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五下午带一个下属去和一家不错的公司商谈,这个下属入职时间不长,第一次随我做此事。会谈中,她几乎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什么时候说话,甚至不知道该坐在什么位置合适。结束后,下属很认真的归纳了一些技能上的欠缺。
对于我而言,培育下属,也是职责之一。但商务类的职位,上级对下级的培育,都知道最终要让下属可以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而分担自己的压力,但这种综合素质,具体该如何培育,却各种渠道的说法中,鲜有合理的描述。
我从下属的归纳中,也认真思考一番,觉得应该是可以把商务职位的技能清晰化的。展开说,恐怕又是一本书,笔墨有限精力有限,就从思维角度简单说说。
2、
纵看自身,横看同行。开会时,我常常说一句话:入职的第一件事,是要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公司以及自己的产品,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见招拆招。纵看自身,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了解的越深越好,面对客户时,难不倒的从容会是最大的利器。
这话看起来简单,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公司新人,一旦上手了自己所负责范围的工作,其他领域就很粗糙的对待,这种新人的成长性是极其有限的。员工要从经理的角度看问题,经理要从总监的角度看问题,总监要从总经理的角度看问题,而总经理,要站在股东或者董事长的角度看问题——唯有如此,才可以造就不断地提升。
横看同行,就是要保持对竞争对手、同类公司的关注,客户既然找你商谈,要清楚一点,自己往往是候选对象之一。我们买东西还知道货比三家,商务中更是如此,那么,相对于同行的优势,这点如果可以说的明白,可以让客户信服,这就很容易促成一笔合作。
这就引到了商务人员需要锤炼的下一个素质。
3、
一定要比客户懂得更多,同时了解他所处的行业。这种算是心理战。
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问商家,这个东西比起其他的好在哪里?而我们在采购意向商品之前,往往已经对这个商品有了一定了解。问这个问题的同时,潜意识里,是需要商家给自己很有吸引力的答案,这个答案一定是超出自己所了解的范围之上,要超出自己的期许。
客户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当做是需求(培训、咨询行业的人都懂得这个重要性),那么,通过客户的问题,商务人员就要在脑海中快速分析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心理期望值大概是在哪里,无论是抛出一个合作点还是一个报价,都一定是要超出客户的心理期望值。而商务人员若要做到这点,前提是,要比客户懂得更多。
有次我去买数码相机,中关村鼎好大厦里面两个相邻的商家,向我推介产品。第一家,我拿起一个相机把玩,销售人员问我的预算(很直接,但这步是正确的),然后给我推介几款相机,一直强调这几款是同价位相机中像素最高的。而据我这方面的简单了解,一款相机,不仅仅是看像素的。去隔壁第二家,销售人员给我推介的有像素高的,也有像素低的,但这个销售员给我讲解像素之外镜头的重要性,并拿出一款配有好镜头的像素也说得过去的相机对我推荐,并且用他们的笔记本电脑上网让我看网络上IT网站对这款相机的评测。我觉得这个销售人员比我懂得多,在我了解的范围内又深了不少,我自然对他的推荐感到信任,也就随后达成了购买。
在公司行为的商务洽谈中,要确保自己比客户了解的更多,也要确保客户不认为自己是他们行业的外行。
4、
在商言商,真诚第一。在情感营销的过多渲染下,这条是很多人犯的中国式错误。
一直无法接受很“情感”式的商务沟通。动辄就是“咱们哥俩谁和谁啊”,“都是朋友好说话”……之类,这种表面上看,彷佛可以与客户关系打的火热,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往往效果不佳,毕竟,客户也不是傻子,这种交情在心里也会打个八折。如果双方在商谈过程中,确实发现对方都是可交之人,商务之外再谈友情不耽误,但混淆到公司商务中,带来的结果,恐怕都是心里犯嘀咕:关系明明没到这份上,他为什么对我这么热情,有何所求?
这种提防之心,也会提防后面的所有动作。
一个好的商务人员,不是舌绽莲花,而是可以给对方一种真诚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做不了假的,人的第六感相当敏锐,只有发自内心。不欺不诈,不坑不骗,不卑不亢,说清楚自己想要给公司争取的利益,说清楚对方可以从合作中得到的利益,这两点只要平衡好,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回扣等灰色地带在此之外另当别论)。
那么,结合前面说的,当客户的期望值高于自己的能量的时候,坦言告知。纵看自身,同时也得看到自己的不足,适当的承认不足(切记,自我批评的时候,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热爱自己的公司,这会获得人格的尊重),更会获得客户的好感。万事皆有瑕疵,完美的一定是虚假的。
5、
所谓百炼成钢,所有素质都不是一蹴而就,看从事商务领域的人员,以及管理层,以此要求自身,假以时日,这就是支铁军。
PS:随感而发,尚未谨慎组织文章,不当之处见谅,也请有感者补充,道理越辩越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7 15:05: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