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由于其储藏量有限,而工业经济对其依赖至少在可预见的数十年内不见消减。因此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长期上涨是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的矛盾出现在以下方面:
1、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严重仰赖于煤炭。20世纪初,由于石油的被发现及开始应用,石油逐步取代煤炭成为工业经济最依赖的能源。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以取代石油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这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成本,除去新能源本身的技术壁垒不说,工业经济本身也难于一下子做到彻底淘汰依赖于石油的完全性技术改造,因此,对石油的依赖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2、以乙醇为代表的新能源(生物能源)是以规模性消耗农产品中的玉米为代价加以提炼制造,不可避免地引起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在一些国家如巴西,开始大规模推广乙醇汽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美国也在逐步推广生物柴油。这引起了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加重了非洲一些国家的粮食危机。如印度尼西亚为了发展乙醇能源,大肆砍伐热带雨林转而种植玉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事实上出现了为了环保而破坏环保的现象。
3、美国在步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其综合国力的逐渐下降,不得不采取措施重振其经济,以确保美圆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经济霸权,长期维持国际资本对美国的流入,为此抛出了“网络经济神话”、“硅谷高科技经济神话”,并在2000年前后达到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高峰,是年,美国三大股指均达到历史高点。“9·11”事件的一声巨响声使这些泡沫灰飞烟灭,不得已以金融业的高度创新力图保持美国的国民经济及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维持美国国家信用,保持美圆的国际地位。而这些努力随着2007年的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再次使美国重新创造神话的图谋失败。于是,“新能源”概念出笼,冀希望于美国所拥有的创新机制,新能源规划能够再次吸引国际资本对美国的投资。那么,新能源政策到底包括什么样的内涵?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挽救美国经济?
目前的新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能源,其中以乙醇取代石油为代表;其次包括太阳能,以光伏电子为代表。硅工业所造成的污染性已经众所周知,而乙醇的炼制需要使用大量的玉米或者其他替代农产品,那么就会出现上面我所说的问题,加重粮食危机。其他的如氢能源,目前的科技能力没有规模性发展的能力,代价高昂;核能,则因为矿产资源的局限以及其特殊要求,也不能够象石油那样,成为完全浸润于工农业生产的任何方面。至于水、风能,显而易见,需要依靠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因此,美国所号称的新能源产业规划,无非就是上述几条。美国政府希望依靠其技术方面的优势,造成概念及若干方面的突破,重新吸引外国对美的投资,才是新能源产业规划的主要意图。
4、以保护环境为主旨的国际合作,已经一再要求美国及西方主要工业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布什政府一再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拒不接受限制排放的指标。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国内坚持不接受《京都议定书》的工业财团如通用等,或陷于破产境地,或等待政府救助或者被收购,故奥巴马政府能够在国际环保合作上有所作为,通过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议案。加以美政府极力鼓噪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所以不得不在国际环保合作上采取一定程度的积极姿态。但是从上所述,新能源产业仍旧存在环境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本也居高不下。
所以,我个人以为,至少目前阶段,不应该把新能源产业看成是多么了不起的新产业,无论投资机构还是行政当局,都应该立足目前的实际,来合理调整能源产业布局,制定能源政策,同时极力降低能源产业的环境成本,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如此方为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