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课堂上,可以谈政治信仰,不能谈宗教信仰,容易引发语言、思想的冲突;可以谈论喜欢的大餐,不能谈论喜欢的明星,否则就容易被别人贴上不同的标签。纵然我们欣赏一个民主和共和的时代,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不过不合时宜的言论——诸如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的不可靠的推测、流言,以及容易造成人身攻击和人身伤害的说法不能散布——否则,有关部门、相关人员会找你去喝茶谈话,让你为自己所发出的言论承担相应的后果。因此,即便在言论如此自由的时代,我们鼓励个性的张扬,还是有些话题、有些事情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
对于国内的愤青,其激烈的言论也多半和敏感话语相关。至于所谓的“是中国人就顶”,应该列入庸俗网络用语,和敏感词无关。考虑到网络浏览的心理承受能力,网络监管部门应该把“转发此贴,祝福你的父母健康;看后不定,父母遭遇横祸”之类的言辞列入敏感词汇,以避免网络上的争端延伸到现实社会,影响了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其实最为常见的敏感词,大多是对时政、部分热点新闻的激烈评论,相关部门和利益群体出于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行使行政干预的方法,对于网络传播的汉语文字进行屏蔽。这也使得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权利丧失,造成了一派清明的太平盛世局面,暗含着不同的危机和不安定因子。莫谈国事,不是上策。
网络词汇中应该屏蔽的是彼此的攻讦、对暴力和色情的细致描绘、国骂和地方特色的骂人言辞。以此净化网络,纵然不能将纷繁的网络化作洁白如玉的莲花,也可对网络使用者的素质和道德起到正面影响,至少不会让人一个胚子上网发展成为一个痞子。
我不主张禁止实行敏感词,存在的道理有关部门早已论证。目前在敏感词方面倒是应该向文明、民主的方向发展。应该屏蔽的不是激烈的言论,不是议论国事,而是地域歧视、人身攻击、侮辱谩骂、色情暴力类。以此类推,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耻辱的东西就是该禁止的。而谈论反日抵美、统一祖国的激烈言论,为什么要禁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