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住房制度的市场化与货币化,该目标于2000年基本实现。随着住房改革的完成,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房市场化改革的11年政府和企业通过住房从居民手里拿走了10万亿财富。如果继续下去,消费占GDP的比例会逐渐下降。
财政部发布详细的2009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基本情况,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4239.7亿元,增长43.2%;其中用于廉租住房支出187.1亿元,占1.5%。即使按土地出让净收益4000亿计算,廉租房支出占土地出让净收益的比重也只有4.67%,杯水车薪。也难怪廉租住房根本没有走入市场。
据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消息,4月9日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开发布《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调控和监测司司长刘随臣对《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作简要说明。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批准建设用地5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6%,其中交通、水利、能源三项批准用地占批准用地总面积的48.7%;土地出让总价款为159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3.4%。其中,招拍挂出让价款15098.5亿元,占出让总价款的94.9%,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公报显示,我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增长较快,住宅用地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比重达到24.1%。全国重点城市综合地价呈平稳上升态势,3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增长率为5.66%,其中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增长率分别为5.54%、8.63%和2.04%。
与此同时,全国财政收入中房地产税收占比也越来越高。据财政部统计,2009年,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五项税种合计增收1155.51亿元,对税收总收入增长的贡献为21.8%,比上一年度增加11.5个百分点。加上房地产营业税和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全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增收额所占比重超过35%。如果考虑房地产对银行信贷和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拉动,这一比重将更高。
然而与此同时,房价之高已严重背离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虽然有很多低收入群体通过拆迁改造完成了住房改善需求,更有很多居民农民通过拆迁改造得以致富。但是,还有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城市产业工人、80后新进入城市就业群体、已经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等等阶层的住房梦基本没有实现的希望。众多的80后失去了一直以来的幸福感,就业和生活压力已经使得很多80后朋友们失去了幸福生活的信心。这是十分令人忧心的。
自《蜗居》播出后的很多文章,我都在努力让80后的朋友们明白奋斗的可贵,面对高房价,不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以理性的生活态度面对生存的压力。但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是对于住房问题他们不可放弃的追求。而从老一辈到80后一辈儿的不理性需求占上风的情况下,即使出台严格的宏调政策,市场又重现抢购潮,也重现了房价的暴涨局面。
市场并非是由投资投机性需求决定的,真正决定市场的,最终还是刚性需求。特别是80后结婚分户的需求,这是我们根本无法回避的。没有了刚性需求,也就没有了投资于投机需求的炒作,这才是市场应有的规律。
而且,投资需求对于新增进入城市的80后群体(包括大学生和农民工),都是十分有利的,没有投资需求,家家户户只拥有一套房产,在租赁市场极为不完善,政府更没有大量的廉租房、经济租赁房上市的情况下,选择市场化租赁是无奈之举,但是也解决了刚刚进入城市不稳定工作时的居住问题。
在房价迅猛上涨的情况下,出现了蜗居人群、蚁居人群以致选择逃离北上广,甚至新近出现的胶囊公寓,80后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居住状态,与日益发展提高的普遍生活水平差距也越来越拉大。这是80后幸福感缺失、80后的生存信心缺失的主要因素。而且他们的父辈经历的是收入水平极低的计划经济时期,绝大多数80后的父辈们就业遭遇很大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而50、60年代的下岗再就业遭遇更大难题。即使80后想啃老,他们的父辈也没有什么可啃得了。
GDP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居民总收入的增长与80后群体关系不大,提高80后群体的普遍收入水平难度极大,原因在于80后群体的就业中,私企成分较高,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等稳定收入的就业与众多的80后群体无缘。而就业的压力,工资增长的幅度无疑是最小的。
那么,在商品房房价上行局面很难遏制的局面下,租赁房建设需要政府与财政的大力支持,保障房重点转移至无产权的廉租房,扩大享受廉租房居住至新增城市的农工和农村大学生就业群体,是全社会必须要重视的。
改善居住不要忽视80后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