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舅舅的关系进公司工作的大专毕业生S已经烦恼了很多天:“我的领导是舅舅的朋友。他总是在我面前说和我舅舅关系如何好,但是对我并没有特别好。我甚至没有固定的职位,说是文员,又要跑外面;说是做公关,也没有固定的事做。因为和领导的私人关系,他家买房子之类的事情也是我办的。”S的顾虑是,如今公司面临改制,引入了民营股份,现在的老板面临调动,以后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是S的领导,一定会骂S没有良心。谁都知道,现在很多企业号称只招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哪怕是招前台,我这里顶住压力收进一个大专生,还被人背后嚼舌头说“对我并没有特别好”,简直沦落成救了中山狼的东郭先生。
一旦贴上“关系”的标签,就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平等规则,你将永远和你的关系捆绑在一起。可以说,这既是福利——你有了保护伞,没人敢得罪你,有时也是一种桎梏——你被默认为靠关系生存的寄生物,尤其是对自以为有能力的关系户来说。但的的确确就有不少关系户在获得既得利益后,又想证明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靠的是努力而不是关系,就像很多娶到20岁美女的丑老头拼命想证明这女人爱的是自己的人而不是自己的钱一样。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关系户”如何洗底?
想洗掉“关系户”的烙印变成普通人,是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比普通人多好几倍的努力。因为普通人做成一桩生意,那叫能力;关系户做成的,一定靠的是高层的支持。普通人发脾气,是受到了公司不公正的待遇,关系户发脾气,就是仗势欺人。既然眼看着有人靠着特权坐在了我旁边的座位上,还不允许我带着有色眼镜看一看他/她吗?只有当关系户一而再,再三三,三而四地完成了一桩又一桩艰难的任务后,这种烙印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业绩的辉煌而渐渐淡出,直到没有。当年香港艺人夏春秋把自己的女儿带进演艺圈,别人看他的面子给他女儿安排角色,如今十年二十年之后,已经有人在问,夏春秋是谁啊,原来是吴君如的爸爸。
和中国不同,西方商业文明中,人情关系属于高成本、低回报的资源,能不用则不用。为了人情,我还和一位朋友有了芥蒂。他去管理一家新公司,需要很多人手,我为他推荐了一个,他也录用了。不久这个人跳槽走了,朋友还特地打电话来骂我,说我介绍来的人没有良心。我觉得人家跳来跳去很正常,可是朋友却说:我当初是因为看你的面子才招了他的,否则谁要他呀。我如梦初醒,我以为自己只是婚介人的作用,介绍他们认识后就全身而退,能否对上眼全在他们两个,与我无关。而在朋友看来,我其实就是来逼婚的。因此莫名其妙欠下一笔人情债。
在各种行为规则交叉运行的中国,这样的误解大概还有很多。但凡有点儿自信的人,最好慎用“关系”,省得被打上一个“关系户”的纹身,想洗干净的时候,才发现痛得要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