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领导要相信因果报应

[复制链接] 13
回复
25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5-8 08: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领导的因果论

啸傲蒂王 aibao_13@163.com

很多人听到“因果报应”之后都会宛然一笑,认为这不过是迷信说法而已,他们也许会说“社会上那么多贪官污吏,不都是过得好好的么?哪里有什么因果报应?”但笔者恰恰认为,因果论不仅仅是科学的,而且是领导者首先应该知晓的道理。

一、什么是因果

因果论是佛陀智慧的结晶,比如我们身边的春夏秋冬便是非常好的因果案例:春夏秋冬是地球的一种气候变化,用因果论来说,造成地球春夏秋冬的原因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及地球的自转。这就是形成地球春夏秋冬的因,春夏秋冬就是果。由于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带给地球四季冷暖的变化及花草树木的繁殖与衰灭,这是春夏秋冬所造成的果,在这里春夏秋冬又变成了因。

人的一生会遇到种种遭遇,但是因果是主导这些遭遇的重要因素,也许因为我们学习努力,所以考上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大学提供了好的平台,所以有了好的工作……如此种种,都是一环扣一环。

但是仍然会有人问:为什么很多人做了坏事却得不到报应呢?这里笔者先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老和尚,有意要重新修建佛店,特地到一处较有钱的乡镇化缘。化了数天,竟无人肯发心捐助。后来,有一味癞疠头的卖烧饼孤儿,看不过去,就把往常卖饼积蓄来的钱全部都施给老和尚。不料,这件事过了不久,这位卖烧饼的小孩,忽得眼疾而双目失明,再不久又落进便坑里淹死了。此事一传开,人云纷纷,“善事、功德不能做”、“善恶根本没有报应”等等。此刻老和尚正端坐寺内,入定中忽见卖烧饼的小孩,隐隐而至,跪了下来。老和尚难过的说道:“孩子!你对自己的死,感到悲伤吗?”“不,我才不会呢!因为冥王已经派人告诉我事情的真相了。我过去作了不少的罪恶,被判了多世的牛马及肢体不全的人;今生是癞疠头,来生是瞎子,最后一生则是跛子跌进粪坑而死。但我因我不久前能发心布施,就将此三世的罪业归于一生,以便受完此报。以后,我再也不受恶报了……”其实这个故事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样,只是报的时间有所延展而已。

佛教讲“三世因果”,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世、现在与未来世。也就是说,现在发生的“果”与过去所作的“因”有关,未来将要发生的“果”与现在造作的“因”有关,由此,未来的“果”与过去所作的“因”亦有关。佛教有一句名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就是说这个观念。

佛教中还讲“业”,“业”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大致是执着的意思,如果对做事非常执着,那么就会形成自己的“身业”;如果对言论非常执着,那么就会形成自己的“语业”;如果对思想非常执着,那么就会形成自己的“意业”。一个人有业之后会形成“业力”,这如同物体运动时的惯性,也就是当外力撤去时,物体仍然会向前行动,业力最终会形成因果报应,也就是‘业报’。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积累非常多的“业”,而最终形成的业力也就是每个人最终所得到的结果,或在家庭中,或在工作中。当然,“业”还分为共业与别业,共业是两个以上的人做相同一件事所造的业,别业则是每个人各自所造的业。

二、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笔者之所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并不是在嘲笑众生的卑微,赞美菩萨的高明。这其实是和每个人的欲望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佛家说凡人有六根,即贪、嗔、痴、慢、疑、邪六大烦恼,这六大烦恼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般人很难逾越。如果我们抑制力太差,经不起世间的种种诱惑,那么必然就造成为了眼前利益而去做有悖良心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做了坏事之后,又不期望得到报应,于是就怀揣着侥幸心理,不信“因果论”。 但当恶果来临时,又恐惧万分,彻底绝望,千方百计想躲避,岂知果报绝不是想躲就躲得了的。这就是众生畏果的缘由;而菩萨,我们可以理解为不一般的人,是抑制力非常强的,素质非常高的人,他们能够谨慎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事务,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再小心,他们深知因果不虚,于是会害怕“因”,怕造恶业,怕伤害众生,但是当“果”真的到来时,他们会泰然处之、坦然受之。

懂得因果是成熟的表现,不成熟的人只有外因论。在这种人眼里,一切不幸、不快乐、不成功都是别人和外因造成的。观念是因,现实是果。“因果论”遵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你给予生活什么生活就给予你什么,你怎么待人别人就怎么待你,伤害别人最终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疯狂掠夺自然自然回报的就是灾害,溺爱子女回报的就是不孝,最终得到的就是曾经给予别人的。

三、领导畏因

不懂因果是人浮躁的根本原因,“因果论”也应该成为领导的人生哲学。如果一个领导只重利益不重文化,那么他的团队必然是功利无比,一盘散沙;如果领导只重指挥不重检查,那么他的团队必然是权力滥用,应付了事……只有懂得“因果论”,才能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形成不断总结的习惯。企业只有不断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不迷失自己,不丢掉自己好的东西。

领导畏因首先就要观念正确。思正为领,身正为导。思正的结果是观念正确,也就是说观念正确才能“领”。如果你的观念同普通员工一样,还能“领”吗?毛泽东说:领导就是出主意和用干部。干部是基于价值观的选择,领导的价值观是错的,干部就会选错。价值观运用到战略、管理、经营上,就会形成战略观、管理观、经营观。价值观错误,就等于战略观、管理观、经营观也是错误的。所以,领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在工作中不断地悟道。悟道也叫“实事求是”,悟出道理就等于抓住本质,道理就是本质。成功来源于正确的观念、道理。“迷为凡夫觉为佛”,“迷为自己觉为大家”,“迷为员工觉为领导”,“迷为学生觉为老师”,“迷为痛苦觉为快乐”,“迷为失败觉为成功”。迷与觉只是在一念之间。譬如“全心全意为别人服务”,有的人看成是侍候人是负担,有的人看成布施,是积德,有果报应。

领导畏因要用对人。纵观企业中领导选干部的观念,要么是以价值观为标准,要么是以安全感为标准。以价值观为标准就是以“道”标准,选拔志同道合者;以安全感为标准常常选用同学、亲戚、朋友,其实这种方式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并非是安全感,因为亲戚朋友到公司不采取必要的制度措施进行监督以及观念的整合,同样会因人心不齐而没有安全感。领导用人要真正做到“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以价值观为标准,以个人能力为准绳。在用人手段上要用人所长,针对人的领域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人的特长虽然只适用于一定的领域,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特长还具有转移性,可以从这一领域向另一新的领域发展,有时往往超过原领域。比如,兽医邓洛普发明轮胎,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等等。但在使用时要把握在他的特长上升期和增长期予以重用。

领导畏因还要注意监督。在企业内部,一定要反复强调“好人也需要监督”的观点。“好人”和“坏人”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条件而言的,极好极坏的人总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处在中间状态,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强盗强调“监督是一种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观点,反复阐明有效的监督有利于不让老实人吃亏,有利于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的道理。当然,监督不是监视,监督靠制度和程序,监视靠人盯人。监督是基于管理的目的,是一种机制,不针对任何个人;监视是对人的人格的不信任,把监视当成监督,这个团队已无任何信任可言了。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繁华的世界,欲望颇多,但是作为领导一定要懂因果,知命运,不妄求不妄作,善时而动,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会达到满身责任,但一身清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9:12:20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9-5-11 18:33:51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与下属打成一片才是一个高效的团队基础,以官和权力作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
板凳
发表于 2009-5-11 22:06: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分享,非常感谢!
4
发表于 2009-5-11 23:15: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凡事有因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5
发表于 2009-5-12 10:38:28 | 只看该作者
理不错,凡是皆有因!!凡是皆有果!!
6
发表于 2009-5-12 12:38:26 | 只看该作者

     恩,世界上的事错综复杂,物与物之间并非单向联系,表面看起来的因果,可能并非因果,要看清事情的因果,何其之难。管理者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信有这样的因,就能相信有这样的果,从而忽视人在过程当中的作用,可能忽略了因果之间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7
发表于 2009-5-12 19:39:57 | 只看该作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先施于人。
这个应该也是一种好的因果循环吧
8
发表于 2009-5-12 20:28:0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现在很多禅学理念用道管理来了

9
发表于 2009-5-12 22:35:29 | 只看该作者
在企业内部,一定要反复强调“好人也需要监督”的观点
10
发表于 2009-5-13 10:53: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