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抗震救灾报道应制定中长期规划 [打印本页]

作者: 月亮子    时间: 2008-7-7 10:35
标题: 抗震救灾报道应制定中长期规划
6月1日-7日的一周,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是由地震紧急动员状态向日常状态开始平稳过渡的一周。这一周,新闻频道与综合频道不再并机播出;《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特别直播节目也由24小时不间断播出调整为晚间板块,虽然时长压缩,但因占据着黄金时间,依然显示着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关注》、《新闻1+1》、《法治在线》等栏目相继恢复,虽然播出的都是抗震救灾的内容,各自栏目特点并未呈现出来,但毕竟表示曾一度被打破的原有栏目组的建制又开始独立运营了。下一步是让它们继续朝着有序、常态方向转变。
  总的来说,这次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做得很成功,各方面的赞誉不绝与耳。我想要提醒的是,不光现阶段的直播还要咬牙再挺一阵子,还必须认识到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的复杂性、艰巨性,要及早制定一份中长期报道规划(按灾后重建设想,至少8年),把后续报道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一般而言,大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安置、防疫、重建等项工作,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决不能把抗震救灾仅理解为从瓦砾中救出灾民、送医送药、问寒问暖、清除垃圾、喷洒药水等等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它是一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不断变化的工作。这些工作与大地震有因果关系,而且还有相伴随的的事态发展。比如,唐家山淹塞湖的溃流问题,灾民转移问题,转移过程新生矛盾的处理,异地重建的利益分配问题,等等。广大观众会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过程,不仅是因为有了前面的报道,还想了解后续情况,以至要了解一个事件全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这种抗震救灾显示的是一种人类的活动,生存的沿续,感情的寄托。这些都决定了此类报道将很有价值,而且它将长期存在。因此,汶川抗震救灾报道的长期性、复杂性应当高度重视。
  从国内外其他自然灾害的后程报道来看,也的确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的海啸等等都是如此。不过,长期报道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灾后重建,包括城市建设、心理调整、秩序恢复等等。从抗震救灾报道的长期性、复杂性出发,在制定中长期报道规划时,应当标注每个阶段中的要点、难点,及早筹划节目,重拳推出,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控制议程。
  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法制在社会、国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本次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法治内容太少。实际上,大灾难幸存者中不会人人都是雷锋,在秩序失范的情况下,有些低素质人员会挺而走险,趁火打劫,非法占有钱财,干违法甚至犯罪的勾当,这是难以避免的。实际上也确实存在一些偷抢超市、哄抢救灾物资、以志愿者身份到灾后盗窃财物、造谣惑众等一些违法行为,这是人性多元化的一种暴露。法治国家不容许这种恶行为所欲为,因为这会使灾难雪上加霜,也会破坏抗震救灾工作的秩序。从其他报道上看,司法机关已经打击了这类违法犯罪行为,相关电视报道也应当顺势跟进。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