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华为的世界

[复制链接] 2
回复
13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6 10: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星期天应华为一个朋友的邀请参加了华为组织的青青世界踏青活动。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华为的文化,感受到华为人。联想到我先前读的《华为的世界》这本书,于是我有了对这边书的写些自己感想的冲动。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非常的快,但是除了传统私有企业如衣服、皮鞋等依靠廉价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地位外,却没有出现象日本的松下、索尼,韩国三星、现代这样的现代化国际企业。在中国那些大型企业中,除了大型垄断型企业象中国石化和汽车制造业外,很少有企业能称得上是国际化企业,屈指算来联想、海尔、TCL、华为等极少数几家勉强还可以用的上这个称号。而在这些企业了,唯一只有华为是私企,其它的企业清一色的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有着中华人们共和国这个强大的后盾给其支持。华为,于是可以说是中国私有企业走向世界一面旗帜,它在强手如林的电信行业艰难的迈出了第一步,2006年华为年收入90亿美元,07年华为的收入目标为150亿美元,海外收入将占总收入的75%,真真的迈向了国际化的进程。

纵观《华为的世界》这本书,我觉得华为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信仰的力量。
早在1994年,当华为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的时候,任正非就放出豪言壮语“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我相信当任正非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人会以认真的态度去看待,但10年之后,当人们重新回味他当时的这句话时,却不能不重新的思考。这就是华为的信仰,即使是在华为最冷的“冬天”,华为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信仰。反观国内现在许多企业只是目标定在5年以内,很少有自己的终极目标,甚至当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是很轻易的就改变了自己目标,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长立志”,原来在企业也照样试用。
2.舵手的力量
现代企业管理比较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纵观中国历史的兴衰得失,我们可以发现朝代的兴衰总与君主的表现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见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力量的国家,再仔细观察中国近代的几家大型的企业,很容易发现一样的规律,TCL的李东生,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蒙牛的牛根生,无一不说明企业的成长、壮大与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领导力是分不开的。企业领导人就像航海中的舵手,随时掌握着航海的方向,任正非无疑是这些舵手中杰出的一位,从《华为基本法》中的个人意见“华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行业,而专注于通讯设备制造”到华为冬天中《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从IBM管理经验的全盘照搬到华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他随时掌控着华为这座大船的方向,并不遗余力的将之带向胜利的彼岸。
仔细观察这些杰出的领导人,我发现他们具有如下共同的特征:魄力、执行力、智慧、果断、具有超凡的战略眼光、充满激情、极具鼓动性且有好的总结思想,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3.文化的力量
华为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成长为一个亚国际化大企业与其文化的建设是分不开的,我认为华为的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狼的文化。也许是受了10多年的军旅生涯的影响,任正非在创办华为之初就提出了狼的文化。狼的团结、群攻、在罅缝中生存的文化让华为从一个小公司迅速的成长起来,即使在华为最寒冷的“冬天”,狼文化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顽强精神也顺利的帮助华为度过难关。
第二阶段,IBM的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狼的文化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这个时候任正非引入了IBM的文化,IBM文化在引领着华为走向国际化的建设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的传统文化,改进了作业流程和人均生产效率。在IBM文化的引领下,华为比较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转型。
第三阶段,中西文化的结合。华为在应用IBM文化的时候曾仿照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但是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思路的弊端不断的显现出来(见书94100页),毕竟华为的主体在中国(以华为现在的7万多工号来看,6万工号以前基本上是国内员工),外来的媳妇总有不适应本地婆婆的时候,于是华为提出了中西文化的结合,将文化融入制度,培养一批熟悉中西文化的职业化国际人才,当然,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而华为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其融合。
我认为以上三种力量是推动华为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是从华为的发展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中国企业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与其自身的传统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兄弟如手足”,可见中国人一直把情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有时情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华为的冬天可以说就是由于任正非太重于情义所导致的,“内部创业”事件几乎榨干了华为的血,将华为一度拖下到3年的“冰窟”之中。
“功高盖主”在中国是个非常可怕的名词,中国有着数不清的这样的例子,而功高的那个人往往不会得到很好的结局,我想主要源于是中国“聪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其中明朝朱元璋与常遇春的例子就最能说明这点。于是在中国的传统管理理论里面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了便于管理,上级一般不希望下级的能力超越自己,下级一般只有上级智慧的80%”。华为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华为三个前最高领导层任正非、李一男、郑宝用分工各不相同,而李一男、郑宝用是华为的第一功臣是他们带领了华为走进了一个时代,但是由于中国自身文化的特性,三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这其中还夹杂着兄弟、父子之间感情的纠纷。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过还是要强烈推荐《华为的世界》这本书
沙发
发表于 2007-7-7 18:16:2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总结的很全面。
板凳
发表于 2009-9-1 20:05:37 | 只看该作者

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好。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弊端不断显现,抛开华为不谈,能否深入论述一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