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美国次贷危机让从07年到08年上半年还风光无限的资本狂欢戈然而止,樱花的并购重组,江龙的倒闭危机,让准备在资本运作领域大展拳脚的纺服企业开始冷静思考并购重组的课题。您觉得当前的经济环境对于并购重组是危还是机?有哪些可以遵循的评估原则吗?
崔自力:这个问题的探讨需要结合对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看法,就是中国经济存在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波动。任何一个经济体不可能永远上升,它总会出现波动,我们研究认为中国这个波动周期是16年。当然,不是所有的产业和整个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都是同步的,但是是同周期的。既然周期存在,那么就有机遇存在。第一类机遇是谷底机遇,第二类机遇叫重组并购的机遇。
谷底机遇即在经济谷底时做好上升期的准备工作,这种行业洗牌的胜出者,是一个先知先明者。而在08年拐点到来之前,我们看到很多行业出现了能力过剩和过多的投资,一旦面临市场约束到来的时候,纺织业、电子、汽车等很多行业,一些企业我们讲目前比较热的像江龙、像飞跃这些集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时受制于前期过度投资种下了恶果,很多行业在被迫洗牌,没有办法,龙头企业倒下了。这就出现了我们说的重组机遇。
怎样把握这种重组机遇呢,这里提供十条黄金法则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就是多元化并购要谨慎,加强核心主业竞争力的并购可优先。多元化是中国企业的原罪,最近的企业瘦身潮,其实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的。解除非优势领域,集中在行业主业,才能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条黄金法则是不能带来结构效应的并购要谨慎,能带来结构效应的可优先。
第三条叫海外并购要谨慎,国内并购可留心。最近呼吁海外并购的呼声比较高,一个最热门的提法,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实现企业的国际化,但是国际化并不是通过一次海外的并购就可以实现的。企业经营和资本经营是不同的。企业经营需要更长远的思考,这样能抵制更强烈的诱惑,海外并购抄底的行为或者是这种思考的模式,更像是对金融投资者来说的,而不是一个企业经营者。
第四条黄金法则叫享受中国红利行业的并购要谨慎,中国特色行业并购可优先。中国红利我的观点是既是我们的骄傲,同时又是我们的耻辱。因为它是对未来的一种透支。当中国红利逐步成为历史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会逐步丧失我们的竞争力。
第五条叫出口导向型的行业并购要谨慎,内需拉动的并购可优先。
第六条是融资约束型行业并购要谨慎,非融资约束型的企业并购可优先。这是从企业本身、从并购角度来看的。那么反过来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就可以提出下一条法则。
即第七条,对负现金流企业的并购要谨慎,对良好经营现金流的企业并购可以优先。
第八条,民营企业的并购要谨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并购可优先。民营企业并购因素更多是出于财务和要素的因素,真正为了战略性的,为了产业链整合,应该还是比较少一些的。
第九条,着眼于资产和生产能力的收购要谨慎,着眼于市场研发资源的收购可优先。资产在经济上升期是资产,在经济下滑期就是负担。
第十条,弱势收购要谨慎,强势收购或者是强行合并可优先。弱势收购是蛇吞象,蛇吞象一个最好的时间点在行业往上走的时期。
可以用以上的法则具体分析一下江龙的案例。首先,江龙对经济形势出现了误判,在拐点到来之前进行大量的资产性并购,并且是在一个错误的行业,这个行业是出口导向型行业,是一个融资约束性行业。其次,江龙不应该轻易地涉入不熟悉的产业领域,进行所谓的多元化,它的业务涉及到了印染、纺织、贸易,甚至房地产多个行业。第三,江龙并购重组的强势基因不足。它在03年的时候刚刚建立,接下来的两年集中在生产上,从来没有并购重组的经验,这样一家企业却在06年短短一年内进行了大量投资并购重组,并购或者整合不利造成了主业现金流吃紧。第四,江龙选择的融资机制是民间借贷,过高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吸食了江龙的现金流循环。第五,在上市进度遇到障碍时,不应该孤注一掷进行赌博,而应该进行重组。最后,在08年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应该变卖资产,进行业务收缩,退出不熟悉的领域,把主业资产保留下来,这是最好的一条道路,但是它又走错了。在不该并购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的资产并购,在该重组的时候,没有进行重组。这是江龙控股并购重组的失误。 (崔自力,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高级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