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专注成就一切机会和成功可能:我对《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的解读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8 20: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月18日,周日,襄阳南路大可堂普洱会所。

在一个上海的花园洋房里的茶馆,签名版的《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静静地立在一个旧式脚踏琴旁。这是本我一直想看的书,一方面是源于郎朗,我的东北老乡,另一方面是源于这几年郎朗的突然之间声名鹊起,也许是自己一直孤陋寡闻。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碰到了,也正因如此,放弃了原有的计划,直接先捧起这本书开始了新的阅读之旅。

记不得有多久没有这样安静的看一本传记,但读郎朗的书,从一开始就沉寂了下来,3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跟着郎朗走了这20年的音乐梦想之旅。

在郎朗的世界里,满眼只有两个关键字,即音乐,在具体点就是古典音乐。他对音乐的追逐方式是通过钢琴。这本书是在讲述他的故事,但并不是那种抽象的总结,脱离了媒体和评论人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的提炼,留给我们的完全是郎朗一个真实的自我。这给我们更多的解读空间,也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天才。

其实,所谓天才,天赋的背后一定是努力,郎朗的这本自述没有任何的总结,平实的语言背后,呈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对这本书有几点解读:

1、专注成就未来。应该说无论是从四五岁的沈阳,六岁到十四岁的北京,以及十几岁开始的美国之旅以及18岁以后的世界公民,郎朗的每个生活得瞬间几乎都与练琴这两个字有直接的关系,每天几乎8小时的练琴,365天的几乎不间断,这是郎朗能够成就自己的唯一原因,无他。这就是专注的力量,试想,如果没有这份专注,郎朗又怎会有今天?其实这是无数成功的人的唯一原因,但是我们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会去讲机遇,每个人都探讨成功的捷径,但是,没有了后面自身的强大自我储备,机遇又怎会光临于你,你又如何能抓得住机遇呢?所以,我认为,郎朗的书中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他的成功总结,但是实际上已经给了我们最佳的答案,专注。

2、即时的转移阵地,向着离梦想最近的方向走。从沈阳到北京再到美国。在老师的建议和父亲的安排下,郎朗几乎做了人生每一次艰苦的抉择,远离故土沈阳,远赴未知的异国他乡,这也最终让他站在世界的古典音乐之巅,重新理解和认识了音乐,成就了他最终获得世界的认可和肯定。离开故土沈阳,到了强者如林的北京,在重重竞争之下,郎朗获得了在国内最顶尖的北京音乐学院的认可,并最终证明了自己,应该说,这阶段是郎朗还小的时候,跟他的父亲的偏执是绝对分不开的,一个伟大的父亲,承担了所有的压力,成为了郎朗度过最艰难的几年的开路先锋和保护伞,郎朗这阶段的成就基本是以参赛获奖为结果的,每一个结果的背后都有两个关键词,就是临比赛前父亲坚实的臂膀以及上台前父亲鼓励的拍他的后背。这种强大的力量给了郎朗最强大的信心。远离中国,赴美国,则是郎朗相对顺利的几年,年龄大了,多了独立思考和精神,但没有失去的还是对音乐的热爱和专注,但是能够放下国人的价值观接受新的价值观,则是郎朗成为大师的关键之举,听从了新的老师的建议,郎朗在美国基本上放弃了中国人一直坚持的通过比赛的名次证明自己的“争”文化,从而开始了对音乐新的理解之旅。这也让郎朗的音乐多了很多沉静和情感,而身心合一,正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每一步的选择,都几乎突破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呢,真的佩服郎朗的父母,顶住了所有的生存压力,长期的两地相隔,忍受巨大的天伦之乐,终于为郎朗寻找了梦想的巅峰。

3、伟大而偏执的父母、开明的老师。并不是所有的人成功都能有这么幸运的“后援团”,但郎朗有,这也是我认为郎朗的完美人生之处。跟其余的音乐天才不同,现在的大多数音乐才子都是出身于音乐世家,有着良好教育的父母几乎为其提供了一切成功可能的基础平台。郎朗不同,他几乎完全是继承了父母的梦想,有着那一代父母的鲜明特征,因为最初的乐感,被父亲强制的安排了一切,应该说,他父亲对他的成功梦想的坚持绝对有些近乎疯狂,当我看到郎朗在音乐学院的进进出出,整个进出音乐学院以及在国外自费获奖的经历时,真的对他父亲的所有行为充满了感动,为了郎朗,可以去帮郎朗一徒两师,可以跟主流的权威老师对抗,可以去以各种方式在音乐学院为郎朗扫清障碍,甚至被他的老师认为是郎朗成功的“最大障碍”,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郎朗的成功路上,绝不缺乏开明的老师,无论是沈阳音乐学院的朱教授、还是北京的赵教授、美国的格拉夫曼,都给了他成功的最好帮助,当然,每一次拜师背后都需要他足够的天赋去获得他们的认同,这本身也是需要足够的功底。我认为这是他比别人更为捷径的地方,没有天时,没有地利,但是人和的力量足矣成就一切可能的成功。

其余的天赋也好,乐感也罢,我认为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上述三点上面,我认为第一点和第二点是他能够成功的最关键因素,第三点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助力器而已。而给我们的启示是,越简单距离成功越近,这两点一个是专注,一个是把握机遇,一切可能促进自己成功的机遇。第三点是有更好,没有则有可能淹没天才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不能成就自己,也可能会与第三点有关系,尤其是父母对你的支持程度,战胜了也就成功了。

但想想看,做到这两点何其难啊。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抉择和诱惑的社会,发达的信息让我们有足够的选择(参考拙文:我们的困惑和焦虑往往来自于内心的不安http://blog.vsharing.com/hanfeng/A556730.html),也具有了足够的三心二意的可能,在这种最大的资讯干扰下,我们具有了N条通往成功的可能道路,自然也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但恰恰是这样,我们反而难以做到专注,至少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只做到了有限的专注,也就成就了自己现在的半吊子“专家”,如果我们能像郎朗对音乐和练琴的努力和执着,不管是来自于外力还是内心的张力,也许我们都能成就自我的梦想。

由此想到另一个少年得志的斯诺克天才,丁俊晖,他的成功也和郎朗如出一辙,对桌球的挚爱,父母几次坚定的转移阵地,为丁俊晖所做的放弃和牺牲,让丁俊晖能够向着距离成功最近的方向前进。

丁俊晖和郎朗未来的关键障碍都是是否能把专注演绎到底,抵制住成名后的各种巨大诱惑。

由人及企,近些年人们争议最大的企业战略行为就是“多元化和专业化”之争了。为什么多元化成功的标本和可能如此之少,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够专注。GE被誉为世界上多元化最成功的标本,但是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心,通用汽车却是最早向美国政府提出援助要求的巨型企业。而中国企业中,真正能够经得起竞争检验的品牌,在我心中也唯有华为、联想、万科等专注的企业而已,海尔在多元化的浪潮中,已经基本失去了专业领域的竞争筹码,衰落也是必然。

如果我们不是天才,或者我们有着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那我想还是专注专心一点,我们才能找到通向未来最近的那扇门吧。

这个下午,感谢大可堂,感谢意外的郎朗的这本书,给了我2009年继续前行的坚实信心。正如在领取集团总裁特别奖时候的获奖感言一样,我将坚定把投入、激情和追求卓越的信念,结合专注专心一致的聚焦,贯穿在2009年全年。

2007年末,放弃大连的优越薪酬和熟悉的人和环境,在梦想的指引下,终于来到上海。
2008年,专注于咨询。以集团“总裁特别奖”作为最终的收尾。
2009年,继续延续既定的目标和主题:聚焦并专注,投入激情和追求卓越的梦想。

我没有郎朗成功的第三点,成功的后援团,但是我有我的坚持和对梦想的执着。
我坚信,这是我所需要转变和选择的。

感谢郎朗,感谢这个午后的普洱茶。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