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插件式升级的机理,就是在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动力系统、协作系统、职能系统、管控系统划分基础上,插件式管理的关键就是对管理系统的插件化分析、寻找到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插件点,并以插件点为中心开展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升级与转换工作。 企业管理最大的麻烦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麻烦的是不知道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律和逻辑关系,找不到企业产生问题的起因和根源。企业管理系统的插件化分析就是根据前面提到的系统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而不是按照常规的职能划分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企业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遵循的是通过调整实现优化、通过优化实现变革。 插件式管理的追求在于企业管理升级的快、准、稳三字诀,其基础和支撑源自于对企业管理系统运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系统具体内容间的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首先,企业管理系统中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企业所需要的功能,最后实现企业盈利与发展的目标。我们把这种共同作用称为协同效应。管理系统中的一种管理方法可能会对多种功能发挥作用,而一种功能也可能需要多种管理方法来共同实现;管理系统中一种管理方法的变化会导致其能影响的所有功能发生变化(变化的程度大小不一),而一种功能的变化可以由影响其的一种管理方法的变化实现,也可以由影响其的多种管理方法的变化实现。这就是企业管理系统各具体内容间协同关系的本质内涵。 其次,在企业管理系统所有的方法中,某些管理方法的变化会导致多种功能或者其他管理方法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样的管理方法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称之为企业管理系统的节点(简称节点)。企业管理系统节点的变动和变化不仅仅是自身的变化,而会导致更多管理方法和企业功能的变化,有的甚至会使企业管理系统的发生大范围的变化。这些节点的存在正是使得企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的主要因素。 再次,我们在调整、改进企业管理系统时,为了达到目标,总是希望某些内容发生变化,另一些保持与原状。但是由于管理节点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系统会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而不是我们的意愿进行调整和变化。所以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或几个管理“节点”,通过这些管理节点的调整、变化,尽量使企业管理系统的变化能更快、更准确的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我们把企业管理系统中这样的节点称为“插件点”。 插件式管理结合了矛盾论(互动与互相作用)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螺旋式上升的观点,对企业的管理系统重新进行调整和整合,调整和整合的原则之一就是能够实现我们所希望的功能和目标。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实现企业不等级阶梯的升级与变革,达到最大程度的跨越和最大程度的稳定相结合。 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升级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为企业管理系统调整时其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在这种互相作用和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也往往未必能实现我们希望的结果。而我们的目标是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和方向,因此用技巧和方法来确保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无论企业的哪一级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都必须要安排好调整的推动动力、组织方式和调整过程之间的关系。管理系统调整的关键要有调整的动力,如果系统和人员本身没有调整的动力,光靠外部推动,最终是很难达到效果的。系统调整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调整部分相关联内容的影响,如果调整的部分影响了整体系统的运作或者无法与系统其他部分协调运作的话,则系统调整也无法继续下去。在考虑到动力需要与协调需要之后,就要安排合理与可行的系统升级调整过程。 另外,由于企业的管理是个系统,而且企业不能为了管理的改进而停止生产和经营,所以企业管理的升级与改进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完成,因为这样的做法对很多企业的职工来讲是难以承受和接受的,必然引起混乱甚至是运行停滞,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是要在保证生产和经营正常的前提下进行逐步的改进与完善。为此,要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分解,抓住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单元,这样既能推动整个管理系统的升级,又不破坏整个系统,保证企业的管理系统在生产和经营都正常运行当中完成升级和换代。 企业插件式管理坚持企业管理系统升级的稳定式跨越、不等级阶梯升级和进化式发展,根据各个管理单元和内容之间“协同”关系的定位,选择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升级激发点,通过一点带动整个管理系统的调整与改进,实现企业快速的螺旋式和不等级阶梯的跨越发展。 插件式管理在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调整和升级的同时,强调通过人员的安排、职位的调整和岗位的布局来搭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自行调整动力系统,而不是总是需要公司高层或者外部力量的强迫性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