的冰箱里只剩下2个鸡蛋了,我就不会做一块“四蛋蛋糕”拿出去坑买家,想买“四蛋蛋糕”的买家于是今天没能买到蛋糕,当我的口袋里每个月只装着两三千元的薪水时,我不会联想到青岛的海景别墅和Benz轿车,即使联想到了,也不可能太努力地去实现,第一没有这个实力,因为按照目前的薪水算,攥上一辈子可能也未必实现得了;第二即使加总十年的收入刚好勉强地买一栋联体别墅,而且是看不到海的那种,而事实上驱使我攥钱的动力还是不大,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毅力关系,可能是我对自己的信心关系,同样也可能是我对未来的预期的关系(比如我认为两年后即将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等等。可是一旦有一天我得到一笔大概100万的奖金,可能是因为我的一个客户突然下了个大单子,也可能是因为我中了一期福利彩票,毫无疑问,我可能就会要买在这个原本只能是想想的东西(比如一辆Benz车),当然我的需求还是受预算线的约束,只是预算线放松了而已。这时候在上段建立的那个坐标系里,我的预算线并不只是简单地往右平移,在这个平移的过程中,它有作用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使得后者不再那么陡峭,或者慢慢显露出原本属于坐标系第二象限的那些部分,使得第一象限内的无差异曲线趋于平缓,并与之相切(而并非区区角点解所能满足的消费选择)。这个在预算线平移过程中拉出无差异曲线的作用力,就是第四个鸡蛋。
  
  俺侄子和俺朋友阿安之间的最后一个经济区别就在于此,前者需要更强劲的力才能把无差异曲线从纵轴拉出来,后者省力些,就其原因,可能源于价值观、性格等其他非经济因素,按照熊彼特的说法,我对他们的奖金分析也可就此打住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1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题后记:
  我曾在预算线的外移中犹豫过,原本以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不该向外平移,而是在往外移的过程中,同时减小了其斜率的绝对值。在教科书上把预算线的斜率变动解释为两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但我以为也许在这里可以补充另一诱因,即当收入变动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也就是对两组商品的相对需求量变动。写出这一句就知道错了,教科书上说的还是正确的,因为预算线的斜率代表的是两组商品的价格比率,需求数量的不同只能由无差异曲线表示,但这里并非简单地把预算线往外移跟代表更高效用组合的曲线相切,而是试图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行为也得到了改变,即对横轴所表示的奢侈品需求曲线向上翘,在无差异曲线图中也就表示为曲线在预算线的带动下从纵轴伸出并朝右偏上的方向移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