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人类存在和生存的价值
存在就是必然,带有使命、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方式对于人生非常重要。
宇宙
宇宙间包罗万象的存在,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朝着变化、发展方向流动着。宇宙的法则、意志促进了进化。
心智
意识具有超常的影响力。
人生的价值是利用此生,提升自己作为人的品质,让心智提高到更高的境界。人生就是修行道场,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也是一次试炼,成功是考验人的更加艰难障碍。无论成败,关键在于利用这种机会,修炼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性。
面对任何情况,心存良善的意志,永远不服输的奋斗与努力。
造物主
造物主只在人的灵魂中植入根源物质,然后由人自由发展,并未用有形的方式掌控着宇宙的运行发展。
烦恼是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肉体,自然而然产生的欲望和本能。
欲望
佛曰,烦恼是罪恶的根源。六大烦恼包括贪、嗔、痴、慢、疑、见。贪,将一切据为己有的贪念;嗔,由于内在的骄慢肤浅,容易引起愤怒的言行;痴,在无常的世界中,妄想永恒不变,当事实与期望差距很大时候,显得痴愚,发出不满的抱怨声;慢,傲慢不逊的心;疑,怀疑真的心;见,用负面的观点看待诸事的心。佛要求用持戒控制自由和欲望的滥用,并且布施与人。除此之外,忍辱、精进也是重要方法。忍辱,眼前世界是个无常而且变化万千的世界,忍耐和顺应这种变化,以强化自己的心智是忍辱的要义。精进,付出更多努力,维持生存发展。有时,通过坐禅来稳定自己的心神,达到最后的“般若”,也就是智慧,悟宇宙的真理,达到开悟的境界。
烦恼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智慧,使得我们能够自我防卫,绝对不能滥用这种智慧,用人选择的自由做坏事。
世界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而设的修炼场,通过修行提升人性,创造更完美的人格,是人生目的。
意识和灵魂
意识和灵魂的独立于肉身,通过心智、品德和人格的提升,达到修炼自我的目的。
科学
科学进步是科学家们“想做这个,想研究那个”的意识活动导致的结果。
职业脸乃相由心生,意在告诉我们,人不能保持漂亮、干净的心,那么容貌也会变得越来越丑陋。也就是意识的改变可以影响到DNA。
科学只不过是“目前能力所了解的有限事实”。
单从小处着手,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理解全貌的。
第二部分,秉承利他之心而活
人类的本性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全盘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生物皆无此能力。
当人用实际行动去追求过多欲望的时候,人性是恶的。当一个人控制本能、控制欲望就不可能做坏事,甚至可以积极地帮助别人朝好的方向发展,有这种心的人是本性善良的。
自由
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让人类作恶的理由。
世间本没有恶,恶是人类为了存活,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因而累积而成的结果。
青少年犯罪
考虑青少年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而基本的教养是,每个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忍耐恶劣的环境,以及努力工作(学习),这是砥砺心志必要的功课。从佛教的般若波罗蜜修炼看,至少要做到持戒、布施,即控制自由和欲望,帮助别人。
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是做一个有品质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往生的时候,留下的灵魂或者意识具有真正的价值。提升人性的品质,或者说磨练人的灵魂,对人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命运与因果报应
大多数的结果都来源于人的想法和行为。
形成人的因素,一是来自与生具有的命运,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的“业”,也就是因果报应法则,更为重要的是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加有影响。
人生的考验
一个人如何面对顺境和逆境的考验,将决定未来的人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面对成功,要心怀谦卑,把幸运和成功的理由归结于环境和别人的帮助。失去谦虚和努力,就是失去幸运和成功的优点。
真正的学问是在于了解和学习现象的根源,也就是本质或道。我们要学习的是“心的学问”,反求诸己,就是说走到哪里都要修炼自己、帮助别人(修己治人)。
苦恼于憎恨
想要不烦恼就能解决问题,秘诀就是不要想太多,决策定出来之后,就应该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与其为受到损害而烦恼,不如为了未来可能的利益而更加努力工作。所以,不去烦恼,就是从烦恼的境界中解脱出来的最佳方法。不去烦恼的办法:
第一, 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
第二, 保持谦虚绝不骄傲;
第三, 每天自我反省;
第四, 以知足、感恩的心生活;
第五, 秉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憎恨或者仇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增加副作用,造成心理、甚至肉体上的伤害,所谓心理影响生理。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心智,对人的感情而言,最具矛盾性的功课就是“原谅那些不能原谅的事”
第三部分,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逆境
苦难可以磨练人的经验和能力。
即时在遭逢苦难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命运,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避免心存嫉妒或者愤恨的心。
必须依照“知识、见识、胆识”三个阶段来提升人性。知识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轻而易举获得,比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组合成有条理、有逻辑的信念,变成比知识更有用的见识;拥有了见识,要懂得去实践这些理念,提升见识为胆识,也就是转化为执行力,胆识是指具有见识和勇气的品质。
情与理
经营事业最重要的是,最初的阶段应该用理性思考,实际执行或应对时不妨适度地运用感情。
太重感情的人,只适合与他发展私交,一起工作就会产生很多纷争。处理人际关系,谨守先讲理性,再谈感情的程序。
勤劳
劳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也是磨练人的心智的过程。如果能够勤奋努力,就能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人如果非常努力地工作,不但可以得到生活的粮食,也可以借此磨练自己的心灵。勤于工作不仅可以获得较高品质的生活,也可以抑制多余的欲望,并磨练、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头脑。
宗教与死亡
共生与竞争
共生意识的关键在“爱”,一是包含万有的大爱(普遍的爱),而是只对自己的小爱(自私的爱)。
善与恶的分界点就在于爱自己的小爱和爱他人的大爱之间。知足是实践共生生活的关键词。发展小爱要顾及他人的大爱。
接纳他人和发展多样化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竞争和共生;有了竞争和共生,社会全体才能开始逐步走向繁荣。
知足之道
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就能生存。因此,尽量控制自己生存的欲望,设法和整个大环境的生物共生。
走过的路
心中所描绘的景象,将会一一实现。人的意识形态能如实地呈现自己生活周遭。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事物,事实上只是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如何不幸的遭遇。
心存善念,好的事就会到来,心存恶念,坏的事就会发生。每当出现不好的状况,就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是否出现问题,才会有这遭遇。
只要是人,就会有烦恼。只要不去在意,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好,问题就会自然解决。
面临灾难的时候,其实也是清除过去所造业障的时刻。
敬天爱人的由来和意义
常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拥有一颗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之心。所谓的“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所谓的“爱人”,就是“利他”,利他不仅仅是方便的手段,而本身就是目的,为了集团为了让大家都能幸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