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两天的“奥美训练营”

[复制链接] 14
回复
23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3-23 18: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天的“奥美训练营”

常青

南京方位营销顾问公司

前言

在外企工作时,我就是奥美与麦肯锡追捧者。后来自己开公司时,我甚至做过这样“规定”:做市场辅导的人要重点读《奥美的观点》,做销售辅导要重点读《麦肯锡方法》,我自己定期浏览这两家公司的网站。这样做收效甚微,诚如宋董事长所言,这一行,读书不一定能成为资深人士,但资深人士必须要读书。

感谢主办方-龙之媒公司,让我有机会到其中一家“朝圣”两天。希望有一天,徐总的业务延伸到咨询领域,这样我就可能有机会抽奖到“麦肯锡训练营”呆上两天。

我自费听过不少培训,对行情大概有数。“奥美训练营”这样的两天“小灶”,对外报价人均一万至一万五,一定有人肯报名。所以说,能被抽中实属是幸运。但我宁愿“相信”,这是老天对我多年奉行购书的“两个务必”的一种奖赏。也就是,“务必”买正版书与纸版书,反对盗版与电子书;“务必”通过专业渠道购书,反对新华书店,反对淘宝网。以“渠道”换“时间”。“专业渠道”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有徐总这些天才们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研究趋势、研究我们、做导读、做分类、做回复……其实,他们比我更了解自己,听他们的(有时可能多掏些钱)绝对划得来。毕竟,顾问公司最重要成本是时间。

回南京途中,我整理与消化这两天脑图(mind map)笔记与照片,如庄淑芬老师所言,“一路见闻让我有所学习”,好“把握当下,充实自己,然后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别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8:13:29 | 只看该作者

奥美的印象

《奥美有情》中有不少篇幅介绍奥美办公室,一切都很熟悉。毕竟是自己身临其境的第一次,我有四点印象:三个“加”与一个小“减”。

第一个“加”-奥美比我想像的要有人情味。

奥美的前台都是些忙忙碌碌的邻家妹子,不像有些外企的前台小姐,美若天仙,冷若冰霜,好像他们这个岗位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用英文与京腔拒绝别人。训练营安排了小休,有咖啡与饼干,还安排午饭,一天中一天西。

但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位保洁员。这位北京大妈两次提醒我,外面“煮”的咖啡比里面“泡”的口味好。在一个文人扎堆、凭创意吃饭、非上就下的群体中,一位保洁员能真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不经意地流露出平等、随时愿帮助他人,这让人很感动。

北京大妈让我想起《奥美有情》书中的葛伯伯。眼见为实,这是一家“做的”与“写的”、“讲的”是一致的公司。

奥美毕竟是做广告,访问卡都设计得很有创意。不是冰冷的“访客证”,也不是虚伪的“贵宾卡”,而是一块红色的不干胶贴-“奥美朋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人情味很浓。

庄淑芬女士的开场白让我们感到意外。她没讲理念、观点、工具与客套话,只是平淡地解释,这两天的授课老师都是奥美中坚力量,都是一些领域的资深专家……

这就好像是看京剧,这帮票友到千里迢迢到你奥美是来看女主角-庄淑芬。而女主角的时间只有15分钟,扮的却是报幕员,赞扬B角、赞扬跑龙套的功底如何了得….女主角的人情味到让我们对这些群众演员充满期待。

从文案林女士、公关程女士的讲演中得知,两位女侠其实也不是“奥美原装”,一位是“奥美回锅”、一位是“奥美投诚”。其中的原因就是看中这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公司。

第二个“加”-奥美比我想像的要真实一些

在我的印象中,这些老师都是些真实的人,既专业又谦虚。没有圈内的“大师”那样的炫耀、张扬与偏执。

宋董事长谦虚地提醒我们,奥美360度模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为了方便内部沟通、与客户沟通用,千万不要因这些工具把头脑搞乱。钱总的讲演中,也经常提“从学术角度,我们是这样看的”…..如果你不同意,我们“欢迎讨论”。

奥美行动的余总是香港人,我见他抽的6元钱的中南海。我的不少客户是做卷烟的,对卷烟品牌异常敏感,现场做了一个调研。

他告诉我说,香港人多抽白色“万宝路”,到北京后,买的多是假的万宝路,于是就改抽“中南海”,这样就方便与北京同事打成一片。至于为什么不抽10元的5毫克“中南海”,他答复是“不值”。自己抽三四口就扔掉,6元的烟不心疼,10元的烟有点心疼。70元的“中华”由于是烤烟,口味不习惯,即使习惯也不会抽,因为那就是“烧钱”。

广告圈中抽“中南”已是一个趋势,我要将这个案例发给相关朋友,看能否做些事,改变这一趋势。

第三个“加”-奥美比我想像的要严谨

坦率地讲,这两天我所遇的并不属于那种“才气凌人”的人。只是在个别老师的个别时分,我才找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广告人所特有的“灵气”。说她们是“咨询顾问”人,我更有把握一些。

这里没有一般广告公司的乱,办公区与会议区的分工,外人不能随便进出;这里big idea被当作策略的手段而不是策略的本身;这里对CRM与对互联网形式的研究比我想像的要深入得多;这里还专门收购了一家市场调研公司来对终端指标的监控……当然,奥美毕竟是一个家用右脑的公司,在行业直觉上,在终端指标的拿捏上,明显有一些“可以讨论”的痕迹。

当然,这已经是很不简单了。毕竟,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推崇盖洛普博士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8:13:5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点-鸡蛋中的小脆骨。

有些人生性吹毛求疵,如果在鸡蛋里面找不到“骨头”,就会惶恐不安一天。我很高兴,奥美满足了我的“癖好”,让我迅速找到两块“小脆骨”,从而心情平静地听了两天课。

《奥美友情》中,庄女士对奥美的装修风格大秀特秀,在“波士”大讲堂中,专门提到了客厅中的昂贵意大利瓷砖。

应该承认,奥美的装修风格、装修用材方面的确与众不同。但其在常规件组配方面,大厅中沙发、脚蹬与茶几的色彩搭配、巨型的布艺脚蹬色彩、窗帘选配….只能算得上中等品味;在射灯用光上基本上不及格;传说中的大卫营也不过如此;会议室桌子虽有创意,但椅子根本谈不上设计与人体工学。

看来奥美尚未涉足家具业与装潢业,对不少公司的不少人而言,这是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8:14:2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习惯模式”

张德芬女士(庄淑芬老师的朋友)讲过,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裡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療愈,或把光带到洞中,療愈才会发生。

两天的训练营,也让自己有机会将以前的“习惯模式”放在阳光下“晒晒”。不少模式虽然很美,很有用,但见光就萎,因而都是错误的。

第一个“习惯模式”-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品牌。

我的逻辑其实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品牌塑造,所有的品牌塑造都要广告,所有广告都需要大的投资。

出于这一逻辑,我的所有菜单中都有“品牌塑造”这一部分。我潜在的想法是,如果不涉及到“品牌塑造”,自己的说服力好像就不强,档次就上不去,与客户的议价就有问题。

于是,我的队伍中谈360品牌管理的“品牌专家”越来越有吃香,我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两块-实战与经验。我的团队至少间接“搞死”了两家企业!

钱总用一张图展示了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品牌塑造只是企业多种手段之一,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品牌。余总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品牌塑造有时苍白无力。

要“相信”品牌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品牌”的真正意义所在。一方面,是对消费者而言,降低其决策风险;另一方面是对企业而言,区隔市场,摆脱供求曲线的魔咒….以前,我好像也听人讲过类似的话,但这次是“激荡”与“共鸣”。

第二个习惯模式-创意就该天马行空

我学过一点理科,经外企十多年的调教,对逻辑与流程比较习惯。进入顾问行业,自己得到不少“高手”的免费指导。什么“创意就该天马行空”,“应人性化管理”、“让她(他)们有一个自由空间发挥”。

我没在4A公司呆过,不熟悉广告流程,对这些“高手”的观点,我是欣然接受。自由空间与人性化管理,最后我收获的是“磨菇”。

阳光操作流程操作才能避免磨菇。

首先,创意只是“策略”下面的一种方案,而策略是建立对客户与行业分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方向”上的共识;其次,创意产生过程也许是天马行空的,但众多“天马”的轨迹是可以被追踪、被研究、被管理的;第三,创意的导入与实施也是一个逻辑。

现在的360度品牌管理是个“平面模型”,如果加上时间维度变成为“圆锥模型”可能更为合适。立体化的品牌管理模型,考虑到阻碍创意导入的因素(obstacles),考虑到创意导入后负作用消除(negative branch)……这样企业的成功率可能会高些。

第二个习惯模式-工具是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

开顾问公司时,我花了不少精力学习人家的案例。找了不少模型,越研究越没有自信;后来,自己也发展了一些模型,洋洋得意。

“工具只是一种沟通工具,有助于内部沟通、与客户准确沟通”。一言惊险梦中人!

工具本身并不重要,代理商为各种工具所进行的讨论,实在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收罗人才,收罗那些“believer”-如“相信品牌力量”的人、“相信终端力量”的人、“相信流程力量”的人….让这些“believer”在一个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才是顾问公司关键!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8:14: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三点“感悟”

第一点:要把“相信”变成一种习惯。

咨询公司是通过传播观点而盈利的。观点是无形的,但观点的产生、传播则需要有一群“相信”者。如何让内部人成为Believer,让外部人成为Believer,让“相信”变成一种习惯。

今后,我要不断地用这三个问题来挑战自己。

第二点:亲爱的,外面的世界其实就是自己

宣传产品功能非常重要,但能触动人内心的广告,是那些把抓住这个时代人的内心“孤独感”的广告。这样的广告才最有杀伤力。

张德芬有话,“亲爱的,外面的世界其实就是自己”。产品外在的功能的选择,不过是自己内心一种投射。

今后,我要注重对消费者内心的洞察。

第三点:向消费者学习

《奥美的观点》究竟是什么?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两天的训练营让我有了自己的答案-全方位的研究消费者!

在全方位的坐标上,我们就能发现客户(以及他们的同行)尽管行业经验丰富,但在不少点上(the moment of truth)其实都没有涉及。盈利空间、改变行业格局、建立核心优势的机会也许就在这里点上。

互联网越来越快的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难以奏效。广告人的竞争对手不是对手,而是难以捉摸、创意非凡的消费者。

今后,我要拿出勇气向年轻的消费者学习。

6
发表于 2009-3-24 09:09:43 | 只看该作者
恩!好东西,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7
发表于 2009-4-15 19:30: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个好学习的人,敬佩!

最让人思考多的就是楼主的感悟,跟着这些思维让我也有了不少收获,支持一下。

8
发表于 2009-4-16 12:02: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人呢,认真学习中!

9
发表于 2009-4-20 15:08:28 | 只看该作者

训练感悟能写得这么好,确实很难得哦.\

笔记最能渗透知识,感悟的东西也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不错的文章,支持!

10
发表于 2009-4-28 17:34: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总结-思考-收获,楼主人才呀~~

也感谢楼主发这么好的帖子~~~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