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了
哈尔滨的天亮得似乎更早,在三点左右就开始朦朦亮了,比江南来得更早。但大多数的人们似乎还应当在起床前最后一轮梦想之中。
六点了,我迫使自己起来,打开窗户,外面的空气是阴冷的。比室内低很多,于是只得关上。来哈尔滨已经一周时间了,倒是吃了不少东西。昨晚吃“杀猪菜”,这是我在大街小巷到处看到的;于是跟弟兄们提及,希望尝尝这东北农村的特色菜。老陈也说,那是农村碰到什么大事,家里杀头猪,当天晚上把全村了邀来,煮上一大锅加上泡菜,一起喝酒吃菜。
我记得是几年前也是偶然在网上,似乎在广东一些“贵族”青年,就好这口。于是两三点赶到一个偏远小店去吃,因为那时刚杀完的猪,煮出来味道据说特好。所以在哈尔滨偶然所及,也就“认真”尝尝这正宗的东北味道。确实是不错的,吃完后跟老于讲,将来还想去吃,老于爽快地答应了。在就是吃长白山天池边小溪中的山泥鳅了,据说也是很好,如同人参。再就是松花江、黑龙江中的各色鱼,东北确实物产丰饶。
而且大街上的人们,也是长得较为“敞亮”的。因为数百年来,这个地方就一直是热土。从努尔哈赤带来满人崛起,这儿就是满人的老家,得到了长时间的披护。后来中俄、中日、日俄、中日、国共延续百十年的战争洗礼。再就是解放,称为工业基地、教育基地;而后改革开放,渐渐黯淡;现时又开始重振东三省,这个具有深厚底蕴的老基地。也是正是建设多的缘故,哈尔滨人性情豁达、爽快、耿直。据说,大街上开车,也是“贼快”,于是老于再三关照“过马路要小心”。
走了几个顾客,还得走下去,需要走出些心得来。东北人是较为容易沟通的,但需要放缓语速,老陈关照,琐碎的话要少说。确实要学会各地的沟通基本特征,而且两者的言语夹杂一些乡土音,交流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是需要慢慢用心体悟于渐而修正的,一方水土一方人,而现今往后的进步似乎愈加依赖各地人等的互动、交流与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