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看病不难不贵”: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简光洲 又是两会,热闹得很。照例,每年的两会都有些委员会冒出惊人之语,用当今的流行语来说,就是“雷”,一些人则是到了语不雷人死不休的地步。 两会首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副院长徐勇在餐桌上的讨论“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话题时就说,“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 这也算是今年两会第一“雷”! 引用一下媒体的报道:徐勇委员表示:“看病难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概念标准如何把握?如果不讲地区、条件,笼统地讲看病难,容易造成误解与混乱。” 这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副院长介绍说,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长时间等待看病也是现实问题,非急症病人几个月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与国外相比,中国患者如果在当地就医并不算难。 一些网站在转载此报道时,可能关闭了讨论功能,不然的话肯定会招来一板砖乱飞。我不想多言,越说越气,相信会有无数网友用足够充分的理由来进行批判。简单地说下我的意见:就算是在国外也在排队,要等,但不能就此得出“中国患者在当地就医不算难”的结论。 举个例子:昨天采访了一名重庆奉节县红土乡大垭村一社的唐姓村民。他的儿子8月份因肾结石死亡,因为当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还没有曝光,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儿子的死会和食用三鹿奶粉有关,医生也没有想到。8月中旬,他儿子发病,送到当地乡村医院,无法治疗,又紧急送往县医院。因为到县医院要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儿子于是死在途中。 我想,如果是住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隔壁,或者就是住在天津,这样的悲剧可能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例子很多,我自己家也曾有类似的不幸遭遇,心痛得不想再说。 媒体报道:徐勇委员准备了一个“明确看病难的定义与标准”的提案。他解释说,“各省市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看病难’的标准,根据病情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医院看病,医院要多长时间治疗、治疗到什么程度,都有相应规定。如果超过这个规定,视为‘看病难’。如果病人从新疆跑到北京看病,那就是难。但这种难,超出了基本医疗的范畴,不能在抱怨的范围内。” “难”确实是相对的,但在中国,医疗条件分配极端不均衡是不争的事实,不然别人离北京千万里,何必一定要千里迢迢地奔到北京看病。 但请徐委员看清楚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农村,还有多少人在生病后,因为无钱而只能在家等死!如同徐大委员享受着医务人员,食喝无忧之辈自然不会想到在家等死会是什么滋味! 最近几年,很多农村在搞合作治疗。虽然晚了一点,报销的范围限制多了一些,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与努力。也是我党取得民心的一个重大举措,因为其中确实有很多人从中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年回老家,村子里一邻居的女儿心脏病,治疗费用达7万元之巨。邻居说,如果没有合作医院,他女儿可能就难逃死劫。 我想作为一个委员,代表着人民去参政议政,你可以没有水平,但不能无视现实没有调研地昧着良心信口开河。其实,在中国,想作一个有水平的委员并不是难事,只要稍微地放下身价到农村,到郊区去看一看,去调研一下,就可以提出很有见地很有价值提案。可惜,一些委员们实在是太忙了。 如徐勇的上述之言,我想不是无知,就是无耻!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当委员,这样的假大空的发言只会让我党失去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