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顿悟还是积累?

[复制链接] 86
回复
159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5-22 01:0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age

  

周二分享的博客《时间管理是简单化还是复杂化?》 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反思与回馈,其中“大树一株”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楼主的时间管理这样重要的管理原则能让所有的人“顿悟”,而不是苦苦说教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就是说如何符合中国人的人性,让《金刚经》取代《楞严经》。”

  


经听过一个讲座,讲师问大家“人之初,性本。。。。”。有的回答“性本善”,有的回答“性本恶”,而讲师出人意料地回答:“性本懒!”。他指出中国人总是
懒于思考、懒于行动,总是寄希望于速成班、临阵磨枪这样的小聪明。偶而一两次的小聪明可能会带给你成功的感觉,但它就好象麻醉药一样让你迷失。

  

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任何事物,如果盯着它看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节会慢慢浮现,并且越来越清晰。只有专心许久才有能力真正关注细节,而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了成败。

  

“大树一株”举了慧能祖师的例子来强调“顿悟”的重要性与可能性,关于这点,我曾经在《记录时间日志与活在当下》谈到慧能与神秀的那段故事:“

  

禅宗五祖要选一个接班人,也就是要选六祖,老和尚要大家根据自己的修行写偈,类似于做一首禅诗。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写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老和尚看后认为神秀的诗未见自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慧能的诗却已见自性,可传衣钵,于是慧能成了接班人,被称为六祖。后世的人觉得神秀不可取,都纷纷向慧能学习,可惜又没有人能有慧能一样的无上悟性,逐物逐己,了不可得,误入了口舌障。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接引众生,每个人的根器见识都不同,可选不同的法门作舟楫,大部分人的根器都是需渐修而非顿悟的,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在学佛的初级乃至中级阶段,神秀的渐修法门是非常适用的。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可惜沾染了太多的灰尘,用GTD的方式把灰尘除去,镜子将变得洁净,这样经常的擦拭和观照,镜子就永远是镜子,可保持永远清明澄净圆满自如的心境。”

  

我想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想用顿悟的方法参透道理、掌握技巧是不可能的,还是务实地、理性地承认人性的弱点,放弃速成的想法,从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这样的简单小事做起,不断积累对时间及时间管理的认识,最终达到参透时间、参透人生的境界。

  

 

  

关于如何积累,李笑来曾经分享过这样的文字,我感觉用在这里也是很贴切的:

  


算智商是天生的,智慧却肯定是可以积累的。说一个人充满智慧或者非常睿智,往往本质上是因为此人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经验,对于人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很多可供使用的解决方案。所以,睿智的人总是可以轻松解决各种问题,完美处理各种麻烦,于是,这样的人肯定要比那些一遇到问题就很苦恼、一遇到麻烦就束手
无策的人快乐得多。

  

积累经验大抵上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个人积累经验首先是通过自省。
个人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错误认清自己。所谓的成长,往往首先指的就是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获得经验,从而在将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每个人都
有缺点,所以,每个人都会苦恼地发现自己经常犯相同的错误,所谓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过,也不必因此过于烦恼,因为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甚至有
些错误,犯了就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比如,你总是忘在在睡觉之前把电脑关掉。

  

然而,有些错误却是不应该再犯的,例如,浪费时间。一
旦你意识到你刚刚犯了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为此懊恼却大可不必,因为懊恼、后悔从来都不解决问题。真正有意义的时间投资是这个:拿出纸笔,记录你的错误——
分析你犯错的原因,尝试着找出将来避免这个错误的方法。这里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把刚刚这些思考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温习并整理。如果,你观察一下
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竟然有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他们在他们的整个人生过程中,甚至连自省都没有学会。他们甚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算承认,其解决方案
不过是给自己寻找无数的借口而已。

  

其次,积累经验可以通过观察周遭的人群。除了你之外,你身边有很
多的人。他们每天都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心智健全的你恰好有一双能够观察的眼睛和能够思考的头脑。于是,你应该能够以与自省同样的方式观察、思考。看
到别人犯了重要错误,你可以把那个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其原因,寻找其解决方案,以便避免将来自己遇到相同境遇是束手无策。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当你在自省
的时候,你一个人很难遍历这世间所有的错误,但是,当你竟然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提高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试错”(try
and error),而通过观察更多的人而不仅是内省自我,当然是积累经验的更好方法。

  

最后,积累经验的更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
过观察周遭积累经验毕竟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你自己认识的人不会无限多,你所存在的生活空间实际上比较狭小。而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地域
的人所记录的经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文化中的人所记录的经验,甚至可以“看”到历史上各个阶段中的人作记录的经验。大量阅读,是最容易让一个人进入“
心平气和”状态的一种方法——因为,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大部分难题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面对的,而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早就面临过相同的问题;最令人
高兴的是,往往在不同的书中你可以“看”到早就有很多的解决方案了!

  

我觉得把时间花费在积累经验上是最划算的。

沙发
发表于 2009-5-22 06:30:11 | 只看该作者

  

我建议把楼主的这个帖子设为精华,自知人微言轻我还是想说一下原因:

   论点很好。就是讲顿悟还是积累,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我们有时真的很懒包括我在内。遇事总想找到捷径。实不知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无法顿悟的。此种说法对于我们是一个很有用的提醒。要我们明白是应该先静下心来好好的积累些东西,而不是一味的想着去走什么捷径。总想着只看一本书就可以天下无敌。说实在的有这样的书吗?有,可是我们根本就看不懂,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它表面的东西,其文中所包含的那些东西我们是看不懂的。就拿《道德经》来讲我们有多少人读过。我想在会有应该不少,有多少人读完它了呢?很少。真正读懂它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少。原因在那里呢?
第一,很多朋友的古文水平不高。是真看不懂那也就看不下去了,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或是只会断章取义人云亦云。没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当然也就读不下去了。
第二,自己的积累不够。就是没读过几本书,也没学过相关的知识。那样就算是别人翻译的也看不懂。
第三,心静不下来。没有那份学者的心。心都不在这本书上还读个什么呢?
第四,没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凡事只看表面。只按别人的翻译来看,有没有多参考些别的译文呢?别的更不用说了。
  本人也是读经的,就这一本《道德经》我已经读了三年了,可我感觉还远远不够。我之前因为读书很慢学速读,记得不牢学记忆法,心静不下来学禅宗,时间观念差学时间管理,感觉自己的潜能开发不出来学潜能开发,企业管理不好学企业管理,看了曾老的中国式管理学周易,想增加自己对潜意识的了解学梦的解析,为了便于开导员工学心理咨询,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了解名人看别人的传记。为了更了解生活把所有有价值的电视电影都看遍了。为了学习古文百家也是细细品读的。
  现在读《道德经》才有很少的领悟。(之后有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无字天书”那就真的和曾老讲的一样?就是你可以从一本书中读出无数本书。到那里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天下的根本,什么叫宗,什么叫源,什么叫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别的就不多说了,您有时间来学习这学习那有自己的体系吗?有住深处了解的欲望吗?有那种为了看一本书请一个月假的什么也不管的勇气吗?当然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但你真的认真的学习过尊重过你所学的知识吗?问问自己凡事只图省事。那你能学到什么呢?就连静下心来读一本书都做不到还有什么顿悟可言呢?
  我的感觉是没有积累就没有顿悟可言。禅分南北人不分,是顿是渐全看人。自知沉积还不够,何言只字见乾坤。偶得此句,还请朋友们多加珍重。把心思用到实处。

板凳
发表于 2009-5-22 06:53:26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人都是想得比做的多,所以成功的人还是少数。

前几天讨论成功的话题,有些家人提到了专一,坚持,也有些人提到了反省。

坚持不断的反省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省中,才能观察到自己,观察到周围,没有一个人天生聪慧,大多数是靠积累过来的。即使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仅仅和他的遗传或者再细一点说是他的习惯有关系。不断反省的人,善于观察,观察自己和观察别人,能快速的矫正自己。观察的事务多了,想的多了,实践多了,经研就有了,大脑就如同搜索引擎一样,快速在自己的大量的信息中搜索,而且平日的反省与观察已经实现将一些经验进行了分类,所以这些人能快速的搜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如果百度和google的成功一样,都是经历过了,才不断成长的,而且要想保持成长,还要不断的去反省去积累。

 

4
发表于 2009-5-22 07:43:1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知道东北的乱炖, 反正需要很长时间,  时间一到就熟了。不炖肯定不会熟的,都是逐渐炖熟的。

可是你要是不喜欢吃,炖什么都是白搭。

会用时间的,根本不需要看,不会用时间的,根本不想看。

所以还是各看各的吧。没必要教。谁会服谁啊。

都喜欢听大师的。

继续听吧。

没听说过,听一盘菜,能成长的。

5
发表于 2009-5-22 09:44:57 | 只看该作者
向你们学习!
6
发表于 2009-5-22 09:57:0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7
发表于 2009-5-22 10:14:59 | 只看该作者

飞猫浅以为,这个世上没有顿悟就可以明道的人。所谓的顿悟,应该是不断的积累达到了一个临界点,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就差最后的临门一脚了。因缘际会,当种种情况符合顿悟条件之后,就像爱迪生经历了上千万次的失败之后,最终智慧火花一现,发明出了电灯。

 

飞猫一管之见,请大家指正。

 

8
发表于 2009-5-22 11:39:15 | 只看该作者

乱语一点:积累是肯定要的。积累的过程有长有短,也就是悟性有高有低,体现出来就是顿悟等等表现。对于自然科学,我们还可以比较量化的表达说这个人基础好,对什么理解透彻等等。但是,对于人文类,我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自然科学的摸索可以通过一个比较固定的途径来完成,对于人文类的,怎么去做呢,学校没有教过我们?我个人认为:言传身教的确是最好的方法来积累的,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是来的急的。如果,先做事,后做人,那么,是有点晚的。

靠自身的反省,通过看别人的错误来反省是一个非常的渠道,日三省嘛。有一个问题,单单靠“吃亏长智”毕竟太慢,阅读当自己到一定层次后是最好途径。我认为前期如有明师那是最好。

9
发表于 2009-5-22 12:58: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0
发表于 2009-5-22 13:16:55 | 只看该作者
观点说得很透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