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终于决心去看这《唐山》。主动看电影,似乎是受郑州老申的影响,《2012》当时就是老申在郑州走完客户之余,拉我去影院看得。今日我只得拉上宅在家中的儿子,这90后是基本不愿出家门、乃至房门一步的。告诉他一起看《唐山》,一百个不愿意!“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能不能看其他的片子”?“是否可以把票退了,把钱给我”?当感觉我意志坚定,也就“老实”地跟我去了。
徐帆演得真不错,其实所谓《大地震》,只是一个巨大的壳或者外景;内在还是在此时空过程中,一个普通家庭与人物的情感悲喜。几次催人泪下,但我再这么努力,也没能如愿。孩子倒似乎也进入了状态,虽然一会儿评点这个“做作”,哪儿“矫情”,总体感观也承认不错。
回到家中,再次翻看一个记者对于徐帆的采访录:是一个真实的,自我的人。早上看一个报道,说冯小刚的片子难以走过深圳河;到凤凰网浏览,大致难找新浪如此这般热烈,倒是真得。细细想来,中国的文化国际化其实也只是刚刚开始;就说老谋子的《红高粱》,如何如何地到国外评奖?我不懂艺术,不过自己看起来也觉特累,到底表述什么主题?当时一下红遍大江南北,如同“呼啦圈”一般。
跳出文化,就说企业品牌,现在真可以在国际立足的似乎也很难寻到踪迹。倒是“韩流”、“日流”,之类一次次横扫中原,大家如痴如醉般,近乎疯狂的呼吸来自本土以外的“新鲜空气”。汽车、电讯、电器、电子之类产品,要真二八经走出国门打响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说软件与文化产品了,似乎还停留在“招商引资”的初级阶段。如同这大地震,唐山与汶川,虽然具有明显的改善与进步,但要提升降低的空间仍然巨大。
其实徐帆、冯小刚也本不存在非得跨域深圳河,倒是如此苦练内功不失为上策,多一份自我、多一份恬淡、多一丝孜孜不倦,类似的人们总会平和自信地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所谓人同我心,真情、真实、真诚,加之深刻,回归人性与生活,也就愈加接近了。如此看,似乎也是存有的不断地跋涉与进步,跌破膝盖也是在所难免,曾国藩说:打碎牙齿和血吞,如是的刚毅与坚挺,才会是民族的脊梁。
到了开工的时间了,暑期的宅男是不愿把猫眼睁开的。我还是提醒:打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晾晒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关键你我自心如何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