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国内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思考:先进的还是有效的

[复制链接] 0
回复
9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5 12: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商品生产出现以来,人类在以成品为主要对象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全球范围来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按照其依据的手段和方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以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诞生历史还不长的“六西格玛”严格上讲应该属于此阶段,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

 

我国的质量管理现状又如何呢?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质量管理实践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从20实际70年代末开始引入统计质量管理方法,198111月成立了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ISOTC69对应),虽然一个数理统计方法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由于数理统计方法的专业性以及国内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统计人士的缺乏,目前,除少数先进的企业基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统计质量管理水平外,大多数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统计应用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析创咨询等在为客户提供质量管理分析智能培训和咨询的长期实践中发现,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偶尔用Excel做非常基本的图表”的阶段,一些企业的工作人员甚至囿于计算机操作的困难仍然使用手工纪录的方法。可见,在质量管理方面,我国企业对专业统计方法的应用还相当初步。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推广和普及,我国也自1987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于1992年等同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全面质量管理在国内得到了一些应用,但还远远谈不上普及,成功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国内企业更是不多见。

 

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力推进统计质量管理方法的阶段,但基础还相当薄弱。中国质量界最专业的期刊之一《品质文化》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专访,也印证了这一点。国内一些企业目前连基本的抽样检验都还不能做正确,他们用的抽样方法还是随意抽样而不是随机抽样,而这两种抽样完全不同,在随意取样中,某个数字被抽中的概率会比较高,它的科学性跟随机抽样没法相比的。如果企业把数据建立在随意抽样的不可信基础上,其运营的环节就很可能会有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企业在基础数据并不充分、人员统计知识还相当缺乏的情况下开始实施六西格玛,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目前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方式,结果却鲜有真正的成功者。先进的东西固然好,但“先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用“先进”这个词来装饰管理,应该用“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先进”的方法,所谓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其实就是发达国家当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很大,中国企业把这些所谓的先进方法盲目引进过来,不一定就能发挥作用。倒是我们利用他们二、三十年前的成熟方法,却很可能获得更好的成效。

 

当下,我国企业想要苦练内功,增强量化管理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至少在质量管理方面如此。选择有效的管理方法比盲目选择最先进的方法更加重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