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当苏宁和大中就收购事宜陷入僵局中时,我们就应该洞悉潜藏的变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大中没有选择苏宁,而最终与国美“闪婚”呢?国美收购大中,会对苏宁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国美、苏宁、百思买新版的三国演义已经呈现,历史会否重演而最终三国归晋?
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家电连锁业从来就不乏精彩好戏。在众多好戏中,“并购”大战更是在最近两年风起云涌。 先是2006年5月,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的百思买收购国内第5大家电连锁企业江苏五星;紧接着,2006年7月,发生了被称为“惊天巨变”的国美、永乐合并,这使国美在全国的门店总数突破800家,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远超行业“老二”苏宁;随后,黄光裕更抛出“以打求和欲并购苏宁“的豪言壮语,真可谓“国美一出,谁与争锋”。 而在2007年年底,又是国美,又是黄光裕,只不过配角变了――由永乐变为了大中,国美以36亿元的价格,闪电般收购了张大中领导的大中电器。如此一来,国美依靠“并购”的杀手锏,将国内的又一个主要对手,更确切地说是北京市场最大的对手收入囊中。 众所周知,此前苏宁已经就并购大中事宜,与大中电器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谈判,正当众人皆认为苏宁并购大中只是时间问题时,国美、苏宁、大中三者在瞬间上演了一幕“乾坤大挪移”。这让人不得不感叹:猜中了开始,却没猜中结局。 大中谢幕,不完美的完美
大中电器由张大中一手创立,起步于198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中电器目前在北京地区拥有61家门店,比国美的56家和苏宁的42家数量都要多;算上天津等周边地区,大中的门店总量是81家。2006年,大中实现销售额82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在北京地区,大中与国美和苏宁等行业巨头相比,并不处于劣势。 2005年之前,大中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2003年,大中开店量增至32家,成为唯一覆盖北京内城、社区及远郊县的电器连锁商;2005年,大中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期,占有北京家电市场50%的份额,超过了国美和苏宁的总和。随之,张大中确立了全国发展的思路。 然而,2005年后,家电行业格局突变,国美和苏宁纷纷上市,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二者利用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巨额资金,快速跑马圈地,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2006年的国美并购永乐,百思买并购五星电器,使得国美、苏宁、百思买等行业巨头的市场力量越发强大。而对于大中电器,市场环境则越发严峻。同时,由于张大中自身管理风格的因素,长期以来,大中电器缺乏核心智囊团队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企业发展渐渐显露出后劲不足的态势。综合多种因素,张大中选择了套现退出市场。 对于这个在北京市场有着深厚积累,市场份额较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大中电器以如此方式谢幕,让人百感交集。至少对于张大中本人,从经营企业的角度而言,并不能称为完美。 一方面,大中没有充分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大势,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力量;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企业长期发展所依赖的人才储备不足。这两点是张大中没能使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走向更大的舞台的根本原因。 不过,从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去衡量,并购和被并购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大中电器在2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且,对于张大中本人,以36亿元成功套现,也体现出企业和自身的价值。 因此,大中的谢幕,可以称得上不完美中的完美。 为什么是国美?
大中最终投入国美的怀抱令人备感意外,毕竟之前苏宁已经与大中就收购事宜谈判半年之久。然而,仔细探究,这个结果可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这是由国美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一向行事胆大张扬的黄光裕,立志要使国美2015年以前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家电零售企业。且2006年收购永乐,已然向世界证明其胆色和魄力,也向世人阐释了其通过并购快速成长的策略。事实上,此后国美一直在寻找并购的对象,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具有大中这样规模的企业已经不多。在此情况下,大中的“择优而合”让国美看到了希望,国美当然不希望错过这么优质的猎物,更何况是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 其次,这是由北京的战略性地位决定的。长期以来,大中立足北京,在这里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根基。而国美的大本营也在北京,二者的门店布局相似度较高。在北京市场共同发展的岁月里,想必黄光裕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国美和大中被“货比两家”的痛楚。国美收购大中,显然是想借此扩大自己在北京的市场份额,加固北京的大本营地位。 然而,国美敢于以业界普遍认为溢价明显的36亿元收购大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国美不能接受苏宁在北京市场有可能会超过自己,它要抑制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的扩张。北京市场对于国美来说,不仅是极具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的市场,更是国美的根据地和“政治中心”。面对此等战略性地位,以黄光裕的性格怎能忍受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在自己的大本营肆无忌惮地抢占市场?可以说,国美收购大中,主要是从战略高度出发,是典型的战略性收购。 最后,这是由国美和苏宁的行事风格决定的。与国美不同,苏宁向来以稳健的方式扩张,强调的是资金链的安全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内化性、稳定性,这就注定它在对外扩张时,非常注重安全性和价值性。很显然,在张近东看来,以36亿元或者更高的价格收购大中,风险性较大,它所期冀的是一种物有所值的操作方式。 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为苏宁错过大中而感到遗憾。在商业竞争中,很难评判一种行为的对或错。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有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行为和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富有戏剧意味的是,在国美宣布收购大中当日,苏宁股价大涨5.72%。 家电版三国演义,旧戏不会重演
随着2007年的结束,随着围绕大中开始的并购大戏以国美收购大中而落幕,如今的中国家电格局,已经与两年前大不相同。2005年的国美、苏宁、百思买、永乐、大中、五星电器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经随着近两年的并购狂潮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国美、苏宁和百思买的三足鼎立,家电版的三国演义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家电版三国演义会呈现出如下态势。 首先,苏宁不会因为失手于并购大中,而影响其全国的战略布局。大中不同于永乐,大中是典型的区域性品牌,在全国只有81家门店,而且大部分在北京,除此以外,主要分布在华北区域。国美并购大中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北京市场的变化,国美在北京的实力将大大增强。可以预计,在北京,苏宁与国美的差距将拉大。不过鉴于北京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一向以稳健和耐力著称的苏宁而言,不会产生本质的影响,相信苏宁在北京会继续稳健发展。而从全国来看,国美并购大中对苏宁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只要苏宁能够稳住阵脚,沿着既定战略稳步前进,它在全国的战略布局还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另外,国美并购大中后,家电行业格局并没产生本质变化。大中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北京,所以即使大中被并购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基本上对家电行业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依然是国美、苏宁、百思买三足鼎立,只不过是影响了其中一方的筹码而已。 虽然整个行业格局不会因为国美并购大中而发生根本变化,但也许会对苏宁和百思买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苏宁和百思买在国美的强势进攻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将主动出击,以维护自身的竞争地位,反而会成为国美更强大的对手。特别是百思买,也许目前国美甚至苏宁还没有把它放在眼里,然而,它就如沉睡的猛虎,倘若能够快速苏醒,能够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那么,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和资源,在中国快速做强做大是有可能的,甚至会对国美和苏宁产生较大的威胁。 家电连锁业的竞争不仅是门店和规模的竞争,更是包括渠道、营销、人才等全方面的竞争,是价值链的竞争。无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还是从上游家电制造企业的诉求来看,未来家电连锁企业的三国演义还将继续,但是无论是气势正盛的国美,还是稳健扩张的苏宁抑或正在积蓄力量的百思买而言,未来很难有一方会一统江湖而重现“三国归晋”。总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家电版三国演义的鼎立之势将越发凸现。 (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任何发表、转载须先得到许可,联系方式:010-58671818-291/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