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揭开管理理论上的大骗局

[复制链接] 3
回复
61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4-16 16: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开管理理论上的大骗局

  把青蛙放入热水中,它会电打般地跳出来。把它放进温水里,慢慢加温,则会最终死亡。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青蛙理论。

  据说,这青蛙理论还出自名门,与大名鼎鼎的微软有关。由于青蛙理论出身高贵,具有西方美利坚的贵族血统,因此,在一些人的眼中,它必然是先进的、前瞻的,是勿容质疑的。一时间,万口传诵,争相习学,高崇为极其先进的管理理念,政府官员、学者教授、企业高管中的一些人也动辄青蛙蛤蟆的不亦乐乎忙忙然。有好事者甚至将优秀运动员刘翔也和那蛤蟆扯上了关系,写出了《青蛙效应里的刘翔》;部队中也有军官从这则“趣闻”中悟出一条哲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人无意否定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慢性自杀”等感悟,也不是要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说法不对,而是要大声发问:“你煮过青蛙吗?”

  当本人第一次听到青蛙理论时,心头曾有过些许怀疑,曾和那青蛙换位思考:如果将在下放入那水中,即便那水是能包治百病的温泉水,然后生火开煮,即使是文火慢煎,本人也断不会听凭那水、那泉升格为肉汤,至疼痛时定然奋起 .然而,尽管换位,但本人毕竟不是蛤蟆,也无桑拿经历,一时将那疑惑搁在一旁。

  近日,因本人受命讲授那青蛙理论而将那疑惑重新触及。本人想那青蛙虽然没有狐狸般狡猾,可大暑之天炎热之时,湖畔荷塘之中的蛤蟆多见于荷下或多草的阴凉水中而少见于那无阴无草的水中而暴身于阳光之下。由于本人不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便找来一青蛙煮之。本人遵循文火慢煎的原则精细操作,但那蛤蟆却随着水温的上升显得越来越不耐烦,几个来回的游动后跳出了锅。

  然在下实在是想维护青蛙理论的神圣不可侵犯,想那锅乃炒菜之用,不是高不可攀。于是换一煮饭的高压大锅,其深难测,将青蛙再次煮之。青蛙初时不动,漂浮于水面上悠悠然,本人窃喜。为使理论验明正身,本人将那文火调得不能再文。可那蛤蟆却不甘心死于安乐,估计水温至那摄氏30多度即故技重演,在水中来回游起了蛙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多至摄氏40多度即开始向上蛙跳,可怜那蛤蟆的冲锋被多次击退,就在本人动那恻隐时,蛤蟆求生的一跃,竟然使得青蛙理论轰然垮塌!

  此事使本人想起了成语“三人成虎”和那曾经鼓舞了国人的“在宇宙中唯一可用肉眼看见的人造建筑是万里长城”的故事。但愿青蛙理论之后我们多一分质疑的意识和勇气!

  青蛙理论可以休矣!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6:20: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篇文章有意思,勇于实践挑战一惯的想当然理论,有条件的网友真实的试验一下。
板凳
发表于 2009-4-16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青蛙理论是为了说明潜移默化对人的影响,青蛙只是个例子。
换成鱼也可以。

其实你应该更进一步的说明一下,温水煮青蛙其实是有适用条件的,即青蛙肯定不会不动被煮熟的。当达到它的忍受极限时,它必然会奋力一跃。

温水煮青蛙的理论也一样,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成立,也是有一定适用条件的。
在未触动人的底线时,一般人都选择忍让,但忍让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做出全力反击。
因此,真正懂得使用这个理论的人,一定要2手准备:一是慢慢的进行变革,二是要斩断青蛙们的“神经系统”。

我国的改革开放即是这种策略。仔细品味,很有意思。


4
发表于 2009-11-26 21:56:11 | 只看该作者

太神奇了,曾在培训的时候引用了这个著名理论,深受启发,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