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 创新与联想

[复制链接] 4
回复
11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9-1 15:5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一间传达室到现代化的办公大厦,从11名技术人员到上万名员工,从初始资金20万元到年营业额超过千亿,从坐在外国产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为全球第三、亚太第一,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国内电脑行业的龙头老大,联想集团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无论是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还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都把联想的成功归结于两个字:创新。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正是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的创新造就了联想奇迹。联想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就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来探讨一下。

一、理念创新

思想决定成败,企业的理念决定了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尤其是在这样一个IT的行业里。

联想的理念创新首先体现在创业团队的企业理念。这些科学家们不甘寂寞,从象牙塔里到市场上“海”了一把,并且搞得有声有色,最根本的是他们能用企业经营的理念来经营联想,把联想准确的定位为一个盈利企业而非科学院计算所的三产公司。从科学研究到企业经营的理念转化,是联想在很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联想的另一个理念创新是其独有的一套管理理念,柳传志把它叫作我的管理三要素。首先是建班子,用一个有威信、有激情的领导班子,去激励一层又一层的员工;其次是定战略,让每一个人都清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发展路线;第三是带队伍,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做到后继有人。这三个要素,使联想免受了很多损失,并推动联想不断走向成功。

二、机制创新

没有机制创新,一切创新都是散金碎银。柳传志的“房子理论描述:企业管理就像一座房子——运作层面的管理是屋顶,流程层面的管理是围墙,而基础层面的管理则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实了,整个房子才有可能建好。那什么才是企业的地基呢?就是机制,只有好的机制和管理,才能保证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新产品,进而不断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

联想的机制创新是从企业治理机制开始的。早在1984年,联想就向上级单位——中国科学院争取到了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权,进而分几步走完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有一家事业单位的三产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通过转变根本机制实现了这个国有大企业的软着陆1994年,作为国有民营体制的联想,创造性地成立了员工持股会,将35%的分红权分到每个员工身上,并在2000年将其转化为股权,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有效的解决了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也为未来的收购扩张奠定了基础,这是联想得以再次腾飞的动力。

联系的另一个机制创新是用人机制创新。联想深知,高科技企业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只有把握住优秀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拥有握紧的拳头。有人说,联想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在联想,由于业绩突出一年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入联想才几个月,由于能力强而得到重用者也有之。来到联想刚满一年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鲁灵敏,就是一个例子。他说:在联想简直是小马拉大车,即使刚毕业的人也有机会,只会出现自己力不能及,不会出现有能力发挥不出来的现象。人人都有做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劲儿。由于联想人才的晋升有两条通道——行政序列和技术序列,首席科学家与总裁待遇平等,主任工程师则相当于部门总经理;因此,联想人有句挺流行的话:不当头儿也有奔头儿。正是这种机制,造就了联想人才辈出的局面,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机制创新是流程创新。在联想,员工工作有一个“三原则”:有流程按流程办,没有流程创造流程办,流程出了问题修改流程后办。原则是不变的,但工作的具体内容却要求常变常新。同一样工作,第一次做可能受到上司的表彰,第二次重复可能就要受到批评,因为环境在变,客户不同,工作的形式方法也要有所创新,正是这种创新使得联想的管理不至于僵化,能迅速适应IT行业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5:51:27 | 只看该作者

创新与联想(2)

三、组织结构创新

组织结构的创新一直是伴随着联想多年发展的。

联想最成功的组织创新是大船结构的模式。“大船结构”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具体包括四层意思:集中指挥,统一协调。公司以开发、生产、经营三大系统为主体,围绕这三大主体,公司设置了一个决策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实行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根据市场竞争规律,企业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和指令性工作方式,统一思想,统一号令,接近于半军事化管理。船舱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1988年起,公司按工作性质划分了各专业部,比如业务部下设:汉卡、微机、网络、小型机、CAD工控、软件、资料等专业部,实行船舱式管理,任务明确,流水作业,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调动职工积极性,体现企业主人翁地位最初。1994年起,联想将十几个部门整合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微机事业部,就是大船模式运用的成功典范。当时29岁的杨元庆,当上了这个部门的总经理,果断地把直销转为分销方式,力挽狂澜,抵住了外国电脑公司的大兵压境

联想另一个成功的组织创新是将企业分拆成“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两大块,后而又剥离出融科置地、鸿叶投资等单元,“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是因为郭为与杨元庆的分工,因为人的问题而将一家公司分拆,这在中国商业史上罕有成例,西方大公司的老板们听了也会难以理解。但是正是这种组织创新,成就了今天的联想系,也没有给自己塑造一个对手(如果杨、郭有一个离开的话)。

四、经营模式创新

在联想真正快速发展的90年代以来,很多经营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津津乐道。

1994年的“E系列”电脑的推出造就了整个行业的低价竞争格局。以“经济型”来标榜自己,这无论在联想公司还是在我们国家的计算机行业,都是第一次。杨元庆后来一直认为,1994年国产个人计算机对外国品牌的阻击战,就是从“E系列开始的,这种便宜的电脑通过多方面降低成本已经和组装机的售价差不多了,通过它联想展开价格战从而降低库存,联想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万元以下的电脑,一举打破过去由外国公司主导市场的局面,很快成为国内电脑销量第一。众所周知,电脑就像鲜水果,是不能多放的。积压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就越没有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的转型也是联想的经典成功案例。联想将企业推变成市场拉,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定价,形成连供应商都得跟在后面不断调整的弹性生产供应模式。杨元庆说到这项安全库存结合按订单生产的创举时,总是神采飞扬:这个灵感来自于计算机CPU、内存与高速缓存之间的关系。用户订单就是CPU,要求速度相当快;而按订单生产就像内存,速度较慢;所以把用户经常大规模采购的品种先大量生产出来放到安全库存中,就像一个高速缓存区,将80%以上的订单命中在这里,既能马上满足产品数量又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个性。

近来,联想又在实现新的模式转型:从电脑制造商转变为IT资源整合服务商。联想将在各个领域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创关联应用的新时代 为了推动关联应用,最终实现PIPES(以主动的(Proactive)方式,无缝地(Seamless)整合(Integrate)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Effective )、贴切(Proper)的服务,充分释放网络能量)理念,联想围绕个人信息终端、企业信息应用、社会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技术布局。在社会信息服务的层面上,联想的理想是成为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IT运营商。IT服务运营商作为一种新角色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全球范围的IT领域,他们自己投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系统应用, 还可以通过有偿的方式整合企业和组织的闲置的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等资源, 然后对这些聚合起来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动态优化,按照社会需求,高效的配置给个人、企业和组织。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产品的均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买方市场普遍建立的今天,联想的成长过程就是从商到界的扩展,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的整体再造,从硬件厂商到服务提供商的重新定位。一切都一切,都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不断创新的联想。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2 23:17: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4
发表于 2008-12-13 00:56: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发表于 2009-4-25 22:12: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